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徐浩峰《心思刀理》:逝去的武林和消失的武师

纪录片《心思刀理》,是有关徐浩峰大电影《刀背藏身》拍摄过程的纪录片。但这部纪录片,又不似其他的电影花絮式流水账,而是集中凸显了徐浩峰身为一名民间武术研究者,在身兼电影的编剧、导演、武指等等诸多身份时,如何将传统的武术理念,通过自己的悟道,传递给整部影片的经过。

战台烽知晓徐浩峰,还是因为当年的一本《逝去的武林》,以记录者笔触娓娓道来的武林旧事,远比各种噱头满满、天马行空的武侠小说看起来更加真实,更加惊心动魄,他笔下的人物和故事,仿若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虽经岁月侵袭,却似乎不曾走远。因此,执导大电影的徐浩峰,也坚持着自己在写作中的写实性传奇风格,无论是《倭寇的踪迹》、《师父》、《箭士柳白猿》,还是如今这部即将公映的《刀背藏身》,都是在平凡中窥惊奇,在平淡中起波澜的个性之作。


徐浩峰一直在用自己的笔触和影像,来记录那已经逝去的武林,而徐浩峰本身,就是一部功力深厚、博学多才的中华武林百科全书,这点从他出版的一系列图书可以感知,他所涉及的武林门类极其庞杂,对各家拳法和各路兵器的了解,也是如数家珍、信口拈来,如果没有深厚的积累,断不会有这一点的自信。于是,这个徐浩峰,就与我们在纪录片《心思刀理》中所遇到的徐浩峰,有着完美的统一。

虽然在《刀背藏身》中,徐浩峰担纲了多个职能,但相关纪录片《心思刀理》所呈现的,更多是他以武指的身份,与众演员的沟通情景。但他又不是一个现代意义的武指,在进行动作设计的时候,不会“因打而打”,而是通过招数,来讲述故事,也通过“见招拆招”的解析,来带出中华武术中所蕴含的情与理,道与义。在片场的徐浩峰,总是以一个和蔼可亲的师长的身份,指点着求知若渴的演员们,给他们讲过往,给他们讲原理,给他们讲每一件兵器的长短之处,给他们进行一遍又一遍的示范,这一刻的徐浩峰,宛若是一个武师式的存在。

经历了时代的更迭,文化的变革,与现代化的摧残,曾经的武林江湖几乎荡然无存,曾经的武师大家也四方难觅,唯有徐浩峰,用自己的努力,记录着曾经的武林轶事,也身体力行的担当着一名育人不倦的武师之责,在《心思刀理》中我们会发现,那些逝去的武林,消失的武师,都恍若眼前,一招一式,一颦一笑,如此真切。徐浩峰并没有开设武馆,但他对于传统武学的传承,却通过演员,通过电影,扬撒到更遥远的地方。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徐浩峰在片场讲述用刀的诀窍——“劈、钻、崩、炮”,短短四字,却是几代先人摸索和总结的宝典。而有关使刀的过程中,如何解决好刀刃和刀背的互为攻守的关系,以使刀时身体“有龙凤”的动作要领,也都道出了出处与概要,让每一招都有心思在里面,这才是纪录片叫做《心思刀理》的原因吧。向来低调的徐浩峰,在片场,却焕发了别样的生机,他的韬光养晦与深藏不露,在谈到武术时,会放下一切的低调与矜持,成为全场的焦点。

因此,徐浩峰的作品,外行人可以看到更正统的热闹,内行人,却能看到更深奥的门道,一招一式皆有出处。将映的徐浩峰电影《刀背藏身》,是一个看起来不易解读的片名,但通过纪录片《心思刀理》可以知道,“刀背藏身”是一个刀法的口诀,指的的是刀不能和身体处在同一条线上,因为刀是一个兼顾了防御与反击的武器,进可攻,退可受,就要格外注意不能外伤,再回望徐浩峰,回望《刀背藏身》,莫不都灌输着这个道理,身体与刀错开,不仅能防守得当,保护自己,也是为了下一招,可以更顺利更有效的发出。

很多时候,武林,也是社会生态,武术,也是人生哲学。有着一口心气在,武林和武师,都不会就此逝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来,这次让导演徐浩峰教你玩刀
从《刀背藏身》武术纪实片看见习武之人该有的模样
徐浩峰电影《刀背藏身》首发纪录片揭示徐氏武侠奥义
《刀背藏身》纪录片给了你一个答案和一个未来
徐浩峰—《心思刀理》,抓紧收藏
1.心思刀理——电影《刀背藏身》武术纪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