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辉 | 说不尽的沈从文,说不尽的丁玲

说不尽的沈从文,说不尽的丁玲

文 | 李辉

能够在 1990 年完成《恩怨沧桑——沈从文与丁玲》一书,最应感谢的无疑是萧乾先生。萧乾(本名萧秉乾)1929年从汕头回到北平,进入燕京大学学习。

1990年看望萧乾先生

他没有中学文凭,不能直接上大学,只能选择燕京大学国文专修班。为他们授课的便是杨振声先生。

杨振声在五四运动中可是一员猛将。在北京大学念书时, 他和许德珩等人一起参加了火烧赵家楼的行动。“五四新文学”起步之初,杨振声发表的《玉君》即为当年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一次课堂上,杨振声关于沈从文的一番介绍,令萧乾印象深刻 :

这些年,文坛上出现了一个很特殊的人物。他生长在中国南部的一个偏僻的山区,从小没受过什么正规教育。他当过兵,当过流浪汉,一个人在世上闯荡。尽管他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可他的小说却富有修养,使整个文坛耳目一新。

他的风格,与所有固有的规范相反,完全是一种新的表达形式。评论家们给他很高的评价。说他给中国语文带来新的活力和自由。他的作品,弥漫着幽默,又具有深思的特性。他的语言风格很有些古怪。

不管主题本身是否有趣,他都能以令人惊奇的、有力的想象来形成。他就是——杨振声拿起一截粉笔,转过身,在黑板上写出三个大字 :沈从文。

大约不到一年,1930年,杨振声告诉萧乾 :“沈从文到北平了,住在我家,你来见见吧。”这是萧乾与沈从文的第一次见面。

沈从文生于1902年,萧乾生于1910年,年龄相差八岁。见面时,萧乾已经走进辅仁大学英文系读书。

此时,他与一位美国青年安澜合作,参与创办英文版《中国简报》。萧乾计划在英文版《中国简报》上连续介绍中国作家,如鲁迅、郭沫若、茅盾、闻一多、郁达夫等,并从中选择翻译他们的部分作品。

鲁迅与冯雪峰两家的合影

见到沈从文,他决定写一篇关于沈从文的英文文章,标题为 :A Great Satirist—Humanist of China Today (《今日中国一个杰出的人道主义讽刺作家》)。

从此,萧乾与沈从文关系一直颇为密切。

1933 年8月,萧乾收到一封沈从文写于8月9日的来信 :

秉乾弟 :

见某日报上,载有燕大编级生一个你的名字,猜想你到了北平。我已从青岛跑来北平,目前住西城西斜街 55 号甲杨先生家里,想出城来找你,可一时不能出城。你若有事进了城,爱依然骑你那自行车到处跑,高兴跑到我住处来玩玩,我大多数总在家中。晚上不便回校可住在我住处。很念你。

从文

八月九日

1933年8月9日沈从文致萧乾信

收到来信,萧乾骑车从燕京大学赶到城内,与沈从文见面。不久,沈从文与张兆和结婚,住在城内,那里也就成了萧乾经常去的地方。

此时的沈从文,负责编辑《大公报》“文艺副刊”,一个多月之后萧乾完成第一篇短篇小说《蚕》寄给沈从文,沈从文当即回信如下 :

乾弟:

文章收到。短创作留“文艺”上发表,译文留代为解决,放心,放心。

匆复即请

小兄文候 

高小姐均此

兆和附笔

十月十三日

1933年10月22日沈从文致萧乾信

两年之后,1935 年萧乾毕业于燕京大学新闻系,沈从文推荐萧乾替代自己前往天津《大公报》编辑副刊。师生情谊之深,由此可见。

岁月悠长,多年之间沈从文与萧乾的友谊未曾改变。1948 年,郭沫若在香港发表的一篇《斥反动文艺》,将沈从文、朱光潜、萧乾三人捆绑在一起予以猛烈抨击,师生二人共同成为众矢之的。

随后的政治运动来来往往,起伏不定,两人的友谊终于不再如从前那样温馨和谐。

在五七干校期间,沈从文曾致信萧乾,“文革”结束前后,两人因各种原因而一度不再见面,留下诸多遗憾。

我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撰写萧乾传记,萧乾对沈从文一直怀着感恩之心叙述恩师的过往。1987 年《浪迹天涯 :萧乾传》出版,我寄给沈先生一本请教。1988 年 4 月下旬,我去看望沈先生夫妇,在与他们谈到萧乾时,我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劝说他和萧乾和好。

目前所见沈从文回家乡三十年代拍摄的凤凰虹桥

来北京的这几年,我与沈先生和萧乾先生都有较多来往,很为这两位曾经有过三十多年深厚友谊的朋友晚年时关系破裂而遗憾。我终于提出这个问题。我对沈先生说 :“你们年纪都这么大了,何必还斤斤计较一些往事,何必都要任性呢?过去关系那么好,现在连见都不见,多么遗憾!”

他没有吭声,但也没有不让我说下去。我接着说 :“你们也老了,和好不行吗?要是他来看你,你赶不赶他走?” 

他没有立即回答,稍稍思忖了片刻,说 :“他来看我,我赶他干什么?”

我当即与他商定,等我回北京后,陪萧乾先生来看他。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沈先生那种表情和语调,真是可爱极了。回到家里,我马上打电话告诉萧乾。萧乾并没有责怪我的多管闲事,而是爽快地答应我的建议。

我想应该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们共同的好朋友巴金先生,我知道巴金先生曾关心过他们的关系,也为他们闹矛盾而遗憾。出差之前,我给巴老写了信。

然而,万万没有想到,就在我乘坐飞机返回北京的那一天,沈先生永远地离我们远去了。

萧乾先生也为未能在沈先生去世之前见上一面而懊丧。他颇为遗憾地将自己心情写信告诉巴金。

萧乾晚年赠送我们的一张1935年在苏州为沈从文、张兆和、张充和拍摄的照片(1)

萧乾晚年赠送我们的一张1935年在苏州为沈从文、张兆和、张充和拍摄的照(2)

巴老回信时说 :“得到三姐电报知道从文逝世很难过,他的死使我想起好多事情,可以说我的生活的一部分也给埋葬了。你在信中提起李辉帮忙消除你和从文间的误会,李辉也来信讲到这件事情。详情我不清楚,但总是好事,不知你到从文家去过没有。要是来不及了,那多遗憾!但即使是这样,也不要紧,从文已经知道,而且表了态,这说明你们已经和解了。”

张兆和先生在给我的信中也对他们实际上已经和好而感到安慰。她说 :“你在从文逝世之前,确实如巴金所说,做了件'好事’。可惜从文去得太快,计划未能实现。不管怎样,这个结总算解开了。这个来自湘西的山里人倔得很,但一向宽厚待人,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我相信,他谅解并且原谅一切。他是带着微笑离开这个世界的。”

1984年走进沈从文家中,张兆和在为他洗手

晚年张兆和

沈从文刚刚去世,悲痛不已的萧乾就在 5 月 12 日完成《没齿难忘——悼沈从文老师》,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这该是最早完成的缅怀沈先生的文章。

该文 5 月 15 日在台湾《中国时报》副刊发表,远比大陆报纸的反应快得多。在我看来,虽然他最后未能见到沈从文,但是,他在第一时间为关心他、帮助他的恩师献上自己的心香一瓣。

刘焕章为沈从文先生做的塑像,2013年

一个星期后,萧乾来信,将这篇文章复印件寄给我 :

李辉 :

正在接待美回来探亲之子。

……

为沈先生逝世赶了一小文,寄上一阅。

我找到几件有趣而难得的念物 (如雪妮于1941年给我往剑桥的明信片)。你来时拟奉赠。

萧乾

1988年5月22日

萧乾的文章写得感人至深。全文如下 :

听到从文先生的噩耗,我万分悲恸。这不仅是中国文学界的损失。早在五十年代初期,他就被迫结束创作生涯。然而无论在织锦、陶瓷还是古代服装的研究方面,他都做出了辉煌的成绩。他做什么都出色,首先是由于他具有一种可贵的献身精神,一颗忠诚的心。

他是我的恩师之一,是最早(1930 年)把我引上文艺道路的人。我最初的几篇习作上,都有他修改的笔迹,我进《大公报》,是他和杨振声老师介绍的。在我失业那八个月时间(1937 至 1938 年),他同杨老师收容了我。这些都是我没齿难忘的。

像大多数知识分子那样,他也受过不少委屈。然而不论遇到任何挫折,他对工作,对民族文化事业,还是那样满腔热忱。他从湖北山沟里的五七干校给我写过畅谈新诗道路的长信,他在东堂子胡同的斗室里照样埋头撰写那部轰动海内外的中国服装史。他一生不尚高谈阔论,总是脚踏实地工作着。

近年来,海峡两岸都在重印他的作品。他的去世必然也震动了两岸。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受到礼遇和各方面的照顾,作品也开始被重视了,有的还改编成电影。这些想必是使他感到欣慰的。

希望正直的批评家和学者对从文先生一生丰富的著作进行缜密的研究,并做出公道的评价。

1988年5月12日

(《没齿难忘——悼沈从文老师》)

由此可见,虽然两人之间关系曾经有过破裂,也有了可以见面的机会,因沈从文突然去世,未能重逢,但萧乾对沈从文的那份情感,读此文,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出来。

转眼一年过去,历史动荡之际我一时不知道该做什么。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在我心情恍惚时萧乾一连写来好几封信,开导我,告诫我应该在越是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越要把心定下来,找一件事情坚持做,用沉稳与定力摆脱困惑、空虚。

1989年7月26日这一天,萧乾一下子寄来两封信,第二封信里也谈到了沈从文。

李辉:

信悉。 

我况均好。多时未见,想多写几句,和你谈谈心。我一生有过若干次处于“悬空状态”。如1948年与 Gwen 的离婚,1957年—(19)58年等待宣布处分。当时,我心境焦灼可以想见。然而我生平有一窍门 :越是在这种时刻,我越要把心房填得满满的。如1948年,在家庭眼看即将破裂时,我编了两本书(一本似乎是《创作四试》)。

(19)57—(19)58年,我在校正洁若译的《黎明》(美国 Theodore Dreiser 的自传,近 80 万字)。……我则在忙校订金介甫译的 Traveler Without A Map , 外面越是 suspensive,内心越是乱,我就越要利用工作把心定下来。

你不一定写《中国作家》所约之文(其实,你何不自己通知他们缓期),但我强烈建议你此时此刻用具体、带强迫性工作,把自己镇定下来。什么叫修养?平时大家都一样,到一定时候,有人能坚持工作,有时心就散了。

人,总应有点历史感,其中包括判定自己在历史中的位置。心猿意马?我认为缰绳不可撒手。在大雾中,尤不可撒手。

这几年你真努力,你应肯定自己的努力。要有个“主心柱儿”,不因风吹草动就垮。祝

双好

萧乾

1989年7月26日

李辉:

发完了信似还有未尽之言。

先告诉你我在干什么——在精读但丁的《神曲》。三十年代沈从文在十分不得意时,精读起佛经,并写了《月下小景》一书。

你一定要把自己安定下来,为自己设计一些事做。读也好,写也好。绝不可浑浑沌沌混日子。绝不可惶惶不可终日。那既是折磨,又是浪费。我忙时,音乐只听点民歌。可病时,却要听贝多芬。平常太忙了,腾不出脑筋来。如今,你需要的是填满脑筋,叫它快转,转到旁的事上去。

我写信,就是劝你定下心来,多抓几把稻草,这样才不至沉沦。你应为自己设计一下。越是这样,越是需要设计一下自己的life。

萧乾

1989年7月26日

1989年7月26日萧乾致信李辉

两个月后,萧乾又陆续写来两封信,再次劝诫我 :

信悉,知在工作中,甚喜。

人生是一课堂,也是一次采访。望不断总结,永不气馁。诗穷则工,这时正好工作。巴金写信要我“深沉些”。我也转来劝你。这些年,你够顺当的了。一篇篇、一本本地问世。望更上一层楼。构思更周密,文字更推敲。我从沈从文那里学的主要是多搞搞文字,更含蓄些、更俏皮些。文字要跳动,不呆板,在字里行间多下点功夫。逐渐创出自己的风格——但又永不可停留。

1989年9月16日

1989年9月16日萧乾致信李辉

你大概晓得我的祸福观。人生实在难说。1957 年的祸,却成为我 1966年的福。人生总会能波折,有浮沉,路总是崎岖的。我一直把人生作为采访的场地。一帆风顺,并不一定好。经验教训来自波折,对生活认识的深度也来自波折。人也是在波折中成长,从幼稚变为成熟。

从认识你以来,我一直认为你是既有侠义之情,又刻苦奋斗,自强不息。这些年,你一本接一本书地出。你需要修整,需要补充,需要深入。为此,我觉得你的机会很好。正可搬出点大书来读,较系统深入地做些反思。

……

关于译什么书,你不要以今天的书市行情为准。宁可译点有永恒价值的书,即使一时出不来,也不碍事。

1989年9月29日

萧乾几封来信的教诲,对我无疑是敲了一记警钟!

我们报社的姜德明先生是藏书家,也是著名散文家,时任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我们同在报社十号楼,他在一楼,我在二楼,经常去和他聊天。这一次,他建议我去校勘 20 世纪 30 年代《国闻周报》发表的沈从文《记丁玲女士》。

沈从文《记丁玲》

沈从文《记丁玲》续集

他说,出版《记丁玲》时里面删除了不少内容。一个多么好的建议!通过校勘,才能让人沉静下来,踏实下来。于是,我分别从唐弢、范用两位先生那里借来《记丁玲》上、下两册,走进报社图书馆,借出天津《大公报》出版的《国闻周报》,用几个月时间予以细细校勘。

丁玲

1926年胡也频与丁玲

胡也频、丁玲与孩子

随着校勘的进展,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传记故事,是来自湘西两位作家的恩怨沧桑,何不深入下去,好好写一本有意思的书。

那些日子里,我先后采访萧乾、冰心、张兆和、陈明、沈虎雏、姜德明、刘祖春、周明、吴泰昌等先生,与和沈从文关系颇好的施蛰存、出版《记丁玲》的赵家璧等人通信。一年左右时间,终于完成《恩怨沧桑——沈从文与丁玲》。 

1990年4月17日赵家璧致李辉谈《记丁玲》 (1)

1990年4月17日赵家璧致李辉谈《记丁玲》 (2)

1990年4月29日赵家璧致李辉

1990年6月1日赵家璧致李辉,其中谈到鲁迅对《记丁玲》的意见 (1)

1990年6月1日赵家璧致李辉,其中谈到鲁迅对《记丁玲》的意见 (2)

1990年4月25日施蛰存致李辉信谈沈从文与丁玲

该书初版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随后,台湾出版繁体字版。1997年,花城出版社出版五卷本《李辉文集》,“往事苍老”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沈从文与丁玲”,第二部分为“是是非非说周扬”。2005年,故乡的湖北人民出版社为我出版“李辉传记作品系列”,书名正式确定为《沈从文与丁玲》。

大象出版社修订本新版《沈从文与丁玲》

转眼又是十三年过去。2018 年 5 月 10 日,沈从文先生去世 30 周年的日子,故将旧作予以修订,并补充若干图片,为保持史料的权威性和时代感,引文和附录部分皆保留原貌。

谨以此书献给从湘西走出,一生浸泡美丽之中,用经典滋润我们内心的沈从文先生!

完稿于2018 年10月19 日,北京看云斋

这是六根推送的第1808篇文章

六根者谁?

李辉| 叶匡政|  绿茶 |韩浩月| 潘采夫| 武云溥

——

六根的朋友们

杨苡|黄永玉|黄宗英|王鼎钧|王蒙|秦岭雪|冯骥才|刘再复|郑培凯|白先勇 |江青|林希|张新颖|毕飞宇| 陈思和 |白岩松|陈晓卿 |张翎 |梁鸿 |杨葵 |曹可凡|鲍尔吉·原野|梁晓声|郁钧剑|赵丽宏 |朱永新|何冀平|王尧|肖复兴 |杨早|盛可以| 陈河|马未都| 罗雪村|周吉敏|殷健灵| 古清生|王亚彬|赵蘅| 虞金星 |孙小琪|张家鸿 |瓦刀 |汪凌|张宏明 |林莞歌|陈离| 鲁克|伍立杨| 王道 |邵天红|唐棣 |李勇 |韩歆 |柳运宠| 胡小罕 | 梁宾宾 |何频 |谭旭东 |冯杰 |何万敏|杨悦浦| 章文萍|王彤|胡妍妍|庞余亮|贝西西|沈迦|曾念群|汪家明|敢于胡乱|王国华|蒋应红|肖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沈从文与丁玲》李辉著
李辉 | 我眼中的边城浪子
李辉眼中的沈从文
作者的幸运,编辑的快乐 ——读李辉编著《副刊面面观》
亦师亦友真感情,先生们的倾囊相授和谆谆教诲,如火炬般照亮道路
巴金与沈从文早年的交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