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冯玉祥手下的后起之秀——西北系第四十军庞炳勋军事集团
userphoto

2023.06.01 福建

关注

话说因为有过深入的合作历史,民国时期的西北军将领在抗日、解放战争中与我军都有过不同程度的合作和联系,当然其中也有少数人却几乎不与我军来往,曾任蒋军第40军军长的原西北军将领庞炳勋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当然如果深究其中原因的话,是因为庞炳勋并非西北军首领冯玉祥的嫡系将领,笔者今天就来介绍下以庞炳勋为首的西北系第40军集团的历史。

电影《血战台儿庄》中的庞炳勋

庞炳勋,字更臣,1879年出生于河北新河一户小康农家,在家中兄妹四人中排行老大,早年曾在清朝北洋新军第三镇曹锟部当炮兵。他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记忆力好,射击技术也比较高超,所以被以学兵的身份保举入东北测绘学校学习。在学校学习期间,庞炳勋加入了反清组织同盟会,后因身份遭到怀疑而不得不退出军队,回到老家开店卖卖米粉和牲畜。

1919年,庞炳勋在外出卖米时,巧遇当年在第三镇当参谋的老战友孙岳。孙岳曾在学兵队当教官,所以对聪明能干的庞炳勋印象深刻,正巧这会儿孙岳要去保定当曹锟的军官教导团团长,并力邀庞炳勋同去,并任命其为教育副官。不久教导团被扩编为北洋军第15混成旅,庞炳勋也升任旅部少校副官,不久又调任旅属骑兵营营长,这是他第一次独立带兵。

在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庞炳勋虽然已43岁“高龄”仍作战勇猛,结果腿部被奉军炮弹炸伤,伤愈后变得一瘸一瘸,所以之后同僚都戏称他为“庞瘸子”。孙岳当然也不会亏待这位老战友,便提拔他为补充团团长,在1924年的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孙岳在冯玉祥的支持下发动北京政变,并成立国民军第三军,庞炳勋的补充团也被扩编为第二混成旅,并由其担任旅长,其手下两个团长则为刘金波和董英斌。

国民三军成立后即转战中原大地,但由于在1926年战败,被迫跟着冯玉祥撤退。庞炳勋大概是觉得国民军没啥前途了,便不顾孙岳当年的提携之恩,带着部队投降了国民三军的老领导、北洋军直系军阀吴佩孚,其部被整编为北洋军第12混成旅,下辖三个团,三个团长分别为谭炳恒、刘连如和赵炳章。国民二军将领田维勤趁着庞炳勋改编部队的功夫,偷袭了后者的炮兵营并夺取了所有大炮,仅营长马法五等人被俘后又被放走。

庞炳勋的第一个冤家田维勤

1926年夏,北伐军兵临武汉城下,吴佩孚急调第12混成旅去增援,庞炳勋见吴佩孚这么快就不行了,便一路上故意行动迟缓,后来甚至还偷袭老冤家田维勤,可惜没有成功,反而损兵折将,全旅打得只剩下3000余人。吴佩孚虽然知道庞炳勋等于是公开造反了,但由于兵力不足也拿他没办法,只好宣布将庞炳勋提拔为第11师师长。

第11师驻扎河南期间,由于军纪太差,得罪了当地老百姓,老百姓们自发组织起红枪会武装,把第11师团团包围起来,还打死了庞炳勋手下的一个团长。在河南军阀靳云鹏的帮助下,庞炳勋才狼狈地从老百姓包围圈中逃走,然而他跟着靳云鹏还没混多久,后者又在与北洋军奉系军阀的作战中吃了败仗。幸好这时北伐军第四方面军唐生智部抵达河南,庞炳勋于是又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北伐军,其部被改编为暂编第五军。

投入北伐军阵营后,武汉革命政府派肖叔宇到暂编第五军组建政治部,并在连以上设立指导员,庞炳勋虽然表面上装作很积极学习革命的样子,但其实内心对北伐军要求的官兵平等、清查账目等要求很反感。庞炳勋的老部下谭炳恒、张景华等因为支持这些要求,而与庞炳勋发生了矛盾,最终都被排挤出部队。1927年夏,武汉革命政府准备东征讨将,庞炳勋见不能再装下去了,便带着部队北上投奔了冯玉祥。

庞炳勋投奔冯玉祥的理由很朴素:他的部队里都是北方人,过不惯武汉的南方生活,更何况他在武汉那边也没什么熟人,还不如到冯玉祥那里见见老战友们更亲切些。投奔冯玉祥后,庞炳勋的部队被改编为东路军第20军,下辖第58、59两个师,总兵力不过5000人,两个师长分别为谭炳恒和马法五。在与奉军的作战中,庞炳勋和冯玉祥手下将领韩复榘因争夺战利品发生冲突,由于冯玉祥作了调停,庞炳勋作为西北军非嫡系部队只能暂时忍气吞声。

庞炳勋的第二个冤家韩复榘

冲突事件后,庞炳勋感觉到自己的部队作为多次改换阵营的老北洋军部队,军纪比较驰废,和能吃苦耐劳的西北军不能相比,于是在部队里发起杜绝不良嗜好、努力学习军事技术和冯玉祥语录的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部队风气很快转变,战斗力也提升很多,逐渐成为冯玉祥的一支新的嫡系部队。在1928年全国军队缩编中,第20军被缩编为暂编第14师,下辖第113、114旅,旅长马法五、余远彰。

1929年夏蒋桂战争结束后,冯玉祥也引军西撤,韩复榘却不愿离开河南,半路上带着部队去投奔了蒋介石,正在黑石关布防的庞炳勋立即下令阻击韩复榘,报当年之仇。韩复榘也一直看不清庞炳勋,吹嘘道:“庞瘸子还能挡我的去路吗?”说罢布置了一个师去攻击,却怎么也没能打通黑石关,最后只能绕道狼狈逃窜。事后冯玉祥对庞炳勋的表现大为赞许,不仅奖励他5万大洋,还任命他为第三路军总指挥,将一部分杂牌军交给他指挥。

这样庞炳勋仅花了两年时间,就迅速上升为当前冯玉祥手下的核心将领,在第一次蒋冯冲突中,他指挥第三路军在黑石关与蒋军唐生智部对峙,1930年初又被西北军将领们推举为代表(因为他与晋军高级将领商震是测绘学校同学),到山西军阀阎锡山那里促成了阎冯合作。尽管如此,在之后的中原大战中,庞炳勋却颇有远见地下令其部消极作战,因此第三路军在长达半年的大战中仅阵亡营长2人、伤亡官兵100余人。

果然,中原大战最终以冯玉祥、阎锡山的战败而告终,西北军残部撤退途中,布置在庞炳勋右翼的吉鸿昌、张印湘和梁冠英等师纷纷叛变投蒋,并对第三路军侧翼发起袭击。庞炳勋派人去问冯玉祥如今该如何收场,冯玉祥回复说:“这些事都是我不好,不能用人,你回去告诉庞军长,让他尽力吧。”虽然冯玉祥的言外之意是让庞炳勋找机会向蒋介石假投降,但倔强的庞炳勋还是决定先跑去山西,投奔了跟商震有师生关系的晋军将领徐永昌。

庞炳勋的老战友马法五

1930年冬,庞炳勋的部队驻扎在山西沁州,吃穿全靠徐永昌接济,但后者也显然没钱让他们吃太饱,因此部队情绪比较低落。庞炳勋有点不想干了,副军长马法五便鼓励他说:“目前这局面,还得由庞军长你带队支撑还好……我们现在还有万把人,何愁未来没出路。”马法五,字赓虞,比庞炳勋小15岁,河北高阳人,保定军校八期生,从军校毕业后就被分配到混成15旅并始终追随着庞炳勋,经过多年征战,已成长为庞炳勋的副手。

庞炳勋于是重新振作起来,跑去北平向出面收拾华北残局的张学良求救,经过一个月的公共,张学良最终同意将庞炳勋部改编为步兵第一师,下辖两个旅又一个补充团。1931年夏秋之际,原西北军将领石友三发动反对张学良的叛乱,结果很快被击溃,其手下一个师被张学良收编为第106师,并与庞炳勋的第1师(后改称第39师)合编为第40军,庞炳勋虽然升官当上了军长,但其指挥得动的也只有其嫡系部队第39师而已。

得到了正规番号后,庞炳勋的弟兄们总算过上了一段安稳日子,开始开办训练班训练军官、招收知识青年入伍。1933年长城抗战期间,庞炳勋曾拟调兵前去参战,但最终还没赶上作战双方就签订塘沽协议议和了,不过庞炳勋倒也没闲着,趁机在北京的豪宅里日日吃喝玩乐。不久冯玉祥在张家口组织抗日同盟军,蒋介石的特务张厉生为了破坏抗日大业,便和庞炳勋搭上关系,要他搞垮冯玉祥,并许诺事成之后让他当察哈尔省主席。

至此,为了当这个省主席,庞炳勋也铁了心要给蒋介石效力,他一面调动军队逼近抗日同盟军的后方,一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叫嚣道:“我们这次入察,绝对不会打冯先生,他是我的老领导,我怎么会打他?他只要下台就是完事了!”当然最后第40军和抗日同盟军没打起来,主要还是因为第40军官兵不愿打自己人、和冯玉祥主动再次隐退,结果庞炳勋的省主席宝座自然也还没捞到,不仅如此,他还成了被天下人所共嘲的蒋军打手。

1933年,庞炳勋、宋哲元、蒋介石在北平

而蒋介石方面也希望能尽可能消耗掉第40军的军事力量,省得以后再搞出其他麻烦事情,便命令庞炳勋去攻打割据皖西的别廷芳及转战陕南的红25军。庞炳勋这个老滑头当然懂得要保留自己军队的重要性,便施展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别廷芳归顺了河南省主席刘峙,接着仅派出一个营追击红25军,双方小打小闹一会,第40军伤亡10余人,俘虏掉队红军战士20余人。此外,庞炳勋还趁机吞并了原东北义勇军刘振东、唐聚五两支人马。

由于在河南驻扎期间,第40军在剿匪、禁烟、筑堡几件事上干得都还不错,1935年4月,庞炳勋被授予陆军中将军衔,接着又在11月的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监察委员。不过庞炳勋很快发现,他抓到的很多巨匪,都经河南地方上收巨款后释放了,他收缴的各种大烟,也有不少被地方上截留。对此心灰意冷的庞炳勋又冒出了退休的念头,想在山西找个地方扎根长驻。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第40军奉命北上华北参战,并在沧州以北的姚官屯地区与日军大战七天七夜,撤下战场时部队伤亡很大,有的团只剩300余人。战后第40军撤至苏北连云港地区休整,为嘉奖庞炳勋,蒋介石宣布提拔他为第三军团长,然而这个军团也就只辖一个第40军,庞炳勋对这种空头支票自然也就不屑一顾,甚至在军团成立授旗大会上发牢骚说:“我们是天下第一军,一个军团辖一个军,一个军辖一个师!”

1938年3月,才整补不久的第40军与友军协同作战,在徐州会战的两次临沂战斗中再度与日军发生激烈交战,到5月下旬撤出战场时,全军只剩不到一个旅的兵力,庞炳勋的老部下旅长朱家麟也在战斗中因故自尽。不过因为在临沂打出了名气,所以第40军很快补充了5000多名河南子弟兵,八年前曾一起搭伙吃饭的原石友三部第106师又被调来归建,两支部队被合编为第24集团军,虽说也不过是第三军团换个招牌而已。

第40军在临沂阻击日军

在蒋介石的命令下,第24集团军进入晋南地区,奉命进攻山西新军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和八路军太行山根据地,老谋深算的庞炳勋知道八路军不好对付,便故意行动迟缓,坐视友军朱怀冰部和张荫梧部被八路军歼灭。之后他代表第一战区与八路军秘密协商,以临屯公路和长治、平顺、磁县为控制区分界线,互不越界,倒也各自相安无事。

由于第24集团军所在豫北林县抗日根据地经常出击扰袭日军交通线,到1943年,在相继解决掉晋城和中条山根据地后,驻华北侵华日军又调集数万大军,兵分八路来专门解决庞炳勋。不过有意思的是,激战中第106师反而成功突围,而庞炳勋的嫡系部队第39师却几乎全军覆没,仅副军长马法五带着少数人跑去洛阳。庞炳勋由于未能突围,带着一些人躲藏在深山之中,最后在被俘将领孙殿英的劝说下同意向日军投降。

俘虏了一个中国军队集团军司令,日本人对此当然非常重视,庞炳勋不仅得到了很好招待,他手下的5000多被俘官兵也被集结起来编成一个伪军师,番号仍为第24集团军40军39师。庞炳勋原来的意图是假投降,找机会再带着部队起义,但这企图最终被日本人看穿,因此他也被日本人带去开封看管起来,从此失去兵权。由于暗中通过军统特务与蒋介石取得过联系,所以全面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也没难为庞炳勋,反而称赞他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被俘后的庞炳勋(左)

再说那马法五成功突围后,又重建第39师,并升任第40军军长兼第十一战区副司令,在抗战末期的河南战场作出过一定贡献。全面抗战胜利后,马法五率部进犯解放前,结果在邯郸战役中被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歼灭,自己也成了俘虏,而第106师师长李振清却再次成功跑路。至此李振清也自然成为重建后的整编第40师师长,当初跟随庞炳勋一起投降的原第40军官兵也都被补入该师,此时该师辖第39、106两个整编旅,旅长为司元恺和韩凤仪。

李振清,字仙洲,1901年出生于山东临清,1926年起追随庞炳勋,也算是其老部下了,对于庞炳勋来说,虽然他不再管军队的事情,但把部队交给自己人还是更放心。老副手马法五虽然在被俘后很快又被解放军释放,但毕竟是被俘过,庞炳勋也不好再给他带兵。之后庞炳勋便闲居开封、南京,最后在全国解放前夕逃亡台岛,最后于1963年病逝于台北,终年85岁。马法五也跟着老长官一起逃往台岛,最后直到1992年才去世,终年98岁。

这里再继续交代下第40军的结局,解放战争初期,李振清带着这支部队一直与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交战,结果在高山铺战斗中几乎被全歼。不过第40军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经过整补又上了战场,还新补充了第264和337师。其中第264师由军属独立团和河南保安部队合编而成,师长王锡龄,第337师由三个臭名昭著的河南保安旅合编,师长郭清。

第40军末代军长李振清

在1948年底的淮海战役中,第39师与第180师被合编为第115军,但很快就被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歼灭于陈官庄地区,军长司元恺被俘。次年4月,第337师在安阳战役中被歼灭,师长郭清自尽,第106、264师官兵共16550人也在副军长赵天兴带领下于河南新乡放下武器,至此,跟随庞炳勋征战近30年的第40军集团的历史终于宣告终结。而该军末代军长李振清则在部队投降前夕溜去了南京,后又流亡台岛,最后于1976年去世,终年75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支始终效忠蒋介石的西北军,第二十六路军孙连仲集团兴亡史
抗日英雄宋哲元
石友三
以“大刀队”闻名的二十九军,根子在西北,为何出身却是东北军?
说说刘汝明
张自忠殉国后日军曾停止轰炸一天以示致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