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朝网友纸上谈兵系列:拿破仑战争的历次关键转折点

首先,个人给拿破仑战争的定义是,拿破仑为法国赢得陆地和海洋全面和平从而成为法国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加冕称帝只是标志)后,为了追求海洋和大陆霸权,引发的和欧洲其他诸多强国组成的反法同盟之间的战争。
拿破仑在共和国时期的历次战争可以不管。因为这些战争因为之后拿破仑的战争而不具有决定性意义(如果拿破仑野心小点,专心维护自己的统治,弄个10年20年和平也许有意义)。
拿破仑在民族大会战失败后的1814年春季保卫法国之战和之后的滑铁卢之战都可以不管,毕竟当时法国连续损失两支大军后已经精疲力竭,人财两空。而且反法同盟以英国为中心已经彻底团结起来(有了不单独议和的义务),这种情况下,就算拿破仑1813年春季赢了,我也完全看不出拿破仑能保住天然疆界的可能,滑铁卢也是一样。一个拿破仑统治的1792年版图的法国已经无力追求欧洲乃至世界霸权了。
个人认为拿破仑战争有意义的部分,是从英法再次开战欧洲霸权争夺战再起,到民族大会战结束法国输掉了决定性的战斗告终。
这些战争关键性的历次转折点个人认为有几个点:
1、第三次反法同盟成功建立和受挫的拿破仑放弃登陆英国计划。由此证明法国速胜不可能,而且战争争夺重点重新转移到欧洲大陆。
2、特拉法加海战。决定性的摧毁了法国海军,证明法国在海洋完全无力和英国对抗。然而这一战其实只是证明当时的实力对比而已,而且并不具有决定性,因为法国霸业的根本是大陆而不是海洋。

3、奥斯特利茨会战,拿破仑在陷入极为不利的处境(后方财政危机,政局不稳,前方俄军和奥军会师兵力强大,而且反法同盟还可以指望普鲁士的参战,而法国并无强大援军。)后以其天才用一次决定性会战摆脱了失败。奥地利元气大伤后退出意大利和德意志,普鲁士丧失了掌握自己命运的机会。法国初步成为中南欧霸主,大帝国开始出现。

4、耶拿会战,法国继重创奥地利后以闪电战完整征服了欧洲五大强国之一虽然是末尾的普鲁士。法国赢得中欧霸权,大帝国的扩展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值得注意的是,1805年和1806年法国都胜的很危险的,稍微处理不当,没有打垮奥地利和普鲁士军队,就可能随着俄国军队增援和另一个德意志强国参战而陷入1813年那种困境。
5、柏林敕令,法国把贸易禁运从保护主义变成了战争武器,开始企图以大陆联合来扼杀英国经济来赢得战争,这对法国日后走向失败的各种决策有深远影响。
6、提尔西特条约,法国经过苦战迫使俄国承认了法国的西欧和中欧霸权,并把波兰变成了自己东欧的桥头堡,普鲁士丧失大国地位。
7、拿破仑企图吞并西班牙和葡萄牙,引发半岛战争,个人认为是拿破仑战争最关键转折点。拿破仑严重高估了自己的力量,低估了他面对的困难和反噬。这次行动就海洋方面,实际让陷入大陆封锁的英国急速解套,处境大幅度缓解。本来大陆和平来临后可能的再次对英国进行海洋斗争的前景刚开始就结束了。
从大陆霸权角度,大帝国在1807年提尔西特的版图,从易北河到维斯瓦河和涅曼河的突出部的状况是无法长期维持的。要么帝国收缩,要么消灭奥地利铲平突出部,而这一战导致法国一支大军陷入泥潭,1809年对奥战争还没打,结局就已经注定。
法国也许能再次击败奥地利,但是绝不可能如1806年对普鲁士那样决定性的征服奥地利。而且拿皇帝被迫从普鲁士撤军,这让普鲁士有改革来回复元气的机会。从事后看,个人认为这个决定和之后1809年战争结局,是拿破仑战争最关键的转折点,也是法国从胜利扩张到走向失败的决定点。也是法国财政的转折点。
8、1810年拿破仑为了继承人问题和奥地利联姻,并放弃亲自去西班牙,法国结束两线战争解套的可能性就此完蛋。和奥地利的联姻注定法国未来的敌人是俄国,而奥地利是根本靠不住的盟友,毕竟大帝国的建立主要就是靠掠夺奥地利和普鲁士建立的。
奥地利等于安全了,然后有了可以耐心等法国陷入虚弱然后捅法国一刀的机会。1812年战争虽然还在地平线上,但是法国其实已经陷入不利的局面。必须在后方不稳定的情况下深入俄国作战。就算1812年拿皇帝没有如历史那样惨败,普鲁士继续被法国牢牢摁住,奥地利倒戈法国以一对二只怕也难以避免。如果说半岛战争展开和1809年战争已经注定法国走向失败,那这次联姻和放弃去西班牙导致法国彻底丧失了解套的机会。

9、1812年战争,一山不容二虎,法俄之战其实在所难免,但是大陆封锁的问题导致这一战大大提前了。无可否认,拿皇帝发动这一战,并非是个人妄为,从建立大陆霸权的角度,这一战是有充分理由的。拿皇帝也为这一战做了精心准备。然而自然的限制还是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想的。这一战从开始就没有胜利的可能。无非是大输(大军团溃不成军)还是小输(大军团还能维持一支像样的军队退回波兰)而已。
而拿皇帝为了胜利孤注一掷的进军莫斯科导致这一战注定是大输。其实就算是小输,考虑到拿皇帝后方不稳,无论奥地利倒戈还是普鲁士起义对法国来说都是不可接受之重,这一战就算是小输,只要奥地利倒戈,法国只怕也难以维持对华沙大公国和普鲁士的占领吧?
10、1813年夏季拿破仑同意停战协定,拿皇帝唯一的挽救大帝国,抢在奥军参战之前把普俄联军打回涅曼河重回维斯瓦河,从而分割三国,保住大帝国的机会就此完蛋。
11、1813年秋季战役德累斯顿战役后拿破仑放弃亲自追击。如果秋季萨克森战役法国能获胜(以当时双方力量对比,法国很难再次获得决定性胜利)。至少法国也许能维持易北河甚至奥得河作双方分界线?退而求其次,保住莱茵河和意大利,多半可以保住荷兰和瑞士,并阻止反法联军兵临莱茵河,这一战中法国最接近胜利的就是德累斯顿战役,如果拿破仑亲自领兵追击,应该可以避免旺达姆的惨败,并给波西米亚军团决定性打击。
12、1813年秋季莱比锡之战决定性的第一天。这一天如果拿皇帝能决定性打垮波西米亚军团(如果把圣西尔带出去多半就成了),法国也许还能维持易北河疆界,或者完整的大军团退守萨勒河或者图林根山区。这一天没取得决定性战果,如果拿皇帝果断全军撤退(并且记得下令达乌退到荷兰),法军还有30万人来防守天然疆界,也许能保住东山再起的机会,拿皇帝拒绝认输,则法国完败已经注定。
总的看,民族大会战惨败,大帝国完蛋,大陆霸权崩溃,法国已经完败,剩下的挣扎已经没什么意义,无非是拿破仑为保住皇位的努力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上的今天——1870年7月19日,普法战争爆发
拿破仑战争中,英国的操作为何如此风骚|文史宴
拿破仑的战略失误,让法国错过了英法争霸的最后良机
一战全史(6):种下仇恨的种子 ——普法战争
岛国的大战略:英国是如何屡屡挫败法国霸权的
从战略和地缘角度分析,拿破仑失败的原因:重视英国,轻视欧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