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隆美尔的指挥水平真的只相当于师长吗?
userphoto

2023.05.30 广东

关注
作者:铁船长 / 编辑:冷小军

号称沙漠之狐的隆美尔,是二战中最耀眼的明星之一,甚至许多不懂军事的外行都知道这个名字。但非洲军规模很小,所以隆美尔的军事才能一向被质疑,最夸张的认为他不过是个师长。那么隆美尔的指挥才能到底怎样呢?

对隆美尔的评价向来特别对立,大体上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英美,无条件吹捧:“历史上最伟大的统帅之一”。

究其原因,无非是英国在北非吃了历史上最大的败仗。虽然英国在新加坡投降的人数更多,但距离本土遥远,而且没有制海权,投降的军队中也不光是英国士兵。在托布鲁克要塞中全是英军主力部队,而且是在掌握地中海制海权的情况下,被隆美尔连锅端掉,脸上实在是太挂不住了。

隆美尔

为了遮羞遮丑,自然只好发挥英国人的“绅士风度”,丧事喜办,对老对手一番肉麻的吹捧,把悲剧讴歌成“史诗”。然有这个因素,考虑到隆美尔在非洲战场上,在对方掌握制空权、制海权的情况下,还是给盟军带来这么大的麻烦,坚持了整整两年,这个战绩含金量还是比较足的。

第二种是苏俄无底线的贬低:“隆美尔的才能只是一个师长”。

原因自然是政治外交因素。苏联承受了纳粹德国的绝大部分压力,所以一再催促西方开辟第二战场。而英美认为时机不成熟,物资积累的还不“充分”,比如登陆艇就“不足”。事实上二战期间美国把大部分登陆艇都用到了太平洋方向,太平洋战场上的登陆艇超过了3万艘,而欧洲方向一直到诺曼底登陆才积累了6000艘。而英国自己已经焦头烂额,完全没有能力生产这么多的登陆艇,更遑论其他物资。

空降诺曼底

苏联为了施加政治外交压力,反复强调自己是主战线,把英美在北非的战场登陆,包括意大利的南线,都一概贬低为“微不足道”的战斗。隆美尔的战绩主要是在率领三五个德国师的情况下获得的,因此苏联方面经过各种断章取义,再加上标题党的包装,把隆美尔的才能贬低为一个“出色的装甲师师长”。显然,这个结论完全是指桑骂槐,不值得一驳。

第三种相对比较纠结的结论竟然是德国的。

隆美尔身为第三帝国的战斗英雄,在德国收获的却并非都是赞誉,更多的是嫉妒。隆美尔被“破格”升为元帅之后,德国的许多老军人不屑一顾,认为隆美尔指挥的部队规模太小,不足以当此殊荣。无奈,元首对隆美尔宠爱有加,胳膊拧不过大腿。元首之所以把隆美尔提为元帅,大体有这么几个因素。

德军资历最老的将领之一伦德施泰特

首先,小胡子最看重的是西线战绩(对英军美军,不包括法国),东线包围30万人,不如在西线俘虏3万人。这跟纳粹德国对苏联的鄙视以及种族主义思想有关系。

而且,小胡子并不在乎大规模的包围战、歼灭战,反而看中攻坚战。比如曼斯坦因再提出“曼斯坦因计划”的时候,其实已经立下了不世之功,但元首视而不见;在东线占领了克里米亚半岛,俘虏的敌人更多,元首也不以为然;一直到打下塞瓦斯托波尔这个大堡垒,元首才开心的把他提升为元帅。

曼施坦因

隆美尔在托布鲁克的战绩自然是与此相仿佛,况且对手是英国人。元首还有一种“堡垒情节”,思维还停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堑壕战的时代里,德国进攻凡尔登功败垂成令元首耿耿于怀,心理阴影遮天蔽日;所以每次攻下大堡垒,都以为不世之功。塞瓦斯托波尔如此,托布鲁克也是如此。

另一方面,德国总参部的将军们对隆美尔不以为然,认为他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在后勤上、在战略上缺少“理解”。甚至连他的老搭档凯塞林事后也曾多次地指出隆美尔缺少“全局眼光”,执意要进攻开罗,而不是先稳定后勤线攻占马耳他。笔者以为德国将军们的看法有妒忌的因素,有偏激的因素,然而凯塞林的眼光却颇为老道,马耳他的攻防战确实是地中海战场的转折点之一。

凯塞林

看来隆美尔的硬伤,最主要的就两点,第一是他的部队规模太小。另外一个就是认为隆美尔不懂后勤。那么这两点有没有道理?我们不妨再细细分析一下。

首先,北非战场是不是一个“小战场”?

其实这种看法大多数是受了苏俄宣传或者是大陆军主义叙事观的影响。北非战场是一个非常辽阔的战场,东至开罗苏伊士运河,西至直布罗陀海峡,北边是意大利本土,南边则深入沙漠。战斗不但发生在北非的沙漠里,更发生在地中海的波涛中,艳阳高照的天空上,完全是陆海空三维的战争。

北非战场

从大陆史观来看北非战役似乎只是几个装甲师的厮杀,而从英美的海权史观来看,地中海战区本质首先是一个海战区啊!双方在北非大陆的拉锯战,哪个不是后勤决定的?非洲军团的覆灭,还不是因为后勤全被掐断了,补给运不过去,军人也撤不回来。完全是地中海海战的结果决定了非洲军团的命运。所以北非战场首先是一个大的海空战区,只不过范围规模比太平洋战区小而已。

隆美尔初到非洲的时只有3个德国师,这个时候部队很少。然而,打胜仗也并不是光靠这3个师,还是有意大利军队配合的,双方加在一起前线战斗力量也超过10万人。在英国掌握制海权的情况下,跨越地中海进行补给,况且机械化战争特别消耗物资,其实也只能这么多了。

北非战场的德军和英军坦克

随着战争的白热化,双方都拼命地投入部队。最终打到突尼斯战役德意军队全军覆没的时候,投降的人数有25万而英美方面地中海战区自然也是一再加价,最终英美军队总人数已经超过了50万人,飞机军舰等技术兵器更是不计其数。至于说北非战场装甲师太少,所以是个“小战区”其实是一个误解。北非战场上德国装甲师最多的时候不超过3个,而意大利的装甲师可以忽略不计。

但问题是,一个战场兵力多寡、规模大小,难道只能以装甲师计算吗?要是这么计算,号称最大的坦克战的库尔斯克战役也不再是百万人规模了,德国参战的精锐装甲师也无非十多个。以此衡量北非出动3个装甲师不少了,毕竟对于德国来讲北非不是主战场,还全要靠不靠谱的意大利海军运输,3个装甲也就是极限了。

库尔斯克战役的德军

同样道理,看一看太平洋战场上最惨烈的冲绳战役,无论美军、日军都没有出动装甲师。但双方出动了几千架飞机,几百艘军舰,几十艘航空母舰,你能说这是一场小战役吗?也就是说战役的规模大小,不能光用装甲师的数量来衡量,尤其是对于地中海战区这种海空战场。

不妨看一下地中海战区对阵双方序列:轴心国: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凯塞林的航空队+意大利的海军+加墨索里尼麾下的猪队友陆军。盟国:蒙哥马利的英国陆军+沙漠空军家+地中海舰队+加巴顿的美军+美国的大西洋舰队+航空队。


北非战场上的英国坦克兵

看看双方的序列,最保守估计直接参战兵力超过100万人(二战中意大利军队总数超过300万),再考虑到各种技术兵器以及双方部队的机械化程度,实力不次于东线的一场大战役。

隆美尔直接指挥的部队人数初期虽然比较少,德意军团加在一起也超过10万人,到了北非战役后期,隆美尔直接指挥的部队已经超过20万人。再后来在意大利北方或者担任B集团军总司令布防诺曼底抗登陆时期,指挥的部队都已达到数十万人的规模。这个时候,所谓“人数过少”已经不是问题了。

隆美尔的主要对手蒙哥马利

隆美尔的“后勤硬伤”,已经被多人实锤了,不但对手这么说,连德国凯塞林元帅都这么说。但这么指责隆美尔其实不太公平,为啥?

他是地面部队前线指挥官啊!他的任务不就是带着手头的兵力猛打猛冲嘛?古人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让一个前线装甲兵司令怎么去“操心”后勤问题?这不是他的责任,也轮不到他插手啊。脑补一下:隆美尔带着装甲师在前线“操心”后勤问题止步不前,指挥凯塞林进攻马耳他岛,这不成笑话了吗?

第一次阿拉曼战役

最后总结一下:隆美尔的指挥水平是德军元帅中最出色的之一。

指挥的部队过少,其实这是一个文字游戏,只能说隆美尔指挥的德国装甲师很少。对比一下纳粹元帅中最窝囊的保卢斯,指挥的部队也无非就是30万人,而且最后被人包了饺子。而隆美尔带着十多万德意混合兵团,面对陆海空实力远胜于自己的对手,还能屡胜强敌,真的很对得起这个元帅头衔。

保卢斯

至于对后勤的忽略,主要是他的岗位分工和职责造成的,当然他也确实不喜欢面对后勤问题。

不妨再对比一下元首在击败法国之后,一气分封了12个元帅。对付法国这么一个弱鸡,难道12个元帅个个都比隆美尔强?很多其实是运气太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沙漠之狐---隆美尔
马骏细解二战人物之 《隆美尔》(下)
二战系列17:德国北非战场的成与败
二战10大名将
倒霉透顶、祸不单行、跳车丧命的德国装甲兵将军施图姆
德国的良心,隆美尔元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