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河成“悬河”,高出地面10米,为何国家不清理河底的泥沙呢?

黄河作为炎黄子孙的母亲河,在我们的心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养育了沿岸生活的人,还用自己携带的泥沙在下游制造“冲积平原”,创造出了更多适宜种植的肥沃土地

黄河

黄河的存在也有两面性,由于泥沙和下游河床坡度的变化,使得黄河在部分地区已经变成了“悬河”高出地面10米,威胁着附近生活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那么,为什么国家不清理河底的泥沙呢?

黄河已成“悬河”

悬河主要指的是水面高于两岸地面而靠着堤坝约束的水流和河流或者河段,一般位于河流的下游地区。

悬河是河流在特定区域和情况下演化的产物,其位置一般在河流的下游且流域面积比较小。

资料显示黄河下游长度786千米, 占总长度5465千米的14.4%, 流域面积为22.726 ×10a^6平方千米, 仅占黄河总流域面积75.2443 × 10^4平方千米的3%。

黄河的流域划分

目前,位于郑州桃花峪之下的黄河下游河段,悬河十分的常见。

其河床一般高于背河河面3到5米,比较严重的地区局部能高出10米。而这个“最典型的悬河”地带就位于河南省开封市附近,距离开封市非常近。整个悬河的河面宽度在8000米左右,并且每年都在保持10厘米的增高速度。

悬河景观

那么,为什么会在此处形成如此壮观典型的悬河呢?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悬河与正常河流的对比

首先就是黄河本身丰富的泥沙资源。

黄河一直都有着“一石而六斗泥”的特征,其每年的平均输沙量高达16亿吨。所以在有了淤积的原材料之后,黄河下游的河床淤积情况就越来越严重。

其次就是特殊的地质构造。

桃花峪地区受到了太行山深断裂抬升的影响,使得其桃花峪以下的流域位于黄河冲积扇的脊部,河道纵比降平均为0.12%,属于淤积性河道。

太行山

最后就是人们修筑堤坝的行为。

这种行为从当前的收益来看确实保护了家园,可是从长远来看却并不明智。因为专家认为,如果没有从明代晚期开始“固定河床,束水攻沙”的措施,那么黄河会在自然发展之下变成网状或者爪状的水系。

因此,修筑堤坝的行为虽然一时控制住了河道淤积会带来的灾难,却无法将其根除,甚至是为河床的抬升创造了条件。

所以,当人们谈到如今黄河地段“地上悬河”的形成时,都会表示这其中不仅有自然原因还有人为的原因

修筑堤坝

并且在这种情况下,黄河下游的悬河发育得越来越好,为两岸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为首先,悬河的冲击动能是非常强的,所以当汛期来临时,很可能发生溃坝的事件,一旦发生,附近的村庄、城市都得遭殃,受灾面积会非常大

1996年8月花园口流量仅7860立方米/秒的中常洪水就出现了比1958年22300立方米/秒的洪水水位还高0.91米的历史最高水位,造成滩区空前水灾,堤防、河道整治工程出现险情5400坝次。

溃坝后造成的水患

其次悬河的存在,还会导致下游出现断流现象,让下游的生态和居民生活都受到影响。

从相关数据来看,从1972年开始,黄河下游就频繁出现断流的现象在1997年时更是创下了最长的断流记录,高达226天。并且从数据的变化来看,黄河断流发生的频率与河床抬高有正相关的关系

断流情况统计

最后由于河道淤积日益严重,使得悬河当中的水流一直处于小流量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发生横河、斜河等河灾。

综上所述,黄河的悬河地段简直就是人们的心头大患。那么既然这样,国家为什么不针对河底的泥沙采取清理疏通的措施呢?

清理泥沙治标不治本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泥沙是悬河形成的基础,所以按照惯性思维来看,直接将河底泥沙清理确实能遏制悬河的发育。但是从长远来看,泥沙的清理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还存在治标不治本的情况。

正在清理泥沙的人们

要知道,黄河每年都会输送泥沙,总不能守着这部分一直清理下去吧?

而且咱们前文中提到的10米高的悬河只是一个典型区域,并不是说只有这里出现了悬河。目前下游地区有不少悬河分布,根据高度差异,人们将其分为了一级悬河和二级悬河。

资料显示花园口以下河道成为“地上悬河”,也称为“一级悬河”。后来,上中游水利枢纽工程的修建,下游河道大洪水漫滩的次数减少,导致下游东坝头至陶城铺河段的主河槽河底高于两侧滩地,形成了“二级悬河”。

二级悬河已经存在

所以想依靠清理泥沙来整治悬河问题,不仅每年都要重复这种工作,还无法顾及到所有的“悬河”。

在这种情况下,哪怕真的进行治理,最后的收益也不如前期的投入。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专家们提出了不少治理的方案。

“悬河”的治理方案

咱们在前文中提到了古时候人们对黄河的治理,虽然当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越到后期反而加重了隐患。所以我国在上世纪进行实地勘察之后,就采用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方法。

黄河治理备受关注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所以许多专家建议依旧沿用河堤赛高的方案,他们认为应该将黄河下游的已有堤防再加高6米左右,使得大堤预防洪水的级别进一步提升。

但这种方案最显著的缺点就是,并不能完全整治地上悬河,还会给其提供发育的条件。因此,河堤赛高完成之后看起来是“岁月静好”实际上却是艰险丛生

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学者提出应该用人工的方式帮助河流进行改道。

黄河曾多次改道

由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地势都比较平坦,所以在将河流改道之后,就能够让泥沙淤积的地方有所改变。这样,不仅能够继续利用黄河的水资源,创造出新的“肥沃土地”,还能扼制悬河的不断发育。

最后就是帮助目前的河道延寿的方案。不论是这个不分地域堤坝还是地基,都要进行重点加固。并且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对河道的功能进一步开发。

从堤坝中奔涌而出的黄河

综上所述,感觉各个方案都有自己的优点,但也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目前针对悬河的治理,从表面的即时效益来看,很难做到兼顾。所以为了避免悬河发育得越来越离谱,未来从10米长到20米甚至更高,我们应该从泥沙来源的角度出发,这才是根治的方法

携带大量泥沙的黄河水

改善水土流失是根本

黄河之所以每年能裹挟着大量的泥沙奔腾而下,主要是因为它在中上游流经了黄土高原地区

该地区的水土流失情况本来就十分严重,在长期无人治理的情况下,态势变得愈加恶劣。所以黄河在流经此地的时候,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泥浆搅拌机,让原本清澈的河水变得愈加浑浊。

据水文监测,在内蒙古河口镇以上来沙量仅占全河输沙量的9%,可以说以上河水都是清的。但自河口镇至潼关区间的输沙量就占了全河输沙量的90%以上。尤其是河口镇至龙门区间内约11.20万平方千米的流域面积内,最为严重。

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

可见,想根本解决泥沙不断给下游悬河补充资源的问题,我们必须要从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入手,在这里种植树木,减轻河水对土壤的侵蚀。

但这种治理相较于简单粗暴的建坝而言,确实见效比较慢,且周期相对会更长。不过,哪怕周期长我们也要做,咱们不能“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种植植物改善水土流失是根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河已成“悬河”,汛期十分危险,为什么国家不清理河底泥沙呢?
母亲河缘何“自揭老底”?
黄河已成“悬河”,高出地面10米!为什么国家不肯清理河底泥沙?
悬河
黄河已形成高出地面10米的“悬河”,为何不清理泥沙?现在的做法更为明智
黄河高出地面10米,已是“悬河”!国家为何不清理河底泥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