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十六届大赛获奖作品展播—案例分析分享

第十六届大赛获奖作品展播

一滴又一滴,水滴会说话

杨美莹

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

案例背景

在人体中,水的比重约占百分之七十,喝水有益健康。但在该小班中,许多孩子常常不记得主动喝水,而当教师提醒喝水的时候,又抢着喝,这究竟是什么原因?这一现象引起了教师的思考:是什么在阻碍幼儿主动喝水呢?教师认为这不能只用健康意识来解释,喝水的主动其实是和幼儿的心理、心智发展的成熟度密切相关的,教师将通过日常观察幼儿喝水情况逐步阐述。

案例描述

案例:喝水吗?

孩子们入园,观察自然角,和教师、小伙伴交谈,只有金金喝了一次水。

大家刚坐下几分钟,图图说:老师,我渴。教师:渴的小朋友去喝水吧。一下子站起来十几个孩子,都走进盥洗室喝水,一时间,茶水桶旁站满了等待接水的幼儿。果果说:我先来的,我先接水。冉冉:你快点,我都渴死了。图图:要不是我说渴,你们还不来呢。应该让我先喝。西西:吵死了,你们快点接呀!大家拿着杯子都凑向水桶,却又总是被旁边的小伙伴推挤开。接到水的宏宏说:你们让一让呀,要洒在你们身上了!一时间,场面十分混乱。

案例二:与水的亲密接触。

悠悠比划着动作说:乐乐,我们去喝水吧。我想喝满满一大杯。乐乐:太多了太多了,我喝半杯。小花:悠悠,你接一杯会洒出来的。悠悠:不会。悠悠接了满满一杯水,慢慢端起杯子,忽然,杯子倾斜了,在地上洒下一大片水。悠悠:哎呀!她看看教师,说:我会擦。说着拿来了抹布擦地上的水。

乐乐:你看,我就接少一点。乐乐接了一点点水,喝完了,继续接,又喝完了,再接着接。铭铭说:乐乐你接好了没有,你一直接,我都不好喝水了。乐乐:我再喝一点嘛。别着急!

案例三:水是好朋友。

静静玩了一会儿游戏,去喝水。她接了一满杯水,喝了一半,把剩下的水倒进了洗手池。庆庆进来看见了,说:我也喝水。说着,他也接了满满一杯水,喝了不到一半,把剩下的水也倒进了洗手池。静静和庆庆笑起来。上完厕所的东东说:你们怎么倒水呀!不喝就不要接那么多!庆庆笑嘻嘻地说:我们把这个(洗手池)洗一洗。

案例分析

案例一思考分析:幼儿的喝水无意识和无序是未经正面引导的本能结果,这是整个喝水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

(一)教师发现两个现象:

1.幼儿不主动喝水。

2.当教师提示幼儿喝水,大家又都抢着喝,并且不排队,看起来没有规则意识。

(二)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教师认为幼儿的行为其实是十分正常的,这是由于:

1.孩子们正处于自我中心意识强烈的阶段,“我”想做什么,就做了,这是本能行为。

2.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幼儿的道德水平发展处于前习俗水平,他们更关心自己,表现出利己主义倾向,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就去做。喝水也是如此,自己喝到了就好,不会去关注他人。

案例二思考分析:也许是处于自信,也许是出于有趣,孩子们开始喝水后的表现差异很大。这是由于,他们对事件的后果预计是不足的,教师从这个事件中强烈地感受到皮亚杰所说的儿童前运算阶段心理特征:思维的不可逆性和缺乏合理的预期。教师认为,应站在幼儿思维能力的角度,继续采取暗示的策略,引导他们对自己与同伴的行为作出观察、评价。

案例三思考分析:

孩子们变得爱喝水了,这是好事。不过,不断成长中的幼儿总是出现让我们意料不到的状况。瞧,爱喝水的小伙伴们开始“玩水”了。这么“亲密”地接触水,不但浪费太多的时间、浪费水,潮湿的地面也带来了安全隐患,怎样让幼儿意识到这些问题并改善行为呢?

案例措施

案例一教育措施:

1.及时赞赏主动喝水的孩子。

2.从多方面让幼儿看到喝水的“好处”。

3.借用故事、自然角等教学和生活环节渗透对“水”的情感。

4.待幼儿产生了自愿喝水的意愿和行为,引导幼儿分组喝水、排队喝水。

教师不但称赞喝水的孩子,赞许他们很好地照顾了自己的身体,看起来既可爱又聪明又美丽,还引导幼儿从包含健康知识的绘本上关注喝水,再通过关注自然角动植物“喝水”增强幼儿对喝水重要性的理解与认同,渐渐地,自愿去喝水的幼儿越来越多了。此时,与幼儿的谈话“喝水的办法”就水到渠成了。孩子们说:人太多可以一组一组去喝,还要排队,接好水的小朋友到旁边喝,让后面的人接水。教师深感:当幼儿有了真切的生活体会,教育是可以起到自我暗示的作用的,远胜教师的说教。

案例二教育措施:

教师仍然鼓励幼儿参与讨论,增强推理和预测、判断能力。他们说:每天有很多时间去喝水,不要一下子接很多。有的说:上次要喝多少自己记得,下次还接这么多,就不会太少了。同侪学习营造了优质的讨论氛围,不知不觉中,孩子们相互接纳建议,形成了“接大半杯”的规则,并用图画画了下来,做成了标识。

案例三教育措施:

幼儿是在行动中、感知体验中产生学习的兴趣和行为的,我们采用故事化、游戏化的形式让幼儿听到“水滴”述说自己的变化和故事,帮助幼儿感知水对人们的安全性、重要性,学习珍惜水。

案例总结

(一)感受幼儿,拒绝标签。

在日常教育中,我们会和孩子讨论到喝水的重要性,让身体更健康,但似乎孩子们并没有把教师的引导放在心上,先是没有形成主动喝水的习惯,而后又出现了反复接水、浪费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经思考,原因有二:

1.生活常识、知识经验的局限使得幼儿难以产生“喝水健康”的意识。

2.对后果的预计不足使得幼儿无法对暂时健康的身体做出更长远的判断,也不能预计浪费行为的后果。

综上,幼儿不主动喝水和喝水时候的无序,都是有着符合他们心理、年龄的合理的原因的。幼儿是生活在感觉、感性之中的,教师不应急着给幼儿贴上不守规则、不爱喝水的标签——我们知道,教育应避免“贴标签”,使成人不自觉地带上了有色眼镜看待幼儿,而应从幼儿的心理年龄出发,了解幼儿的想法,取得认同和共鸣,增进幼儿对喝水的兴趣和接纳感。

(二)策略得宜,效果显著。

1.尊重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

三次跟进,教师都积极鼓励幼儿讨论喝水的方法,让幼儿看到后果、感受到自己的好行为被认可的快乐,并大胆表达想法,在积极的师幼关系中共建“喝水合作体”。

2.从有利于幼儿的角度想办法,取得共鸣。

3.强化正面积极行为,逐渐形成内化行为。

回顾案例,已达到了该次教育目标。“喝水”是一件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却折射出幼儿成长中的需要:理解、尊重与推动,也折射出教师面对问题时的观念和态度:和善、坚定和灵活。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互动,教育就像这喝的水,宜疏、宜导,方能顺畅、欢快。

第十六届大赛获奖作品展示——环境创设

 第十六届大赛获奖作品展示——教育随笔

 第十五届作品展播——音乐教案分享

幼师小惊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幼儿园一日常规细则要求
西部书坛参加2019中国书画春晩全国书画大赛获奖作品展播
广东乡村微视频大赛汕头获奖作品展播(第一期)
思政组·青教赛|获奖作品展播(二)
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往届获奖作品展播|第一期
未来中国先导片︱人民日报社第六届新媒体视频创新大赛获奖作品展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