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惟庸:九族尽灭,3万人垫背,中华最后一位宰相,到底冤不冤枉

前言:

明朝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初,朝堂上风云突变,明朝第一功臣徐达惊出一身冷汗——他得知,首辅胡惟庸欲谋害自己。

这一刻,徐达福寿平安的人生轨迹,因为胡惟庸的阴谋而陡然改变。胡惟庸表面恭顺,实则结党营私,徐达率真朴实,却因此招惹杀身之祸。

两人一场生死较量,揭开了明初权力斗争的序幕。胡惟庸案牵连广泛,也成为朱元璋疑功猜忌的开端。胡惟庸这位最后一位宰相,九族尽灭,先后牵连3万人为其垫背,这究竟发生了什么?

胡惟庸从籍籍无名到明朝开国丞相

胡惟庸出身濠州定远一个普通家庭,早年学文无所成,只是个无名小卒。红巾军起义爆发后,朱元璋投奔郭子兴麾下。朱元璋见识过胡惟庸的学问后,觉得他尚可用,于是留他在麾下。

后来朱元璋南下定远自立门户,胡惟庸也跟随其南下。起初胡惟庸只是一个文书,朱元璋让其巡视定远、滁州各地,了解民情军情。这样的工作对一个毫无官场经验的胡惟庸来说,无疑是一次锻炼。

朱元璋渡江攻入皖南后,胡惟庸被派到宁国县任主簿,不久升任知县。知县对一个没当过官的书生来说无疑是个挑战,但胡惟庸凭借勤勉完成了朱元璋交给他的任务。四年后,胡惟庸被提拔为吉安通判,管理整个州县。

与此同时,朱元璋麾下出现了李善长这样的人物。李善长原本只是个里长,但他积极投靠朱元璋,成为心腹之臣。相比之下,胡惟庸在朱元璋麾下混迹多年,却未得到重用。

直到1367年,胡惟庸才以太常少卿的身份回到朱元璋身边。可见,朱元璋对胡惟庸一直采取的是观望态度,不断给予机会,让他在基层历练。正是多年地方经验,才成就了胡惟庸后来担任丞相的能力。

胡惟庸,权倾朝野的奸臣

开国之初,明太祖朱元璋竭力整顿国政,稳定生灵。当中最重要的政务机构,莫过于掌管百官任免、朝政方针的中书省。

朱元璋命徐达为右丞相,李善长为左丞相。左右丞相乃国政最高执行官,但徐达长期在外征战,中书省事务实由李善长主持。

三年后,年迈的李善长向明太祖请辞。朱元璋欲问谁可继位,故咨询心腹刘基。刘基以“小犊耳,将偾辕而破犁”驳回太常寺卿胡惟庸之建议。然朱元璋左右为难,杨宪已伏诛,中书省仅剩汪广洋与胡惟庸二人可资选择。

末了,明太祖仍决定让李善长归乡,以汪广洋为右丞相,胡惟庸为左丞。表面看来,胡惟庸仅次于汪广洋,实则徐达虚位,中书省大权已落入胡、汪二人手中。

胡惟庸心态狡猾,苦思如何踞上丞相之位。此时最大阻力,便是汪广洋一人。胡惟庸遂展开阴谋,欲杀汪广洋以谋取丞相之职。

然天意不可违,胡惟庸之奸计终究败露。明太祖大怒,将其枭首示众,以正朝纲。此后,明太祖乃亲自主持国政,中书省遂失去原有权力。

然他本可以安度一生,为何非要作死?

胡惟庸生逢乱世,自幼见证战火纷飞,生活困苦。建文时期,其曾受到明太祖提拔,授与荣官。洪武之治,明太祖力图变法图强,政令严苛,胡惟庸渴望更大权力,于是生出谋害同僚,夺位而治的念头。

且其生于普通士族,无高门巨族背景。要于朝堂中出人头地,唯有依附明君,乘机崛起。故而有损于道义忠信,也在情理可原。

明初取士绝重科举,疏于品行操守。选官只求能力,不问手段。明太祖又独断专行,处死异己。致使官场浮浊,人心叵测。

胡惟庸初任右丞相时,靠曲意逢迎赢得朱元璋的信任。朱元璋认为胡惟庸有才,对他极为信赖。胡惟庸也拼命工作,小心谨慎地处理政事,以迎合皇上的意思。这样,他逐渐成为朱元璋宠信的红人。

但渐渐地,胡惟庸开始暗中做一些小动作。比如自作主张地处理官员的任免,扣押批评自己的奏折。还经常直接过问各部门的公务,手握大权。

一时间,为求官职的投机者纷纷聚集在胡府,送上各种贿赂。朝中大臣如陈宁、涂节也成了胡惟庸的党羽,为其说好话,支持他的所作所为。

胡惟庸为扩大自己的势力,大力培植自己的党羽。他先安排李善长的兄弟李存义任太仆寺丞,又把李善长的女儿嫁给李存义的儿子,两家成为姻亲。

胡惟庸还借故贬退朝中多达30余人,其中包括吴伯宗。吴伯宗曾得罪过胡惟庸,被胡惟庸以各种理由贬谪到偏远地区,无法再仕进朝堂。

朝野中许多人都看出胡惟庸的奸诈,但无人敢招惹这个权倾朝野的丞相。唯有御史中丞刘基和前左丞相徐达敢于向朱元璋告发胡惟庸的所作所为。

刘基利用御史中丞的监察权力,多次彈劾胡惟庸及其党羽的丑恶行径。而徐达则直接面谏朱元璋,指出胡惟庸已经把持朝政大权,需要防范。这引起了胡惟庸的不满。

洪武八年,刘基生病,胡惟庸亲自送药,结果刘基喝药后腹中仿佛积聚石块,不久死去。这很可能是胡惟庸暗中对刘基下毒。

另一边,胡惟庸又指使人去刺杀徐达,还许诺赏赐,幸亏刺客福寿将此事告知徐达,徐达才躲过一劫。

胡惟庸已经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他的所作所为注定会引火烧身。就在不久后,他果然被朱元璋所杀,权倾朝野的奸臣最终难逃厄运。

胡惟庸之灭,车祸仅端倪

洪武年间,明朝丞相胡惟庸屡犯大错,遭受皇帝严厉训斥。胡惟庸心生不满,暗中谋反。他先联络吉安侯陆仲亨和平凉侯费聚,二人都是开国功臣,却因失德被皇帝斥责。

胡惟庸利用二人的怨恨,拉拢为己所用。一日,胡惟庸设宴招待二人,并暗示日后共谋大事。陆、费二人虽未明确应诺,但都心存企图。

此外,胡惟庸还指使林贤以海防为名,暗通倭寇,命封绩写信联络北元蒙古人,大量聚敛亡命之徒意图造反。胡惟庸还拉拢退休老臣李善长,许诺封他为淮西王,李善长态度暧昧,并未举报。

胡惟庸之子乘车外出游玩,一不小心被颠出了车外。恰逢另一辆马车也在赶路,正好撞上摔出的胡惟庸之子,胡惟庸得知消息后悲痛欲绝,下令判处车夫死刑以此泄愤。

此举激起民愤,要求丞相赔偿。胡惟庸提出用钱买命,被皇帝拒绝。胡惟庸大惧,立即通知心腹准备起事。陈宁、涂节奔走部署,然而谋反尚未实行,就被出卖。

当时,占城国来朝,胡惟庸私自接见,被宦官发现。皇帝震怒,下令审问相关官员,没想到涂节被揪出贩卖官婢之事。涂节惊慌,将胡惟庸谋反一事告发。皇帝大惊,立即诛杀胡惟庸全族。

这场车祸只是胡惟庸谋反的导火索。他联络武将,拉拢旧臣,意图造反,终被心腹告发,使反叛计划败露。

朱元璋顺藤摸瓜,将乱党一网打尽。这场车祸虽成为历史转折点,但其本身只是胡惟庸谋反进程中的小插曲。

胡惟庸灭门,也埋下后患。多年后,李善长弟李存义被牵连,同样被杀。胡惟庸案的余波,十余年后,终于平息。

胡惟庸之谋反,祸延万里

明太祖朱元璋曾重用胡惟庸,拜他为左丞相,掌管中书省。可胡惟庸志不在此,暗中勾结元朝残余势力,意图造反。洪武十八年,朱元璋终于将胡惟庸及其党羽统统捉拿诛杀。这起谋反案牵连甚广,导致巨大祸乱。

首先,朱元璋下令连坐法,株连胡惟庸的亲友及同党。根据《明史》记载,其中一位公爵、二十一位侯爵被杀,牵连的官员及家属更是不计其数,共达三万人被株连诛杀。

这些官员大多是胡惟庸的心腹,如陆仲亨、费聚等,后来又牵出林贤通倭,封绩窃取军情交给元朝。朱元璋大怒,再次展开血洗。

胡惟庸谋反的细节在《明实录》中有详细记载。洪武十年,胡惟庸秘密聚众,收买士兵。十五年,他联络蓝玉、火烧在山西起事,意图在北方响应,但很快失败。十八年,终于暴露,胡惟庸在苏州被擒杀。

胡惟庸死后,朱元璋深感中书省权力过大,宰相往往成为造反渊薮,因此下令撤销中书省,直接由皇帝管理六部。从此,古代宰相制度宣告终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来胡惟庸只是朱元璋加强皇权的一颗棋子
封建史上最后一位被株九族的宰相
无论中国最后一个宰相胡惟庸被杀的冤不冤,但是自此中国无宰相!
没有宰相,皇帝会当得很累,为何朱元璋要废除宰相制度?
朱元璋为什么废除宰相制,宰相制的优势和弊端是什么?
明太祖朱元璋诛杀了哪些开国功臣?来看历史上的“洪武四大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