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桐柏豆筋 ▏马秀华摄影新作


桐柏豆筋

摄影/撰文/马秀华

“见水易发,没有粘块,口感软韧,豆香纯正”。这大概是桐柏豆筋的特色吧。但偶闻感叹曰:“很难吃到真正的桐柏豆筋了!”

为什么,不知道。

姜霞制作的豆油皮薄如蝉翼
但我相信,桐柏豆筋一定是桐柏土地上产的黄豆和淮河源头的水,加之桐柏老百姓千百年来代代相传的手工艺制作的美食。其实,到了桐柏,地道的桐柏豆筋还是能品尝到的,距离桐柏县城沿312国道一路往西有个鸿仪河村就有。

鸿仪河原来是个乡级建制,后来把乡合并到淮源镇,但这里的公共服务机构、集镇依然存在。这里有条街,街东头有个漫水桥,桥西路北有一家做豆筋的,很出名。据说做了30多年的豆筋,规模依旧,没有扩张;工艺依旧,仍是手工;产品依旧,豆筋、豆皮加豆腐。

这家姓李,但不是李家的祖传,倒是他妻子姜氏的祖传手艺。姜霞娘家是平氏的,听她说,她记事起,就见爷爷做豆腐,一直做到她这一辈儿上。1990她嫁到李家,也算生活所迫吧,就开起了豆腐房,一干就是30多年。

我一边拍照,一边给姜霞叨着闲姜——

姜霞说:“市场上的黄豆,籽饱、个大、价格低,但我不用”。她说着让老公挖出一瓢让我看,“我们用的是乡下收购的本地黄豆,虽然粒小,出豆筋少,还贵,但是做出的豆筋,它有那种特特的豆香味,也算是一处水土养一处人吧!”

煮浆,不能用电,更不能用天然气,都影响味道。而且必须铁锅熬煮。我是烧的硬柴,而且必须是旺火把浆煮沸。

姜霞锅上锅下,抽时间再去拿点木柴。

浆煮沸后,要确保锅底不糊,糊底了肯定影响口味的。这就要在熄火的同时,注入稀薄的浆水,直冲锅底(这个可能要个技巧的)

浆煮沸后,上边有厚厚的一层沫。这层沫本可以用杀沫剂把它压下去,免得浪费,能多出豆腐啊。这样看似产量高了,但增加了粗涩感,香味也有变化。我是把它撇出去不用了(有人担走喂猪)。

起豆油皮。我感觉就是热豆浆稍凉之后,表面形成的一层薄膜。每锅在开始时只能起到3张左右这样的“油皮”,接下来就叫豆筋了。

刚提起的豆油皮

逆光看,豆油皮很薄,几乎透亮,能照见人脸。这个恐怕是营养最好了。

豆油皮起过后,就是起豆筋了。

点卤水,我们用的是石膏粉,比起使用一些添加剂可能出皮率低一些,但味道好吃。

点卤水后要上下不停地搅拌。

制豆皮(千张)用的是木质专用长方形槽子,一层土布,一层浆,一层一层往上叠加。

盖上木盖,用手压千斤顶把豆皮压实,压出里边的水分。

水分淋干后,就把豆皮(千张)取出,码好,待售。

该做豆腐了,放好木质的模具。

把点过卤的豆腐花倒入模具中,改好顶盖。

上边压上几块石头,把豆腐中的水分挤出。看这石头也有些年头了。

好了,豆腐做成了。这一块还是小的,姜霞就很吃力地在挪动。

姜霞用手轻拍发热的豆腐,整块发颤,一股浓浓的豆香扑鼻而来,真想切一块过过瘾啊。

姜霞分单双集,逢集每天做个七八十斤,她说除了定点给某个企业送货,在附近就不够卖。几十年了,慢慢的也传出些名气,也有打电话、发微信要的,我就加班做一点,给他们寄过去。

是啊,这位1968年出生的姑娘,一晃54了,干豆腐也30多个年头了,将将的。闺女儿都在外地,没人接班,这份情怀自己丢不下,又不想大干了。她的手艺和许许多多农村手工艺活一样,面临着无人接班、逐步消失的现实——

对民间手艺有兴趣的还可以点击以下链接阅读
摄影纪实 ▏偶遇山翁扎扫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桐柏豆筋
中老年人要多吃它,堪称补钙冠军,蛋白质比牛奶还要高13倍,强筋健骨,不知道就可惜了
自制辣片、自制辣条配方及详细做法
教你做一道童年的美食,现在已经吃不到了
中华湘菜:南瓜荪豆皮卷
请教仿荤素食的加工,最好有实际操作经验的朋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