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权力的游戏》为何这么喜欢杀死主角?

我们常常会说“主角光环”这个词,在绝大多数电影中,男女主角都是不会死掉的,万分危急的时刻总是能化险为夷,参考《007》系列中的詹姆斯·邦德、《疾速备战》中的约翰·威克,主角死了,这戏就没法唱了,这基本上是影视剧中的共识。

但是,这一套理论在美剧《权力的游戏》中是行不通的,这部剧集在每一季都会死掉主要人物,换句话说,每一季都可能会换主角。在第一季中还非常落寞的配角琼恩·雪诺,到了第八季已经是当仁不让的男一号了,八季以来,《权力的游戏》干掉了无数的英雄和坏蛋,为什么这部剧就这么热衷于杀死主角呢?

1、造成情节的意想不到,让观众时时揪心

《权力的游戏》改编自作家乔治·R·R·马丁所著的魔幻小说《冰与火之歌》,乔治·马丁的这套魔幻小说在写法上有重要的突破,他采用了POV(视点人物写作方法)的方式,小说每一个章节都以不同的人物来命名,这一章写瑟曦、下一章写雪诺,在下一章写小恶魔,不同的人物不同的视角,但会一点点把剧情推向汇集的终点。

我们就可以这么理解,《冰与火之歌》有超过20位主要角色,大家轮番登场,作者需要不定时地杀死某位主角,让新一任主角登场,这样就符合作品的内在逻辑了。同时,也符合现实环境,在欧洲中世纪,宫廷的权力纷争本来就是你死我活,说不一定就是哪位王公大臣命丧黄泉,在权力的游戏中,很少有人能善始善终。

虽然《冰与火之歌》是魔幻小说,从作者贴近历史来创作这一点来看,我们甚至可以说这有点魔幻现实主义色彩了。

同理,改编自《冰与火之歌》的美剧《权力的游戏》,抓住了原著的精髓,让剧中的主角随时危在旦夕。这样做的最明显效果,就是让观众时时揪心,不看原著,不知道下一个死去的主角是谁,充满悬念。

2、“凡人皆有一死”,马丁眼中没有好人坏人了

马丁认为,《权力的游戏》中每个人物不应该简单划分为好人坏人,每个人物都会去做好事或者坏事,比如“龙妈”丹妮莉丝·塔格利安、瑟曦太后、詹姆·兰尼斯特、猎狗、劳勃·拜拉席恩、罗柏·史塔克等等,他们都有善与恶的行为。

每个人物的命运发展到一定阶段,处于旋涡的角色当然就是非死即生。杀死重要人物其实是符合现实,以往的文艺作品过度注重主角光环,马丁就是想打破这一点。

马丁塑造的这些人物都是有好有坏,只是好坏的成分多与少的问题。像是剧中的红毒蛇亲王、“小恶魔”提利昂、琼恩·雪诺等等,都做过或多或少的好事和坏事,不是百分百的好人。但真实的人性或许就是这样,人处在特定的环境中,就可能会做出身不由己的事情,如果做了坏事,就会付出代价。譬如琼恩·雪诺也死过一次,守夜人们对他结交野人而做出了惩罚。

剧中一直在强调“凡人皆有一死”这句话,这可能也是乔治·马丁的创作主旨,每个人都有原罪,在危难面前,很可能就是难逃一死。

现在,第八季落幕了,《权力的游戏》全剧告终,每个人物的命运都走向了不同的道路,这是一个还算光明的结局,至少制片方是满意的吧。不过乔治·马丁的《冰与火之歌》还有两卷未完成,他书写得慢,他提前把大结局告诉了制片人,所以第八季有点草草了事的感觉,希望小说能够给出一个更具说服力的结局。

崔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冰与火之歌》与真实的欧洲史(上)
这是一部神作,就问你要不要入坑?
这部“冰与火”为什么能火遍全球?
为什么你那么爱看《权力的游戏》?
架空的世界 隐喻的世俗
豆瓣评分部部高于9.2分,这究竟是怎样的神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