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学设计】统编教材七下第四单元教学设计(7-9)
userphoto

2022.08.08 江苏

关注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7课时

 高洁傲岸英雄气  托物言志君子魂(一)

【学习内容】

课文《陋室铭》《爱莲说》

丛书《咏史》(其一)P145《画菊》P151

课外《玄都观桃花》《再游玄都观》

课    型】教读引领课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文,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感受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怀。

2.初步学习托物言志写法。

【学习重难点】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感受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怀。

2.初步学习托物言志写法。

【教学过程】

导入:

    请大家读一读这两副对联:

1.  诸葛茅庐 子云山亭 刘禹锡自铭陋室;

    陶潜秋菊 李唐牡丹 周敦颐独爱清莲。

2.  出淤泥而不染

    居陋室而清高

    流传千古的古诗文是古代作家们对自己当时所处时代及个人生活境遇的观照、反思和表达。它是前人传递给我们的一笔极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来学习《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文章,来感受两位作者的精神和风骨。

一. 了解作者

1.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两篇文章的作者。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周敦颐(1017年-1073年),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

他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

二.了解文体

什么是“铭”?什么是“说”呢?

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刻在器物,碑碣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一般都是用韵的。

说,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是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不拘一格,行文崇尚活泼自由,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相似。

三.疏通文意

依据自学单进行学习

自学单设计

1.第一读  认识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德馨(xīn)    鸿儒(rú)    案牍(dú)    甚蕃(fán) 

清涟(lián)   亵玩(xiè)   隐逸(yì)    洗濯(zhuó )

苔痕( táihén )     鲜(xiǎn )有闻      淤泥(yū)

(2)读拼音写汉字

甚fán( 蕃 )yū泥( 淤 ) zhuó清涟(濯 ) xiè玩( 亵 )

隐yì(逸 )  xiǎn有闻(鲜 )tái hén( 苔痕 ) 案dú( 牍 )

2.第二读  注释字词

(1)第一类:“之”字用法

选择题

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提前的标志,不译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③无案牍之劳形                                  

④无丝竹之乱耳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词类活用,解释划横线加粗的字词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 

②水不在深,有龙则(形容词作动词,灵验)

③不(名词作动词,生藤蔓,生枝茎)

④无丝竹之耳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扰乱)       

⑤无案牍之形(动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3)解释词语

①有仙名(就)

陋室(这)(简陋的居室)

吾德 (只)(德行美好)

④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⑤往来无白丁( 平民,没有功名的人)

⑥可以调素琴( 调弄 ) (不加装饰的琴 )

⑦无丝竹之乱耳(世俗的音乐,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⑧无案牍之劳(官府文书) (形体躯体)

⑨可爱者甚蕃(很)(多)

⑩余爱莲之出淤泥而不(只)(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沾染污秽)

而不(洗涤)(水波)(过分艳丽)

香远益清(更加)(清芬)

亭亭(耸立的样子)(树立)

可远观而不可玩焉(亲近而不庄重)

隐逸者也(隐居避世)

余谓菊(我)(认为)

花之君子者也(品德高尚的人)

陶后有闻(少 ) 

乎众矣(应当 )

3.第三读  文句释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3)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身。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7)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8)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它的茎)内部贯通外形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9)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提示:小组内检查,提出不懂的地方相互讨论,明确难点字词、句子。教师适时点拨,疏通文意。

【作业布置】背诵《陋室铭》

第8课时

 高洁傲岸英雄气 托物言志君子魂(二)

【学习内容】

课文《陋室铭》《爱莲说》

丛书《咏史》(其一)P145《画菊》P151

课外《玄都观桃花》《再游玄都观》

课    型】教读引领课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文,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感受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怀。

2.初步学习托物言志写法。

【学习重难点】

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感受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怀。

2.初步学习托物言志写法。

【教学过程】

一.品读感悟情怀

    一所简陋的房屋,一池清新的莲花被两位文人寄托了情怀,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文章,感受两位作家的高洁志趣和君子之风吧。

    (一)两篇文章很经典,读着读着,我们仿佛走进了刘禹锡的陋室,又或在欣赏着满池的莲花,此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用文中的话来回答也可)

明确:

1.走进陋室,我看到——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室外景——环境清幽。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室中人——交友高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室内事——情趣优雅。

小结点拨:文章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走进莲池,我看到——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莲花的生长环境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的莲花——莲花的体态香气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莲花——莲花的风度气质

小结点拨:文章主旨——莲,花之君子者也。

(二)两篇文章,一篇写陋室,一篇写莲花,可是在文章的开头,《陋室铭》写到“山、水、龙、仙”,而《爱莲说》写到菊花和牡丹,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

明确:

1.《陋室铭》

以山水作类比;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以不高、不深衬陋,以仙、龙衬托德,以名、灵衬托馨,暗示陋室不陋。

2.《爱莲说》

采用衬托的手法。用菊花正衬,牡丹反衬,突出莲的高洁质朴的高贵品质,鲜明的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思想感情。

二.研读学习写法

    两位作者借笔下的陋室和莲花,想表达什么呢?这些“物”身上表达作者怎样的“志”呢?

陋室: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莲花:作者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品行。

   小结:这种将个人的志寄托在某个具体的物上面,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的手法叫托物言志。

三.悟读传承精神

    1.在爱莲说中提到了一种花——菊花。

    谁爱菊花?陶渊明我们学过他的一首饮酒诗,当中有一句话能表现出陶渊明爱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时,我想到一首诗大家读一读:

出示:

                      画菊

                            郑思肖  宋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陶渊明爱菊,爱到灵魂骨子里,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这傲骨霜枝早已和他融为一体。

   面对淤泥,陶渊明的选择是远离,他采菊锄豆,归隐林泉,而周敦颐选择的是扎根,哪怕是在世俗淤泥之中,依旧成长为高洁独立的荷花。这不正是君子之风吗?我们不能评判谁对谁错,在他们身上,我们都看到了一种君子特有的傲骨。

2.那么刘禹锡呢?面对浑浊的世俗,他是扎根还是远离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刘禹锡。

知人论世:

    刘禹锡参加王叔文永贞革新运动,遭受宦官和藩镇的联合反扑迫害,刘禹锡被贬。他先后被贬朗州,再贬播州,再贬连州,再贬夔州,再贬和州,未离谪籍。

    他虽然有着“二十三年弃置身”的贬谪境遇,但是在《咏史》(其一)这首诗中却有着铮铮傲骨的情怀:

出示:

咏史(其一)

刘禹锡

骠骑非无势,少卿终不去。

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

    他身处逆境,却达人知命,笑对人生:

出示:

玄都观桃花

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他是朝廷流放的浪子,却是时代高昂的歌者:

出示:

再游玄都观

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如今,我们站在时代的前沿,回首过往,我们看到有君子之风的周敦颐,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有傲岸不屈乐观向上的刘禹锡......他们恪守着自己的操守,传承着中国脊梁的风骨!

【作业布置】背诵《爱莲说》

第9课时   枝叶总关情

【学习内容】

丛书《花开君子兰》P84《走进芦苇》P87《三角梅的品格》P102

课    型】组文阅读课

【学习目标】

1.阅读散文,体会自然界万物中所蕴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

2.品析文章中描写、议论抒情性语句,体会其作用,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特色。

3.学习运用托物言志这种写法。

【学习重难点】

1.品析文章中描写、议论抒情性语句,体会其作用,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特色。

2.学习运用托物言志这种写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自然界的万物,大到山川河岳,小至花草虫鱼,都可以成为描摹言志的对象,王国维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智者眼中的自然万物,都有它独特的内涵。这节课,我们将共同来读《花开君子兰》《走进芦苇》《三角梅的品格》三篇美文,了解托物言志类文章的写作特点并尝试片段写作。

   首先我们先了解托物言志类文章的立意,通过某种事物描状:

   1.表现某类人或某个人的精神品质。

   2.寓社会、世态、人生的某些哲理。(写此物含彼意、明写物暗喻人)

   3.要昭示人、感召人、激励人、鼓舞人生活、思考、斗争、前进。

二.知晓文意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三篇文章,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完成填空或问答,梳理思路,感知文意。

1.《花开君子兰》

   我买了一盆君子兰,春节前,这盆君子兰身处劣境地处贫瘠,但是它并没有丝毫气馁挫折感,仍旧花开如常傲然挺立。五月的一天,我出差归来,惊奇于它的花容不败,伸手一摸,才发现花瓣已经僵硬如标本了。

2.《走进芦苇》

    理清全文思路,简要回答作者是怎样一步步“走近”芦苇的?

明确:

   (1)感受芦苇的外在形象;

   (2)理解了芦苇的生命内涵;

   (3)由物即人,感悟守住本性的重要意义,领悟到人类传承与发展的人生哲理。

3.《三角梅的品格》

    第一次见到三角梅,是在小区住处的五楼阳台上。再次关注三角梅的时候,三角梅被评为海南省的省花。去看了花展,作者才知道三角梅品种众多。在我的心目中,只要三角梅的品格在,花就永开不败

三篇文章的选材有什么相同点?

这三篇文章起笔于自然事物,落笔在人生哲思。这便是所谓的托物言志。托物言志类文章选材:

1.或取不知名、不起眼的花草木石,人格化地表现普通人的精神品质。

2.或取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雨雪雷电,象征性地寄寓某种哲理。

三.探究写法

   1.托物言志类文章描摹事物是前提,是关键,那么怎样写好事物呢?请读一读屏幕上的句子,品一品这些句子好在哪儿?

①乍看上去,君子兰花有点像农村菜园篱笆上攀爬的喇叭花,淡白桃红,虽有一番色彩,却极其朴素,并不是大红大紫。这花先是开了几朵,然后凋零,在花瓣没有完全脱落的情况下,后续的花蕾继续开放。

②它肥硕的叶片翠绿茁壮,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仔细观察,原来它的叶片分发两边,对称向上,是好几个“人”字的倒写,只是那“人”字的根却是深深嵌在泥土之中的。

③但芦苇毕竟真的变老了,一片褴褛,一片令人心酸的枯衰,只那一声不响的沉默还在显示着它本性的强硬。枯叶在风中呜咽,枯干的芦花在风中摇曳,似乎都是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

④仔细观察它的花,有三片苞片,苞片呈叶状,长圆形状或椭圆形,苞边相贴,形成三角柱状。未开花时,它像个三角形灯笼;三角柱从底向上绽开,呈喇叭状,每个苞片上生一朵黄色的小花,是它最鼎盛奔放的时候。三角梅的花,单独看,朴实无华,略显单薄,在百花中,一枝难独秀,争艳难出彩。

⑤红色的三角梅花热情奔放;紫色的艳得沉稳;橙色的温婉而端庄;黄色的丽而高贵;白的纯而洁净……成片的三角梅,一花齐放,满眼缤纷,春色已然。

提示:从修辞、感官等角度赏析语言。

提问:怎样才能把物写好?

总结:

抓住特征(尤其是能突出所言之志的特征),运用修辞,调动感官,运用有表现力的词语。只有生动细致地刻画所写事物的特征,准确挖掘其内在的精神内涵,才能为寄托情感、表达志向作好充足的铺垫。

诗化语言,绘画语言,浓淡相宜,饱含感情,含蓄深刻。进行精细描写。

2.抒怀、言志是托物言志类文章的精髓和目的。

请大家读读这几段话:

    ①心中感动,霎时涌起一股悲壮的情愫,为这花,为这花的生命。我想起戈壁沙漠中的胡杨树,想到胡杨树生前与身后的故事,感佩不已。这花与胡杨树一样,也有着傲然气节和风骨!

    ②那就是生命,那就是新生的思想和人生方式,那就是我们从痛苦和迷惘中越冬时所期盼的目的。要不了多久,那些越冬的苍老的芦苇就要倒伏下来,代之而起的将是更加年轻的欣欣向荣的强大的阵势。我知道这才是必然,才是世间万物历尽苦难生死更替的本真。

    ③三角梅于我,花开时欣赏它,花败时埋葬它,让枯萎的花瓣、落叶重新入土为泥,肥沃土地,培育正在生长的花树,让来年的花开得更茂更盛,岁岁年年如此,长久持续,就像这座城市的市民,能够勤劳、坚韧;就像这座城市的整洁,能够坚持;就像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能够不断提升。在我的心目中,只要三角梅的品格在,花就永开不败!

在这里作者由君子兰、芦苇、三角梅都想到了什么?

总结:展开联想寄志趣。使“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之间产生内在的联系,具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这就需要我们在刻画物品的时候,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而且要真切自然。

这些文字共同特点:议论性文字、言简意赅,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所以托物言志类文章要有升华主题议论抒情性的句子。

但要注意描物状形语言是全文重点,要占多半篇幅,而议论、抒情性的点题语言宜少,适可即止。

四.迁移表达

1.选物。选出美好、熟悉或常见的事物,从它们身上展开某一方面的联想;

2.对所选之物进行精致的描写,努力写出这个事物的外在形态或内在精神,描写一定要向着自己抒情的方向发展;

3.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穿插自己的情感发展),使事物的外在形态与内在精神统一,实现从实到虚的转化。简单地说就是因物抒情或因物明理。

4. 用议论性文字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

【作业布置】

片段训练:

从生活中选择一个你熟悉的事物,如“树根”“蚂蚁”“桥”“小草”等展开联想,写一个托物言志的片段,要具体描绘事物的形象,寄托自己的感情,题目自拟。书写工整规范。

(本单元供稿: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  姜欣)

     

——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22《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教案(《陋室铭》《爱莲说》)
《陋室铭》《爱莲说》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陋室铭》《爱莲说》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哪些?看看这份笔记吧!
名师教学丨余映潮:《陋室铭》《爱莲说》教学设计
16.《短文两篇》教学设计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