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阅览见摘

一条中山路,半部宝鸡史

查看全部1个回答

刚阳文化

TA获得超过4612个赞

关注

成为第1054位粉丝

“以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中山路’,在数量上堪称世界之冠,在地域分布上遍及全国各地。每一条'中山路’,都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 历史 见证,它们超越了地理概念,也超越了人称概念,共同组成了一部凝固的近代史册。”——杨黎光

图源:网络

谈及每座城市中山路的来源,大体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孙中山先生曾经生活革命过的城市,比如中山、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青岛等;第二种是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全国为了纪念他,把原有的一条繁华商业街改名为中山路的城市,就像宝鸡这样的;第三种就是纯粹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新建道路的城市。

中山路是宝鸡城区最早的商贸主干大街,东西走向,东起新华路口,西至西关什字,东西两端分别与新华路、宝福路相接。全长3104米,宽24米。

宝鸡于北周天和元年(566),筑留谷城以置军人。隋大业十年(674),移陈仓县治于留古城。唐至德二年(757)改陈仓县为宝鸡县,此后一直为宝鸡县历代行政官署所在地,是宝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国后,中山路曾一度为宝鸡市政府驻地,是宝鸡最早的主城区,也是宝鸡主城区内最早开发、最初的城市繁华地带。

中山路始建于唐代,时称“大马路”,是宝鸡县城内仅有的一条大街。清初,宝鸡县城内修车马道路5条。其中主要一条为东西街道(即原大马路),横贯全城。以今南门口为界,分称东街、西街。以东西街为轴线,南北分布有西城巷、东城巷、北城巷、南城巷、东南城巷、西南城巷、高家巷、官井巷等,皆南北走向,与东西正街相通。

民国16年(1927)后,东城门外逐渐形成街市,与城内大街相连为一,遂以孙中山先生之名,将城内唯一一条主干大街命名为“中山路”。当时以东城门外为界,分别称中山东路和中山西路。建国后连接三民街(人民街),遂成今日之中山路。

中山路以其其独特的 历史 价值,记载了城市变化和时代风云。

图源:网络

一、辛亥革命起义的号角在中山路吹响

宝鸡的中山路不宽、不长,却是条有着1200多年 历史 的老街,浓缩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屈辱和抗争。1911年10月20日,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了宝鸡。宝鸡哥老会首领马云山、白福顺,采用“鸡毛传贴”的联络方法,秘密组织革命志士,发动了宝鸡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起义。太平堡村的杨荣,福临堡村的高老三、方其行及宝鸡县底店的马有善,马家原的马大进、马正海等,组织率领群众300多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威慑反动官绅的“扬兵”游行。这次游行成为宝鸡地区革命斗争的先声。

10月30日,宝鸡农民王清民、商人周瑞林率领300多名革命群众,以白布缠头,向宝鸡县衙进军。清王朝任命的最后一位宝鸡知县雷天裕,感到末日来临,十分恐慌,急令县乡勇队队长弓海明守御东门,自己随带家小,领数十人由城北潜逃,到县西20公里的秦王寨藏身。乡勇队队长弓长明见知县逃走,即打开城门,迎接革命军进城。王清民等进城后,打开监狱,释放了囚犯,烧毁了县衙西华亭和天主教堂,捣毁了盘剥穷人西街当铺,旋即又带队出城驻扎。起义队伍不扰害市民百姓,受到群众爱戴,市民争先送水送饭供应义军。军民欢言相慰,敲锣打鼓,共庆宝鸡县城光复

11月2日,起义群众编为革命军,公推马云山贴出告示,晓喻商户不能抬高物价,买卖公平;晓喻军士要严守纪律,不得侵民扰商。 社会 秩序安定。11月下旬,甄寿山等10名多名军官及本地在省城求学的10余名学生,从西安返回宝鸡,张贴布告,进行革命宣传。公告清王朝腐败无能、丧权辱国和封建君主顽固残暴的种种罪行,宣传革命的大好形势及建立民主共和国的重大意义。

1912年2月底,驻宝鸡革命军吴长世部,将清廷皇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的消息,书写在白布上,公之于众。宝鸡人民奔走相告,欣喜异常,一片欢腾,庆祝封建专制制度的死亡和民主共和的诞生。

图源:网络

二、工合运动在中山路兴起

1938年8月,宝鸡发生了一件在全国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的大事件,中国第一个工业合作社—打铁社在宝鸡中山路大华巷诞生了。9个没有文化的铁匠,每人贡献了自己所有的工具和仅有的铁料,共同投资约140元,组织起来进行工业化生产。这一组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内陆工业化进程的开始,宣告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封锁的破产。

“工合”是“工业合作社协会”的简称。工合运动,是由埃德加·斯诺和路易·艾黎等外国友人,在日本大举侵略中国领土,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为挽救和保存濒临毁灭的中国民族工业,发起和组织中国失业工人、 流亡难民实行生产自救的一项经济活动。

1938年8月5日,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在武汉正式宣告成立。宋美龄任名誉理事长,行政院院长孔祥熙任理事长,路易·艾黎任技术总顾问。8月下旬,工合西北区办事处在路易·艾黎和合作经济专家卢光绵的努力下,首先在宝鸡城区中山西路东南城巷成立。随着工合运动的 动员宣传和深入发展,各种工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宝鸡及西北其他地区破土而出,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了。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西北区办事处成立后,将大批沦陷区流落到后方的难民和失业者组织起来,积极创办各类企业,开展生产自救,解决了3万多产业工人和难民的吃饭问题,发展和保护了宝鸡地方民族工业。因处在战争的特殊时期,西北工合的各类企业紧紧围绕军需民用,积极开展生产,为抗日前线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援助。 1939年,是西北工合的跃进发展时期。立足宝鸡的工合西北区办事处,所属的事务所很快扩展到西安、汉中、榆林、延安、天水、兰州等13个城市和地区。 先后建立了宝鸡、凤翔、陇县、双石铺等18个事务所、6个指导站,500多个合作社,业务遍及纺织、服装、矿冶、化学、机械、五金、食品、文化用品、土木石等几大类,产品多达一百余种。 同时,还创办了工合金库、工合供销处、工合医院、工合学校,积极开展了为各工业合作社和社员提供资金,供应原料、推销产品以及医疗、教育和文化的服务。这一年,路易·艾黎在宝鸡中山西路西北工合办事处,热情接待了毛泽东从延安派来协助工合西北办事处工作的刘鼎、赵一峰、陈康伯等同志。进一步充实健全了西北工合办事处,增设了8个本处机关,15个附属机构,加强了对工合生产的领导。到这年12月,仅宝鸡一地就为前方将士生产供应军毯5万条,军大衣3.6万件,产值合计近百万元。同年受宋庆龄的委托,制作棉衣10万件,送交西安八路军西安办事处转送前方。

工合的出现,激励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和信心,同时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斯诺慷慨解囊,为工合筹措经费,并到许多国家和地区,宣传工合,争取同情、赞助和支持。艾黎先生以中国为家,奔走呼号,冒险犯难,足迹遍及国内的山山水水,被誉为工合导师。斯诺夫人海伦,为工合事业放下了心爱的写作活动,积极为工合筹集资金。在海伦的大力协助下,由宋庆龄倡导的工合国际促进委员会于1939年在香港成立。国际促进会千方百计,利用一切可以联络和利用的渠道,从国内到国际,从 社会 名流到宗教头面人物,从福利组织到慈善团体,广泛争取对工合的同情和捐助。据不完全统计,世界各国为工合捐助资金达500多万元。这些捐助带着热情和正义,成为推动抗战胜利的无穷力量,促进了工合运动的入发展。

截止1942年,以宝鸡为大本营的西北工合,组建各种工业生产合作社2000个,安置就业劳动者近20万人。宝鸡的罗家堎、玉涧堡、福临堡、金大堡、李家崖、张家村、张家底、宋家窑、白石沟村和十里铺一带均为“工合”运动活跃之处,仅纺纱织布厂就一连办起10多家,日产军布1200匹。工合医院设于中山西路东南城巷,有医务人员20多人,日平均门诊病人80人次。

图源:网络

三、西北新兴工商业城市在中山路骤然崛起

抗日战争前夕,宝鸡城区不过0.75平方公里,城郊人口不过6000人。当时的宝鸡在军事意义上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经济却十分落后。据陕西省银行民国23年(1934)调查,宝鸡县城仅有商号168家,分10个行业。也未形成真正的城市规模,充其量只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小市镇。

宝鸡位于陕西省西部边陲,自古以来便是秦蜀襟喉,关陇通道,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但由于道路艰险交通不便,地方经济不发达,远远不及凤翔县城。使宝鸡进入现代化工贸城市的行列,一跃而为西北重要工业城市的 历史 ,是自陇海铁路修通以抗日战争的爆发为起点的。

图源:网络

1936年12月7日,陇海铁路通车宝鸡,将陕西东西部连接起来,其横贯中国东西部的交通大动脉的作用也日益凸显,由于宝鸡是当时陇海铁路西部终点,再加上陕西省政府在30、40年代修筑了西宝公路、长益公路、宝平公路和川陕公路,使宝鸡成为西南、西北与中西部地区沟通的交通枢纽;陇海铁路和西宝南北两条公路把宝鸡与西安及东部省区联系起来;从宝鸡向南翻越秦岭的川陕公路,直通汉中,然后分路向南通往四川,向东通河南、湖北,该路从凤县另起一支线向西北通往天水、兰州、新疆到苏联;宝平公路经过千阳、陇县到达甘肃、宁夏。

图源:网络

陇海铁路通车宝鸡和抗战军兴加速了宝鸡商业的发展速度。陇海铁路于1936年12月修抵宝鸡,使其地位日趋重要,成为中、东部地区进入西南、西北的咽喉要道,成为关中西北的商品集散地。“如红白糖、茶叶、卷烟、川产药材、川产纸类,则由成都 汽车 胶轮大车、人力拖车运至汉中或迳至宝鸡,再分销关中各县。甘肃驼运带同甘盐及甘产药材等,亦北集于宝鸡,而以凤县之双石铺为过站,故宝鸡今日在商务上,仅次于西安,过载行达四十八家之多,”过载行,承担大宗货物的转运,多设于商品汇聚之地。宝鸡有如此之多的过载店,从一个侧面反映其商业之繁荣。

渭北各县盛产棉花,自陇海铁路通至宝鸡后,宝鸡成为关中西部的棉花集散地。据资料记载,1939年2月份,宝鸡进口的棉花数量为534940斤,出口达802410斤,合计1337300斤。渭北各县的棉花在宝鸡汇集,然后用 汽车 沿川陕公路源源不断的运往西南大后方,保障了大后方的军需民用。

抗战爆发后,沦陷区人口大量涌入宝鸡,使原本冷冷清清的山城顿时热闹了起来,一时商贾云集。1941年著名作家茅盾先生路过宝鸡,对宝鸡做了这样的描述:“宝鸡的田野上耸立了新式工厂的烟囱;宝鸡城外,新的市区迅速的发展,追求利润的商人、投机家充满在这新市区的旅馆和酒楼;银行、仓库,水一样流转的山货,山一样堆积的原料和商品”。宝鸡成了一座发展中的现代工商业城市,据陕西省银行调查,“近年来,该县商业进展甚速,据三十一年春季调查各业家数如下:铁店9家,饭菜业9家,山货业18家,文具业8家,印刷业6家,百货业43家,鞋帽业11家,照相业3家,车件业2家,旅店业17家,澡堂3家,理发业10家,盐店25家,国药业25家,纸烟业23家,酒业3家,木行6家,行栈29家,粮行22家,西药业7家,制皮业10家,绸布庄28家,钟表店4家,银楼9家,其他3家。总计城关商号336家,资本总额140余万元,其中以行栈、木行等业资本额最大。惟商家每因税捐关系,对于资金多少,不愿吐实,此仅就各家口头报告者所统计者,考诸实际情形,资本总额当不止次数。

图源:网络

至抗日战争胜利时,宝鸡商业仍有进一步的发展。“据1946年12月资料记载,自1937年,陇海铁路通至宝鸡,宝鸡变成了经济交通要道,成为四面八方物资集散之地。货源来路甚广,上海、天津、武汉、成都、许昌、洛阳、开封、西安、咸阳、兰州、天水、平凉、固原、宁夏、青海、南京、巴州、广元、贵州、昆明,有40多个省、市、县商品运销往返,互通有无,促使县城商业繁荣兴隆,较1936年前增长近十倍。有:百货绸缎业99家,国药、新药业52家,山货、鲜果业125家,烟酒、食油、盐业110家,行栈、旅店、脚店63家,杂货、估衣75家,粮食业52家,饮食菜馆21家,还有铁器、木器、缝纫、照相、屠宰、砖瓦、银楼等商户1211家,此外,有行业摊贩1375位。

工业方面。陇海铁路通车宝鸡以前,宝鸡仅仅是一个只有六七千人的小县城,除了酿酒、造纸、采木等手工业外,还没有一家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工厂。陇海铁路通车宝鸡成为当地工业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其后短短的几年间,包括申新第四纺织公司在内的十几家工厂落户宝鸡,使之不仅成为陕西省的第二大工业中心,而且也是整个国统区11个工业中心之一。

图源:网络

1937年1月,修理铁路机车的长安机械厂宝鸡分厂建成投产,开创了宝鸡近代工业的先河。同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宝鸡因地处要冲,是西南、西北沟通中、东部地区的交通枢纽,便利的交通为宝鸡工业的战时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8年8月,蒋介石手令迁陕工厂以宝鸡为目的地,截至1941年,迁到宝鸡地区的工厂有申新纱厂、洪顺机器厂、华兴机器厂、民康毛纺厂、民康药棉厂、福新面粉厂以及大新面粉厂等。这些内迁工厂大多资金雄厚、设备先进、管理科学的代表当时国内工业发展最高水平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相对落后的宝鸡工业发展起到骨干和示范作用。例如,出汉口迁入宝鸡的申新纺纱第四厂,1938年在宝鸡成立的时候,有资本300万元,纱锭4000枚,织布机460台,3000瓦KW发电机1部,每月可生产20支纱200件。另外,如面粉工业中的大新、福新以及火柴业中的秦昌、协和新等工厂都是该行业中的骨干企业。而且,内迁工厂还带来了一定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尤其是随厂迁入的工程技术人员。大多是曾经留学海外掌握现代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人才,内迁宝鸡后,自然会对当地现代生产技术的提高发挥积极的作用。经过3年不懈努力,一个初具规模的“秦宝工业区”在黄土高原上形成,由此奠定了宝鸡成为西北地区工业重镇的地位。

据陕西省银行经济调查室调查,截至1942年2月,先后在宝鸡县城区开办的具有较大规模的工厂有7家,资本总额共计499万元。1938年创办的有3家:洪顺机器厂、申新纺织厂第四厂、大新面粉公司;1939年创办的有1家,即秦昌火柴厂;1941年创办的有3家:西华动力酒精厂、雍兴公司益门镇动力酒精厂、清油提炼厂。此外,申新又将其汉口福新公司的8台36至30吋的“艾立斯”复式钢磨机迁来,成立了福新面粉厂,于1941年建成投产,日产面粉2000袋。为进一步扩大生产,申新公司又相继建立了申新纺织印染厂、原动力发电厂、铁工厂和宏文造纸厂。到1944年5个工厂共有职工4500多人,年生产棉纱14万件,棉布16万匹,面粉10000吨,机制纸5300令,铸铁170吨,成为当时宝鸡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工业企业。申新纺织四厂、大新面粉公司、洪顺机器厂等工厂落户宝鸡,使原本冷冷清清的宝鸡顿时繁荣起来。在宝鸡工业大发展的同时,电力供应明显不足的矛盾逐渐突出。1938年9月,西京电厂在中山路148号设立宝鸡分厂,安装33.6千瓦柴油发电机1台,装灯600多盏,供城区照明。至1942年,宝鸡电厂资本已达400余万元。

图源:网络

由于战时宝鸡商业的繁荣兴盛,形成了商业资本的迅猛积累。巨额的资金,需要银行来融通流动。因此,各种银行纷至沓来,竞相在宝鸡购地建房增设机构。一时间,在中山路上耸立着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储金、陕西省、河南省、宝鸡县、上海、金城、永利、开源、央行金库和德泰祥银号等17家银行的金融畸形景象。

中山路是属于宝鸡的,也是属于全国的;中山路是属于现在的,也是属于 历史 和未来的。它连缀起了宝鸡今天的成就与辉煌,也贯穿了宝鸡 历史 上的迷茫、屈辱、求索与奋起……今天,在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市场经济改革之后,我们更加需要在中山路上发现 历史 的足迹,检视国家的变迁和发展, 探索 未来的走向。中山路既是 历史 留给今天的见证,也是对未来的启示。

图源:网络

作者简介:于世宏,宝鸡山水文化与宝鸡 历史 文化研究专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抗战中最伟大的奇迹之一
【宝鸡记忆】:抗战时期的工作竞赛运动与宝鸡铁路机厂
1905年陇海铁路开始动工,至1952年...
宝鸡 ,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
成在普铁,衰在高铁。宝鸡,昔辉煌,今路漫,爱依旧,梦依然
为什么宝鸡的经二路是东西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