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35)[转载]格局法与日主旺衰法的关系

是一种体用的关系,日主为体、格局为用。

论命,以主气为中心,以格局为主线,以能否为我所用定富贵贫贱。

论命首先看的是格局,看八字中的天之主气(月令司令之神)或地之主气能否组合搭配成格局,然后看该格局与日主的感应,最后通过感应结果得出格局成败和人生层次。

格局是针对日主的格局,它无法独立于日主,最后肯定会和日主发生关系,这种关系,我们把它称之为感应。

 

日主有气有力,才为活物,才能进行社会活动,才能当官、发财。

 

其实,古人论命也经常提到旺衰,特别强调中和为贵。这里的中和不是我们旺衰法中常讲的平衡。中和是一种力量状态,只要不是太旺和不及,都称之为中和。旺一点弱一点是没有关系的。

 

在格局法论命中,看旺衰不是讲力量的平衡。无需印比为一派财官食伤为一派的对比,只要得一根气就为中和有力,就能担财官、抗杀伤。这种旺衰的要求很低,低到经常被忽略的程度,论命时也就没展开来细论。

日主如果太旺或不及,就不是中和了,称之为有病。日主自身有病,就会排斥格局,导致格局层次的降低或格局破败。

 

这就告诉我们,论命不仅要针对格局定喜忌,还要针对日主取用神。

 

格局的取用原则为:四凶神逆用,四吉神顺用。

日主的取用原则为:旺抑弱补、中和为贵,顺性为乐、逆性为哀。

 

这是两套完全不同的使用体系,取用神的方法不同,在命局中所起的作用不一样。

 

看八字要盯住两处,就是格局和日主,体用一定要兼顾,缺一不可。体用一清楚,那么格局用神和体用神就出来了,它们在命局中所起的作用,也就清清楚楚了。

真正的子平术是先论格局后论日主旺衰的,印格喜官护,见官格成,日主虽然旺但不至于太旺,仍为中和,无须取体用神,印格成富贵。

 比如,财格身弱用印比。这里的印比不是财格的用神,而是日主的体用神,日主有气担财,财格自然就得救而活。

其实,身旺身弱与富贵有什么关系,身比较旺无非有时脾气差点,脾气差与富贵有何干?运见伤官,表面看日主旺而得泄为吉,实际伤官见官破了印格,不丢官罢职也事业受挫。例如:这种类型的:

 

 梁启超:                              王庆:

 官   偏印   日     官           官      印    日     

癸酉 甲寅  丙午  癸巳       癸丑   乙卯 丙午  丁酉

丙午日柱见旺印生,梁的八字时支还见禄,王庆的八字时干为劫财,日主都是很强旺的。官星均被印泄于身。按旺衰法论就完了,用格局法是不考虑官与日主的力量平衡的,梁的八字印格见活官,格局成,贵王庆的八字印局成,但官星之根受伤,层次下降

 

格局用神、体用神冲突时所体现之象

 全面论命,必须得两条腿走路,即要看格局成败,还得看日主旺衰,格局用神和体用神是两套完全不同的取用体系。

 一个命局两套系统,有时难免发生冲突。比如身弱财旺,从格局用神的角度讲,格神财星只喜食伤或官星护卫以防比劫的侵犯,最忌印比;而从体用神的角度讲,日主自身弱要担旺财,最喜印比来助身,印比为用神。这样格局用神和体用神就发生了严重的冲突。那就要看位置组合了,如果印比紧贴日主不伤害财星、食神,那么体用神得力财格成且日主能得到,定是富贵之人。如果印比紧贴财星,那么财格破,同时日主的体用神也受伤害,格破体伤之命,贫贱多难之命,这是肯定的。

 

更多的命局是原局中体用冲突,但还没有直接作用,逢到岁运引发这种矛盾才会爆发。

 

体用神和格局用神的冲突,如果在原命局中难以调和的,轻者导致格局层次或人生层次的下降,重者还会导致格局的破败。

八字即人生,这就有了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一发财不是生病就出事,更有严重的,有些人有钱没命花,发了大财却丢了性命。还有一些人没当官时,一帆风顺,一当官就出事。更多的人是富贵难以两全,升官发财了,身体却不好了或家庭不睦、子女不孝。

这些都是体用神和格局用神相冲突时的主要体现。

这才是最合乎现实的命理学,不象旺衰平衡法和现代格局法,只要用神有力就一切都好,人生完美。

 

八字中的每一种十神都不是万能的,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格局只能断富贵贫贱、人生层次;日主中和有气,只能说明日主身心基本上健康有活力;其它的很多人生事象,主要通过命局组合之象来体现。

 格局用神和格局忌神,每个八字中都有,而体用神不一定每个八字都有,因为体用神是针对太旺或不及的日主而言的,日主中和无病的八字是不必考虑体用神的。

所以,格局用神和体用神的矛盾,是针对日主太旺或不及的命局而言的。

 

沈氏格局法论命以格局为中心,以日主旺衰为辅,以格局的成败变化来定富贵贫贱及人生起落。

命理观:人是万物之灵,却极其渺小,只是社会的极小一份子。人应顺天应地,以外界的“主气”为中心,进行合作、开创、服务,然后收获自己的人生。

对于日主旺衰在论命中的作用:即日主只要有气即能担财官、抗食伤泄、受印生。

 一个人能否富贵,不在于他的力气有多大、身体有多强健,而在于他能否整合各种资源,也就是成就格局。只有有了成就,然后才考虑有没有一个合格的身体去承担和享受。多数人的健康,不能说没有毛病,但胜任工作、享受富贵,那还是没问题的。

 

日主旺衰平衡法,论命以日主为中心,以旺衰平衡定喜忌,同样以日主的旺衰平衡去决定格局的喜忌和成败。

命理观:论命就是论一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财富、荣誉,那么必须要以日主为中心去展开论。人要得到财富和地位,首先要有一个强健的身体, 只有身体强健才能得到大量的钱财,正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两种不同的观念,就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努力方向和行为方式,体现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日主旺衰平衡法,注重以日主的旺衰平衡去定喜忌、断吉凶,评富贵贫贱。

 这很象七、八十年代的年青人,认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把主要精力都花在强身健体上,严重忽略了外部的发展,不会经商务农,不谙为人之道,生活能力、工作能力低下,除了健壮的身体外,什么都没有。成了那种被别人称之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最终多沦落为社会的体力劳动者。

 

 沈氏格局法,注重以格局成败论人生层次。这很象九十年代的年青人,他们认为财富地位才是成功人士的象征,看准一个行业或项目,跟牢一个人或团队,然后竭尽全力,调动所有资源去努力做好、做大、做强,事业成功了,自己也随之而富贵。

但很多人在成就事业的同时,忽略了身心的健康和家庭的建设,最后要么放弃财富完全退休,要么半休半干降低成就,要么带病坚持。

现在的年青人聪明多了,吸收了前两代人的教训,以事业为重,而又不忘身心和家庭的健康,每周都会抽出一定时间锻炼身体、照顾家庭。他们健身的目的不是以此去获取财富,而是为了更了地工作、生活、事业,而是为了享受现有的财富和地位。

 

命理的神奇,就在于和现实的完全吻合性。

 

 三代年轻人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成就的变化,就是我们对命局中体、用认识的改变过程。从以前重“体”轻“用”、注重健康而忽略事业、本末倒置,到中间段的重“用”轻“体”、重视事业而忽略健康、厚此薄彼,到最后既重事业又重健康、体用兼顾和谐统一,这样一个从青涩到成熟的认识过程。

 

八字本来就是人生,人生会有无尽的迷惘,命理也就时常会有迷失。

很多时候,选择比努力和才华还重要。

女人嫁错郎,是一辈子的悔恨;男人择错行,是一生的窝囊。

一个人三十岁之前,最紧要的事情,不是挣钱和成家,而是跟对人、做对事。

人生就是这样,最紧要的也就几步。

   因此,学习命理,才华很重要,努力不能少,但方向比才华更重要。

 

体用与阴阳

命理讲,木火为阳,金水为阴,以往讲做功的重要性,强调每一个八字都要看其功神,其实阴阳才是做功的本质。我们讲刑、冲、克、穿、墓、合都可以做功,但真正可以作用的两者必须是一阴一阳才行,纯阴与纯阳都无法为功。比如:

相合:卯申合,巳申合,寅丑合,就是一阴一阳,寅亥合,寅中之丙阳与亥中之壬阴作用。戌为阴中阳,辰为阳中阴,所以辰可归类为阴,戌可归类为阳。辰酉合与卯戌合,就不在阴阳作用水中,前者基本无功,后者则以相克为要。午未相合与子丑相合,是两阳与两阴,前者纯粹无功,而后者仅仅是因为有相克之因,才可以有作用。

 相合如此,冲、刑、穿也是如此。

阴阳是看命之大法,但阴阳之作用离不开体用,以阴为体,阳必为用;反之,以阳为体,阴反为用

万物孤阳不生,孤阴不长,阴阳相荡、相融、交媾万物始能生。八字格局,也相应因阴阳关系生出的诸多局象,如群阴对孤阳或群阳对孤阴、包阳局或包阴局……有制局、化局、包局、冲局、合局、穿局,其奥理无穷,趣象横生。

 命理研究同其它学问一样,要经历以简到繁而又由繁到简的过程,最后简至“阴阳”,便可谓悟到真谛。命理如此,中医大概也一样,前段时间读一些中医的书,深感命理与中医的同一性,目前中医所遇到的问题,是传统中国文化思想的一次大诘问,需要一次哲学上的大反思。这似乎远不是中医的问题,而是整个中国文化的问题

 

 

 

 

阴阳体用关系的理解

 关于阴阳体用关系的理解,体与用的关系其实是阴向阳,阳求阴的对应关系。就象谈对象的第一条件是不能把性别弄错,当然同性恋除外。因为只有找对体用配对关系,才能正确推断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这是为啥要找体用的原因。就单一事物而言,如一个碗,属阴,当然要用其阳。碗的用可以装水,那么,能装水就是它的用之一;碗也能装其它,如汤或粥。当碗没装东西时,就没发生相应的体用关系。这里需注意到一点,当“碗”有承载东西时,它才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并体现“碗”存世的真正价值。从“碗喻”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当“体与用”融为一体相互作用时,才能体现事物的意义与价值。

 当然,我们在运用时还要注意到符合阴阳三原则的问题。我们知道,碗肯定不能,也装不下与它不配对的东西,如装不了汽车飞机,装不下汽车飞机的原因是因为汽车或飞机与碗不在同一范畴里,不符合阴阳的三原则。当我们把八字当“碗”时,分析八字的时候就得知道,八字原局能与什么发生关系,它是如何配对的。也就是它们之间的体用关系是那个,否则就弄不清里面谁与谁发生作用。故在分析判断的时候,要先明确它们的配对关系后,再进行配对后的结果分析。如当碗装了水,就成一个水碗,若碗是拿来装汤的,那么就叫汤碗。这个体用现象说明什么?属阴的碗会因为用的不同而得名不同,而这个名是因它的用而命名的,这也是体用关系中,一体可以应多用的原理八字的分析,基本都是围绕体与用之间进行判断。不同的用,也就是不同用与体配对的结果就会产生不同的象。就如我们在断流年时,同一个流年,对六亲来说运气并不相同,因流年断事是以流年为体,原局八字为用,当流年干支作用原局各柱的时候,阴阳间作用的不同自然就有不同的象的反映。这个道理也如现实生活中,同样一件事,大家一起观察,但得出的体会与感受却不同的。其原理就是以事为体,而以人为用。所以,同样的事,对应到每个人身上,因为价值观不同所以体会感受不同,故才有不一样的反映,这就是体用关系的理解。体用关系同时也是阴阳哲学的认识论之一。

 

体用与阴阳 :

朱子《 太极图说解 》的本体论建构 

 如何理解《太极图说解 》中涉及的体用、阴阳概念,对于把握朱子思想中的理气关系等问题 ,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太极之体用

《太极图说解》正文前面有一段文字,是朱子对 《太极图》 的详细解说。开头一段文字, 即颇费索解:

○,此所谓无极而太极也,所以动而阳、静而阴之本体也。然非有以离乎阴阳也,即阴阳而 指其本体,不杂乎阴阳而为言尔。…… 者, 阳之动也,

○ 之用所以行也; 者, 阴之 静 也, (○之体所以立也。 《朱子全书》 第 13 册,第 70 页) :

在朱子的表述中,太极即是理 “问:‘太极不是未有天地之先有个浑成之物, 是天地万物之总名 :否?’ 曰 ‘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在天地言, 则天地中有太极; 在万物言,则万物中各有太极。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动而生阳, 亦只是理; 静而生阴, 亦只是理 ”《朱子语类 》 第 。(1页)太极既然是理,则应是指体,而非用,但朱子这里又讲太极之体用.之所以会如此,并非朱子思想混乱,而是理论表述上的不得已。

一方面,从实存的角度看,天地间只是二气五行的周流不已,无始无终“阴静是太极之本,然阴静又自阳动而生。一静一动,便是一个辟阖。 自其辟阖之大者推而上之, 更无穷极, 不可以本始 :言。 ( 同上,第 2366 页)另一方面, 从哲学思辨的角度看,又不能不分解开来说“才说太极,便 ”带着阴阳; 才说性,便带着气.不带着阴阳与气,太极与性那里收附?然要得分明,又不可不拆开说。 ( 同上第2371 页) 朱子一向反感含糊其辞的理论表达。针对时人对《太极图说解》“分裂已 ”:甚"的批评,朱子回应道 “夫道体之全,浑然一致,而精粗本末、 内外宾主之分,粲然于其中,有不可以毫厘差者。此圣贤之言,所以或离或合,或异或同,而乃所以为道体之全也。今徒知所谓浑然,之为大而乐言之,而不知夫所谓粲然者之未始相离也 。( 见《周敦颐集》 第 9 页) ” 

   然而,分解的表达常会引出颇具歧义的理论探讨 ,比如理气先后的问题 “问 ‘有是理便有是:气,似不可分先后?’ 曰 ‘要之,也先有理。只不可说是今日有是理, 明日却有是气;也须有先后.且如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 《朱子语类 》 第 4 页 ) 这样的理论表述,容易使 ”(66《哲学研究》2012年第10期人产生理可以脱离气而独立存在的印象,而这种印象显然并不符合朱子的一贯主张:

 “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此当思无有阴阳而无太极底时节。 若以 ” 为止是阴阳,阴阳却是形而下者;若只专以理言,则太极又不曾与阴阳相离。正当沉潜玩索,将 : 图象意思抽开细看,又复合而观之。某解此云 “非有离乎阴阳也;即阴阳而指其本体,不杂乎 阴阳而为言也。此句自有三节意思,更宜深考。《朱子语类》第 2368 页) ” (无形体,无方所的理,总是顿放在气质当中的,并不存在独立的理本体。

   如果确有“山河大地都陷了”的情况,那时候理的存在形态是怎样的呢? 下面这段材料对这一问题讲得更为透彻:

   问“‘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见得理先而气后。曰“虽是如此, 然亦不须如此理 ":  会,二者有则皆有。问“未有一物之时如何?” 曰 “是有天下公共之理, 未有一物所具之 理。 (同上,第 2372 页) ”

   “天下公共之理” 与“一物所具之理 ”的关系,涉及到朱子 “理一分殊 ”的思想, 在此不作详细讨 ,论。  ( 参见陈来,2000 年,第 111 - 123 页) 此处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未有一物之时”“天下公共之理”如何顿放? 在 《太极图说解》和《通书解》的本体论建构中,万物的化生被分为“诚之通 ”与“诚之复 两个阶段:

    诚者,圣人之本,物之终始,而命之道也。其动也,诚之通也,继之者善也,万物之所资以 始也;其静也,诚之复也,成之者性,万物各正其性命也。( 见《周敦颐集》 第 4 页) , 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元始,亨通,利遂,贞正,乾之四德也。通者,方出而赋于物,善之继也。复者,各得而藏于己,性之成也。此于图已为五行之性矣。( 同上第14页)这里 ,“此于图已为五行之性矣” 应该指的是 “诚之复”这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五行之质已具。

   在朱子那里,五行之质与五行之气是有着明确区别的 :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然五行者,质具于地,而气行于天者也。以质而语其生序,则曰水、火、木、金、土,而水、木,阳也,火、金,阴也。以气而语其行之序,则曰木、火、土、金、水,而木、火,阳也,金、水,阴也。又统而言之,则气阳而质阴也; 又错而言之,则动阳而静阴也。(同上,第 4 - 5 页)这里强调五行之质与五行之气的区别,显然有其文本解释上的需要。因为《太极图说》里五行之生,的顺序为水、火、木、金、土,但它同时又讲 “五气顺布,四时行焉 ” 显然是以五行配四时,这样一来,五行的顺序又变成了木、火、土、金、水。为了协调这之间的差异,引入五行之质与五行之气是十分必要的。

五行之质是指五行的质性,而五行之气则是其质性的发用。当然,文本解释的需要只是一个方面,根本上还是源自哲学的理解。朱子虽然不像张载那样强调象和形的差别,但也有这样的:区分。对于 《易传系辞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一句,朱子注曰 “象者,日月星辰之属; 形者, 》 :山川动植之属。 于“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 一寒一暑 ”注曰“此变化之成象者。”:于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则曰 “此变化之成形者。 (《朱子全书 》 第 1 册, 第 123 页 ) 与此相”应,五行之质对应的是形,而五行之气对应的则是象。

从理论上讲,无形而有象的阶段的存在,是完全合乎逻辑的。而“山河大地都陷了”和“未有体用与阴阳: 朱子 《太极图说解》的本体论建构 67,一物之时"指的就是这种阶段。在这一阶段,虽然没有了有形之物,但无形而有象的阴阳之气仍然存在。“天下公共之理”即寓于这种没有具体形质的阴阳之气当中 。

二、体用与阴阳 

从 《太极图解 “者,阳之动也,

○之用所以行也; 》 者,阴之静也,

○之体所以立也 "的表述看,“阳之动”对应的是用,而“阴之静 ”对应的是体.这样的理解在《朱子语类》中也可以得到印证: 

  问 “ 《太极解》 何以先动而后静,先用而后体,先感而后寂?” 曰“在阴阳言,则用在阳而体在阴,然动静无端,阴阳无始,不可分先后。今只就起处言之,毕竟动前又是静,用前又是体,感前又是寂,阳前又是阴,而寂前又是感,静前又是动,将何者为先后? 不可只道今日动便为始,而昨日静更不说也。如鼻息,言呼吸则辞顺,不可道吸呼。 ( 第 1 页) ”

    这段材料里,体与用显然是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的.用在体之先,只是从起处立言。实然的世界里,动静无端,阴阳无始。但要在理论上表达出来,又不能不勉强立一个开端.

  关于体用问题,朱子有很多重要的讨论,比如:

  问道之体用.曰“假如耳便是体,听便是用; 目是体,见是用。 ( 同上,第3页) ”如水之或流,或止,或激成波浪,是用;即这水骨可流,可止,可激成波浪处,便是体。如这身是体; 目视,耳听,手足运动处,便是用。如这手是体,指之运动提掇处便是用. ( 同上,” 第 101 页)

这里,物的可能性是体,而可能性的具体实现便是用。

有的时候,朱子又从应然的角度说体用:

人只是合当做底便是体,人做处便是用。譬如此扇子,有骨,有柄,用纸糊,此则本也; 人摇之,则用也。如尺与秤相似,上有分寸星铢,则体也; 将去秤量物事,则用也。( 同上,第 102页)“合当做底是体”显然是从应然的角度上理解体。但后面的扇子,尺和秤的比喻,则似乎又是从可能性上来谈了。这里,朱子似乎无意区分应当与可能之间的不同 。

   朱子谈体用的材料中,也有以现在和将来讲体用的:

问“前夜说体、用无定所,是随处说如此。若合万事为一大体、用,则如何?”曰“体,用也定。见在底便是体,后来生底便是用。此身是体,动作处便是用。 天是体 ‘万物资始 ’处便是用。地是体,‘万物资生’ 处便是用。就阳言,则阳是体,阴是用; 就阴言,则阴是体, 阳 是用。 ( 同上,第 101 页)”

以现在的为体,后来生的为用。那么,说体用在时间上有先后,也就不无道理了。

《太极图说解》成篇以后,引来各方面的质疑。面对种种辩诘,朱子专门作 《附辩》一篇,对相关问题给出了有针对性的回答。其中就有关于体用问题的讨论:

又有谓体用一源,不可言体立而后用行者。……若夫所谓体用一源者, 程子之言盖已密矣。 其曰 “体用一源”者, 以至微之理言之,则冲漠无朕,而万象昭然已具也。其曰“显微无间”者,以至著之象言之,则即事即物,而此理无乎不在也。言理则先体而后用,盖举体而用之理已具,是所以为一源也。言事则先显而后微,盖即事而理之体可见,是所以为无间也。 然则所谓一 68 《哲学研究》2012 年第 10 期源者,是岂漫无精粗先后之可言哉? 况既曰体立而后用行,则亦不嫌于先有此而后有彼矣. ( 见,《周敦颐集》 第 8 - 10页)

     在这里,朱子强调“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立言角度的不同。“体用一源” 从理上说, 理虽是形而上 ;者, 但其中已有万象 “显微无间 ”从象上说, 至著之象虽然是形而下者, 但理即寓于其中。 这里, , ,有一细微的差别值得注意: 前面讲的是理虽 “冲漠无朕 ” 但“万象昭然已具 ” 而后面则讲 “举体 ,而用之理已具” 昭然之万象与用之理相对应,已经暗示出理必有象的意思 。“体立而后用行”体非独立之体,体自有象; 用则是体之发用,体在其中。

三、仁义之体用阴阳

在 《太极图说解》 的《附辩》 中,有一段话值得留意:

今徒知所谓浑然者之为大而乐言之,而不知夫所谓粲然者之未始相离也 。是以信同疑异,喜合恶离,其论每陷于一偏,卒为无星之秤,无寸之尺而已。岂不误哉! ( 同上,第 9页)这里的 “无星之秤 、“无寸之尺” 指的是没有任何具体规定性的本体, 而很多学者正是这样来理解”和把握的。

对于以虚空为本、凡有所分别皆视为用的思想,朱子有着极为明确的批评:

体是这个道理,用是他用处。如耳听目视,自然如此,是理也;开眼看物,着耳听声,便是用。江西人说个虚空底体,涉事物便唤做用。 《朱子语类》 第 101页)

问 “先生昔曰: ‘礼是体。 今乃曰 ’ :‘礼者, 天理之节文, 人事之仪则。 似非体而是 ’ ” : 用。曰 “公江西有般乡谈,才见分段子, 便说道是用, 不是体。如说尺时, 无寸底是体,有 寸底不是体,便是用; 如秤,无星底是体,有星底不是体,便是用。且如扇子有柄,有骨子,用纸糊,此便是体;人摇之,便是用。 ( 同上,第 101 - 102 页) ” :

这里所说的江西人应该就是指陆九渊“象山常要说此语,但他说便只是这个,又不用里面许多节,拍,却只守得个空荡荡底.公更看横渠 《西铭 》 初看有许多节拍, 却似狭; 充其量,是甚么样大!合下便有个乾健、坤顺意思。自家身己便如此,形体便是这个物事, 性便是这个物事‘同胞 ’是如 。此,‘吾与’ 是如此,主脑便是如此‘尊高年,所以长其长; 慈孤弱,所以幼其幼 '又是做工夫处。后面节节如此.‘于时保之,  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其品节次第又如此。 横渠这 ’般说话,体用兼备,岂似他人只说得一边! ” ( 同上,第 2370 - 2371 页)与陆九渊相比, 张载的 《西铭》 义理节次分明,体用兼备.“无寸之尺 、“无星之秤”讲一个空荡荡的本体,以此空荡荡的本体"为准则来应接事物,最终难免冥行妄作的结果。

虽然万物皆禀得太极之理,但随其分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发用。用不同,体亦因此而略有差异:

问“去岁闻先生曰‘只是一个道理,其分不同。所谓分者,莫只是理一而其用不同? 如君  ” :之仁,臣之敬,子之孝,父之慈,与国人交之信之类是也。曰“其体已略不同.君臣、父子、国 ” : 人是体,仁敬慈孝与信是用。问“体、用皆异?”曰“如这片板,只是一个道理,这一路子恁地去,那一路子恁地去。如一所屋,只是一个道理,有厅,有堂。如草木,只是一个道理,有桃, 有李。如这众人,只是一个道理,有张三,有李四;李四不可为张三,张三不可为李四。如阴阳, : 《西铭》 言理一分殊,亦是如此。 又曰 “分得愈见不同,愈见得理大 同上,第 102页) ” ”(既然本体会因发用而有相应的变化,那么,执持一个无规定性的、抽象的理,既无益于我们对世界的 体用与阴阳:朱子 《太极图说解》 的本体论建构 69理解和把握,也无益于对社会生活的具体实践。

朱子在仁义中正间区分出体用的做法,也引来了众多的批评。对此, 朱子在 《附辩 》 中作了这样的驳正:

仁不为体,则亦以偏言一事者言之,而非指所谓专言之仁也.对此而言,则正者所以为中之干,而义者所以为仁之质,又可知矣。其为体用,亦岂为无说哉? ( 见 《周敦颐集》第 11 页)  :朱子后来领会道,中、正即是礼、智 “问 ‘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 何不曰仁义中正?’ 曰‘此亦是且恁地说。当初某看时,也疑此。只要去强说,又说不得。后来子细看,乃知中正即是礼智,无可,疑者。《朱子语类》第 2381 页)偏言之仁,与义、礼、智并列。而义、智为体,仁、礼为用。 ”

关于仁义礼智的体用阴阳问题,朱子有很多讨论:

问仁义礼智体用之别。 曰 “自阴阳上看下来,仁礼属阳, 义智属阴; 仁礼是用, 义智是 , ; , 体。春夏是阳,秋冬是阴。只将仁义说,则 ‘春作夏长’ 仁也‘秋收冬藏 ’义也。 若将仁义礼智说,则春,仁也; 夏,礼也; 秋,义也; 冬,智也。仁礼是敷施出来底, 义是肃杀果断底, :智便是收藏底。如人肚藏有许多事,如何见得! 其智愈大,其藏愈深。正如《易 》 中道 ‘立天 之道,曰阴与阳; 立地之道, 曰柔与刚;立人之道, 曰仁与义。 解者多以仁为柔, 以义为刚, ’ 非也。却是以仁为刚,义为柔。盖仁是个发出来了,便硬而强;义便是收敛向里底,外面见之便是柔. ( 同上,第 106 页) ”

当然,仁义的体用阴阳问题,朱子还有很多非常详细的论述,也遇到了很多的质疑和问难,然而这些并不是本文所要关注的重点,所以这里不作过多的讨论。

在这个问题上,笔者真正关心的是:仁义礼智既然是理,那么它们显然应该是体,而非用,那么为什么朱子要讲义智为体、 仁礼为用? 仁义礼智属于理, 而阴阳属于气,为什么朱子要用气来界定理?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理总是顿放在气当中的。即使 “山河大地都陷了” “未有一 、,物之时”无形而有象的气也仍然存在,天地公共之理即顿放其中。既然理必有气、理必有象,则仁义礼智亦自有其相应之象。而既然有相应之象,则自然就有了阴阳之分。有阴阳之分,体用的分别也就随之而生了。

四、太极动静

《太极图说》 里讲 “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由此就引生了有关太极动静的讨论:  

问 “动静者,所乘之机也。 曰“太极理也,动静气也。气行则理亦行, 二者常相依而未 尝相离也。太极犹人, 动静犹马, 马所以载人,人所以乘马。马之一出一入,人亦与之一出一, 入。盖一动一静,而太极之妙未尝不在焉。此所谓 ‘所乘之机 ’ 无极、 二五所以 ‘妙合而凝’

论阴阳生克 
四时之运,相生而成,亦相克而成。生而不克,何以能循环迭运而不穷。克者,所以节而止之,使之收敛,以为发泄之基。故曰天地节而四时成。即以木论,木盛于夏,杀于秋,使外之所发泄者,收藏于内,是杀正所以为生也。大易以收敛为性情之实,以兑为万物所说,至哉言乎。譬如人之养身,固以饮食为生,然使时时饮之食之,而不使稍饥以有待,其人寿能久乎?是以生与克同用,克与生同功。

 

“生与克同用,克与生同功”二语,实为至言。有春夏之阳和,而无秋冬之肃杀, 则四时不成;有印动之生效,而无煞食之克泄,则命理不成。故生扶与克泄,在命理之用,并无二致,归于中和而己。

 

然以五行而统论之,则水木相生,金木相克。以五行之阴阳分配之,则生克之中,又有异同。此所以水同生木,而印有偏正。金同克木,而局有官煞也。印绶之中,偏正相似。阴阳相生之殊,可置勿论。而相克之内,一官一煞,淑慝判然,其理不可不细详也。

 

阴阳配合,与磁电之性相似。阳遇阳、阴遇阴则相拒,七煞枭印是也;阳遇阴、阴遇阳则相吸,则官印是也。印为生我,财为我克,或偏或正,气势虽有纯杂之殊,用法尚无大异。官煞,克我者也,淑慝回殊,不可不辩。比劫,同气也,食伤,我生者,则又以同性为纯,异性为杂。纯杂之分关于用之强弱,此为研究命理者所不可不知也。

 

即以甲乙庚辛言之,甲者,阳木也,木之生气也。乙者,阴木也,木之形质也。庚为阳金,秋天肃杀之气也。辛为阴金,人间五金之质也。木之生气寄于木,而行于天,故逢秋令肃杀之气,而销克殆尽。而金铁刀斧,反不能伤木之形质。遇金铁刀斧,而斩伐无余,而肃杀之气,只可外落叶,而根柢愈固。此所以甲以庚为煞,以辛为官,而乙则反是也。火与金亦然。丙为阳火,融和之气也。丁为阴火,薪传之火也。秋天肃杀之气,逢阳和而融,而五金不畏阳和。人间金铁之质,逢薪火而容(金+容)之,而秋气不畏薪火。余可类推矣。  

 

 此论官煞之大根也。然以乙为木之形质,辛为人间五金之质,丁为薪传之火,似未尽合。十干即五行,皆天行之气也。就气而分阴阳,岂有形质可言?譬如男女人之阴阳也,而男之中有阳刚急燥,有阴沉柔懦,女之中亦然,性质不同也。取臂之词,学者切勿执着。五行宜忌,全在配合,四时之宜忌,又各不同,兹录各家论五行生克宜忌于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图说述解
朱熹之道
吴震:朱子学理气论域中的“生生”观——以“理生气”问题为核心
理一分殊: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
冯友兰 三松堂三卷十三章 朱子:理 太极
读书||钱穆《朱子学提纲》(七)朱子之理气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