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磅|中轻投资X沥金发布《2023中国消费投融资半年报》

为厘清这半年的消费投融资市场变化,沥金携手中国轻工企业投资发展协会(简称中轻投资)梳理了2023年上半年的消费投融资事件,并按照地域、轮次、机构、品类等维度进行了深度解读,联合出品了《2023中国消费投融资半年报》

左滑查看部分报告

希望这份报告能帮助从业者更清晰地了解2023上半年消费投融资的走向,洞察行业趋势与先机。以下是精华解读,一起来看看!

报告序言中,中国轻工企业投资发展协会副理事长刘旭、沥金创始人静仪、头头是道基金管理合伙人姚臻 、天图投资合伙人李康林 、蜂巧资本创始合伙人常欣、尚承投资管理合伙人童杰、青山资本创始人张野、远鉴基金合伙人孙腾八位资深行业专家对今年上半年的消费行业做出洞察,并对接下来的消费投融资趋势做出判断。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588亿元,同比增长8.2%,轻工11类商品零售额35012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5.4%,同比增长6.3%。总体看,消费市场持续复苏,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恢复平稳,但利润总体有所下滑。

近四年来供给面平均增速为5.3%左右,内需面平均增速大概在4.0%-4.5%之间。这意味着宏观经济的供给面明显强于需求面,消费和服务需要实现更强劲的增长。宏观经济调控,尤其是扩大消费的政策会持续加大。这将是出现新需求、新机遇、新模式的时期,考验着企业和资本对于市场变化的敏感性。

从行业上看,食品仍然是最受资本关注的消费领域。部分投资机构表示,对于细分领域、差异化和增长突出的食品类项目,不会过度考虑经济和消费的因素。目前,国内食品上市企业研发比重约为0.8%,轻工科技百强企业研发比重为2.82%,相比之下提升科技研发仍然是食品领域重点,也是未来竞争的硬核实力。

从投资上看,一方面,从前年开始,消费类投资机构募资压力加大,早期投融资事件数量和平均额度逐年下降,出手越发谨慎。另一方面,由于行业马太效应加剧,头部品牌规模进一步扩张,会通过产业投资方式入股或并购优质项目,弥补创新和品类的短板,尤其国有控股企业会更为积极。今年对新创品牌来说,是生存和选择的大考验年。

从零售上看,直播电商和内容电商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是必须关注的新渠道,有着精准触达目标消费群体的特性,对于推广新产品、获取市场反馈有着重要作用。山姆、麦德龙、盒马等会员店成为了检验产品力的重要终端,是品牌研发和营销能力的体现。下半年,在宏观调控和各类政策激发的市场变化前,品牌企业要集中资源做好渠道开拓和提高销售量的工作。

随着上半年经济数据公布,以及稳定经济、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扩大投资等政策的落地,中国轻工企业投资发展协会与沥金共同发布的中国消费投融资报告(半年报)对行业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是品牌企业面对挑战做经营决策的重要参考。

我协会与重点企业、资本一起赋能产业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

消费投资还行不行?

作为市场敏感度最高的行业,常规VC对于消费赛道的预判至少提前3个月,一线VC甚至能提前一年。

数据上,消费投融资的确出现了下滑,并且这一趋势在短期内似乎难以逆转。宏观数量下降意味着从LP到GP对于资金回报率的要求全线收紧,而资金体量的下滑则标志着消费整体流动性和创新性都相应变差。

消费的确没那么“热”了,但这只是冰山的一角。水上消解的部分在水下汇聚成巨大的坚冰,钱都涌向了壁垒更加坚实的品类型品牌和供应链。

有钱的机构仍然在疯狂抢案子,遇冷时反而能抄底到好案源。PE也热衷于向产业兜售项目,CVC开高估值一点都不含糊。

消费投资的重点渐渐从盲投大厂和海外背景创始人、盲投细分赛道,过渡到遵从稳定现金流、规模化能力和重资产壁垒这一科学三角形,更客观认识和判断项目。

虽然广泛共识是消费已经陷入存量博弈,但新的消费需求和机会也在不断涌现,而且消费的潮水会愈加细分、分层。

为此,沥金携手中国轻工企业投资发展协会,基于强大的数据支持和行业观察,共同梳理了2023年上半年的消费行业投融资情况,并就消费投融资的重点类目进行了分析,对消费投融资的未来趋势做出了展望。

作为专注消费创投的资源型平台,沥金会持续观察行业,以敏锐洞见和强大资源,赋能并陪跑广大创业者,深耕消费、致敬消费。

遇冷、震荡、冲击、反弹、恢复……消费赛道在过去几年里与大家的生活一同起起伏伏,映证着时代背景的迁徙与变革,风浪之中也免不了来自市场的犹豫与动摇。

头头是道自创立之初便以“投资有温度的美好生活”为主旨,这份热忱即使饱经挑战,却从未有过丝毫更改。头头是道持续深耕消费产业,聚焦消费赛道,不仅仅是一种对美好未来的信仰,更是出于对当代中国发展完全理性的思考与推断。

在我们眼中,驱动着消费赛道不断迭代的核心动力一直是需求与供给的追逐。像是社会层面的人口与家庭规模的结构性变化,或是文化层面各类新式生活主义的崛起,各个维度都在不断推动着需求端的迭代。与之相对应的,科技进步带来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各类产业应用,加上数字化能力的全产业链渗透,正在以惊人的效率与方式促成供给端的创新。

作为这场追逐的阶段性成果,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与产业链修炼出了“溢出”的能力值,逐步走向海外市场,逐鹿全球。在如今外部环境依旧紧张,各类成本逐步加剧的当下,无论是内部的追逐,还是对外的溢出,中国消费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要素没有改变。

跨越周期的路途兴许会让人觉得漫长,但压力之下的成长往往更加坚实。“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我们致力于深入中国的消费产业,通过赋能、孵化等多维度的支持,结交各个阶段的创业伙伴,一同为中国的消费者创造“有温度的美好生活”。

天图投资创立于2002年,是国内首家专注于消费领域的创投机构,致力于推动中国消费品牌成长,提供专业增值服务,以成就时代企业,并为投资人创造出色回报。

2023年无论是消费还是消费行业的投融资,相比于以往都不那么火热,但我们认为这是一个行业本身固有的周期。作为一家十几年专注于消费领域的专业投资机构,我们不仅经历了多次周期,更认为在行业低谷期,反而能够找到更加优秀的企业,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

天图主要通过几种手段的组合,从而实现在消费赛道优质项目的持续捕捉并活动收益:首先,我们配置不同的投资工具。天图旗下拥有VC、PE、控股并购和自有资金。通过不同阶段、不同基金的配置,从而实现消费赛道优质企业的全生命周期覆盖,从而对抗经济周期带来的波动。

其次,我们根据周期配置不同的策略。经济向上、消费火热的时候,我们投资更多满足消费差异化需求的“新消费”品牌;经济疲软、消费冷却的时候,我们投资更多满足消费性价比需求以及下沉市场触达的消费品牌。

最后,我们通过专业的投后管理体系为被投资企业提供品牌战略、商业模式、资源整合、人才引进等咨询和增值服务,最大限度地帮助提升企业价值。尤其在行业下行周期,天图“磨刀会”、企业家俱乐部等活动,帮助企业建立信心、连接资源、提升认知。

回看2023年上半年国内经济数据,经济增长从2022年以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变为今年以消费和投资拉动为主,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超过了70%,尽管内外部环境依旧复杂严峻,但消费良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蜂巧资本作为专注于中早期新消费投资的精品基金,自成立以来坚定看好国内消费品牌与企业的发展,早期投资并长期陪伴了一批优秀企业成长为细分领域的标杆,除了典型的品牌类消费品外,蜂巧的投资案例也在向消费科技等消费行业纵深方向行走。

目前消费市场正在经历一场调整,中国消费远未到格局稳定之时,依然存在着非常多的机会和空缺。消费投资一直是投资品类中比较有确定性的赛道,外部环境的起伏对实质并没有影响。

历史的片段不会影响消费在中国的衍变进程,随着政策支持力度的持续提升以及消费观念日益成熟,我们相信在不同细分场景的消费需求将更加旺盛与成熟,其中依旧会诞生能抓住拐点性机会的创业公司,我们期待发现并与这样的企业并肩同行,静待花开!

市面关于消费遇冷之声不绝于耳,但我们依然长期坚定看好消费不动摇。

主要原因有三:一、消费需要拉长周期来看,人们的底层需求决定消费习惯会不断延续。

二、整个市场会面临怎样的考验与承压,取决于消费者信心和预期能达到怎样的程度,而这种波动是能够缓慢恢复的。

三、目前的确有国内政策、国际环境变化等不确定因素会为消费增加长期不确定性,但在这种环境下如何做判断与选择,考验的正是投资人的能力。

新时期,会有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就需要更多思考与探索,譬如与产业层面的深度耦合。

尚承的初心,是与走过30年风雨的现有优秀民族品牌、产业集团携手同行,一起发现和探索成长期的优秀创业家,陪伴他们穿越周期,成为历久弥新的中国百年老店。

中国是培育消费品的沃土,消费是中国经济的稳定器和压舱石,这是一个大前提。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中国、消费、早期”,青山一直以来的坚持不会变。我们会持续专注在消费领域的早期投资,重仓中国。

因为我们聚焦和深耕消费赛道,消费品仍会占投资的主要比重,此外,零售、消费赋能、虚拟消费等泛消费的早期项目我们也会持续关注和投资。

另一方面,我们将继续从结构性变化出发去寻找机会——消费者人群结构变化、渠道竞争下的内部结构性变化、品类结构性变化、国内外品牌市场份额结构的变化等,这些变化下都隐藏着巨大的增量市场。 

一直以来,青山都格外关注人。青山的消费报告围绕“他-经济、独居人群,35岁中年人”等特定人群分析,我们最近还剖析了“平台工人”这类概念化的人群。未来还会深度研究针对这类人群的需求和供给,并从这些机会中寻找抓手。

举个例子,我们最近投资的simplus,是一家出海面向东南亚的小家电品牌。因为我们看到了在东南亚市场里渠道竞争的变化,电商的竞争,带来了消费需求的释放,并给新品牌崛起创造了结构性变化的机会。同时我们也投资了慢糖家,为有控糖需求的人群提供有效的食品产品,这是老龄化和健康化的带来的新的规模化需求,是另一个维度的结构性变化。

消费品的核心还是产品,要帮助消费者解决当下和未来的需求。而品牌意味着产品力基础上的溢价和复购。

只有形成品牌价值的企业才有可能在时代的机会里,乘风而上,成长为改变世界的跨时代公司。我们期待能见证并亲历这一大事件发生。

2023年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51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进一步放缓,受宏观经济因素影响,短期内消费弱复苏态势或将延续。

上半年消费投融资回归理性,项目估值泡沫挤出。单笔融资金额下降,投融资主要集中于天使轮和A轮。消费行业分化背景下,下沉市场成为投融资的新风口,投融资集中于折扣店和快餐连锁、平价茶饮咖啡等餐饮赛道。投资者更加注重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关注供应链能力和效率提升。

长期来看消费市场潜力仍然巨大,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估值回归一定程度上创造了新的投资机会。

当前弱复苏背景下消费行业将以存量竞争为主,需要在下沉市场中挖掘市场天花板高、粘性强的细分赛道,投资侧重点由营销增长转向确定性的价值,如企业供应链的稳定性,利润水平、产品创新性等,避免跟风投资。增量市场方面,应紧跟消费需求变化,从宠物消费、健康消费等领域寻找新品类机会。

先来看核心观点和研究范围:

1. 消费投融资概览 2023年上半年消费行业投融资事件数大幅下降,只有333起,同比下滑36.93%;投融资项目主要分布在上海、杭州、北京;主要轮次集中在天使轮及A轮,融资金额集中在500-5000万人民币。

2. 大额融资项目 大额投融资主要集中在食品与电商零售领域,单笔最大投融资中粮福临门,获得210亿元战略投资。

3. 投资机构 综合基金普遍减少消费类投资,消费基金的出手次数最多,出手次数TOP1为深创投,出手5次;中金资本和红杉中国出手4次并列第二;君乐宝、金鼎资本、梅花创投出手3次并列第三。

4. 重点类目 食品出现4起IPO、创单笔最高融资;餐饮融资不容乐观;咖啡茶饮热度不减;数码家电亿元级融资超半数;电商零售跑出电商出海赛道黑马;酒水饮料创上半年最大IPO;服装配饰、美妆个护遇冷;宠物火热,资本青睐宠物细分赛道头部企业;家居百货大幅下降;医疗保健表现欠佳。

5. 未来展望 资本会更加关注在经济恢复中有望先行修复或增长的赛道,细分头部企业和品牌会更受关注,对项目而言,是否具有确定性增长实力更为重要。

6. 数据维度 本文汇率按照:1港元=0.8933元;1美元=6.9596元进行换算及排序;数据周期:2023年1月1日-6月30日。

与2022年上半年相比,2023年上半年消费领域的投融资数量大幅下降,同比下滑36.93%,仅333起。几乎所有细分行业的融资事件数都有不同程度缩减,其中以酒水饮料下滑幅度最大,同比减少65.96%。

虽然资本市场对消费领域的投资热情持续低迷,但不乏破局者出现。从行业看,食品、数码家电领跑消费领域投融资,是今年及去年上半年投融资事件分布最多的两个行业。前者是消费最大类目之一,后者由技术创新、品类变革驱动。

2023年与2022年上半年不同消费类目投融资数量对比

具体到月度表现,上半年前3个月,得益于疫情放开、消费市场复苏带来的信心提振,机构的投资热情也随之回暖。3月共发生投融资事件数75起,达上半年最高峰。

但受实际大环境影响,消费投融资在后3个月有所降温,6月仅发生40起投融资,为上半年最低值。

2023年上半年消费行业投融资事件数(起)

从地域分布看,今年上半年消费领域投融资多集中在一线与新一线城市,上海、杭州、北京三大城市最为活跃,共发生108起投融资事件,占总投资数的32.43%。

同比2022上半年,消费领域投融资事件数呈上升态势的城市有杭州、广州、成都、合肥。而消费投融资领域上半年吸金能力最强的城市是上海,融资金额高达302.06亿元(不含未披露金额)。

2023与2022H1消费行业各地区投融资数量占比对比

从轮次来看,上半年消费领域的投融资主要集中在A轮和天使轮,超投资事件总数的一半,投资机构更愿意投资早期创始人及公司。

其中IPO融资事件数占比为5% ,上半年共计有16起IPO事件,相较于2022年下半年小幅上涨。规模最大的一笔IPO来自珍酒李渡,于今年4月27日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融资金额达53.09亿港元。

珍酒李渡是中国四大民营白酒企业之一,由珍酒、李渡、湘窖及开口笑四大白酒品牌组成,主要生产及销售酱香、兼香、浓香型白酒。此次上市,珍酒李渡成为港股白酒第一股,也是近7年来白酒行业唯一成功上市的企业。

2023与2022H1消费投融资轮次交易数量占比对比

从融资金额看,2023年上半年消费领域融资总额为696.71亿元(不含未披露),集中于500-5000万元人民币的区间。其中,10亿元以上的融资主要发生在数码家电领域。

2023年上半年消费行业投融资金额占比

经济下行,消费投融资持续低迷,投资机构出手慎重。不过也有个别投资机构活跃在市场上。今年上半年出手机构中,深创投最为活跃,出手5次位列第一;中金资本和红杉中国并列第二,分别出手4次。其中,深创投和中金资本共同投了新生活数码品牌倍思科技。

君乐宝、金鼎资本、梅花创投并列排名第三,分别在今年上半年消费领域出手3次。其中,君乐宝所投三个项目均为乳业相关,分别是特色乳制品研发生产商来思尔智能化、水牛奶加工商皇氏来思尔、奶酪产品品牌酪神世家。

2023年上半年多次出手的机构排名

那谁拿到了最多的钱?

消费大额融资主要集中在食品领域,上半年消费领域投融资TOP30里有8个项目来自食品领域,其中,中粮福临门通过战略融资获得210亿元融资位居榜首。

随着国内居民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中国成为全球重要农粮商品进口国和消费国。而中粮福临门本次融资共募集资金约210亿元,创近一年私募股权融资纪录,加速迈向世界一流粮食企业,有望在今年实现中国粮油界最大IPO并登陆A股。

其次是电商零售领域,TOP30里有7个项目来自电商零售。其中,跨境电商赛道跑出一匹“黑马”SHEIN,在2月22日融资20亿美元居榜二,且此前在1月已获得1亿美元的G轮投资。

咖啡茶饮作为消费领域的热门垂直赛道,近两年备受瞩目,热度不减。其中,茶百道在6月9日获天使轮投资,是该品牌自2018年成立以来的首轮融资。

投融资金额TOP30项目排名

2023年上半年最受投资机构青睐的主要是规模大的传统品类和市场潜力大、机会多的细分赛道。消费投融资趋于理性,机构更追求确定性,更愿意投资拥有产品、供应链优势及技术壁垒的实力强劲企业。2023年上半年的过亿元融资项目主要分布在家居百货、食品等领域。投资机构不仅继续加注品牌,也愈发关注和布局全产业链机会。

接下来,报告将重点分析食品、餐饮、咖啡茶饮、数码家电、电商零售、酒水饮料、服装配饰、美妆个护、母婴宠物、家居百货和医疗保健十一个领域,从融资额排名靠前的企业及获得多次融资的明星项目两大维度,解读赛道机遇。

食品作为生活必需品,拥有万亿级市场规模,是消费投融资最为吸金的领域。今年上半年食品的融资大头主要集中在调味品、乳业等供应链企业。

食品融资额TOP12中均为过亿元项目,调味剂与粮油等刚需品供应链占半数。其中,中粮福临门拿到了上半年最高的一比投资,江盐集团、田野股份、润普食品、欧服蛋业纷纷走上IPO之路,共同拉高了食品的整体融资金额。

伴随着消费升级,调味品也涌现出新品类和品牌。主打“罗汉果零卡糖甜味剂”的华诚生物在年初获亿元级战略投资。健康升级、消费升级的趋势下,大众对低糖、零卡糖的消费需求持续增长,零糖天然甜味剂浪潮或将持续,未来值得期待。

自居家办公场景普及后,预制菜的市场表现极好,一度成为食品投融资新宠。2023上半年,快鲜生、小胖黎、面朝大海、优予预制菜等预制菜品牌拿到早期投资。

其中,新中式预制菜品牌“面朝大海”分别在2月及3月获得Pre-A轮投资,所获融资将用于产品研发,品牌升级,团队建设等方面。中国各地消费者饮食偏好各不相同,中式菜系种类丰富,方便快捷、拥有地域特色口味的中式预制菜,正成为快速增长赛道。

食品领域融资额TOP12

餐饮领域所获投资半数分布在A轮及天使轮,零食、小吃、快餐等连锁品牌,团餐供应商获青睐。

连锁品牌的供应链能力、数字化水平是连锁能力的关键,资本注重品牌的连锁能力和规模化、标准化水平。行业不景气之下,资本不再追求直营、大店,将投资转向小吃、快餐等具有特色产品的小店、小品牌,如豆校长靠大单品榴莲臭豆腐在今年3月获得A 轮投资。

该领域出现的1起IPO事件来自达势股份,于3月28日在港交所上市,是2023年港股第一个比萨IPO。达势股份是达美乐比萨在中国大陆、港澳的独家总特许经营商,在1997年进入中国市场,相较其他快餐品牌,达美乐在中国扩张进度缓慢。招股书中,达美乐计划在今明两年分别开设180和240家新店,入驻更多新一线、二线城市。

该领域获得多次融资的是家庭版餐食服务平台“宅家吃饭”,本轮融资将用于打磨产品和拓展新市场等方面。“宅家吃饭”顺应年轻群体生活方式,提供“家门口的私人厨房”服务,“宅经济”下,未来的私厨、上门做饭等赛道充满机遇。

餐饮领域融资额TOP8

同比去年上半年,咖啡茶饮的投融资数下降幅度最小,仅少了5起,可见该赛道热度仍在。茶饮赛道中,新式茶饮品牌“茶百道”以10亿元大额天使轮融资位居榜首。能量茶品牌“招财猫能量茶”获天使轮投资,该品牌主打“药材 IP”理念,在茶饮中加入人参,并结合招财猫IP作为品牌基因,深受华东地区年轻消费群体关注。

相比茶饮,咖啡赛道的融资市场更加活跃,拿到融资的咖啡企业也越来越细分。TOP11榜单中,既有小咖主这样的连锁咖啡品牌,还包括像雷力咖啡等专注于更细分领域的手作咖啡品牌,还有以To B的自助咖啡机业务打入市场、2021年底开设线下咖啡门店的小咖咖啡。

该领域获得多次融资额的是孵化于2022年的星茵咖啡,该品牌主打中国特色茶咖,团队成员主要来自于星巴克和瑞幸。标准的经典咖啡到创新的中式咖啡,是经典到本土化融合的新发展,未来咖啡、茶饮融合是趋势,中式茶咖赛道值得关注。

咖啡茶饮领域融资额TOP11

数码家电领域所获投资超半数集中在早期轮次,亿元级大额融资过半数。该领域出现了2起IPO事件,分别来自德尔玛和天键股份。

德尔玛是一家集自主研发、原创设计、自有生产、自营销售于一体的创新家电品牌企业。旗下品牌包括“德尔玛”、“飞利浦”、“薇新”等,主要产品类型包括家居环境类、水健康类、个护健康类以及生活卫浴类。

天键股份于6月9日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公司主营业务为微型电声元器件、消费类、工业和车载类电声产品、健康声学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目前新开拓产品AR眼镜,从声电相结合领域向声、光、电一体化领域迈进。

该领域获得多次融资额的是兰洋科技,该公司创始人为日本归国工学博士白瑞晨,并由多位海外归国工学博士技术领衔,是一家浸入式液态散热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液冷市场刚刚打开,目前国内从事浸没式液冷解决方案的企业不多,而今人工智能势头正劲,算力需求旺盛,也推动液冷服务器成为“刚需”硬件,未来值得关注。

另外,家庭储能与能源管理品牌「Zendure征拓」也在今年3月及6月获得投资,该品牌主要为用户提供即插即用的智能微电网系统。

数码家电领域融资额TOP10

电商零售领域投融资集中在后期阶段,获大额融资多,融资额TOP11榜单中亿元级融资占8个,其中近期转型平台模式的跨境B2C互联网企业SHEIN位居榜首,为电商出海赛道的“黑马”。

该领域出现的1起IPO事件来自亿道信息,于2月14日在深交所上市,募集资金用于坪山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招股书显示,亿道信息以ODM模式为主,主要产品为消费类、行业三防类电子产品,下游品牌客户包括TCL、Medion、联想、爱奇艺等。

SHEIN作为中国电商出海的黑马,于1月完成1亿美元的G轮融资后,又于2月获得20亿美元的后期阶段融资;情趣用品电商综合服务商“趣哪儿”,也在上半年两次获得融资。

电商零售领域融资额TOP11

酒水饮料领域发生16起投融资事件,同比下降65.96%,降幅最大。今年有7起分布在酒业,投资轮次大多集中在后期阶段,可见投资机构对较成熟的酒类品牌、供应商存在投资热情。

融资额TOP榜单前二均来自酒业,而榜首的珍酒李渡也是今年上半年最大的一笔IPO。值得关注的是,这两年植物基饮料热度持续走高,于2022年创立的现制椰子水连锁品牌「好运椰」已连续完成三轮融资,共累计融资金额达数千万元。

酒水饮料领域融资额TOP3

服装配饰整体表现欠佳,发生16起投融资事件,其中9起在早期轮次。

TOP4榜单中,无性别服饰品牌bosie以1亿元B轮融资位居榜首。值得注意的是,bosie创立于2018年,其创始人刘光耀是95后,创业时还在清华读研,凭借“拿掉服装性别界线”的想法和做“大而美”的野心,在同质化严重的服装业撕开了一道口子。该品牌至今已完成8轮融资,投资方不乏头部机构及明星公司,值得期待。

而香港珍珠品牌艾普希缇以5000万B轮投资位列第二,同比去年上半年,因社交场景恢复,外显社交价值复苏,珠宝类品牌或成投资热点。

服装配饰领域融资额TOP4

美妆个护领域融资遇冷,同比去年投融资数砍半,仅20起。但口腔护理赛道出现大额投资,其中登康口腔在TOP5榜单中居榜首,它是曾经家喻户晓的牙膏品牌“冷酸灵”的母公司;获4.71亿元战略投资的薇美姿位列第二,是舒客的母公司。

该领域IPO来自登康口腔,于4月10日在深交所主板上市,计划募资6.6亿元,将用于智能制造升级建设项目、全渠道营销网络升级及品牌推广建设项目等。

美妆个护领域融资额TOP5

母婴宠物领域共发生25起投融资事件,TOP5榜单均来自宠物赛道。

“它经济”火热,资本青睐细分赛道头部企业。TOP榜单中,所获融资的企业专注于宠物食品、电商、拟人化服务,保健等细分赛道。其中南农动药位居榜首,它是集动物药品、动物保健品研产销一体化综合性动保企业,专注于宠物、水产动保细分领域。

全球动物保健市场规模超400亿美元,相较辉瑞、默沙东等跨国药企在21世纪初便入局动物保健,我国宠物行业起步晚,各细分领域还有较大的未满足需求空间和机会。

母婴宠物领域融资额TOP5

家居百货倍受冷落,同比去年大幅下降57.69%,共发生11起投融资事件。

TOP3榜中,家居品牌运营商美凯龙以62.86亿元被建发股份收购。美凯龙及其控股股东红星控股的债务问题或是此次出售股份的原因。传统家居卖场日渐式微,百货零售等新业态、新零售方式有较大想象空间。

该领域出现的1起IPO事件来自扬州金泉,于2月1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上市前一天获国金证券投资,该公司主要产品为帐篷、睡袋、户外服装、背包等户外用品,其90%的营收来自于海外。今年户外热度上涨,户外装备/服务等细分赛道备受资本青睐。

家居百货领域融资额TOP3

医疗保健领域市场整体表现欠佳,共发生11起投融资事件

其中工业酶制剂研发生产商百斯杰生物以2.5亿元战略融资位居榜首。该公司业务集工业酶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主要产品酶制剂覆盖淀粉糖、有机酸、酒精专用淀粉酶等,产品主要应用于化工、食品等领域。

另外,TOP3中保健食品占2个,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保健食品仍充满机会,2023年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0亿元。

医疗保健领域融资额TOP3

2023上半年,消费产业虽温和复苏,但消费领域投融资热度仍在下跌,总体处于疲软期。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企业竞争更多回归商业本质,投资机构转向关注创新能力和增长实力。

可预见的是,下半年资本会更加关注在经济恢复中有望先行修复或增长的赛道,细分头部企业、供应链、品类型品牌会更受关注;对项目而言,是否具有稳定现金流、规模化能力和重资产壁垒更为重要。

市场有波动,赛道有冷热,只要人们对美好生活抱有期待,消费就始终会是一条常青赛道。由于人口红利仍在,人口城镇化进程下的巨大消费潜力还未释放,我国消费总体扩容势必会延续,消费还将继续升级,且更多由实物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过渡升级。

2023下半场,我们有理由相信消费的增长力量,只有愿意相信的人才能创造未来。沥金愿与优秀创业者和明星机构携手同行,创造复利,不断前进。

以上内容基于中国轻工企业投资发展协会X沥金联合出品的《2023中国消费投融资半年报》部分内容整理所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0年被资本“疯抢”的消费品牌,都有什么特点?
350家资本、参投681次,食品酒饮赛道占比过半,背后的投资逻辑是什么?
2019全球投研回顾 (下):全球产业洞察与中国新热点
复盘238起投融资事件!餐饮投融资逻辑悄然生变
42个项目,超27亿元投融资,1月什么赛道备受关注?
一季度新消费融资全梳理:这四个趋势很重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