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书心得

丁玉海名师工作室读书会系列成果《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

作者:李现芳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特别是对于今天正在深入进行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广大教育工作中来说。这本书中提出了“逆向设计”的概念和方法,以避开学校教学设计中的两大误区——聚焦活动的教学和聚焦灌输的教学。也就是教师在考虑如何开展教与学活动之前,先要努力思考学习要达到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以及哪些证据表明学习达到了目的;必须首先关注学习期望,然后才有可能产生适合的教学行为;认为最好的设计应该是“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开始的逆向思考。这个概念和方法对于我们今天为追求有意义、有效果的教学设计以及思考和寻找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路径颇有启迪。

我们可能听说过这样一句谚语:“如果目的地未定,那怎么走都行。”良好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一些新的技术技能,而是为了以目标及其潜在含义为导向,产生更全面、更具体的学习。那么,逆向设计怎么操作呢?它有三个阶段:

阶段1:确定预期结果

学生应该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能够做什么?什么内容值得理解?什么是期望的持久理解?在阶段1中,我们思考教学目标,查看已发布的内容标准,检验课程预期结果。在第一阶段,需要明确学习内容的优先次序。

阶段2: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

我们如何知道学生是否已经达到了预期结果?哪些证据能够证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逆向设计告诉我们要根据收集的评估证据(用于证实预期学习是否已完成)来思考单元或课程。这种方法鼓励教师和课程设计者在设计特定的单元和课程前,先要“像评估员一样思考”,思考如何确定学生是否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理解。

阶段3: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

只有在我们明确预期结果和评估证据,搞清楚它们意味着什么之后,才能真正做好教学计划的细节——包括教学方法、教学顺序,以及资源材料的选择。教学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一个清晰的目标能够帮助我们在设计时有所聚焦,并能指导有目的的行为朝预期结果发展。

在明确了逆向设计的三个阶段后,书中提供了逆向设计模板。设计模板是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的实用性基础,其目的是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完成有助于学生理解的设计,避免活动导向和灌输式教学设计中的错误习惯。除了UbD模板,还有一套设计标准,与逆向设计法中的各个阶段相对应。该标准为设计过程提供了指标,用于单元设计的质量控制,明确了有效的单元设计应达到的质量水平。另外,书中还开发和完善了一组全面的设计工具,为教师和课程开发人员提供支持。作者通过有形的方式将UbD元素具体化,希望为教育工作者学习和运用UbD提供支持。

教学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复杂的事情,需要师生借助综合性的思考来加以理解。教育工作者要想成功,必须始终站在学习者的角度,理解他们在学习上的纠结与困难。教师必须帮助学生们意识到他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接受“灌输”的内容,还要主动“揭示”隐藏在事实背后的内容,并思考它们的意义。

这就是是我阅读本书后的一些浅薄理解,书中内容宽泛、针对性强,我还需认真、仔细阅读,将这些理论用于教学实践,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专业素养,从而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再谈逆向设计
【一页荐读】课程设计者的必读书:《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
中秋之夜共话研课——第一次小课综述
【好书共读】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工具书 ——《理解为先模式——单元教学设计指南(一)》阅读分享
推荐丨新课标下的新教学怎么做?看这几本书就够啦!(含核心素养、深度学习、大单元教学……)
UbD单元设计模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