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蒂芬·金(Stephen King)最卖座的十大电影
十一月的雨 发布于: 2008-10-08 09:39
前言:
前两天重新看了《绿里奇迹》,第一次观看时候的感觉还历历在目。不出所料,身边的美女看到电椅那段时已经泣不成声。三个小时,但我却丝毫没有觉得冗长,快到结尾的时候,汤姆·汉克斯问大个子有什么愿望,他说从来没看过电影想看一场电影。当他坐在电影院里看着荧幕,开心的笑着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心紧紧的收缩了一下。就因为这个情节,我品到了史蒂芬·金小说最迷人的地方:那种细致的对人性的关怀,这是一种普世的人文价值。就因为这个细节,我想起了同样伟大的《天堂电影院》:年迈的多多在重温儿时的记忆时泣不成声。
于是决定,整理一下史蒂芬·金小说所改编的经典电影的资料,和喜欢他的电影的人分享。
以下资料均为转载,结尾会注明出处:
文:金蒂芬
这两年连续有《1408》、《迷雾》等改编自史蒂芬金小说的电影上映,在美国的首周票房都挤进前十名。此外,近几年也陆续有观众票选、影评人评选的“史蒂芬金最佳恐怖片”名单出炉。
我突发奇想:如果不是透过票选,而是直接诉诸真枪实弹的票房数字,史蒂芬金最卖座的电影会是哪些?于是,我透过美国电影票房网站查询,结果得到一份令人惊讶的Top10名单!
影响电影票房的因素,包括卡司阵容(有大明星比较吸引观众)、投资成本(砸足够钱拍出来的效果比较好)、营销宣传(宣传做得够大,观众才会注意到)、上映时机(同时间若有其它强片上档,票房会遭到瓜分)、上映厅数(愈多戏院开厅数放映,开出高票房的机率愈高)……等,所以,每一部电影的票房数字,不一定跟它的质量或口碑成正比,而是一种“时也,命也”的结果。
现在就赶快来看看,史蒂芬金最卖座的Top10电影到底是哪几部:
No.1:绿里奇迹(The Green Mile),票房1亿3680万美元这部电影占尽优势:大明星汤姆汉克主演、大导演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畅销作家史蒂芬金的作品改编,当时有高达2875家戏院上映,在这些利多之下,造就史蒂芬金唯一一部票房破亿的No.1卖座电影。
No.2:1408,票房7198万美元
这是史蒂芬·金这几年的新片中,票房表现最亮眼的,2007年上映,一举就冲到所有史蒂芬金电影中的卖座第二名。全片大部份的场景都关在密闭的闹鬼房间《1408》中,约翰·库萨克的出色演技,以及气氛与节奏的掌握,为这部改编自史蒂芬金短篇小说的电影开出红盘。
No.3:危情十日(Misery),票房6127万美元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史蒂芬·金电影。跟《1408》有异曲同工之妙,整部电影的场景大多限制在护士安妮那栋遗世独立的家中,却营造出紧张得令人喘不过气、时而尖叫连连的惊悚气氛。大功臣当然是女主角凯西·贝茨,演技实在太赞,成为唯一一位因演出史蒂芬·金恐怖片而成为奥斯卡影后的女演员。如果大家看过万梓良主演的一部香港电视剧《巨人》的话,会发现其中有一段的剧情其实是完全模仿《危情十日》的。这部影片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No.4:宠物坟场(Pet Sematary),票房5746万美元
一部气氛恐怖、剧情却令人心碎的电影。在恐惧、吓人的元素中,加入亲情与爱情的纠葛,让恐怖片更加升级且令人难忘。由于第一集的票房出色,片商借用原来的剧情架构,另外找人编剧拍的《宠物坟场2》,也有1709万美元的不错成绩。
No.5:伴我同行(Stand By Me),票房5228万美元
温馨怀旧的题材,也是前十名电影中唯一不玩任何恐怖、超自然元素的史蒂芬金电影。四个小孩在一段找寻传说中的尸体的冒险中,彼此交织成一段精彩、疯狂却永生难忘的夏日回忆。电影与同名主题曲,都是经典之作。
No.6:神秘窗(Secret Window),票房4802万美元
虽然许多人嫌剧情关键有点老梗,虽然大帅哥约翰尼·德普把自己弄得那么邋遢、令女性观众有点心碎,但这部电影依然在美国开出不错的票房,而且是史蒂芬·金所有电影的第六名。这部小说的中文版刚上市,原著的结局跟电影完全不同,我觉得小说还比电影更好看,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找来读一读。
No.7:闪灵(The Shining),票房4401万美元
虽然史蒂芬金很讨厌导演库布里克把他的原著改成那样,但《闪灵》长年来都是在各种最佳恐怖片排行榜中名列前茅的电影,而且票房也相当亮眼;老金虽然心里很不是滋味,却也难以否认这些事实。
No.8:魔鬼阿诺(The Running Man),票房3812万美元
这是已经成为加州州长的阿诺,当年唯一一部参与史蒂芬·金电影的演出。虽然比不上《终结者2》(Terminator 2)突破2亿美元的票房,但这部《魔鬼阿诺》却跟《魔鬼终结者1》打成平手,都有3800万美元的成绩。
No.9:魔女嘉莉(Carrie),票房3380万美元
史蒂芬·金的第一部电影,就打下第九名的成绩。若是换算这30年来物价指数影响下的电影票价涨幅,这部1976年的电影,票房价值应该更加可观吧!
No.10:捕梦网(Dreamcatcher),票房3371万美元
真是令人跌破眼镜!我觉得这部电影不怎么好看,口碑也不甚佳,但竟然是史蒂芬金所有电影的票房第十名?我想到的理由是,《捕梦网》上片的时机很好,没有其它强片来瓜分它的票房,而且又有演技派黑人巨星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助阵,对票房有所帮助。
PS:至于今年上映的《迷雾惊魂》(The Mist),美国票房是2559万美元,位居史蒂芬·金所有电影的第14名,成绩也相当不错喔!
而现在妇孺皆知的《肖申克的救赎》,却因为影迷太过幸福的1994年佳片如云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无冕之王,位居票房13位,美国票房2834万美元。
附:史蒂芬·金作品评论
1973年的春天,妻子妲碧莎从家里的垃圾堆中捡到史蒂芬.金遗弃的一叠旧稿,她觉得故事很不错,于是劝说丈夫润色一下拿到出版社试试。结果这本处女作总共卖出了230万册,从此辞掉中学教师的工作,成为职业作家。这本名为《魔女嘉莉》(Carrie)的小说紧接着被效法希区柯克的大导演布莱恩.德.帕尔玛拍成了电影,这也是史蒂芬.金第一次与影视沾上边。主角嘉莉是一个晚熟、孤僻的女孩,母亲的宗教狂热使她备受邻居与同学的歧视和嘲笑,然而谁也不知道她是一个拥有魔力的孩子。初潮使得嘉莉受到严重惊吓,母亲认定邪恶降临,强迫她认罪,嘉莉的压抑与悲愤在学校舞会上彻底爆发。为了捉弄他,同学与老师特地邀请鼓励她站到舞会皇后的舞台上,却被一盆猪血临头洒下。嘉莉忍无可忍终于魔性大发,将舞会化作火海,所有向那些嘲弄过她的人开始了无情报复。
在史蒂芬.金的故事里,常以受到社会与家庭不公对待的孩子为主人公,这完全来自其本人的经历。史蒂芬三岁时父母离异,与哥哥由母亲抚养成人,而收入仅是母亲在一家智障收容所的工作所得。故此,史蒂芬贫困凄惨的童年在他日后的创作中屡屡出现,也可想见他本人在少年时代对外部世界是怀着一种惊恐与怨恨的心态。1984年,琳达.汉密尔顿出演了由史蒂芬.金的得意之作改编的《玉米田的小孩》(Children of the Corn),影片里一群邪教的青少年,专门杀害成年人,用他们的血祭奠自己的神。这个故事也来自于未成年者对成人世界的反抗、报复心理。恐怖片大师约翰.卡彭特在1983年执导他的作品《克里斯汀》,同样也是讲述高中生阿尼因呆板懦弱经常被同学欺负,在买下一辆名叫克里斯汀的不祥的老车后,他开始变得暴烈,向以往亏待过他的人实施报复,最终因罪恶走向毁灭。影片成为青春恐怖片的经典之作。
2001年9月,由史蒂芬.金的最新小说《亚特兰蒂斯之心》(Hearts in Atlantis)改编的影片上映。小说原本写了五个萦绕着越战回忆的故事串连起来,背景是令史蒂芬.金本人十分着迷的五六十年代。影片则取材于第一个故事,编剧是曾改编过史蒂芬.金作品《危情十日》的威廉姆.古德曼。同样,11岁小主人公鲍比来自一个单亲家庭,母亲刻薄自私从不满足他小小的心愿。然而他最终从由安东尼.霍普金斯扮演的神秘老人泰德那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亲情。在这位具有超能力的老人的帮助下,鲍比拜托了终日欺负他的大孩子,并获得了女孩凯洛尔的好感。尽管影片没有过多悬念,但突出的温情亲切倒正是史蒂芬·金这位“恐怖小说之王”最被人忽略的另一面。
在此主题与风格下的“史蒂芬.金电影”中,《伴我同行》(Stand by Me)无疑是最优秀的。史蒂芬.金本人从不掩饰对这部影片的喜爱,他认为“这是罗伯.雷纳导演的最杰出、最震撼人心的作品。我喜欢它是因为看影片时,能感觉到当初写作时的心情。”这部电影改编自他的小说《尸体》(The Body),讲述日后成为作家的戈迪在12岁时与三个死党克里斯、泰迪、维恩一起去寻找一具同龄男孩尸体的故事。在两天的长途跋涉中,戈迪终于找回了即将失去的自我。值得注意的是,故事里的四个小孩的家庭都不幸福,他们都受到学校、家庭,以及比自己年长的孩子的忽视或欺辱,这些无疑都是原著作者史蒂芬.金的亲身体验。影片的成功不仅来自风格清新自然,而且剧本改编也极为吸引人,片中五十年代的流行歌曲也适当地烘托了时代气氛。这也是最为特别的一部“史蒂芬.金电影”。
“灵异”无疑是史蒂芬.金中推动情节、渲染气氛的最重要因素,当然在寻常恐怖气氛中,他特别喜欢运用类似古典音乐中“华彩”的出奇片段。他在点评1985年里维斯.提古执导的自己原著的影片《猫眼》(Cat's Eye)时大发牢骚:“原本影片的第一个镜头是茱儿.巴莉摩端着机关枪在房间里追杀她的猫。太精彩了,绝对是神来之笔。可导演坚持把它剪掉!真是个败兴鬼!”的确里维斯.提古没能营造出太好的惊悚气氛,尽管这部三段式影片每段故事都十分出众。比如第一个讲述詹姆斯.伍德与一家戒烟公司签约,这家公司的规矩是一旦签约绝无反悔,以后只要你吸一口烟,全家就会惨遭电击——究竟是这个公司眼线四布,还是有灵异窥视,各种奥妙的确抓人。
1989年玛丽.兰博特导演了史蒂芬.金的《宠物坟场》(Pet Sematary),史蒂芬回忆说“当时评论家恨透了它。其实它完成了它所有的任务——吓死观众而已。”这确实是一部够下人的影片:克瑞德一家搬到郊区居住,在屋后有一处动物坟场,但没有人愿意谈起。有一天,克瑞德的猫遇到车祸丧生,邻居才告诉他那片坟场有着起死回生的能力。克瑞德一家决定去尝试,果然,他们的猫活着回来了——但,回来不仅仅是一只猫。影片运用“邪灵”的说法,制造恐怖情节,当然其中的寓意就是,人无论如何不能违背自然法则,不如必遭报应。加拿大人大卫.柯能堡是营造恐怖、惊悚效果的高手,而且很少运用刺激的视觉效果。他在1983年拍摄了史蒂芬.金的小说《死亡禁地》(The Dead Zone)。主人公强尼发生车祸,昏睡五年后醒来发现自己拥有了超能力,他可以借助接触别人的手来遇见未来。原本用此来惩善除恶的强尼却发现自己必须独自背负着十字架生活下去。同样一个主题出现在,1999年的《绿里》(the Green Mile)中,在这部长大3小时的影片中,天性善良又洞察世事的黑人,在运用超能力帮助世人之后,最终不堪忍受精神的折磨,自愿选择了死亡这一解脱的方式。而汤姆.汉克斯也因长生不死而忍受着送走一个又一个亲友的痛苦。史蒂芬.金的观点仍然是自然法是无法抗拒的,不然是祸而非福。
《绿里》由于过分“神化”史蒂芬.金的小说,在人物刻划与情节铺垫上机心过重,使得影片拖沓冗长难以忍受。导演法兰克.德拉邦特据说是“史蒂芬.金专业户”,他在1983年的处女作就是改编自史蒂芬.金的小说《房间中的女人》(The Woman in the Room)。1994年他拍摄了第二部作品,《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又被翻译为《刺激1995》(1995年在香港上映)。史蒂芬.金说:“一切都很完美——我没像传说的在影片结束时嚎啕大哭,但眼眶确实有点潮。”
这的确是一部激动人心的作品,至今仍然是“影迷心中永恒的经典、电影论坛里不过时的话题、影碟店内的畅销货、权威电影网站IMDB上的前三名。”影片关于救赎的论点已经被探讨的差不多了,而就普通影迷来说,《肖申克的救赎》不仅在结尾提供了一个伟大的悬念,而且对人物的刻划、男性友谊的描绘,以及对希望永不磨灭的书写。很多人甚至将堤姆.罗宾斯在广播室播放莫扎特的片段当作讴歌美好人性的最伟大的场景。影片中那个“太平洋上没有回忆的小岛”,也成为人们希望的象征地。就一部通俗剧来说,产生如此之大的影片不仅在导演叙事手法的娴熟煽情,而且史蒂芬.金的确提供了一个出色的模板——一个囚犯在看守极其严密的监狱里,是如何利用一只小凿子,花19年时间挖地道逃出去。
甚至由于《肖申克的救赎》过于轰动,史蒂芬.金曾信誓旦说,为保有美好记录,以后绝不再写监狱小说。然而过了几年,德拉邦特仍然没有影片拍,史蒂芬只得破例并一连写成了六本有关“绿里”死刑狱所的畅销小说。然而影片没有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史蒂芬.金在那一年也遇到了车祸,令他对人生改变了看法,逐渐萌生退意。而德拉邦特也与“史蒂芬.金的监狱”告别,去筹拍《电影人生》了。
1997年,马克.巴维亚这位年轻导演也借助史蒂芬.金的作品,成为引人注目的新锐导演,他改编的是《夜月风高》(Night Flier)。一家小杂志的记者理查为了与同事竞争,决定追踪报道一名利用私人飞机连环杀人的凶手,然后他欲制造耸动效应的心理,促使他越来越怀疑那个凶手是吸血鬼……真相大白后,理查对人说“千万别相信你所写的事实,也千万别写你所见的事实”。其实这是史蒂芬.金作为一个作家(他也曾是小报的撰稿人),对媒体的反讽,更重要的是,你可以看出一个作家面对生活压力,心理的无形恐惧如何逐渐化作来自外部空间的幽灵。“魔由心生”的主题,是史蒂芬.金小说中并最为出色的设计。而主人公的作家身份也常常出现在他的小说以及电影中。
《闪灵》(The Shining),这部最伟大“史蒂芬.金电影”在1980年,被斯坦利.库布利克这位“天才的混蛋”拍竣。但史蒂芬.金甚至从来没有这样承认过这是一部“史蒂芬.金电影”,他认为库布利克完全窜改了他的原作,因为在影片最后,库布利克让主人公作家杰克杀死黑人厨师后,用利斧疯狂砍杀自己的妻儿,却被冻死在迷宫中。而在小说中,杰克并未杀死任何人,留下一个光明的尾巴。史蒂芬.金认为库布利克是在用他的小说“蓄意伤害观众”。无论如何争议,《闪灵》作为一部艺术恐怖片,无疑是经典的。他拍出了人类在生存压力下、彼此无法沟通下的精神变异,直至毁灭。主人公杰克的身份是业余作者,正在为家庭生活和个人事业而苦恼——这也恰恰是史蒂芬.金曾几何时的真实写照。库布利克在视听语言上的高超运用使得其它“史蒂芬.金电影”显得有些不足道。尤其是用低机位高速摄像机追拍杰克的儿子在诡异无比的地毯上骑车的镜头显足了天才本色。
影片里最显露心理恐怖之处莫过于,妻子乍见杰克日夜打印的小说稿纸上竟然一行行全是“只会工作不会娱乐的杰克很快就要发疯”!观众的凉意怎么不从足底生起,而这恐怕也是史蒂芬.金在未成名前的焦虑、绝望心态的抒发。而影片中与杰克喝酒的幽灵则可以当作是他创作出来的——作家由此受到内心与外界的双重折磨而终究崩溃。与本片可对照观看的是有凯西.贝茨叹为观止的表演的《危情十日》(Misery)。影片讲述的是作家与读者间的惊悚故事。
在1990年的《危情十日》里,书迷安妮在大雪中救起了她崇拜的作家保罗.希尔顿,并将他带回家修养腿伤。希尔顿为写出真正的小说,让他连载小说的主人公米塞罗死去,安妮勃然大怒,烧毁了手稿,令无法行走的希尔顿重写。当希尔顿发现她与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有丝丝关联后,安妮更将他的踝关节敲碎!最终希尔顿终于将最后一部分写完,并让米塞罗死而复生。当安妮欣喜若狂时,希尔顿自己将手稿烧毁以示报复……从这个故事里,不难发现史蒂芬.金内心深处于读者的对立,他渴望做一个“真正的作家”,他诅咒读者们的无的束缚,他却也无法接受库布利克式的残忍结局——于是,作家、人物、读者,三者在冥冥中纠缠者,相互伤害,无休无止,对于史蒂芬.金的创作生涯来说,这是“惊悚”最大的心理源泉。
最近有记者问史蒂芬.金:“你认为上帝是好人还是坏人?”他说:“我想他还算可爱。毕竟我们半个世纪多只被原子弹炸过一次。”据说在《闪灵》的拍片期间,库布里克曾经在凌晨三点打电话问史蒂芬.金:“你相信上帝吗?”,那一次没有人知道史蒂芬.金的回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幻想/恐怖/科幻/惊悚 《迷雾》
《小丑回魂》破票房纪录,或超《战狼2》
史蒂芬金经典电影:《有时他们会回来》
看完这部片,三个月没敢撸猫
电影 | 《迷雾》:人性的试练场,史蒂芬金的猫
Yi (重磅)29部好莱坞大片成本、收入、利润率详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