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猪佩奇《泥坑》这一集,看猪爸爸的神处理 | 给女儿的第93封信
01

亲爱的豆丁:

这是爸爸给你写来的第93封信。

也是爸爸开工之前最后一封信。

今天这封信,爸爸终于要写小猪佩奇啊。

关于小猪佩奇,可是豆丁曾经最喜欢、现在挺喜欢的动画片。因为小猪佩奇,豆丁多了关于佩奇的一些玩具,从贴贴纸到毛绒玩具,以致于到了玩具店还是惦记着小猪佩奇。

然而关于小猪佩奇,豆丁最初的印象是来自于那一集《泥坑》,家里人陪着豆丁看这集《泥坑》,也是看到眼冒金星了。

看了下这一集的总观看量,我们也是有贡献的啊。

02

看了《泥坑》之后,对于豆丁来说,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是有泥坑的地方。

下雨天自然不要多说了,吵着要出去,下着雨,也要撑着伞,也不要走远,就在家门口那一条不长的道路上,找到地面有水处,停下来,双手向我们伸开,示意我们双手牵着,然后双脚定位到泥坑上,不管泥坑的水多水少,先用力本蹦一下再说,然后就是咯咯一阵笑。

回到家的结果就是,裤子、鞋子全部都是泥巴。

其实现在的孩子都生活在钢筋混泥土中,没多少机会沾点泥巴,不想我们那会,在农村里,童年都是沾满泥巴的,那是一种自然的生长方式。

除了雨天室外的泥坑,豆丁在家里也是找了好几个地方当做泥坑的,一个就是洗脚盆,每一次洗脚,如果是放在卧室洗,那就是水漫卧室了。当然放在卫生间,那就随便漫吧。二是豆丁的洗澡盆,这个简直就是撒欢跳泥坑的天堂了,现在是用一个大桶洗澡,使劲蹦,反正水蹦都蹦不出来。

03

对于爸爸来说,豆丁跳泥坑,也是有那么一次心理转变啊,不会吧,连跳泥坑也有以心理转变。

不错,确实有,那就是从不怎么喜欢豆丁去蹦泥坑,到觉得豆丁蹦一下也是可以的。

豆丁喜欢去探索,我们作为家长,要去鼓励,并且创设氛围。

这个跟着谁学。

对,就是猪爸爸。

在这一集《泥坑》中,有一个细节对于爸爸触动非常大。

佩奇和乔治,跳了泥坑,跳得很开心,然后全部都是泥。

回到家,猪爸爸问孩子们干嘛去了,孩子们说跳泥坑去了。

猪爸爸见了孩子们全身沾满你之后,第一反应不是责骂,而是来一段教科书式的处理:

1、孩子们让猪爸爸猜一猜他们去干嘛了,猪爸爸是顺应,而不是对于当前的现状进行评价,而且是配合着孩子们去猜,猪爸爸猜了孩子们去看电视了,猜了去洗澡了,最后才慢悠悠猜出孩子们是去跳泥坑。猪爸爸主动去猜的过程,实际上是在缓解孩子们内心紧张的程度(毕竟把自己弄得那么脏)。

2、猪爸爸踩完之后,还是没有对于孩子们全身是泥的现状进行点评,而是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现实说出来了:哦,孩子们好脏啊。此时孩子们的自然反应就是自省,佩奇看看自己,说了一句:哦,槽糕。

3、在猪爸爸明确孩子们把自己弄得很脏之后,紧接着就是问题解决,毕竟小猪佩奇他们很小,猪爸爸对着孩子们说:哦,孩子们,这些只是泥,赶紧擦干净,别让妈妈看见了。看到没有,对于猪爸爸来说,关注的焦点一直在全身是泥这件事情,对于孩子们品行是没有做任何评价的,在孩子面前示范,有泥擦干净就好,咱们是解决问题的。而那一句别让妈妈看到,则是让我们看到了作为爸爸对于孩子独有的包容。

4、最后,孩子们也是自然而然的邀请猪爸爸猪妈妈,一起去跳泥坑。猪爸爸妈妈欣然答应。其实这是再和孩子们一起探索。没有变成孩子们受责骂的噩梦,而是变成了一家人的乐园。

在猪爸爸的处理上,其实我们可以学习很多,在孩子出现预期之外的情况的时候,我们至少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陈述事实,关注问题本身,不评价孩子品行,特别在孩子的品格上打标签。

2、没有任何情绪。

3、孩子小示范一些解决方法。

4、最后就是尽可能和孩子一起去探索。

有时我们与其去责骂,还不如换一种方式。

其实,面对一些突发状况,特别是作为家长的我们,连情况都没有搞清楚,粗暴处理,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04

这些槽糕的处理给带孩子带来的心理阴影,可能会成为孩子成长中关键体验。

说到关键体验,最近看的中山康裕《孩子的心灵》这本书中,讲到了一个非常震撼的例子。

太郎是一个七岁的孩子,已经上了小学一年级,但是太郎,只在家里说话,正常交流,只要一出家门,就不讲话,三年多的时间内,在外面没有讲过一句话,是典型的“选择性缄默症”。

作者中山康裕是一名知名心理治疗师,他接手太郎的治疗,因为太郎是不讲话的,中山就用了心理治疗中的绘画的方法,发现了在绘画中出现一种奇怪的昆虫,叫着鹿角甲虫。中山很奇怪,为什么会出现,直到一次与太郎的妈妈交流,才明白。

太郎的妈妈讲到:

上幼儿园前,太郎很喜欢的一个小女孩,一次在路边,太郎就捉了一只鹿角甲虫,想送给小女孩,但是没有想到,这吓坏了小女孩了,恰好一位中年妇女经过,看到这个场景,以为太郎欺负小女孩,过来不分青红皂白一顿痛骂,然后拎着太郎,找到了太郎妈妈,妈妈当时有事情,只是道歉,事后没有多处理。

但是在那之后,太郎出门就不讲话了。

这样一次经历就是影响太郎换上“选择性缄默症”的关键体检,在这一个关键体检中,太郎的一切言行,在太郎自己看来,都是不符合成人逻辑的,甚至还不符合同龄人的逻辑,中年妇女责骂,妈妈生气,至此在太郎心里就深深留下这样一个印象,在众人面前一定不能乱讲话。

其实在太郎这一段关键体验中,施加关键性影响作用的是成人的不当处理。(当然最后,太郎在中山的治疗下,会说话了)

所以,我说面对小猪佩奇跳完泥坑全身都是泥,猪爸爸的处理就是神处理了。

05

亲爱的豆丁,爸爸啰啰嗦嗦了这么多,无非也在暗示爸爸自己,对于豆丁的一些出乎意料的行为,至少保有宽容的态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猪佩奇》动画片里有美食?有啊,这是我们做的第一餐——烤土豆
别笑,小猪佩奇正在教我们怎样做人
看完《啥是佩奇》,你可能误会了啥是佩奇
中国99%的父母,都不如佩奇爸妈?
把真正的家庭教育说得如此透彻的,居然是一部动画片
全世界孩子都在疯追的《小猪佩奇》,为什么能让中国90﹪的家长感到自愧不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