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乎圈子回答汇总4

说明:Q指学生的提问,A代表辛雷的回答。大家也可以在知乎圈子中直接与我沟通,在知乎中搜索高效学习方法即可找到。

其他回答请看:

知乎圈子回答汇总1

知乎圈子回答汇总2

知乎圈子回答汇总3

不想看文字也可以直接收听音频哦

Q:关于化学

我觉得我化学入门了,只要给我时间(左冲右突),我就可以把半数高考题做出来(做不出来的是因为知识不熟练,或者出题人奇怪的思路或者书本上根本没有,大纲上也没有要求掌握的知识)我只做了必修1前2章的高考题。我发现,我的化学基本思想还是欠缺,基本学习方法还是不对,心态还是不够狠,平静。还是不敢想,想的还是不够。不过我发现,我好像在形成了化学知识的思维漩涡(体现在,做题时相关的知识慢慢的被我应用进去了)对化学的基本思想欠缺不大,或者没有欠缺(是心态不够狠,平静),基本学习方法就是左冲右突,思考各种变化。因为有些题之前做过所以能知道命题人的思路从而对解题思路有了清晰的方向,然后做对题
A第一,化学必须在大脑清晰度最高的时候学习。如果你现在大脑非常不清晰,你现在只能在早上刚起床或者高强运动后大脑很清晰后或者在学习其他课程产生狠劲感到大脑很灵润了以后再学习化学。
为什么呢?因为化学不具备“自清洗”功能,你化学学得再好再流畅,一旦形成新的知识误痕,就很难消除。这不能像物理一样,不管你以前积累的错误有多少,一旦建立新的更深的对物理原理的感悟,原来的错误自然就消失了。

因为化学的知识体系太琐碎,知识体系越复杂,需要的链接力往往越大,而不像有的课程,知识体系大到一定程度,知识体系本身就具备自行简化的功能。而化学只能用外力去简化。

所以,如果像你所说的,进入目前的阶段,你应该以自己出题和广泛阅读为主。
高中化学的原理你是不可能贯通的,高中的化学还是以实用为主,所以还是要看相当多的课外书,再用自己已有的化学知识去解释化学现象,比如环境保护、平时用的塑料袋等,你只要把该用到的化学而且是高考范围内的化学知识,全部罗列出来,不能有遗漏,就可以了,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独创化学原理。

独创化学原理的目的是让你把知识串起来,而不是像物理一样,用真实的物理原理去解释现象。

比如塑料袋是怎么制成的,你大约知道就可以了。但为什么塑料袋这么薄、为什么透明,大约知道就可以了,不需要用光学还有分子力学去解释。

然后,化学题每天不用做太多,但是你也要做。化学难题主要以形成套路为主,而不是像数学一样,思维需要千变万化,也不需要像物理一样,把一个物理现象彻头彻尾的想清楚,关键是形成套路。

如果你要想两道类似的化学难题,就必须把它们的区别想清楚,甚至解题套路的区别都想清楚,否则就不要想,这不像物理难题,不需要任何解题技巧(出题人一厢情愿的物理题除外)。

顺便提一下,除了极少英语天赋很高的同学,主要是女生,千万不要呆板的记忆英语的单词辨析,这样不仅会把英语学坏,也会把脑子弄混乱。

但化学不行,化学必须要搞清楚,不是搞清楚原理,而是搞清楚解题套路。第一步怎么电离,第二步怎么还原,第三步怎么冒出热气,第四步又变了颜色,这些都得辨析得很清楚,当然尽量不要僵化的记忆。

Q:关于致密的狠劲

昨日,完成了学校生物一轮资料剩下的全部内容,生物知识点层面基本疏通,遗传部分还需进行专项练习。但狠劲不够致密,分析了一下原因。昨日下午在进行生物练习时,学校不知从哪里突然联系到一个广告商,给我们推销他的“清华绝招班”课程,整个下午自习课都放的这个,讲的就是一些特殊值法和猜选项法蒙选择题的方法,引起全班震撼,我依然进行专攻。但是旁边的学生再喊我看,导致我一直无法凝神。并且周围的边看边聊,整个下午都没有静下来,因而我是在干扰下“硬着头皮”完成了专攻。
形成致密的狠劲,就一定要完全排除杂念,不为外界影响所动。时刻提醒自己,小心谨慎,对我而言最好的办法就是永不懈怠,时刻凝聚,不去在意任何与自己无关的杂念。
A很好,但是不要产生心态的“脆性”。致密的狠劲一般要以轻松愉悦振奋流畅为胜利,而不是以产生气恨为结束。
致密的狠劲后,一般会产生三种情况
第一种,产生轻松愉悦振奋,说明你的学习心得够多。
第二种,致密的狠劲后 ,你感觉很灵活、很清爽,这说明你做题比较快,产生了流畅力。

第三种,你感到大脑中各种好的稀奇古怪、巧妙的解题不断涌现,感觉自己什么题都能做出来,这就是产生灵涌力的表现。

如果心态不够纯净,导致产生的灵涌力不够明显,但也产生了灵涌力,就会思维的跳跃性很强,这就是跳力的产生

这时候如果你的学习基础足够好,你就把数形结合、心算、变题能力、一法解多题的能力、简化解题技巧体系、思维漩涡能力等都融合在一起,然后就会出现,不管多难的题,你总是有很多方法做出来。这是目前相当一部分数学学得好的类型。除此之外,还有直推类、漩涡类,所以一般同学达不到这个境界,掌握各种小技巧没什么用。

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相互关联的,不是一两招小技巧就能把全部学好的。

Q:关于“力”的产生

我是一名高二的学生,我高一学习时几乎不会有学习心得产生,不过按校排名,我还是可以上一个不错的二本或者刚过一本线。看了您的书后,我觉得您的方法的精髓就是能够经常产生力,我就在想如果我要是每天学习能产生学习心得,狠劲,自信心,然后每天高强运动2小时,并掌握好每一个具体

的学习方法,循序渐进使用高级方法,那就稳上985啦!

我对辛法的精髓也只能领悟到这种程度了,这些道理我都明白,您的书我也看了不少,但是我学习时还是很难产生学习心得,更别说狠劲自信心了

我想请教辛老师,我该如何产生“力”?

A你这种情况,在我一对一辅导的学生中,我都会推荐大量适合的学习用书,不同于市面上的考试用书。
这是第一重要的,越好的方法越需要广泛的大量的知识作为支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第二,你需要思考,当然,你思考我的学习方法也很重要,但是,你要提高分数,还得思考这门课程的思想方法,真正领悟这门课程的精髓,所以思考思考再思考,勤奋勤奋又勤奋,看题做题变题想题融为一体,这样才能产生学习心得。

所以我最近在录制大量的学习视频,主要目的就是把我的学习方法与具体的非常细的知识点和各种解题技巧融合在一起。

总之,再好的方法都需要落地,落实到每一门课程的每一个知识点上,把心态、身体的强化落实到每一个解题技巧,在考试中快速准确灵活的爆发出来。

Q:心的物质化,这个该怎么理解,如何才能让心态物质化?

A比如,你产生了狠劲之后,你下一次只要再用同样的方法照样能产生狠劲而且能不断再现,这就是科学实验与空想的区别。

某个人的理论再好,做实验无法证明,那就是空想或者假想,而不是科学定律。同样,一个科学定律确立之后,如果别人都做不出来实验,你也不能再做出来了,那这个科学定律又变成空想或假想了。
所以,可以这样认为,任何一个科学定律就是一个物质,至少是物质化了。

同样,心态也是这样,比如,有些人经常说的专注力、学习动力,这些东西是存在的,就算没有专注力,肯定有专注这个东西,就算没有学习动力这个物质,肯定有强大动力这个现象,但是如果你控制不了而且不能反复再现,就不是我说的心态是一种物质

还有一些人经常说的你考了高分,别人鼓励你了,你就产生学习动力了,这件事情存在不存在?存在,有用还是没用?肯定有用,但是问题是,你如果考不好呢?别人都埋怨你呢?那怎么办?这不就矛盾了吗?

当然还有另一套理论,在逆境中要崛起、逆袭,但问题是别人已经考高分了,已经充满斗志了,你考了低分,又被别人嘲笑,那你怎么也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呢?那既然这样,那别人考高分,就不要被鼓励了,也没必要产生学习动力了,不鼓励可能你产生的学习动力更强,这样学生就无所适从了,怎么都是对的,怎么都是错的。

所以说,我为什么说心态是一种物质呢它是可以量化的,所谓量化,一种是纯物质的,你确实昨天只做了50道题目,但今天你硬生生做出了100道题,虽然你累得脖子酸、眼睛花,但你产生了狠劲,你今天确实比昨天学习的时间更久,心态凝聚的程度更高,这种狠劲就是一种物质,这时,不管你考试成绩第一还是倒数第一,和你没有任何关系,不需要搭理别人的评价,更不用说老师夸赞你有进步,你的排名靠前,或者你后退了,被老师当成不用功学习的典型了,这些东西不是物质的。

你昨天比前天多做出来的50道数学题目,这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多做出了50道题目而产生的狠劲是真正的心态的提高,这就是一种物质。而老师表扬或责备你,那只是一个环境的干扰而而已,和外面突然冒出一辆卡车发出的滴滴声,没什么区别。

Q:关于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我有时做题,考试时我的注意力会被周围影响,家里做题注意力会被周围物品分散导致很多不该错的错,学校考试时同样会被旁边人分散尤其是周围人动我就跟不能聚焦,大考时这种现象很严重几乎全程!买了您的书感觉很好,希望得到您的帮助!

A首先,你先把我的书看几遍,通过学习产生狠劲、自信心,明白了心态第一、身体第二、学习第三的道理,你的考试时的抗干扰能力就提高了一大截。

如果你再把高强运动、大脑清晰度等运用到学习中,你的考试时的抗干扰能力又能提高一大截。
如果你不断的静化心态、纯化心态、强化心态,你达到快速准确高强的学习状态,基本上学习就不怎么会被干扰了,当然了,正在考试,突然一声巨响,谁都受不了。
另外,就是一些学习方法,如果你发现被考试干扰的情况更严重,你就多来些限时训练。
如果,因为你平时学习太紧张,那就学习往轻松愉悦振奋的方面靠拢。
如果你过于焦虑,你就使用一些更柔更长的学习方法,不要使用一些过于刚猛的学习方法,越刚猛越容易焦虑。
还有好多种情况,那就比较特殊了或者很复杂。比如,你平时做题时发力轻,看书听课发力重,导致学习重心的不稳。这类同学的表现就是听别人讲课不怎么受干扰,但是自己看书抗干扰能力相对强些,但是做题就很容易被干扰,比如你在家里背知识,父母说话、看电视,你不怎么被干扰,至少能忍受,但如果你在做题时,他们一说话,你就学不下去了。这就说明你发力不够均衡,那么你就改变这种习惯,把原来上课听讲时的咬牙切齿改成上课时,风轻云淡,做题时咬牙切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航学霸说】数理化,不再怕!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
学习领跑者 | 经验谈(理科篇)
史上最全面最详细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帖,看过多考20分
2018高考|学霸告诉你,如何用650分的学习方法学习化学!
化学教研专家谈高考化学解题技巧
做题时尝试总结出题思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