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与你谈脉诊
    中医与你谈脉诊

 

     “脉诊”又称把脉、切脉,是中医独特的诊病方法,您或许听过人们这样形容中医:“三根手指头、一个小枕头”,这句话中所谓的“三根手指头”指的就是把脉。  根据文献,中医脉学始于扁鹊,秦汉时期黄帝内经的《灵枢》及《素问》则奠立了脉学的基础。

     一般人认为把脉很神奇,也很难理解为什么摸一下手腕动脉就能看病?其实这是古人经验的累积,古代中医看病结合了人体、生命和宇宙的奥秘,顺应着大自然与人体的关系。

     以下就为各位简单介绍中医的把脉。

 

     一、如何把脉? 把脉虽然位居四诊(望、闻、问、切)之末,但却是中医诊治中最重要的一环。把脉乃医者以食指、中指及无名指的指端,触按患者手腕处的桡动脉,以脉博跳动之频率、节率、波动的幅度、流畅之情况来分辨脉象,做为诊病的依据。

  

     二、各种脉象与主病  医师把脉时,会利用患者脉象的变化,收集病情资料,并加以整合分析、归纳、命名,以便决定治疗方针、预期结果、评估疗效。那么,医师依据哪些脉象来做诊断?各种脉象代表的临床意义是什么?以下举几例供读者参考。

     (一)、以脉跳动的次数  例如迟脉、数脉。中国古代的医生,是以自己的呼吸来测定病人脉搏的次数。一呼一吸叫做一息,一息脉跳动四次,是正常脉。若一息脉跳动三次,称为迟脉;迟脉表示寒证,因体温降低,血行缓慢,所以脉就来迟,中医称之为阳气不足,体质属寒,所以患者会有喜吃热食、四肢冰冷、心脏衰弱等证,用药方面可用辛热的肉桂、附子等。若一息脉跳动五次,称为数脉,数脉表示热证,例如发烧、火气大、发炎等证,另外,同时还要分脉是有力或无力,有力是实火,无力是虚热,两者用药不同。 

     

      (二)、以脉的形状   例如滑脉是形容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滑脉表示有痰、咳嗽、食积腹胀、消化不良、胃酸过多等,治疗药物有半夏、浙贝母、神曲等。女子怀孕也会出现滑脉,属于正常脉。涩脉的形容是往来艰涩,如刀刮竹,与滑脉相反。涩脉表示津液亏损、贫血、麻痹疼痛,男子伤精,女子失血等证,治疗以补血为主,方剂可用四物汤或当归补血汤。 

      (三)、以脉的强弱   例如实脉是形容三部脉按下或举起来都有力,三部脉是指腕后的桡动脉一寸,分成寸、关、尺三部,食指按寸部,中指按关部,无名指按尺部。实脉表示实证、热盛、便秘等,属于元气充足,可以用苦寒药泻火。若是虚脉,与实脉相反,虚脉是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虚脉表示虚证,气血俱虚,治疗宜补气补血。

      (四)、以脉的浮沉   例如浮脉是浮在表面,轻取即可得。浮脉表示病在“表”,例如感冒、头痛。沉脉是轻取不应,重按始得。沉脉表示病在“内”,脉沉有力为里实、脉沉无力为里虚,虚证就用温补药,实证用通下的药。  

      

      三、应当四诊合参   “脉诊”只是中医四诊中的一诊,不能单靠此就断病开处方,应该综合“望、闻、问、切”四诊。“望”诊,是望病人形体,面部的气色,舌苔、舌质等;“闻”诊是从病人语言、咳嗽声音及人体内的气味,来了解内在的病情;“问”诊是可以知道病人的生活习惯、起病的过程和病人陈述痛苦情况;最后再“切”脉,以诊察体内一切变动情况。所以四诊合参的原则,就可以明白病人整体的变化。 

      四、历代医家择徒授艺    中医历经了五千年,有很多的经验,有的药方确实很有效,还有的中医师确实对把脉很精通,但到现在流传下来的越来越少。古代中医很多都是家传的,只传儿子不传女儿,若儿子不学医术或医者的学生不是医术品德很好者,则至死也不传,因为历代医家重视医德修养,尊重职业道德,他们多认为医生是济世救人,不能靠医术来发财,医者若未具视病犹亲、仁心仁术的胸怀,怎能为民造福祉呢? 

    

      五、结语  累积数千年的“脉诊”博大精深,根据脉象的变化,可探测人体脏腑的气血、阴阳、生理与病理的状。    

     现代虽有人倡导用脉诊仪等机器代替医生的手指来诊病,并标榜其测定精准;吾人认为,现代科技虽然发达,但人的手指还是最灵敏的,且中医强调“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亦即四种诊断方式,必须相互参考,互相配合,才能正确诊断,绝非只靠一部仪器,或一种方式即能判读所有的疾病。摸摸患者手腕中医切脉趣谈  
      摸患者手腕部的脉搏,俗称切脉,亦称脉诊,切诊。切脉,是医生诊察疾病的重要手段,更是中医辨证的“拿手好戏”。经验丰富的中医大夫,通过“按二指”,常能相当准确地判断患者患病的部位和性质,推测疾病的进展和预后,窥察体内邪正盛衰等情况。

   

     历史上有关切脉的趣闻甚多,然而,切脉之术是谁人发明的呢?  相传,距今24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晋国上卿赵简子有一次病例,昏迷不醒,众人皆认为他死去。请当时的名医扁鹊判断,扁鹊从赵简子的手腕部按及还有微弱的脉跳,断言未亡。经他精心调治一周,终使赵“起死回生”。

    有一次,扁鹊路过虢国,见举国上下正忙于筹办驱魔祛邪的祭祀。询问之后方知原来是虢国太子已断气半日。扁鹊急上前察看,经摸脉搏、按体温,断定太子属假死,其奄奄一息之态患的是“尸厥”(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休克)。当即与弟子用针刺、热慰之法抢救。待虢太子醒来后,再以汤药精心调治二旬告愈。故后人普遍认为扁鹊是发明切脉察病术之鼻祖,正如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里所言:“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中医的切脉术可谓博大精深,且颇灵验。但把它吹捧得玄之又玄,则莫过于历史上宫廷医官为皇亲国戚的夫人千金们看病时的“牵线切脉”了。  据传,清代慈禧太后有一次患顽疾,陈御医就是在既不能目睹其神色、又不敢探问其病情的状况下,隔着帷帐在红绿丝线上切脉,后小心翼翼地开了三贴药方。太后服后,果然药到病除,特赐予他“妙手回春”金匾一块。但牵线切脉毕竟属故弄玄虚之举,乃历代医官因受缚于封建礼教不得以而为之的骗技。  

     据传,陈御医晚年隐居后才敢透露当年为“老佛爷”牵线切脉成功获重赏之事的内幕。当他获悉将召自己为慈禧看病的消息后,急忙变卖家产,重金贿赂太后身边的内待、宫女,得知太后之病乃贪嗜螺肉所致食积顽症。牵线切脉时,他先强装镇定,后心中有数地开出消食健脾的处方,终使“老佛爷”药到病除,化险为夷。  

    

     其实,中医诊察断病,素来须望、闻、问、切“四管齐下”———四诊合参,才能准确地辨证施治,这是众人熟知的常识。至于中医切脉的专著,当推晋代王叔和的《脉经》和时代李时珍的《濒湖脉学》最驰誉中外。 

    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医的切脉术作为现代医学科学研究的新项目,引起中外学者的关注,并已取得长足的进展。如对检测脉象仪器的研制、脉图的描记、数据的分析、血循环与脉象的研究等都已取得重要的科研成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把脉诊病
四诊合参与脉学
妇科四诊系列之四:12种常见脉,详解切诊要领
名家脉诊经验整理名家脉诊经验整理
中医脉诊基础(附:相似脉的鉴别,七绝脉)
中医的诊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