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28)院长邢正华教授每周一篇《风水学》文章

第十篇

第二节 考古发现的风水起源

 

人生天地之间,一时一刻也不能脱离周围的生活环境。人和环境总是从不间断地进行物质、能量、意识、感情磁场等多方面的交流。而周围总是有相对较好、较舒适、安全、令人充满希望的环境;也有相对而言比较险恶、有危险、生活不便、发展不利、使人艰难困苦的环境。从人生活和发展的角度来看,在选择、建造、布局环境的过程中,趋利避害之心,是人类一种本能的反应,人皆有之。

      

现在全世界都公认,风水起源于中国。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尹弘基教授提出风水起源于中国黄土高原的窑洞、半窑洞的选址与布局。今以事实补充如下: 



 

一、仰韶半坡村的风水例证

 

事实上,6000多年前黄土高原陕西西安半坡的仰韶文化,已经是一个典型的风水例证(如下图)。

距今6000年前有一项伟大工程,这就是围绕西安半坡原始村落遗址的大壕沟及贯穿遗址中心的一条东西沟道。

环绕村落的大壕沟,是一条为保护居住区和全体公社成员的安全而作的防御工程,有如古代的城墙或城壕的作用。壕沟规模相当大,平面呈南北长水规则的圆形(如下图),全长300余米,宽6~8米,深5~6米,上宽下窄,像现在的水渠一样。靠居住区一边的沟沿高出对面为沿约1米,这是挖沟时将掘出的土堆积在内口沿形成的,起加强防卫的作用。

              



                

穿过村落中心的一条沟道,把居住区分成南北两半,沟道中间偏东处有一缺口,缺口中间是一个家畜圈栏。沟的长度除去已破坏的,现长53米,深、宽平均各1.8米。其用途可能是区分两个不同氏族的界线。

上述两条大沟合共全长350多米,深宽各取平均值计算,总计土方11700多立方米。假如以今一人每天用铁锄、铁锨挖土2.5立方米计算,则这两条沟道需时4680天,以百人计,则需时一年零两个多月;若以每辆卡车装土3立方米计算,则可装3590多辆。可以想见工程的浩大和艰巨。

半圆形的壕沟和其下的流水在居民区的东南组成一个两水交汇的“合口”。这正是风水形局。

相地之法,大约起源于原始聚落的营建。在原始社会的早期,氏族部落生活以渔猎、采集食物为主,他们逐水草而居,过着动荡不定的游牧生活。到距今约六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此时的母系氏族社会已进入了以农耕为主的经济,于是开始了稳定的定居生活,由此而导致了择地的需求。仰韶文化的氏族村落,都分布在河流两岸的黄土台地上。河流转弯或两河交汇的地方,更是当时人们喜居的地方。这不仅可以避免洪水的侵袭和方便汲水,而且还是适于农业、畜牧、狩猎和捕鱼等生产活动的好地方。著名的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村落遗址,就坐落在一块面临浐河的凸地上(如下图),南依白鹿原,再向南横亘着雄伟的秦岭山脉。在古代,白鹿原上生长着藏密的树木,浐河里流着清澈的河水。人们在这里劳动生产,安居乐业,过着原始氏族公社的生活。这个遗址总面积有1万多平方

米,由居住区、制陶作坊和公共墓地三部分组成。仅居住区就已发现房屋46座,从发掘资料看,当时的建筑技术已经有了相当的水平(如下图)。这说明当时人们已较重视部落的选址。

                 



  

人类最早的居住,是从“巢居”和“穴居”开始的。随着生产和文化的发展,人类创造了“房屋”,这是人类居住条件的一个飞跃,是对原来“巢居”和“穴居”的一个否定。但随着生产、文化和人口的进一步发展,原来的一般居室又不能适应人类的要求,所以又往现代化的“巢居”——楼房、现代化的“穴居”——窑洞发展。这在人类居住条件的历史上,又是一个飞跃。

我国的先民在卜基选址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选址得当会给生活带来吉祥,选址布局不当会给自身带来祸殃。卜基的方法和仪式虽和周易预测的方法有关,仪式和卜辞的语言也表明了受“上天”的启示,可是内容和过程确是与实地考察、观察地形、“尝水相土”以及地理调查和测量有关。选址注意“藏风得水”,布局注意风、气、水、土、向,在畜牧、农耕、安全、交通等方面有了精细的考察与选择。

 

二、先民在黄土高原从穴居到巢居过程示意图

 

下面各图就是先民在黄土高原、黄土地上从穴居到巢居过程中,注重风水的一些示意图。它有力地说明中国古代建筑选址布局与风水起源之间的关系。



第十篇

第二节 考古发现的风水起源

 

人生天地之间,一时一刻也不能脱离周围的生活环境。人和环境总是从不间断地进行物质、能量、意识、感情磁场等多方面的交流。而周围总是有相对较好、较舒适、安全、令人充满希望的环境;也有相对而言比较险恶、有危险、生活不便、发展不利、使人艰难困苦的环境。从人生活和发展的角度来看,在选择、建造、布局环境的过程中,趋利避害之心,是人类一种本能的反应,人皆有之。

      

现在全世界都公认,风水起源于中国。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尹弘基教授提出风水起源于中国黄土高原的窑洞、半窑洞的选址与布局。今以事实补充如下: 



 

一、仰韶半坡村的风水例证

 

事实上,6000多年前黄土高原陕西西安半坡的仰韶文化,已经是一个典型的风水例证(如下图)。

距今6000年前有一项伟大工程,这就是围绕西安半坡原始村落遗址的大壕沟及贯穿遗址中心的一条东西沟道。

环绕村落的大壕沟,是一条为保护居住区和全体公社成员的安全而作的防御工程,有如古代的城墙或城壕的作用。壕沟规模相当大,平面呈南北长水规则的圆形(如下图),全长300余米,宽6~8米,深5~6米,上宽下窄,像现在的水渠一样。靠居住区一边的沟沿高出对面为沿约1米,这是挖沟时将掘出的土堆积在内口沿形成的,起加强防卫的作用。

              



                

穿过村落中心的一条沟道,把居住区分成南北两半,沟道中间偏东处有一缺口,缺口中间是一个家畜圈栏。沟的长度除去已破坏的,现长53米,深、宽平均各1.8米。其用途可能是区分两个不同氏族的界线。

上述两条大沟合共全长350多米,深宽各取平均值计算,总计土方11700多立方米。假如以今一人每天用铁锄、铁锨挖土2.5立方米计算,则这两条沟道需时4680天,以百人计,则需时一年零两个多月;若以每辆卡车装土3立方米计算,则可装3590多辆。可以想见工程的浩大和艰巨。

半圆形的壕沟和其下的流水在居民区的东南组成一个两水交汇的“合口”。这正是风水形局。

相地之法,大约起源于原始聚落的营建。在原始社会的早期,氏族部落生活以渔猎、采集食物为主,他们逐水草而居,过着动荡不定的游牧生活。到距今约六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此时的母系氏族社会已进入了以农耕为主的经济,于是开始了稳定的定居生活,由此而导致了择地的需求。仰韶文化的氏族村落,都分布在河流两岸的黄土台地上。河流转弯或两河交汇的地方,更是当时人们喜居的地方。这不仅可以避免洪水的侵袭和方便汲水,而且还是适于农业、畜牧、狩猎和捕鱼等生产活动的好地方。著名的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村落遗址,就坐落在一块面临浐河的凸地上(如下图),南依白鹿原,再向南横亘着雄伟的秦岭山脉。在古代,白鹿原上生长着藏密的树木,浐河里流着清澈的河水。人们在这里劳动生产,安居乐业,过着原始氏族公社的生活。这个遗址总面积有1万多平方

米,由居住区、制陶作坊和公共墓地三部分组成。仅居住区就已发现房屋46座,从发掘资料看,当时的建筑技术已经有了相当的水平(如下图)。这说明当时人们已较重视部落的选址。

                 



  

人类最早的居住,是从“巢居”和“穴居”开始的。随着生产和文化的发展,人类创造了“房屋”,这是人类居住条件的一个飞跃,是对原来“巢居”和“穴居”的一个否定。但随着生产、文化和人口的进一步发展,原来的一般居室又不能适应人类的要求,所以又往现代化的“巢居”——楼房、现代化的“穴居”——窑洞发展。这在人类居住条件的历史上,又是一个飞跃。

我国的先民在卜基选址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选址得当会给生活带来吉祥,选址布局不当会给自身带来祸殃。卜基的方法和仪式虽和周易预测的方法有关,仪式和卜辞的语言也表明了受“上天”的启示,可是内容和过程确是与实地考察、观察地形、“尝水相土”以及地理调查和测量有关。选址注意“藏风得水”,布局注意风、气、水、土、向,在畜牧、农耕、安全、交通等方面有了精细的考察与选择。

 

二、先民在黄土高原从穴居到巢居过程示意图

 

下面各图就是先民在黄土高原、黄土地上从穴居到巢居过程中,注重风水的一些示意图。它有力地说明中国古代建筑选址布局与风水起源之间的关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建筑
遗址
回望中华(3)阴柔 不等于傻白甜
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原始建筑
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 甘肃庆阳南佐遗址
西安的古代都城文明(一) | 文明伊始:从古猿人到黄帝之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