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倔强的埃米尔:二战德国128毫米试验型自行火炮简史
userphoto

2017.04.03

关注

在论及二战时期德军装备的威力最大的坦克歼击车时,很多军迷朋友都马上会想到由“虎王”重型坦克底盘改装的“猎虎”重型坦克歼击车,该车装备了55倍径Pak 44型128毫米反坦克炮,极具杀伤力。实际上,在“猎虎”问世两年前,德军最强坦克杀手的桂冠曾短暂地戴在另一种战车的头上,它安装了一门由莱茵金属公司研制的61倍径128毫米火炮,底盘来自亨舍尔公司流产的VK3001(H)中型坦克项目,并在东线战场上取得了不俗的战绩。这种自行火炮之所以鲜为人知,因为它仅是一种试验车型,总共仅制造了2辆。关于它的命名在德国官方文件中有多种说法,但更便于记忆的是它的昵称“倔强的埃米尔”。


二战末期在西线作战的德军“猎虎”重型坦克歼击车,它并不是德军唯一装备128毫米重炮的战车。

研发背景


在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德国陆军针对周边国家大规模兴建边境永备防御工事的情况,热心于开发大口径自行火炮,以便在未来的攻坚作战中伴随步兵实施机动火力支援,以直瞄射击压制碉堡火力点,充当突破筑垒地域的“敲门钉”和“攻城锤”。重型自行火炮开发计划的初期成果是搭载105毫米K18型加农炮的IV号装甲自行火炮,也就是后来的“大麦克斯”(Dicker Max)。但是,该型火炮的威力并不能让军方感到满足,德国陆军于1939年要求军工部门研发威力更强的自行火炮。经过一番比较研究后,负责组织军用车辆研发的陆军武器局六处决定将这份研发合同分为两部分,分别由莱茵金属-博西格公司(Rheinmetall—Borsig)和亨舍尔公司(Henschel)承担,前者负责火炮及上层结构的设计,后者负责提供底盘。       

源自高炮


为了获取军方期待的破坏力,莱茵金属公司决定以同期研发的128毫米高射炮,即后来的12.8厘米Flak 40型重型高射炮为原型,设计新型自行火炮的主炮。有资料显示,这种火炮在德军内部被称为K40型128毫米加农炮。


莱茵金属公司设计的Flak 40型128毫米重型高射炮,这款高炮是128毫米自行火炮的设计原型之一。


车载型128毫米火炮的身管倍径同样为61倍径,火炮全重为7.835吨,其炮架、驻退机及复进机都进行了重新设计,以适应搭载在机动底盘上的要求,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三个驻退/复进作用筒并排布置在炮身上方,采用水平楔式炮闩,并在炮口加装了制退器,以减少后座距离,在炮身后部还安装了防盾。该炮配用两种弹药,一种是弹丸重26公斤的榴弹,一种是弹丸重26.35公斤的穿甲弹,均采用分装式弹药,而其原型Flak 40型128毫米高射炮则采用定装式弹药,这可能是考虑到在狭窄的战斗室内,定装式弹药长度较大,不便于搬运和装填,分装式弹药会导致射击速度下降,不过该型自行火炮的定位是对固定的碉堡工事进行定点清除,所以对射速要求不高。


1942年初完成的128毫米自行火炮原型车的存档照片,从这幅照片可以看出其火炮身管非常长。

128毫米自行火炮原型车的战斗室内部照片,上图是从火炮后部上方拍摄的,注意炮身上方并排布置的三根驻退/复进作用筒;下图是从火炮下方向前拍摄,可见炮身下方的仰俯齿轮及炮手、车长座席,在火炮两侧是发射药筒储存箱。


该炮在发射穿甲弹时的炮口初速达到880米/秒,对倾角30度的均质钢装甲板射击时,在1000米距离上的装甲厚度为150毫米,在2000米距离上仍可达到120毫米。后来的Pak 44型128毫米反坦克炮在发射相同弹药时的性能数据要略逊于K40型加农炮,其初速为860米/秒,在1000米及2000米的穿甲厚度分别为143毫米及117毫米。可以说,在K40型加农炮研发时,世界上没有一种坦克装甲车辆能够抵御其致命一击,即便是在二战后期,其威力也足以击毁绝大部分装甲车辆。该炮配用的Sfl.ZF型瞄准具带有两种标尺,分别用于发射榴弹和穿甲弹,标尺刻度范围为100米到3000米。

虎之前身


与莱茵金属公司的情况类似,亨舍尔公司在底盘设计上也借用了同期开发的项目,而没有另起炉灶。1938年9月,亨舍尔公司受军方委托开始了VK3001(H)项目,设计一款全新的中型坦克,以替换IV号坦克。VK3001(H)坦克采用交错式负重轮,全重33吨;计划采用克虏伯公司制造的炮塔,可以安装24倍径75毫米炮、40倍径75毫米炮或28倍径105毫米炮等多种火炮,以承担不同的作战任务;车体正面装甲为50毫米,侧面为30毫米。VK3001(H)项目进展十分拖沓,直到1941年3月才制造出第一辆底盘,可是该项目于同年5月被取消,亨舍尔公司总共只完成了4辆底盘,其中2辆就被选择作为128毫米自行火炮的底盘。值得一提的是,VK3001(H)项目也是“虎”式坦克的技术源头之一。


VK3001(H)中型坦克的完成想象图,该车采用交错式负重轮,图中配备了一门24倍径75毫米炮。

亨舍尔公司在1942年完成的一辆VK3001(H)底盘,该公司总共制造了4辆同型底盘,其中2辆被用于128毫米自行火炮的底盘。


由于莱茵金属公司的128毫米加农炮无论在尺寸上,还是重量上都要远远超过VK3001(H)坦克原计划安装的武器,所以其底盘在搭载该型火炮时必须进行修改,将底盘后半部延长,并增加一对负重轮,使每侧的负重轮数量由7组增加到8组,与之相应,每侧履带板的数量由75块增加到85块,履带长度增加了1.3米,在行走机构上部每侧设有3个托带轮,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VK3001(H)底盘采用胶缘钢制负重轮和干销锰钢履带,由于负重轮轴之间的间距没有改变,所以在车体延长后,最后一对负重轮和诱导轮之间出现较大的空隙,这成为128毫米自行火炮底盘的显著特征。亨舍尔公司的高级工程师科宁普坎普(Kniepkamp)担心这一空隙的存在容易导致履带脱落。引擎采用迈马赫HL116型6缸水冷汽油发动机的改进型,冷却系统和传动装置都进行了修改,最后两组负重轮的悬挂扭杆进行了加强,以防止火炮射击后车体震动过于剧烈,妨碍炮手观测炮击效果。


这幅128毫米自行火炮原型车的存档照片展示了该车行走装置的特点,其最后一对负重轮与诱导轮之间距离较大。

轻甲重炮


128毫米自行火炮的战斗全重达到36.5吨,车体含火炮在内的总长度为9.7米,宽度为3.15米,高度为2.75米,引擎输出功率为310马力,油箱容积为450升,最大公路时速为25公里/小时,最大公路行程为170公里,越野行程为80公里;变速器为ZF SSG77型,有6个前进挡和1个倒挡。该型自行火炮的装甲防护较为薄弱,车体正面为50毫米,侧面为20毫米,后面为15毫米,战斗室正面为50毫米,侧面及后面为15毫米,火炮防盾为50毫米。由于战斗室位于动力舱上方,必须将火炮拆卸才能进行引擎维护及修理。

德军128毫米自行火炮原型车四视线图。

这两幅128毫米自行火炮原型车的存档照片展示了该车战斗室的特点,其顶部大部敞开,周围由8块装甲板构成,注意战斗尾部供车组成员出入的舱门。


128毫米自行火炮战斗室占据了车体后半部,由正面、侧面及后面共8块装甲板构成,除了火炮耳轴上方有一小块装甲板遮蔽外,战斗室顶部是敞开的,在战斗室后部设有一扇舱门,供车组成员出入。128毫米火炮安装在战斗室前部中央,其旋转角度为左5度,右7度,仰俯角度为-15~+10度。在战斗室后部两侧为弹药架,可以携带15发128毫米炮弹。车上还携带了1挺M34型7.92毫米机枪作为辅助武器,此外还为车组成员配备了2支MP 40型9毫米冲锋枪作为自卫武器,备弹384发。


128毫米自行火炮战斗室后部的内景照片,注意侧壁上的炮弹储存架。

国外某模型厂家生产的128毫米自行火炮模型细节升级套装的上色效果图,完美地再现了战斗室两侧弹药存储箱/架的细节,发射药筒和弹丸分开存放,每个储存箱/架上都注明了数字序号,注意发射药筒储存箱的开启方式。这个套装还包括储存在战斗后壁上的自卫武器及个人装备,包括2支MP40冲锋枪,4个三联弹匣包、6枚长柄手榴弹和水壶等。

这幅照片可能拍摄于128毫米自行火炮进行测试时,显示了火炮的俯角很低,有利于在实战中利用地形斜面隐蔽开火。


车组成员为5人,包括车长、炮手、驾驶员、无线电员和装填手,驾驶员座席在车体前部左侧,配有一个突出的小型装甲塔;无线电员座席在车体前部右侧,负责操纵一部FuG 5型电台,同样配有一个小型装甲塔;车长、炮手和装填手位于战斗室内,分别位于火炮的右侧、左侧和后方。比较奇怪的是,该车仅配备了一名装填手,而火炮口径更小的“大麦克斯”却配备了2名装填手。

128毫米自行火炮的研发进度非常迟缓,陆军武器局直到1940年4月25日才确定了该型火炮的技术设计,并计划在1940年12月完成2辆原型车。如果测试良好,德国陆军将订购100辆。可是,该车的实际交付时间大大迟于预期,实际上亨舍尔公司直到1941年3月才拿出第一辆VK3001(H)底盘。1941年6月的一份报告称将在8、9月间完成2辆原型车,可是莱茵金属公司一直拖到1942年初才完成车辆总装并交付军方。

在研发过程中,128毫米自行火炮的名称也几经变更。在初期的文件中称该炮为61倍径12.8厘米自行火炮(12.8cm Selbsfahrlafette L61);在1941年7月30日陆军武器局的文件中又称之为“重型混凝土破坏炮”(Schwere Betonknacker),倒是非常直接形象,也很切合该炮的设计目的;在1942年1月14日武器局第四处的文件中又称之为12.8厘米K40型装甲自行火炮(Pz sfl für 12.8cm K40),还有一些文件中称该车为VK3001(H)12.8厘米自行火炮(12.8 cm Selbstfahrlafette auf VK30.01(H))。

逞威东线


当2辆128毫米自行火炮的原型车交付德国陆军时,无论法德边境上的马奇诺防线,还是苏联旧国境线上的防御筑垒,都已经被远远抛在德军战线的后方,它们已经失去了扮演“碉堡毁灭者”的机会,于是与“大麦克斯”的命运相同,德军决定将128毫米自行火炮作为反坦克武器使用,用于远距离狙杀敌军坦克。


上面三幅照片均拍摄于1942年春季2辆128毫米自行火炮原型车刚刚装备第521装甲歼击营时,战斗室顶部用防水帆布封闭,部队官兵好奇地观察这种新型战车。注意第二幅照片中火炮制退器被卸掉,露出炮口处的螺纹。在列装部队后,该车获得了“倔强的埃米尔”的绰号。


1942年5月15日,2辆128毫米自行火炮原型车被派往东部前线,配备于第521装甲歼击营。这个营在1941年的“巴巴罗萨”行动中曾装备了2辆105毫米自行火炮,即“大麦克斯”用于实战测试,其中1辆损毁,剩下的1辆就与新来的2辆128毫米自行火炮合编为一个独立反坦克排,就单车战斗力而言,该排是当时德国陆军最强的反坦克单位。除了这3辆大口径自行火炮外,第521营还装备了I号坦克歼击车和一个连的牵引式88毫米高射炮。该营官兵称128毫米自行火炮为“倔强的埃米尔”(Sturer Emil),这个称呼作为该型火炮更为普遍的名字一直流传至今,至于其来源则不得而知,估计不是因为操纵困难,就是出于故障频发。此外,官兵们还为2辆“埃米尔”各自取了名字,分别叫“麦克斯”(Max)和“莫里茨”(Moritz),源自19世纪德国著名漫画家威廉·布施(Wilhelm Busch)的代表作《麦克斯和莫里茨》(Max and Moritz)。


1942年夏季“埃米尔”在东部前线作战期间进行机械维护。


在1942年的夏季攻势里,2辆“埃米尔”随第521装甲歼击营征战在南俄平原上,凭借当时威力最强的反坦克火炮屡获战果,表现出非凡的战斗力。该营坦克歼击车连的库尔特·希尔德布兰德特中尉(Kurt Hildebrandt)在战地报告中描述了该连大口径自行火炮的出色表现:

“连续数日都在撤退的敌人转入防御,……终于有机会用手里的3辆大口径自行火炮显摆一下了——1辆100毫米口径的(为了区别与其他105毫米口径火炮,德军将105毫米自行火炮称为100毫米自行火炮——作者注)和2辆128毫米口径的。这一天‘麦克斯’的引擎出了问题,不能参战,但我们还有“莫里茨”和“灰熊”(即105毫米自行火炮),除了它们之外,I号坦克歼击车那‘威力巨大’的47毫米炮可以用于攻击轻装甲目标和步兵。


在东线战场作战的I号坦克歼击车,第521装甲歼击营也装备了这种战车,但该车的47毫米炮仅能由于攻击轻装甲目标和步兵。


    “黎明时分,我们开上了一道山脊,清晨的雾气渐渐消散,我们可以更好地辨别方向。这段平缓的谷地对面没有任何东西在移动,也听不到一点儿枪炮声。但是等一下!对面那些凸起是什么?是土堆还是碉堡呢?我们现在还看不清楚,因为朝阳的光芒实在是太刺眼了。一位车长突然指着一个‘土堆’喊道:‘那是一辆坦克!’用望远镜看去,的确能看出那是坦克炮塔的侧影。不一会儿,其他‘土堆’也被证实是坦克炮塔,大约有30个炮塔分布在那个高地的斜坡上。俄国坦克冲着我们开炮了,但是距离太远了,他们什么都打不到。

“‘莫里茨’和‘灰熊’的乘员们异常激动,可以用‘战争狂人’来形容他们,但我们必须呆在原地,因为冲锋并不是自行火炮该干的事情,还是留给坦克和突击炮吧。差不多3个小时后,一辆俄军坦克高速冲向我们前面的谷地,还没等‘莫里茨’开到合适的开火位置,那辆坦克已经冲进谷底。想要攻击它我们就必须开到斜坡上,这样就会暴露。从引擎轰鸣和履带的声音判断,这辆坦克正沿着与山脊棱线平行的路线行驶。连长看了一下地形,判断俄军坦克如果保持方向不变,它迟早会暴露自己,而‘莫里茨’占据了一个有利位置。


一辆隐蔽在灌木丛中的“埃米尔”。


“突然,俄军坦克的引擎咆哮起来,俄军坦克手想开到一个视野更开阔的地点,以锁定我们的位置。它终于现身了,是一辆T-34,它慢速行驶,边走边向我们的方向连续开炮。‘莫里茨’对准这辆T-34开了第一炮,曳光弹的轨迹显示炮弹落在目标前方仅2米处。俄国人非常淡定,甚至没有加速。第二发炮弹已经上膛,等待装弹的时间好似有一辈子那么漫长。当第二发炮弹出膛时,T-34的侧影几乎从谷地边缘消失了,我们一时间无法判断是否命中。当坦克仅剩炮塔露出谷地边缘时,我们心中准备迎接另一次打空的失望,此时坦克的舱盖打开了,一个俄国坦克手从里面爬出来,一头栽到地上,随后炮塔里窜出一团火焰,伴以浓烟,整辆坦克都燃烧起来,直接命中!

“我们没时间庆祝胜利,几乎与此同时第二辆俄军坦克冲向谷地,将炮口指向我们,它开得不快,只用机枪开火,那是一辆KV-1。不久,这辆坦克停下来,用主炮打了两三发炮弹,接着继续往前开,再停下,再开炮,此时它距离我们大约1500米。‘莫里茨’转移到另一个地点停下——这就是自行火炮相比牵引式火炮的优势,它可以随时转移阵地。那辆KV-1已经被套进了瞄准具镜头,它的炮口也对准了‘莫里茨’。俄国人抢先开炮,连续打了好几炮,但在他们能够命中我们之前,‘莫里茨’的炮弹就已经终结了目标。两个伊万从KV-1里跳出来,逃向对面的山坡。‘莫里茨’退回到开火位置后方的斜坡上,这样俄国人就看不到它了。


一个“埃米尔”的车组成员在他们的座车上拍摄了一张全家福,驾驶员从装甲塔顶部舱口探出头,另外4名成员站在战斗室内,注意炮管上的击杀环。


“不久,另一辆T-34快速开进谷地,开到那辆瘫痪的KV-1旁边,车组成员从里面跳出来,在两辆坦克之间忙活起来,直到两辆坦克都开始缓缓移动时,我们才意识到俄国人想把受损的KV-1拖回去,但没开出多远就抛锚了,伊万们又忙活起来。连长命令‘莫里茨’重新进入开火位置,使用高爆弹伺候这些俄国人,第一炮打远了,第二炮又打近了,第三炮正中T-34的屁股,几秒钟后就冒出火焰和浓烟,我们在1500米距离上用高爆弹消灭了一辆T-34!

“几个小时后,俄国人再次派出一辆T-34继续努力拖走KV-1,结果也被‘莫里茨’打着了。三个铁家伙歪歪斜斜地聚在一起,我们猜想燃烧的T-34会不会把KV-1也引燃了呢?显然对面的俄国指挥官也有这种担忧,他做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决定,派出了第三辆T-34前来拖曳KV-1!俄国坦克手跳下车,像前两拨人一样将钢索套在KV-1车体上。

“自从‘莫里茨’开回先前的开火位置后,就一直受到谷地对面射来的炮火的攻击,起码有10辆俄军坦克在向我们开火,但距离太远了,所有炮弹都偏离目标甚远。当然,有1辆俄军坦克有可能给‘莫里茨’构成威胁,就是那辆正在拖曳KV-1的T-34,但是‘莫里茨’仅用1发炮弹就把它变成一朵灿烂的火焰之花。


1942年秋季,第521营的一辆“埃米尔”在南俄草原上的留影,右上角的小图展示了该车炮管上的战果标志,它已经在战斗中击毁了数十辆苏军坦克。


“现在‘莫里茨’该撤退了,它不可能在俄军面前转向调头,那样会暴露脆弱的侧面,它只能用倒挡慢慢退回去,我们都希望它能挪动得快一点,因为俄国人的炮弹随时都可能击中它。只需再后退10米就可以进入安全位置时,一枚炮弹落在‘莫里茨’前方,激起一团烟尘,5米…3米…,马上就要安全了!此时,有一枚炮弹呼啸而至,打在履带上被弹开了,没有造成什么损伤。

“在这次交战中,敌人损失了5辆坦克,他们有些承受不起了,对面沉寂下来,仅有1辆坦克从山脊上驶过,但根本不敢再靠近谷地。”


上两图为“埃米尔”的车组成员在战斗间歇进行休息,注意炮管上的击杀环。


这份战地报告充分展示了“埃米尔”的优势,它的128毫米火炮可以在1000米以上的远距离上准确击中苏军坦克,并且足以击毁像KV-1这样的重型坦克。就在这次战斗两天后,第521装甲歼击营面对苏军的另一次进攻时,“莫里茨”和“灰熊”联手创造了在5分钟内击毁14辆苏军坦克的佳绩。在三天的战斗中,德军总共击毁了49辆苏军坦克,其中第521营包办了其中的29辆,大部分来自3辆大口径自行火炮的远程狙杀。


上两图为1943年1月被德军遗弃在斯大林格勒包围圈内“埃米尔”和I号坦克歼击车,它们都属于第521装甲歼击营。


在1942年余下的时间里,2辆“埃米尔”随第521营继续向东进军,抵达斯大林格勒城下,最后作为第6集团军的一部分陷入了苏军的包围。在1942年11月2日和11月12日的第521营兵力报告中,2辆128毫米自行火炮仍处于可以作战的状态,当时该营还有3辆I号坦克歼击车和7辆不明型号的76.2毫米自行火炮。在12月2日的报告中,还有1辆128毫米自行火炮可用,另有3辆I号坦克歼击车和3辆76.2毫米自行火炮可以作战。根据德军的记录,2辆“埃米尔”全部在1943年1月毁于斯大林格勒包围圈内,其中1辆被苏军缴获,当时它的炮管上涂绘了22个击杀环。这辆“埃米尔”后来被苏军作为战利品运回后方,保存在莫斯科郊外的库宾卡坦克博物馆内,是唯一存世的128毫米自行火炮。


一辆“埃米尔”被苏军缴获后作为战利品运回后方,与其他缴获德军车辆一起公开向民众展示。

这幅照片可能摄于1944年冬季,被缴获的“埃米尔”停在一片雪地里,它旁边是一辆“灰熊”突击炮。

今日保存在俄罗斯库宾卡博物馆内的“埃米尔”,旁边是一辆“费迪南德”重型坦克歼击车。


关于2辆128毫米自行火炮的作战经历还有另一种说法,它们被各自分配到第521装甲歼击营和第2装甲师第38装甲歼击营,前者于1943年1月损失于斯大林格勒前线,后被苏军缴获,后者则在1944年中期毁于苏军空袭。


上三图是战争网游《战争雷霆》中“埃米尔”自行火炮的电脑效果图,在细节表现上非常到位。

上两图是模型爱好者制作的“埃米尔”128毫米自行火炮的模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战中各国生产的坦克数据(不包括装甲车和自行火炮等)
《闪电战》重坦屠夫:二战德军“大麦克斯”自行火炮简史
二战期间德国制造的逆天武器,竟能击杀31坦克!
续写神教传说--苏联SU-152/ISU-152自行火炮史话
解密:荣誉无数,二战“最牛”坦克IS-2暗藏多少“杀手锏”
暴力美学,前苏联那些令人生畏的超级武器之陆军武器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