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来水安全标准质疑

自来水安全标准质疑

2010-03-08 09:50:48
 

    “有异味”、“牛奶样沉淀”、“红水”……在“毒牛奶”、“毒方便面”陆续被曝光的今天,人们对每日不能或缺的自来水的疑虑和担心也在加剧:我们喝的自来水安全吗?
    事实证明人们的担心并非多余。相关机构调查显示,在水源饱受生物污染、无机污染、有机污染的今天,全国多数的自来水厂仍在沿用百年前的工艺进行加工,饮用水标准20年未修订。

工艺百年不易
    一般情况下,人体一天所需的水量大约为2500毫升,其中1200毫升来自于饮水。
    但不广为人知的是,国内部分城市每天生产出来的饮用水却十分令人担忧。
    中国水协专家沈大年、陆坤明透露,目前我国每年因饮水引起的致病、致死的直接损失或间接损失已经超过当年GDP的1%。
    上海一家自来水厂每天所用的水源是CODmn(衡量水中有机物多少的指标)接近6毫克/升的黄浦江水,生产出来的自来水所含CODmn超过3毫克/升国家规定的标准限值(达到3.4、3.5)。清华大学一位曾赴当地察看的专家表示,原因在于该厂使用的是常规处理工艺,而常规工艺的处理水平只有30%-40%。
    全国给水深度处理研究会理事长王占生表示:“我国现在99%的自来水厂用的仍然是100年前的常规工艺。”
    卫生部一份检测报告称,根据现有的检测技术,发现水中有2221种有机化合物,在饮用水中发现有756种,其中20种致癌物、23种可疑致癌物、18种促癌物和56种致突变物。
    而国内外的实验研究和实际生产结果表明,受污染水源水经常规的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工艺只能去除水中有机物20%-30%,水中有机物数量,尤其是毒性污染物的数量,在处理前后变化不大。

水质标准畸低
    虽然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定期公布的全国36个大城市的自来水合格率都在98%以上,但是这仅是针对原来35项水质标准中几项主要指标的报告,而且这些数据绝大部分是出自自来水公司的自检自测。另一方面,其取样大部分是水厂的出水水质,而不是老百姓所使用的终端水质。    
    卫生部一位人士透露,卫生部2006年曾作为第三方抽查了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713家市政水厂,结果显示,水源卫生防护区、水质检验设施和消毒设施符合要求的分别占89.7%、71.7%和90.3%;检测市政水厂水源水1925份、出厂水2361份,合格率分别为75.3%、85.0%。
    单看建设部和卫生部的检测数据,水质不能算太差。然而,面对节节下滑的水源水质,百年不变的常规工艺何以能使水厂出厂水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呢?王占生说,这不能不归于国家水质标准的长期落后。
    内陆长期使用的饮用水标准是1984年制定,1985年执行。正是根据这个标准,建设部近些年测定地方水厂浊度、余氯、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4项合格率超过98%。
    不过,这4项标准主要是微生物指标,可保证居民不发生水致传染病,却回避了有机物污染问题。
  “饮用水标准,应该说5年一修订,我们整整20年不修订。”王占生说。
   造成饮用水标准多年不变这种局面的一个原因是部委间的沟通不畅。
   1995年和1997年,卫生部和建设部曾两次联合组织力量对饮用水水质标准进行修订,并上报到当时的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但均因未能协调一致而搁置。
    2007年7月1日,国家颁布了新的饮用水水质标准,检测指标从35项提高到了106项。
    但让人忧虑的是,目前除了北京等个别超大城市外,绝大部分城市没有检测106项指标的能力。
                                                                                       (罗科) (摘自《凤凰周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1世纪先进自来水厂原理设计的思考
从黄浦江死猪事件看自来水安全
老工艺遭遇新标准 供水水质面临新难题
自来水合格率仅50%?业内称普查结果并未公布
自来水是如何生产的?
使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的健康与隐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