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配乐大师逝世!他曾多伟大

为电影配乐领域作出巨大贡献的意大利作曲家埃尼奥·莫里康内于7月6日去世,享年91岁。被誉为“电影配乐界莫扎特”的莫里康内,曾为《海上钢琴师》《天堂电影院》《美国往事》等影片写下无数深沉幽远、极富歌唱性与感染力的旋律。

当地媒体称,莫里康内的死因是意外摔倒,并在罗马一家诊所不治而故。家人不打算举办公开隆重的葬礼,以遵循作曲家低调谦逊的个人风格。莫里康内在弥留之际,感谢家人的陪伴,也感谢无数热爱其作品的乐迷,为他的创作带来了巨大的鼓舞和支撑。

1928年11月10日,埃尼奥·莫里康内出生于意大利罗马,父亲是一名小喇叭手,他在12岁时进入罗马的Santa Cecilia音乐学校学习音乐,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突飞猛进地学完了4年的课程,甚至当时还有报道说这个神童6个月内就掌握了所有知识。

不管报纸怎么说,在以极其优异的成绩毕业以前,他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他所喜爱的另一门专业——小号。在60年代初投身电影界之前,莫里康奈一直致力于管弦乐和室内乐创作,也曾经在意大利国家广播网工作。

六十年代早期,他开始接触电影,与一些意大利西部片导演合作过。但是,在与导演塞尔吉·莱昂内合作之前,他一文不名。

1964年,莱昂内拍摄了他的第一个三部曲—“赏金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荒野大镖客》,埃尼奥·莫里康内在其中的精湛配乐让他一炮而红。

但后来,由此在圣埃尔默城堡会播映《荒野大镖客》。莫里康内露出一个奇怪的表情,说:“为什么要放那部?那是莱昂内跟我最糟的作品。”

他说:“不只有我这么说,莱昂内也这么说。蒙达也知道,我跟他说过,有一次我跟莱昂内一起去奎立纳雷电影院看《荒野大镖客》,那时候已经上映一年了,始终还在首轮戏院播放,我们一方面觉得很骄傲,一方面又对电影质量很失望。”

1966拍摄了第二部:《黄昏双镖客》。电影音乐史上首次出现的粗粝、潇洒的小号主题和空寂、辽远、漫不经心的口哨独奏,令人耳目一新,给各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一系列的第三部作品——《黄金三镖客》中,一向富于求新和实验精神的作曲家又为影片配乐注入了勃勃生机和丰富的内涵。电影音乐史上又首次出现了甩鞭声、由男声合唱出的戏谑音效,以及加弱音器小号怪诞、调侃的音色。

他认为:“当我给电影写配乐时,我得记住电影、电影导演的要求到底是什么。此外,我也得记住,配乐不能喧宾夺主,不能转移了观众注意力,否则他们很容易跟不上电影的节奏。不过,我也尽量在每一部配乐里保留自我的创意空间,让自己的音乐语汇贯通整部电影。”

随后,两人合作了以美国历史为背景的“往事三部曲”——《西部往事》《美国往事》《革命往事》,同样取得成功。

意大利西部片的配乐也许仅仅是他事业中的一部分,但是在这个领域内他确实是最好的,同时由于他的创作给意大利西部片电影配乐带来的新意有目共睹。


埃尼奥·莫里康内运用变化繁多的乐器和创作手段,通过音乐去铺陈剧情或者场景:犹太竖、走音的口琴、短笛、管风琴、古怪的口哨声、异常响亮的喇叭声、奇怪的战地歌声、甚至各种人声……这些构成了一个品牌,人们把他们的合作称为“埃尼奥·莫里康内-Leone制造”。


埃尼奥·莫里康内的配乐结合了沧桑落寞的流浪口哨与口琴,孤高沉郁民谣吉他与电吉他,气质冷傲且戏剧张力十足的人声,剑拔弩张且杀气腾腾的铜管,塑造出独树一帜,气氛迷人的江湖色彩。

这些音乐一出现几乎就能够立刻在观众脑海中,勾勒出红日黄沙中致命对决,对观察而言,也许还会浮现几个在金光布袋戏中叱咤风云的狠角色。

在与莱昂内继续合作的同时,埃尼奥·莫里康内也抽出时间制作其他电影配乐,比如超级经典的《阿尔及尔之战》、《烽火怪客》。到了七十年代,埃尼奥·莫里康内的名字已经与导演Sergio Leone和意大利西部片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也与世界各地的众多导演有过合作。

制作磅礴宏大的交响乐和动人心魄的主旋律对埃尼奥·莫里康内不算什么难事,他创作的旋律轻易让人印象深刻。在这个阶段,他的作品也开始受到当时电子乐和混音的影响,有了一些现代成分。

时间并没有减慢埃尼奥·莫里康内前进的步伐,他的作品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同时,评论对给他的评价也有所改观。

1986年《教会》原声带;1987年《义胆雄心》电影原声带……他多次获得奥斯卡提名。

八十年代末,莫里康内和意大利导演托纳托雷深度合作,正所谓:“金风玉露一相逢更胜人间无数”两人推出了《天堂电影院》《天伦之旅》《海上钢琴师》《西西里美丽的传说》《隐秘女人心》《巴哈利亚》等影片。

其中在《海上钢琴师》中,莫里康内以钢琴为主配合管弦乐和室内乐,创作出旋律优美、风格隽永的迷人乐章,该片获得了第57届金球奖最佳音乐奖。

在《海上钢琴师》中担任男主角钢琴演奏“真身”的钢琴家吉达·布塔曾与莫里康内合作超过40年,她曾在接受文汇报记者专访时,用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评价这位作曲大师。

吉达·布塔说:“莫里康内先生宝刀未老,年届九旬坚持每天早起谱曲,不用电脑不靠助手,只凭一己之力。相比'天赋型’作曲家,莫里康内更接近'学习型’,会花功夫钻研一些基础的音乐术语,他也很喜欢下国际象棋,保持思维活跃。”

1994年,他荣获美国Society for Preservation of Film Music的终身成就奖,是唯一得到这个奖项的非美国电影音乐家;1999年,他的作品《海上钢琴师》(THE LEGEND OF 1900)原声带获得了金球奖。

莫里康内配乐对于情绪把握是登峰造极的,就像《隐秘女人心》中来自乌克兰的新移民艾莲娜是一位有着神秘、残暴、不可告人的过去的女人,在时而温馨,时而苦难,时而惊悚的配乐中,让人体会到汹涌细腻的情感知觉。

他一生从没有不满意的作品,但莫里康内看到《乡间僻静处》票房成绩不佳的时候,他跟制片格里马尔迪提议说:“我愿意免费重写配乐。”他自己非常喜欢原本的配乐,“认为那是我最好的作品之一,但是我不能对我的抽象音乐可能造成观众热情冷却视而不见。”

莫里康内一直认为自己跟任何一个导演合作都会有收获。“每个导演都会给我不同的、出乎意料的东西,即便吉洛·彭特克沃在《阿尔及尔之战》做配乐的时候提出的想法非常吓人,也同样是一个刺激。后来我把他的想法谱写成管弦乐谱,并发展出不同变奏,但原创者依然是他。”

他作品的产量是惊人的,甚至有在一年曾经替二十七部电影完成主题音乐的纪录。埃尼奥·莫里康内也许是20世纪最著名也是最多产的电影配乐大师。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他参与过的电影配乐可能达到500部。

在一次访谈中,莫里康内说:“做电影配音的时候,我得常常努力突破限制,有时导演都不一定知情,我想我做到了。”

他从不愿把自己作品里选择三个最爱,非要选择的话,他认为《教会》中的《奉行在人间,如同在天上》、《美国往事》中的《黛博拉之歌》,以及托纳托雷的电影《幽国车站》、《海上钢琴师》、《巴阿里亚》三选一,或三个都选。

只有一次他想丢掉自己作品,萨尔切在1962年拍电影《一女一百万》的时候,要求我作一段二十秒的音乐,来衬托剧中人物的心情:他站在一个空无一物的房间里,他热爱山,是鳏夫,肚子很饿,人很绝望。莫里康内试着把所有这些东西都放进去,结果是一段很可怕的音乐。

仅仅二十秒的时间,电影配乐不可能传达出太多信息跟感觉。电影音乐需要简单明了。“我当时刚开始做电影配乐,还很天真,但马上就发现事情不对了。或许纯音乐有可能做到,例如韦伯恩写的那些小曲。”


还有一次,导演杜乔·泰萨里为了电影《G力》(Forza“G”,1971)要求魔力看国内做一段介于《墨西哥进行曲》和民谣《巴萨诺桥之歌》 之间的音乐,那时候我比较有经验了,就跟他说:“在这两个之间选一个吧。”

他有一件事让我觉得匪夷所思,“那就是我发现很多作曲家,尤其是美国作曲家,不为自己的曲编写管弦乐谱。我不想说名字,但其中不乏知名、重量级的音乐家。我对这点感到不解,也让我重新评估那些我原本认为是伟大音乐人的真实价值。”


虽然你可能想像到的音乐类型他都尝试过,虽然你所能想象到的所有类型的电影他都做过配乐,但他最著名的 "Spaghetti Western"(意大利式西部片)风格却是为导演塞尔吉·莱昂内制作的电影背景音乐而成名的。

他的音乐涉及的领域出人意料地繁杂:古典、爵士、流行、摇滚、电子、先锋乐派、意大利民族音乐等等。


昆汀·塔伦蒂诺曾表示,自己从小就是莫里康内的粉丝,而且自己收藏的莫里康内的黑胶数量甚至超过了披头士、猫王、鲍勃·迪伦这些人。

莫里康内曾经5次获提名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但直到2016年,才凭借昆汀·塔伦蒂诺的《八恶人》获得了第88届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奖,颁奖台上88岁的他泪洒现场。

此前曾传出,由莫里康内的老搭档朱塞佩·托纳多雷执导的纪录片《埃尼奥:大师》将在今年上映。包括王家卫、昆汀·塔伦蒂诺、贝纳尔多·贝托鲁奇等知名导演在内,不少与莫里康内密切合作过的人物都会出现,致敬这位备受尊敬的幕后工作者。

作为莫里康内的粉丝,王家卫不仅曾选用他的作品作为《一代宗师》的配乐,还担任《埃尼奥:大师》的监制。如今,作曲大师因为意外魂归“天堂电影院”,但他笔下的音符将不朽。

著名导演王家卫得知他去世的消息,在自己的微博上写道:往事长存,心中有过。

《50年一瞬间的魔幻时刻》由于采访人数众多,非常耗时,虽然2016年就推出过预告片,但最近才接近完成。  

2009年5月,埃尼奥·莫里康内首次访华,在人民大会堂执棒一场“电影往事北京交响音乐会”。


“有些人觉得电影配乐是隐于画面后的配角,但正是依靠音符的串联,影片主要人物内心活动和外部环境才得以彻底表现。”作为莫里康内配乐作品“御用”演奏家,在吉达·布塔看来,电影配乐的主要任务是让观众与虚构世界融为一体,作曲家和演奏者要具备极为深刻的洞察力。

事实上,包括莫里康内在内的不少著名配乐大师都善于从巴赫、罗西尼、马勒等古典音乐家身上获取灵感。

吉达说:“如果没有作曲家笔下那些迷人的旋律,电影将失去独特的氛围,减少画面之外的余韵,我认为电影音乐给故事增添了史诗性,也许百年后这些作品将被视为不朽经典,如同当下的我们怀揣着对古典音乐的敬意那般。”


莫里康内是天主教徒,虽然信教,但他认为没有一种信仰是没有疑惑的。“我信奉的宗教告诉我有另外一个世界,那才是真正的人生。没错,我相信,但这并不代表我对此有清楚的概念。”

有一次,在一场研讨会上,他问一位信教的科学家,一个捐赠了器官的人在天主教所说的复活时刻会发生什么事,他说那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我想了很久,用我自己的逻辑想不出头绪来。我想到的是那句:你本是尘土,也将归于尘土。”他希望一百年后百科全书上,提到自己写到——作曲师!

祝一代配乐大师莫里康内走好,在“天堂电影院”中幸福到永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电影配乐大师莫里康内去世,从此“天堂电影院”里多了天籁般的旋律
史上最出色的音乐大师埃尼奥·莫里康内,他离开了我们
【欧美经典音乐】莫里康内《海上钢琴师-爱的演奏》
【欧美经典音乐】《天堂电影院》主题音乐
【欧美经典音乐】《天堂电影院》提琴双杰
【馨闻旋律】天堂电影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