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狂踢前排座椅,残害无辜路人,多地上演真实版“熊出没”,被网暴的家长冤吗?

刷到一个令人气愤的热搜。

#熊孩子家长电影院踢人导致观众疑似脑震荡#。

光看这一行字就能想象到熊孩子和护犊子的家长那副面孔了。

但其实热搜词条说得还不全,气昏人脑壳的事情还在后面。

事情发生在上海的一个电影院,一位女观众被坐在后排的小孩狂踢凳子。

整整20分钟,多次制止无果。

最后一次制止时,可能女观众声音比较大。

孩子的父亲就怒了,“你对一个孩子吼啥?”

直接一脚踹向女观众的椅子,椅背狠狠磕在她后脑壳上。

女观众直接懵了,但是面对摆烂的男人又没有什么办法。

而且为了不影响其他人,女观众也只能暂时换个座位。

然后最经典最让人不理解的一幕来了。

散场后,女观众本想跟男孩一家好好沟通,当时影院工作人员也在现场。

结果这位父亲不仅没有愧疚之意,就当着影院工作人员的面,直接打算冲上来动手。

幸好工作人员把他阻止了。

讲不通道理,女观众选择报警,后续去医院检查后,也被诊断为头部外伤,软组织外伤,有脑震荡可能。

根据伤情鉴定和当事人的诉求,民警建议双方和解。

也可以理解,来看电影本就是高高兴兴的事。

但这个爸爸是铁了心,只掏200块钱,其他一律不管不听不负责。


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也让我越发坚信那句话:

“熊”是世袭的,有熊孩子就有熊家长。

每一个肆无忌惮的“熊二”背后,都有一个不自知的熊大。

留意一下也能发现,大家对热搜上的熊孩子其实没有太大的敌意。

孩子太小,孩子天真,孩子的行为任何人都能理解,批评孩子也不管用。

但这并不是逃避责任的理由,孩子小,还有监护人。

是家长太不作为,才让孩子胡作非为。

在背后装睡的熊家长才真的令人生气。

这也不是第一次“熊家长带着熊孩子”在影院兴风作浪了。

在微博上,不少人都分享过自己遭遇过的“熊孩子”:

有孩子将爆米花当武器恶作剧别人。

有的孩子直接在座位上上起了厕所。

最绝的还是河南洛阳一个影城发生的一件事。

当时影院的大银幕被一个熊孩子拍打损坏。

然后孩子的家长反怼说:“影院未提醒顾客银幕不可触摸及拍打”。

不仅如此,家长还说影院的行为严重影响了自己孩子的身心健康。

地铁和高铁也是“熊出没”的高频地点。

在一节地铁车厢内,有两个孩子全程都在打闹。

过了一会孩子们又玩起了占座游戏。

霸占一个座位后,就对座位吐口水。

7月10日,湖北黄石高铁上,一个小孩频繁用脚踢前排座椅后背的小桌板。

前排座位是有人的哈,人家好脾气就算了。

一边坐着的女子,应该是孩子的妈妈,对此也是没有半点愧疚。

不管不问,只顾刷手机。

拍下这段视频的乘客就说:

“感觉到很奇怪,正常的家长怕孩子影响到别人都会制止。小孩子不懂礼貌,家长一定要管教,起码要告诉孩子行为的对错。”

但要我说,真正该奇怪的不是家长没有制止孩子,而是家长竟然没有跟着和稀泥。

也是前几天,在北京的一列高铁上,一个孩子因为一直吵闹,引发了同车旅客的不满。

旅客劝了熊孩子几句,家长直接炸毛了。

“我的孩子我管不好,我控制不了他!”

“嫌吵你们坐高级的去”。

“你这辈子别生孩子了,生了也得被你带死”。

这么狂,才是“正版熊出没”啊。

当然,这件事倒也不能全然指责这个家长,完整经过是家长也有在制止孩子。

但是效果不好,孩子越说越来劲。

然后都在气头上,才发生了语言冲突。

但不可否认的是,孩子的教育确实是出了问题。

“孩子还小”、“你忍一忍不就好了”.....

孩子变得越来越熊,绝大多数情况跟这些熊人语录脱不了关系。

言之深爱之切,相信每个家长都是希望孩子好好的。

那为什么还会有熊孩子,除了那种懒惰、没有责任心的家长外,更多的家长还是没有掌握到教育方法。

托尔斯泰曾说:

“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

这里面还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全凭自己的想法和经验教育。

一种是一直在学习各种育儿办法,但往往又用错了办法。

前者传递经验是人的本能,但会有局限。

就像高铁、地铁,成年人都常常大声喧哗,怎么可能教好孩子。

孩子不过是在模仿家长罢了。

家庭教育,言传身教很重要。

第二种家长呢,很有意识,确实会身体力行教育给孩子。

平时出门带娃,他们也会主动承受误解和委屈。

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点就是,教育孩子,先要了解孩子。

情感上了解孩子的心思,技巧上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征。

如此才能对症下药。

举个例子,孩子婴幼儿时期撒泼,严厉喝止很有效,因为他根本听不懂道理。

稍大一点的阶段就行不通了,越严厉他会越逆反,不服管。

这时候就要迂回一下,塑造孩子的价值观了。

道理其实都很简单,一点也不复杂。

孩子就是一张白纸,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同时又是孩子的一百个老师。

想教育成什么样子,就看家长从小如何描绘。

他的因,在家庭,他的根,在父母。

尤其在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今天,父母的以身作则更加重要。

我见过广东一个小男孩主动为店门外躲雨的工人搬椅子。

看过江西赣州一名11岁留守男孩独自上学的背影。

在出门前,孩子会特意向门口的监控看一眼,“他肯定知道爸妈在看着他,所以才抬头看了一眼”。

还有浙江温州乐清的刘禹易,年仅11岁就做得一手好菜。

黑椒牛肉粒、糖醋排骨、鸭血豆腐、罗宋汤、杨枝甘露等都是他的拿手菜。

他的愿望就是能在妈妈生日时为家人做一桌生日宴。

也听过小时偷针,大时偷银的故事。

大连那一个13岁男孩,平时就经常跟踪单身女性,还被发现过。

然后这一次他杀害了10岁女孩。

被害女孩被发现时,裤子已经被褪到了膝盖以下,身上压着两个垃圾袋,里面装着砖头和碎瓦块。

身中七刀。

这个13岁男孩装作什么都没发生,还与在场的警察搭话。

甚至在微信群里发女孩满身血迹的视频,并假装毫不知情。


广西涠洲岛,一名年轻人多次用脚踢景区仙人掌。
直到将一颗较大的景观仙人掌踹断后,他才心满意足的离开现场。

这颗仙人掌是属于景区公司管理的,事发后,两人被找到并带回景区。
面对儿子犯下的错误,这位妈妈说出了那句我们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话:
“他还只是个孩子。”
从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名男子的个头长得比他的母亲还要高。
果然在父母眼里,不管多大年龄,自己的孩子都只是孩子。

《1818黄金眼》也讲过一个类似的故事。
市民老章说,自己未成年的儿子小章在足浴店被诈骗了两三万。

然后这是老章的儿子。
虽然长得着急,但确实是未成年。

他也没有被诈骗,就是觉得好玩,自己去消费。
还有几次,是自己要求加钟。

以儿子未成年为理由维权,却闭口不谈儿子的行为。
不回家教育自己的儿子遵纪守法,而是去帮着儿子一起“装傻维权”。
也不知道是挽回的损失大,还是丢脸丢的大。

说到这里,忽然想到开头的那个新闻。
也许对人家来说,这未尝不是一次可“刑”的教育。
孩子脚踢前排座位,父亲不但不阻止,还教孩子打人,结果现在被拘留了。

这就生动地教育了孩子,有规矩的自由叫活泼,没规矩就是犯法。
真希望孩子能永远记得自己爸爸是因为什么被拘留的。
也给其他熊孩子、熊家长上了一课。
如果不守规矩,知法犯法,世界会狠狠地教训你!
不过话说回来,就当下的环境,什么事都较劲,真的挺费心费力的。
碰到推卸责任,甩锅无敌的家长,警察叔叔也没辙。
所以我们建议遇到熊孩子的时候,还是灵活一点。
将心比心吧,我们体谅带娃家长的不容易。
家长也要多体谅他人的处境,而不是心安理得地接受别人的忍让和付出。

毕竟,谁都不愿看到我们的下一代,双眼空洞,走向迷途。

-完-

图片及资料来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熊孩子电影院踹女生座椅,还被家长踢成脑震荡:孩子和杀人犯之间,隔着家长而已
电影散场时男童踢5次屏幕,需赔18万,影院:还没找到当事人
如何对待熊孩子家长
学会这几个育儿小方法, 别让你家的孩子成为下个熊孩子!
孩子的言行,就是真实缩小版的父母
放养=放弃,你的放养正在毁掉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