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762)论“气”在风水中的作用

(一)古代对风水的气的认识

说到"风水",就自然想到郭璞《葬经》所云"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风水中的气,追根溯源是建立在古代中国哲学所谓"气"的概念上。古人认为宇宙由"气"生成。《淮南子·天文训》说:"天地未形,……故曰太始。太始生虚廓,虚廓生宇宙,宇宙生元气,元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大意是说,天地未形成之前只是一个"无",从"无"中生出"太始元气",元气有轻有重,轻者上升为天,重者下降为地。这重的气和轻的气便是阴、阳二气。《管子·枢言》说:"道之在天者,日也;其在人者,心也。故曰: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这种认识来源于人体必需呼吸的事实,人活气行,人死气绝。由此又推类及于万物,认为世上万物都是"气"的生化,天上的星辰,地下的五谷和人的福寿夭祸,均与"气"有极大关系。 "气"于风水学至关重要,风水的全部理论和方法都是围绕着"聚气"这个问题展开的。哲人说,若能认识"气",也就理解了风水的全部。  
打开古典风水书籍每每可见到对气的论述。最有影响的论述首推郭璞《葬经》所云:"葬者乘生气也。夫阴阳二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受气,遗体得阴,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为骨,死而独留。故葬者反气内骨,以荫所生之道也。"他认为死人遗骨是生气凝结之物,选一个聚气的地方下葬,以与"地气"相通,就能保证遗骨不朽,死者的灵魂便会得到安慰并庇护生者。“气感而应,鬼福及人”即是阴宅风水的核心内容。基于对"气"的认识,古人选择居处和葬处,必择"生气"旺盛之地。这种地方的生气与地脉、地形有关,又因"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而与风与水的关系最大。"藏风得水","藏风聚气",生气才能旺盛。清人范宜宾进一步解释说:"无水则风到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最重。


(二)现代对气的研究


“气”是风水学的核心,在风水学古籍中被反复提到,但是只有性的探讨,没有量的评测。不过,现代物理学的研究正在一步步接近“气”的本质,一种比较权威的观点认为,“气”的本质是超微粒子及其场。不管这种说法是不是科学严密,但只要在理上说的通就可拿来为我用。
风水学讲天有“天气”,地有“地气”,那什么是“天气”什么是“地气”?科学证明“天气”就是微波,“地气”就是磁场,人体内有多种微量元素和铁元素,微波和地磁对人铁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场”是现代物理学概念,场论认为,物质存在两种形态,一种是由基本粒子以及可能更小的基本单位构成的实体,另一种是各种实体之间的场。在这里,场与实体都是一种存在,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理论与中国古人所说的“聚则成形,散则化气”的见解颇为相似。
国内学者提出“ 场气导引观”是符合唯物主义。风水之气不是无中生有,而有客观物质。风水之气,是宇宙场气、地球场气、地域场气、建筑组群场气、植物场气和人体场气的统一场气中的气。宇宙、地球、地域的场气,为大场气。大场气,虚处来,实处止。阳宅多选在类似盆地、半盆地(山环、山湾)中,这种地域,土肥水上,宜于民生,利于接纳大场气。场气的性状,是螺旋式运动的,任何局部某一层次的螺旋式运动的场气,都是宇宙大环境的一部分。
中外科学家通过观察天体的运行、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理结构以及人体的生命特征等发现,有一种螺旋式的宇宙场影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而这种螺旋式的、旋转的场性观察,我们似乎能从中国的古代文化中找到端倪。比如,中国的吉祥图案广泛应用云卷、万字、鱼肠、回文等,这些都是中国古人对“曲屈有情”、“曲则生吉”、“吉气走曲,煞气走直”的感知和认同。相应地,在风水学上也就有了“山环水抱必有气”的认知,其中“环”、“抱”就是山与川的曲。


(三)气对风水实践的指导作用


由于风水学认为“气”是生发万事万物的根基,“有气”的地方才有希望,有希望的地方就是“吉地”,所以,风水学中的生气理论指导风水师在实践中全力以赴发现生气旺的阴宅和阳宅的方位,也就是寻找能够聚集或生发“气”的那个地点。风水学认为,大地的生气就是从祖山向少祖山等依次传递过来的,越靠近起点生气越老,越靠近海边生气越嫩,因此吉地应当在少祖山寻。当然,平地也有龙脉,其标志虽然不如山地龙脉那么明显,但仍然有迹可寻,那就是微地形和水流:“高一寸为山,低一寸为水”。
由此可见,“觅龙”就是去寻找能够传递“生气”的山脉,那些来龙深远、去脉奔腾的山脉才是好的,风水学对此设置了一系列复杂细致的规则。杨救贫风水精髓就是看地先取龙气,龙气旺则人丁兴旺。
风水学的五大要素龙、穴、砂、水、向,其本质也是气。寻龙,捉穴,察砂,觅水,定向,是在于察寻适于人体的吉气,避开不利于人体的煞气,趋吉避煞,在于对气的趋,避。


(四)人类如何趋吉避煞保健康


人们在风水实践中不论对何种环境的选择,一个目的为了聚生气。什么是生气呢?《吕氏春秋-季春》云:"生气方盛,阳气发泄。"生气是万物生长发育之气,是能够焕发生命力的元素。
基于此,"人诗意地居住在此大地上"首先要身心快乐,这就要选择一个吉宅。
风水决定人的体质,当然也影响人的健康。现代科学证明这不是危言耸听。地质对人体的影响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土壤中含有微量元素锌、铂、硒、氟等,在光合作用下放射到空气中直接影响人的健康。明代王同轨在《耳谈》云:"衡之常宁来阳产锡,其地人语予云:凡锡产处不宜生殖,故人必贫而迁徒。"比〈耳谈》早一千多年的《山海经》也记载了不少地质与身体的关系,特别是由特定地质生长出的植物,对人体的体形、体质、生育都有影响。
第二、潮湿或臭烂的地质,会导致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皮肤病等。潮湿腐败这地是细菌的天然培养基地,是产生各种疾病的根源,因此,不宜建宅。

第三、是地球磁场的影响。地球是一个被磁场包围的星球,人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时刻对人发生着作用。强烈的磁场可以治病,也可以伤人,甚至引起头晕、嗜睡、或神经衰弱。中国先民很早就认识了磁场。风水思想主张顺应地磁方位。杨筠松在《十二杖法》指出:"真冲中煞不堪扦,堂气归随在两(寸)边。依脉稍离二三尺,法中开杖最精元。"这就是说要稍稍避开来势很强的地磁,才能得到吉穴。风水师常说巨石和尖角对门窗不吉,实际是担心巨石放射出的强磁对门窗里住户的干扰。
第四是有害波影响。如果在住宅地面3米以下有地下河流,或者有双层交叉的河流,或者有坑洞,或者有复杂的地质结构,都可能放射出长振波或污染辐射线或粒子流,导致人头痛、旋晕、内分泌失调等症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之前提到住宅风水乘生气为吉,对易经风水感兴趣的可以看下
现代风水学的十大原则 五
第一章、第二章
客观的角度谈风水学10大原理
罗盘的使用和实战技巧
看风水十大要诀(三)-勘测地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