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邓麾下曾有五名副司令员,二野成立时,为何全不在首长名单中?
userphoto

2023.08.24 黑龙江

关注

1945年8月20日,延安正式批准成立“晋冀鲁豫区军”,这当然是一级区军,也就是著名的八路军第129师,在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四省的边界地区,创建的抗日根据地和发展起来的武装力量,部队已从东渡黄河时的9000余人,壮大到总兵力29万之众!

原129师的刘师长、邓政委分任区军司令员和政委,鲜为人知的是,当时还任命了两名区军副司令员。

刘师长

这两位副司令员正是滕代远和王宏坤同志,分别出身于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至1946年7月初,随着解放战争的全面爆发,晋冀鲁豫区军奉命将所属野战部队整合,正式组建专门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

晋冀鲁豫野战军最初只有三个野战纵队,而最高峰时拥有十二个野战纵队,是解放战争初期我军的重要力量。

野战军司令部成立后,刘邓首长开始“兼任”野战军的司令员和政委,中心工作当然是作战指挥。

在此期间,滕代远副司令员的分工,调整为专门负责区军司令部的日常工作,重心是领导所属各二级区军和地方武装,并未在“野司”担任职务。

而王宏坤则调入野战军系统,以区军副司令员的身份,兼任“野战军副司令员、第6纵队司令员”。

1947年6月,此前一直在延安养病的徐向前回到晋南前线,作为曾经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八路军129师副师长,徐帅的资历和地位超然,因此被直接任命为“晋冀鲁豫区军第一副司令员”,也就是排名在滕代远和王宏坤之前。

徐向前第一副司令员

换言之,晋冀鲁豫区军先后共有三名副司令员(徐滕王),至于野战军系统则有二名副司令员:1947年8月间,再任命李先念为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司令员,并将原中原区军的突围部队改编为野战军第12纵队,南下大别山增援刘邓。

注意其中的开国上将王宏坤,分别担任着区军和野战军的双重副司令员职务,而无论是晋冀鲁豫区军还是晋冀鲁豫野战军,广义上都属于“刘邓大军”的序列,因此当时在刘邓首长麾下,实际有四名副司令员:徐向前、滕代远、王宏坤、李先念。

1948年5月,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建“中原野战军”,同时原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调任中野第一副司令员,至此,刘邓麾下的副司令员数量增至五名,他们分别在区军、野战军两个系统中任职。

至1949年2月间,中原野战军按全军统一番号和序列的规定,再次更名为“第二野战军”。

令人奇怪的是,在二野的首长名单中,既没有副司令员的职务设置,也不见前述五名副司令员任何一人的名字,他们都去了哪里工作呢?

刘邓首长和滕副司令员

01

李先念调任中原区军

也是在中原野战军成立的1948年5月间,根据解放战争形势的变化,以及刘邓首长已经离开晋冀鲁豫根据地、长时间率军驰骋在中原战场的实际情况,中央决定调整战略区划分:重建中原区军、新建华北区军!

之所以称为“重建”中原区军,是因为早在1945年10月,我军曾经成立过一次“中原区军”,所属部队包括新四军第5师、八路军河南区军部队、南下支队等等,以李先念为区军司令员,主要活动在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区。

1946年6月中原突围以后,中原区军主力辗转撤到晋南,划入了晋冀鲁豫区军序列,其他部队要么到达华中解放区、要么在鄂西北等地打游击,原来的根据地基本沦于敌手,所以中原区军实际上不复存在。

1947年夏季,随着我军展开战略反攻,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纷纷杀回中原地区,至次年春,已先后开辟了拥有3000万人口、20余万平方公里的新解放区,为了更好地经略中原,重新组建中原区军势在必行。

原中原区军司令员李先念

1948年5月9日,新的中原区军奉命成立,以原“晋冀鲁豫区军”的刘邓首长,分别出任“中原区军”司令员和政委,同时以原“晋冀鲁豫野战军”的七个纵队为基干(非全部),组建了“中原野战军”,刘邓首长兼任司令员和政委。

新调来的中原局副书记陈毅同志,兼任中原区军和中原野战军的第一副司令员,而原“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司令员李先念,只担任新的中原区军第二副司令员,不再兼任野战军的职务,所以此时的中野只有一位副司令员,那就是陈老总。

以李先念专任中原区军副司令员,当然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区军的工作,毕竟李先念曾经担任过“老中原区军”的司令员,对鄂豫皖地区的情况比较了解。

中原区军后来扩大到辖有六个二级区军,建设根据地、保卫地方政权、支前工作任务都很繁重。

从表面上看,李先念似乎是从原来的“中原区军”司令员,降为了重建后的副司令员,但是一定要理解,前后两个中原区军的兵力规模和所辖区域,是完全没有可比性的,在1946年突围之前,中原区军只辖两个纵队6万余人。

新中原区军副司令员李先念

而当时刘、陈、邓三位首长的中心工作,主要还是在中原野战军的作战指挥层面,毕竟打败敌人才是第一要务,所以李先念虽然是中原区军的第二副司令员,却实际主持着区军的日常工作。

不过从此时起,也意味着李先念离开了野战军系统,逐渐转入地方工作,比如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期间,李先念率领中原区军各单位,出色地完成了后勤和支前工作,从而保障我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1949年2月,当中原野战军改称第二野战军时,李先念已确定调任湖北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区军省司令员兼政委,自然没有出现在二野首长名单中,甚至逐步离开了军队系统,因此遗憾地错过了1955年的大授衔。

形势图

02

徐向前和滕代远调任华北区军

在新建中原区军的同时,中央还决定,将晋冀鲁豫区军留在老根据地的机关和部队,与晋察冀区军合并组建“华北区军”,也就是说,在中原区军和华北区军成立的同时,晋冀鲁豫区军正式奉令撤销建制。

这次战略区合并,当然是以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区军为主,华北区军可以概括为“由晋察冀区军全部和晋冀鲁豫区军的一部”组成,毕竟原晋冀鲁豫区军的精干和主力,都被刘邓首长带去了中原战场,纳入了中原区军和中野的战斗序列。

包括徐向前当时率领的晋冀鲁豫部队,也只是三个由地方武装升格的后建纵队,因此毫无疑问,华北区军的司令员非聂帅莫属。

在这样的情况下,徐向前只能再次委屈一下,转任华北区军第一副司令员。

至于原属晋冀鲁豫的三个纵队,则改编为华北区军第一兵团,徐帅以区军副司令员的身份,兼任兵团司令和政委,单独负责解放山西的作战,由于华北区军没有野战军司令部的设置,因此第一兵团直接受委军指挥。

聂帅和刘帅

跟徐帅同时转任到华北区军的,还有原晋冀鲁豫区军副司令员滕代远同志,他是平江起义的领导者之一,早年担任过红三军团的政委,革命资历相当深厚。

滕代远30年代中期曾留学苏联,抗战爆发后回国,先后担任委军参谋长、太行山抗大总校副校长、北方局常委等重要职务。

1942年5月,八路军总部副参谋长、“前方指挥部”参谋长左权将军,在反扫荡作战中壮烈牺牲,滕代远遂于8月间接替了前方指挥部参谋长的职务,协助彭老总的工作,可见职务级别是很高的。

日本宣布投降后,滕代远奉命参加“军事调处”工作,作为我方的中将衔代表,以顾问的身份协助叶帅在北平的工作,随后又前往南京重庆等地,参加军调“最高三人组”的谈判工作,直到1946年6月才回到解放区。

军调时期挂中将军衔

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滕代远最初被任命为晋冀鲁豫区军副司令员,排名在王宏坤之前,不过徐帅到来以后,排名只能降为第二副司令员。

1948年5月,晋冀鲁豫区军机关整体并入华北区军,滕代远的排名仍在徐向前之后,转任华北区军第二副司令员,也就意味着离开了“刘邓大军”的系统,自然无缘中野和未来二野的首长名单。

是年11月,为适应战争形势的变化,委军决定成立“军事委员会铁道部”,调滕代远出任部长,次年初兼任铁道兵团司令员和政委,从此离开了野战部队和前线,这次工作调动其实是不太寻常的,此间只叙不评。

新中国成立以后,滕代远顺理成章成为首任铁道部长,基本告别了军队系统,也遗憾地与1955年的大授衔擦肩而过。

滕代远副司令员

03

王宏坤调任桐柏区军

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前身自然是晋冀鲁豫区军所属野战第6纵队,是刘邓首长手里的一把尖刀,以善打恶仗硬仗闻名。

不过该纵组建时,是以区军副司令员王宏坤兼任司令员,我们熟知的名将王近山,最初仅担任纵队副司令员。直到1946年7月,在正式组建晋冀鲁豫野战军之时,王近山终于升任六纵司令员。

由于野战军不设五纵,六纵其实是与一纵、二纵、三纵、四纵并驾齐驱的老部队,在刘邓挺进大别山所率领的四个纵队中,唯一缺阵的只有陈赓的四纵。

王宏坤解除兼职后,则专心回到区军司令部工作,重点是编训新的野战部队,并且于1947年7月,再次兼任新组建的第10纵队司令员,也就是说,王宏坤前后两次兼任了纵队司令员。

该纵是以晋冀鲁豫区军所属的二级区军:冀鲁豫区军的地方部队升格而来,下辖第28、第29、第30共三个旅,纵队政委是开国中将刘志坚。

解放战争中的王宏坤将军

1947年10月间,为增援在大别山苦苦坚持的南征野战军主力,王宏坤奉命率第10纵队自根据地启程,护送大批新兵和弹药兼程南下,一路转战杀向中原战场。

至11月底,十纵胜利与刘邓率领的“晋冀鲁豫南征野战军”(这才是狭义上的刘邓大军)会师,同时到来的还有野战军李先念副司令员亲自率领的第12纵队。

大别山回旋余地有限,同时也为了迅猛扩大解放区,刘邓首长指示新到的两个纵队,暂时实施“主力部队地方化”:其中以第12纵队前往开辟江汉区军,而第10纵队则奉命开辟桐柏区军,也就是以桐柏山区为中心,组建二级区军。

1947年12月13日,桐柏区军宣告成立,原十纵司令员王宏坤、政委刘志坚,分别出任区军司令员和政委,该区军受中原区军的直接领导。

桐柏区军部队不仅较好地完成了开辟新区的任务,还配合野战军参加了邓县、宛西、宛东等战役。

刘帅在军事会议上

淮海战役胜利后,中原区军对所属的各二级区军和地方部队进行了整合,以鄂豫区军、江汉区军及桐柏区军之一部,合并组成了“湖北区军”,由李先念兼任司令员和政委,王树声和王宏坤(两人是堂兄弟)任副司令员。

王宏坤自此彻底离开了野战军系统,专注地方区军的建设,以及配合野战部队的作战,也就未能在第二野战军担任职务。

比如在解放大西南的战役中,王宏坤曾率湖北区军两个独立旅,配合二野和四野的作战。

新中国成立后,王宏坤调任军海副司令员,作为红四方面军的军长级干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王宏坤上将

04

陈老总回归第三野战军

在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的同时,华东野战军也在着手改编为“第三野战军”的工作,并且是首次华野全军大整编,之前暂由华东局、华东区军直接指挥的山东兵团和苏北兵团,也一体纳入三野建制。

如此大规模的部队整编,以及干部的选拔和任用,是一项非常繁重和困难的工作,必须由德高望重的陈老总亲自坐镇,并且两大野战军互相配合的“中原逐鹿”,已经取得最后的胜利,陈老总是时候回到老部队了。

因此在1949年2月底,陈毅解除了在中原局、中原区军、中原野战军的兼职,正式出任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有鉴于此,第二野战军在正式成立时,也就不再保留“副司令员”的职务设置。

二野主要首长

总结来说,自抗日战争胜利开始,刘邓首长先后担任了晋冀鲁豫区军(含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区军(含中原野战军)、华东区军(时间较短,含第二野战军)的司令员和政委职务,堪称一对黄金搭档。

在此期间,也先后有滕代远、王宏坤、徐向前、李先念和陈毅等五位同志,在“刘邓”麾下的担任过副司令员职务,包含区军和野战军两大系统。

其中徐向前和滕代远两同志,后来转任华北区军工作,没有出现在中野和二野的首长名单中;

而李先念和王宏坤两同志,又先后调入新建的中原区军工作,也离开了野战军系统,未能成为第二野战军的军事首长。

至于陈老总调到中原区军和中野任职,属于特殊时期的特殊办法,一俟时机成熟,当然还是要回到以新四军为主体的第三野战军,之前撰文介绍后,在三野的改编过程中,陈老总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

部队行军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原突围部队损失惨重,南下大别山闹情绪,李先念请出一人解难题
陈赓是准战略集团主官,因何落选中野副司令?情况特殊且身份特别
中原突围损失惨重,很多干部意见很大,认为得不偿失 华野司令员陈毅
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司令员,当时都有多大年龄?后来成就如何?
中原野战军当时有多少个纵队,每一个纵队又有多少个旅呢?
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师以上干部名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