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没有框架,是普通人和高手最大的差距
文/田志刚 摘自《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
· 个人知识体系构建能力在线课程 ·

在成就专家的过程中,从新手、胜任、高手到专家,我们大部分人都是从基层干起来的,在职业生涯开始的时候,我们是被动的工作,上级和领导会给我们分配任务,这些任务通常都是比较小的点。

这样的过程,就养成了我们做事情和解决问题都是从点开始的习惯。但这种做事方法缺点是,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到自己所负责的那一点,而不能全面系统地思考。这在高手眼里就容易变成“脑袋里缺乏大局的观念”,而框架思考则是从上到下思考,这也是高手的习惯。

参观一个景点需要认知的框架,购买哪一只股票需要判断和决策的框架,还有方法论的框架、流程的框架等内容。

只要你有心并且有足够的实践,具备大量的知识储备和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你可以总结出许多或复杂或简单的框架来指导你下一次的工作。

但不同的框架的复杂度和对于工作指导的价值却有明显的差异,对于复杂的工作,构建其框架需要考虑的维度就会更多,要求的深度更高。

而许多人之所以做不好的原因是由于自己的知识储备、认识深度和思考问题的缜密性上有所欠缺,因此所构建的框架就有问题,那么他的工作一定是疏漏百出的。

举个例子,许多散户的股民,大部分是没有自己的投资框架的,而即便有框架的也就从三四个维度考虑,然后拍脑袋决策。这样的投资方式,跑赢大盘的几率很低,而专业的投资者其考虑投资的维度则多很多,有的甚至超过数十个维度。

譬如他除了做我们常说的技术分析、财务基本面的分析外,还会去分析投资对象在行业的地位(追随者还是领跑者,垄断还是充分竞争)、投资对象的行业状况、高管团队状况、核心产品和服务及其竞争对手状况等等。而按照渗流理论,思考分析的维度越多渗流阈值就越低,这样可能做出高质量的决策概率越高。

而按照股神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所说,他们的投资决策考虑的维度就更加多,而且更深入。

芒格认为科学准确的决策需要理解不同学科的核心概念,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投资时考虑到许多普通人不会考虑到的因素。

芒格认为,将不同学科的思维模式联系起来建立融会贯通的格栅,是投资的最佳决策模式。用不同学科的思维模式思考同一个投资问题,如果能得出相同的结论,这样的投资决策更正确。

懂得越多,理解越深,投资者就越聪明智慧。芒格说:“要努力学习,掌握更多股票市场、金融学、经济学知识,但同时要学会不要将这些知识孤立起来,而要把它们看成包含了心理学、工程学、数学、物理学的人类知识宝库的一部分。

用这样宽广的视角就会发现,每一学科之间都相互交叉,并因此各自得以加强。一个喜欢思考的人能够从每个学科中总结出其独特的思维模式,并会将其联想结合,从而达到融会贯通。”

而所谓高手和新手,只不过是在面临同样问题的时候,高手的头脑中不仅积累了许多细节,更有许多框架;而新手具体的细节可能是知道的,但由于学习不够、实践太少或者没有进行更进一步的总结提炼,欠缺相应的框架,这样的结果就是无法全面的认知、判断、实践。

所以,专家和高手的思考一定是框架思考。他们不仅仅满足于细节的掌握,也不满足于曾经,做过有基本的印象,他们会有意识地去总结提炼成处理不同情境的框架,这样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自如的拿出来。

当然,这些框架除了自己总结,也可以去学习、借鉴其他人的,经过内化成为自己的。

没有框架思考积累和习惯的人,在遇到问题时会出现以下的状况:

有一个问题交给你,你不会做。交给另一个人做完了,你却发现,他比我也强不了什么啊。因为他用到的方法你都会,差距就在于你缺乏框架思考。

还有一种情况,你的领导、导师或者大哥,你求助他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不一定做过,但也给了你许多指导,你觉得很有道理,背后也是他在用框架思考的方式,之前已经积累了这个问题的相关框架。

但也有人头脑中积累了许多框架,就是不会具体的干活。譬如有人说他们公司有一个MBA,分析问题时思维缜密,提纲框架俱全,但就是执行力差,在按照框架执行时完全找不到感觉。

出现这类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他弄反了框架和具体执行的关系:在实践中,是先有的框架还是先有的细节。

上面提到KMCenter知识管理实施的框架时你可以发现,我们是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总结提炼出来的。

真实的框架一定是来自于实践总结,是在干活中摸爬滚打不断地提炼、修正而来,所以如果是你真正产生出来的框架,再用它解决问题时是知道细节和过程的。你在用框架的时候知道其中的细节和蹊跷,这样子才能真正落地。

而咱们通常说的书呆子们的问题是,只学习到了人家的结果(框架、结构、模型等),但对这个东西的适用范围、土壤和文化却不清楚,生搬硬套,效果一定不好。

但并不是说我们不能借鉴别人的框架,而是在利用框架时还要知道其“情景知识”,任何知识都有情景,在什么时候能够采用必须对情景知识也要掌握,否则就成了死搬硬套、刻舟求剑,弄出笑话来!

那高手是如何训练自己的框架思考能力呢?

首先是要有框架思维的意识,这里的意识包括用框架和创建自己的框架。

当遇到问题时不要上来就急着开始解决问题,先系统的从上到下的思考,确定自己是否有相应的框架,或者去找寻前辈和他人的框架借鉴;可大部分人在面临新问题时,刚开始的时候很容易“陷进去”:关注细节、总想快速解决问题,但因为没有全面思考,这个时候快就是慢。

另一个是要有意识创造出自己的框架来,别人的框架可以借鉴,但不一定完全适合你的状况。还有一种情况是根本找不到其他的框架可以用,那就只能自己构建出框架来,谁能先构建出这样的框架,谁就是高手和专家。

第二个是要具备构建框架的能力。

做完事情后要去深刻地反思,归纳概括遇到的现象-原因-问题,并将你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归纳,然后在归纳的基础上进行抽象和提炼,去发现其中的规律性。

不要想着一上来就可以造出一个覆盖面很广的框架来,先从一个一个的点开始,把每个点的分析和解决方式固化下来,最后才能建立起可行的框架来。

但这个时候,你的框架还不一定靠谱,你还需要能够在实践中去验证你的框架的合理性(如果没有机会,起码在大脑中虚拟解决类似的问题进行验证),同时与别人的框架进行对比验证(当然这不可能做一次就能总结出来),最后经过多次验证后才能成为真正有效可复用的框架,才能用来指导下面的相似工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思维框架决定你观察世界和看待问题的视角
高手解决复杂问题的秘笈
真正的高手,都是框架思维
决策思考:领导力最重要的基本功,把握一个本质,掌握一个框架
4个策略,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
为什么大多数人都看不清事物的本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