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藏在细节中的文化:就怕不是疏忽
userphoto

2020.03.16

关注
二十多年的新闻采编经历,让我对文章或公告中的错字有一种近乎于病态的敏感。
 
即便如此,从自己近期发表在公众号上文章中也时常痛苦地发现,独自一人“自编自写”,没有引入“监督机制”——比如请一个专职校对——再细心的人,想不出现错别字,几乎不可能。即便是使用电脑错字识别软件,如不重新手动勘误一下,也绝对过不了关。
 
出现错字的原因基本上就两种:一是笔误,二是自以为是。
 
通常人们出现笔误时,一经别人指出,基本都会虚心接受并且及时更正,有时别人没注意,自己发现了也会主动改正;但对于后者,别人若不指出,自己恐怕永远也没机会更正。因为他根本不会意识到自己错了,这样,他的错误往往会保持很长一段时期,直至有人发现并且当面向他指出,他才有可能改正,但也只是有可能。
 
如果他是一个普通人,改正的机会或许还大一些;但如果他是一个名人,则又不见得。过去很多所谓“通假字”,有一些假如是皇帝写错了的,这个你就没办法改了,所以底下的大臣们只好认为,这个字也算对,通某个字,也就是说,皇帝写出来的错字与正确的字享受同等待遇,都没错。
 
后来皇帝没了,有些人成了著名的学者或作家,可他也不是“活字典”,他也会时不时地弄错一个字或用错一个词,只是那些错字和错词在他的晚辈和学生面前,却不太容易得到改正,其中原因当然也有好几种类型:或是盲目相信,不去置疑,总认为这样有名的大学者和大作家,不可能写错字或用错词;另外也有一种可能,人们即便发现,也不好意思公开说,因为怕名人丢了面子,怕弄得彼此都尴尬。
 
记得八十年代初,著名作家王蒙在《读书》杂志上写了一篇文章,其中有这么一句——
 
春天终于来了,春意阑珊…..
 
可能当时的编辑对“阑珊”一词也不是很熟悉,文章就这样发了出来。孰不知当年的《读书》杂志,作者多半是如叶圣陶、吕叔湘、张中行这样的语言大家,他们的读者,水平自然也就不会差。
 
很快就有人很不客气地指出,春天刚到你就用“阑珊”,你不知“阑珊”并不像字面上看起来那么“热闹”吗?恰恰相反,“阑珊”的意思是“将尽;衰残;零落”。——比如李后主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别看到词后有句“罗衾不耐五更寒”,就以为是“冬去春来乍暖还寒”季节,其实是指春天基本过去了。
 
《读书》的编辑当然不好意思把读者来信登出来,只好把信转给了王蒙,王蒙还好,没有装聋作哑,马上另外写了一篇文章承认了自己用词不当,说自己这个只有平民中学文凭的人,一直以为春意阑珊就是春光明媚的意思。
 
这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王蒙承自己不会用“阑珊”,并不妨碍后来他又写出了不少在当时来说还算是优秀的作品。
 
然而今天,常常写错别字并且到处张扬之人,已然是司空见惯。
 
特别是现代一些所谓的书法家,因为小学启蒙时就一直是学简化字,而他们的书法作品,往往又喜欢用繁体字,由于弄不懂简化字与繁体字的对应关系,很多人会想当然地采取“一对一”的模式去复原,这样就很容易弄错。
 
笔者有一位老朋友,退休后在家潜心书法和绘画,有了得意之作,就用手机拍下来,发到朋友圈当中晒一晒。
 
有一次他书写了一幅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像很多人一样,他把钟声的“钟”字用繁体字写作“锺”,他不知道,“锺”在繁体字里的主要意思是“锺”情,而“闹钟”“打钟”的钟则为“鐘”,二者在繁体字当中是有严格区别的。这个字不仅书法家们经常弄错,一些自以为是所谓“360问答”中的答案,多半也是错的。
 
钱锺书生前最讨厌人家把他名字的“锺”字简化为“钟”,他是“锺情于书”,而不是让自己天天被人像“鐘”一样去敲打。——所以,读者如果在外面看到钱锺书的著作包括《围城》在内,只要封面上把作者姓名印成了“钱钟书”的,则多半为盗版,钱先生绝不允许这样。(生前他会亲自过问,死后他家人或弟子也会关注)
 
 
我这个人就是有点“好显摆”,总以为自己学富五车什么都懂,一看到这位朋友写错了字,马上就在微信里私人家,直截了当地指出了他的错误。
 
他查完字典后,回了一声“谢谢”,然后就把我拉黑了。
 
其实不是他一个人错。张继的《枫桥夜泊》偏偏又是是很多“书法家”们喜欢写的“作品”,过去几乎全都写错,经文字学者们著文提醒后,很多人还是写错。

钱锺书坚持在他的姓名中不用简体字,就是不想没事让人当“”去敲,可事与愿违,现代的书法大师们,就是喜欢把“”当成“”,时不时地敲他几下。好在钱先生的脾气好,否则很难保证他不会从坟墓中爬出来,也敲一敲这些人的榆木脑袋。
 
你比如这位名叫司马南的斗士,平常也喜欢舞文弄墨,他也没写对。
 
此为司马南先生大作

简化字把好几个同音不同义的字简化成一个字,对普通读者来说,应该没什么问题,但对于不常读古典书籍而又喜欢用繁体字写字的人来说,确实会弄出一些让人哭笑皆非的错误。倘若这些明错误无人发现,并且又被堂而皇之地放在大庭广众之中,这就不是小问题了。
 
笔者最近在南昌市湾里区的一处新建的公园里转了一圈,随便看了一下就发现,一些精心制作的说明书、碑刻、指示牌等等公共建筑上的字,错漏之处,令人惊叹。
 
先看这块石刻的字,不知是为了好看还是显示自己有文化,他们把这些“简介”也都弄成了繁体的书法作品,其中“公里”的字,竟然错误地写成了“”字。为什么说它写错了呢?
 
繁体字“”,其实就是“裏”的异体字,在古汉语里,它的本义是“内衣”,引伸为里面、里外的里,所以繁体字”只能用在这种意义上。
 
而公里的里作为一个长度计量单位,他的繁体和简体其实都是一样的,写作“”,其在古汉语中的本义是——

八家为邻,三邻为朋,三朋为里。——《尚书大传》
古者七十二家为里。——《论语·譔考文》
一里八十户。——《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图片上“湾里”的里字,用“”还说的过去,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在山湾的里面。而公里的里写作“”,就大错特错。
 
往前走了一段路,就见这块景点简介牌子,又想吐槽一下。
简介的标题,将汉语“黄钟”用汉语拼音法译成英文huang zhong,这没什么大问题,但在下面的“英文简介”里,又将“黄钟”翻译成Brass bell,意思是黄铜之钟,且不说译得对不对,首先你在一个汉语名词的译法前后不一致,老外根本就弄不明白,你所指的是同一物。

再者说,“黄钟”在古代也并非黄铜之钟。

《礼记·月令》说:“﹝季夏之月﹞其日戊巳,其帝黄帝,其神后土,其虫倮,其音宫,律中黄钟之宫。”这里的黄,是黄帝而非黄铜。
 

还有上面中文说明中的“移步异景”一词,似乎也疑似生造,一般多用“移步易景”,易,变化也。——当然这个词也无定论,但如果要显得有文化,还是“移步易景”更合适一些。
 
 
我们再来到马路对面的领秀湖公园,据说这里刚花了几千万重新“打造”过一遍,说实话,硬件设施的确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软件的缺失或失误,让人觉得硬件的提升,不过是暴发户装阔气,没文化。
 
同样的问题,还是出在说明牌的文字上。

这块近两个平方米的说明牌,里面的文字也不校对一下,好几句话都没写完就立在这里,让人读后不知所云:
 

 
还有这里,合理心率170年龄是什么梗?
 
 

 
再看这一块,且不说这打油诗有多么烂,几个标点符号偷偷溜走了也没人发现。
 

 
还有下面两块,随便一找都是问题,用错字连篇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我数了一下,仅领秀湖公园里的这条小路上(其它路我还没去看),像这种的“公益知识牌”总共也就六、七块,其中四块都有错字或漏字,这些看起来是很小的问题,却反映出一个地方的文化素质和管理水平,特别是在湾里——梅岭这种所谓国家级风景区里,在各地游客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出现此类低级错误,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笔者并不担心这只是他们的一时疏忽,一时疏忽今后认真一下,问题也就解决了。我们最担心的是,如果整个公务员队伍的人既没文化又没有学习的动力,都把做官当成第一要务,自上而下都是一些不学无术的人,字都认不全,你还指望他们今后有多么好的管理水平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看还有哪些繁体字容易写错
名家书法存在一些错别字
荣宝斋出版社王桂荷:书画创作中易错字辨析(一)
汉字繁简小议
【说词解字】有了此图,再也不怕写错繁体字了(超级实用)!
小学生最易写错的300个字汇总,快给孩子测测,看看能对多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