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外强中干,华而不实,清朝旧式战船
userphoto

2018.06.08

关注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以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国门,清政府束手无策,最终战败求和,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自此,中国成了掠夺者啃噬的对象,不断承受切肤之痛,直到奋起反抗的人们把侵略者统统赶了出去。鸦片战争被定义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但当我们回顾这场战争时,会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在这场历时两年多的战争中,几乎每场战役都是英军舰队与清军沿海炮台作战,清军水师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只能说是微乎其微。何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当时的清朝水师规模很小吗?

 

然而并非如此,鸦片战争爆发时,清政府拥有一支相当庞大的水师。自清军入主中原后,全国上下水师长期保持在6万人左右,其中八旗水师约1万人,绿营水师约5万人。除了这6万常备军之外,战时往往还会招募水勇作战。是以鸦片战争爆发时,清朝水师光是外海战船就有约930艘,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四省因大量招募水勇,水师兵力达10万人,大小战船有700多艘。



 

然而,这样一支庞大的水师,却在这场改变中国命运的战争中几乎没有发挥任何作用!我们不禁要问,清朝水师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以致如此乏力?

 

战船和武器无疑是水师的重要组成部分,那就先从战船开始讲起。

 

清朝旧式水师所用战船种类较多,主要有鸟船、赶缯船、艍船、米艇、同安梭船、大横洋梭等。

 

目前,有据可查的、清朝最大的旧式战船是鸟船,“长为十五丈(50米),阔二丈六尺(8.67米)”。这一数据出自《琉球入学见闻录》,但它并非专门记载清朝战船的书籍。在另一份较权威的史料中,清朝旧式战船的尺寸如下:“每船长十一丈至一丈九尺(6.33米—36.67米),阔二丈三尺五寸至九尺六寸(3.2米—7.83米)。”(《皇朝政典类纂》卷三百六十四)所以清朝是否有长15丈的大型鸟船作为战船,是有争议的,《琉球入学见闻录》可能夸大了清朝战船的尺寸。


鸟船


除了鸟船之外,赶缯船和艍船也是清朝前期和中期水师的主力战船。赶缯船和艍船原是福建浙江一带的商用运输船,后被清朝水师改作了战船。这两种船只型号多样、尺寸各异,各个时期又各不相同,但总的来说其趋势是越来越小。

 

以雍正时期为例。雍正十年(1732年)规定:“山东外海战船照雍正六年浙江题定之例,赶缯船身长七丈三尺(24.33米),板厚二寸七分(9厘米);双篷艍船身长六丈四尺(21.33米),板厚二寸五分(8.3厘米)。福建大号赶缯船身长九丈六尺(32米),板厚三寸二分(10.7厘米);二号赶缯船身长八丈(26.67米),板厚二寸九分(9.7厘米);三号赶缯船身长七丈四尺(24.67米)及七丈二尺(24米),均厚二寸七分(9厘米);双篷艍船身长六丈(20米),板厚二寸二分(7.3厘米)。”(《清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九十四,《兵考》十六)

 

有些赶缯船也由鸟船改制而来,“海波既恬,当事者以各港水浅,海船急难摇动,且修理估计不赀,节浮费而资实用,尽改鸟船为大赶缯。”(《清代前期海防:思想与制度》)

 

鸟船改大赶缯船也从一个侧面说明,15丈长的大型鸟船作为战船很可能并不存在。不过,广东官员对制造赶缯船、艍船有不同的看法:“或船篷之长短不合船身之丈尺,或梁头之阔狭不配船底之平梭……稍遇风浪而不堪主,于各项杠梖配搭违法,不特不能冲锋破浪,亦且驾驶维艰,此皆相沿旧制(《广东高雷廉总兵蔡添略奏陈因地制宜陆续改造各营战船管见折》)。”因此,广东船厂在仿造赶缯船、艍船时,又进行了“船底加平、船舱减浅”的技术改造。所以广东的大赶缯船长为七丈一尺(23.67米),宽为一丈七尺九寸(5.97米);艍船长五丈三尺四寸(17.8米),宽为一丈四尺八寸(4.93米),比闽浙的同类战船规格更小一些。显然,这种技术改造不是为了深海远洋,而是为了便于在浅海近岸航行。赶缯船与双篷艍船作为雍正、乾隆时期的主力战船,不要说与日新月异的欧美战船相比了,就是与明末清初的战船相比,也都处于退步状态。(《清代前期海防:思想与制度》)


赶缯船(左)、艍船(右)

 

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赶缯船、艍船性能较差,难以担当起海防重任,是以到乾隆晚期东南沿海的海盗越来越猖獗时,清朝水师是屡战屡败。广东的官员们痛定思痛,决定改进战船,于是一种性能优于赶缯船和艍船的船只进入了水师序列,那就是米艇。

 

米艇原是民用运输船,以航速快、船体坚固出名。在被仿制为战船之前,民用米艇就已经屡因性能优异而被清朝水师租用,用于打击海盗了。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米艇被正式仿制成战船,《清史稿》对此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历年捕盗,俱赁用东莞米艇,而船只不多,民间苦累。乃筹款十五万两,制造二千五百石大米艇四十七艘,二千石中米艇二十六艘,一千五百石小米艇二十艘,限三月造竣。按通省水师营,视海道远近,分布上下洋面,配兵巡缉,以佐旧船所不及。”

 

米艇分为大、中、小三种型号,其中大米艇“长九丈五尺(31.67米),阔二丈零六寸(6.87米),深九尺三寸(3.1米)”;中米艇“长八丈六尺(28.67米),宽一丈八尺五寸(6.17米),深八尺六寸(2.87米)”;小米艇“长七丈六尺(25.33米),阔一丈六尺四寸八(5.49米),深六尺五寸一(2.17米)”。(《清代前期海防:思想与制度》)

 

经此改造之后,清朝广东水师的战船变得更大更强,让水师的总体实力有所提升。


 

除了米艇,另有两种战船也在乾隆晚期与嘉庆年间的清朝水师中有较多使用。

 

一是同安梭船。从乾隆晚期开始,福建方面将赶缯船与艍船按照民用同安梭船进行改造。“一号同安梭船长七丈二尺(24米),阔一丈九尺(6.33米);二号同安梭船长六丈四尺(21.33米),阔一丈六尺五寸(5.5米);三号同安梭船长五丈九尺(19.67米),阔一丈五尺五寸(5.17米)。”(《清代前期海防:思想与制度》)

 

二是大横洋梭。大横洋梭,是在嘉庆年间由同安梭船改造而来,“集”字号大横洋梭“船长八丈二尺(27.33米),宽二丈六尺(8.67米)”,“成”字号大横洋梭“船长七丈八尺(26米),宽二丈四尺(8米)”。(《清代前期海防:思想与制度》)

 

大横洋梭船体并不是很大,虽然名为“大横洋梭”,但其实徒有其名,也不具备远洋能力。这导致清朝水师在剿杀海盗时,只能在沿海被动防御,难以主动出击。嘉庆十二年(1807年),时任两广总督的吴熊光对水师战船孱弱的性能忍无可忍,欲仿造民用登花船,制造出一种能够远洋作战的战船。然而清廷对该计划态度并不十分积极,最终导致其夭折,实在颇为可惜。

 

除此以外,清朝水师还有“巨艇”(应比米艇更大一些,但无具体尺寸资料)、捞缯船、哨船、唬船等船只,它们有的用于海上,有的用于内河,不过绝大部分船体都较小,就不一一介绍了。

 

那么,同时期的西方战船情况如何呢?《风帆时代的海上战争》《世界海军史》等书详细介绍了当时英国舰船的情况,大体上可以归纳如下:

 

军舰分成六个等级,第一、第二、第三级称为“战列舰”,其余称为“巡洋舰”。一等舰长度在200英尺(60.96米)以上,有三层甲板,火炮约有100门。军舰按照尺寸大小与火炮多寡依次分级,等级越低军舰尺寸越小,火炮数量越少。但即便是处于末等、在沿海作为炮艇使用的六等舰,也长达125英尺(38.1米),配备火炮约20门。


鸦片战争时的英国大型武装商船

 

由此可以看出,清朝中期的战船,即便与同时期的英国六等舰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在整体实力上是根本无法与英国军舰相抗衡的。

 

事实上,清朝中期的船,不说与当时突飞猛进的西方船相比,就是与明朝时期的船相比,也都处于退步状态。

 

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清朝的水师战船十分落后。再加上官僚机构的腐朽低效,以致不少战船与武器年久失修无法使用,更降低了水师的战斗力。想要凭借这样的水师抵御当时强大的英国海军,自然是不可能的了。


本文摘自《战争事典043》

目录
大视野下的意大利战争——查理五世和他的地中海时代
一代强藩的崩塌——唐宪宗平定淄青李师道之役始末
血色金秋——1862年马里兰会战
三腿的美杜莎——迦太基和罗马的西西里争夺战
外强中干,华而不实——清朝旧式战船、水师与海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装数十门大炮,只出现在西方画作里,清代广东水师主力战船“米艇”什么样?
旧商船竟成清帝国续命神器
《鹿鼎记》里的秘密武器,本可助中国开创新历史,却被乾隆糟蹋
晚清四大主力海军,北洋、南洋、福建、广东谁的实力最强?
同安人的海洋时代5
拱卫大明国门:明朝沿海海防体系的建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