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益-信托经理参考:信托业又成了金融市场里的“坏孩子”?


一周重点关注:

● 统计局:11月CPI同比下降0.5% PPI同比下降1.5%

● 1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3万亿元 M2同比增长10.7%

● 商务部: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 资管新规过渡期再延长系误读 资管业务改革方向不变

● 险资权益投资比例最高可至45% 增量资金入市可期

● 退市规则有六方面改革 证监会回应近期部分IPO暂缓

● 年度冠军争夺白热化,前11月274只私募产品业绩翻倍

● 银保监会官员年会上严厉“批评”信托业

● 上市成套利通道:万亿募集资金流入“金融内循环”

● 11月集合信托“量价齐升”房地产信托规模暴增102%

● 11月社融口径下的信托贷款余额同比降9.9%

● 银保监会赖秀福:信托公司资本管理办法择日将征求意见

●【观察】李扬:信托业有四大改革和发展方向

●【观察】刘向东:非标压缩和净值化是信托业转型重中之重

一、财经视点

■ 统计局:11月CPI同比下降0.5% PPI同比下降1.5%

12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年11月份全国CPI和PPI数据。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5%。其中,城市下降0.4%,农村下降0.8%;食品价格下降2.0%,非食品价格下降0.1%;消费品价格下降1.0%,服务价格上涨0.3%。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5%。1-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2.7%。11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5%,环比上涨0.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6%,环比上涨0.7%。1-11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2.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5%。

点评:CPI数据低于预期,主要是因为食品价格下降幅度较大所导致。而PPI超预期,源于三季度以来,疫苗研制进展加速提振了全球经济复苏预期,拉动了大宗商品价格回暖。预计明年一季度整体PPI仍有望加速上行,这也预示着,全球工业品的价格仍具有潜在的上涨预期。

■ 1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3万亿元 M2同比增长10.7%

央行网站9日发布的11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1月末,M2余额217.2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个和2.5个百分点;M1余额61.86万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9个和6.5个百分点;M0余额8.16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当月净投放现金557亿元。1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43万亿元,同比多增456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753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48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049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781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73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887亿元,票据融资增加804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042亿元。

点评:11月份M2增长和新增社融略超预期,新增信贷基本与预期相符,体现了货币政策逐渐回归常态,信贷逐渐趋向紧平衡,但结构优化仍然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临近年末,市场资金需求较为旺盛,预计央行将继续通过加大逆回购和MLF操作力度,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满足跨年资金需求。

■ 商务部: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12月8日在新闻吹风会上表示,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额29.04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8%。以美元计,进出口4.17万亿美元,增长0.6%,增速首次转正。在我国外贸规模进一步扩大的同时国际市场份额也进一步提升。他同时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际需求仍受制约,外贸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

点评:虽然疫情冲击导致外部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但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这些显著优势,极大增强了中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有力巩固了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和作用。

■ 控债务重回聚光灯下 中国金融市场开始为去杠杆定价

今年以来,中国央行数次降息和投放流动性帮助维持了中国企业的运转。但杠杆势创五年来最大幅度的上升,给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风险。中国8月份债务规模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77%,为2014年彭博开始汇总该数据以来最高。鉴于从制造业到出口增长等数据都表明,中国经济正在以更加坚实的步伐从疫情中复苏,央行已经表示希望控制债务。中国人民银行在11月份的报告中表示,宏观杠杆率有望趋于平稳,副行长刘国强在11月初也表示,退出疫情应对措施是“迟早的”,也是“必须的”。

点评:经济复苏和本币升值提高了监管层着力限制甚至是削减金融体系债务规模的空间。虽然去杠杆自2016年以来一直是高层的政策要务之一,但后来随着贸易战爆发和全球新冠危机冲击经济而被打断。央行可能通过向金融体系投放流动性时提供价格较高的资金来限制债务增长。这意味着央行将倾向于使用利率为2.95%的1年期政策贷款中期借贷便利,而不是通过调降存准率释放免息流动性。

■ 李克强:加强基础研究 鼓励社会力量增加投入

12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科技领导小组会议,听取推进科技创新有关情况汇报并部署下步工作。李克强说,要引导各方面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上。在用好财政资金的同时,鼓励企业等社会力量增加投入,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完善政策,鼓励基础研究人员甘坐冷板凳、自由探索,取得更多科学发现。支持基础学科发展。同时抓好应用研究,拓展创新成果市场。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破除不合理规定,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创造性,使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尊重科学规律,完善成果评价制度,使更多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挑大梁。

■ 3.52%!全国首只中小银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利率出炉

12月7日,广东省在银行间市场发行100亿元人民币的支持中小银行发展专项债券。该债券由广东粤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作为资金运营主体,通过间接入股等方式对4家银行注资补充资本金。当天下午,广东省财政厅发布公告显示,上述债券的中标利率3.52%。据了解,这一利率相当于在国债利率基础上,上浮了25个BP。这支全国首只中小银行地方政府专项债,为后续其他地方政府发行类似债券提供了借鉴。

■ 超高清视频产业重磅政策落地 万亿市场爆发在即

12月7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广播电视技术迭代实施方案(2020-2022年)》,重点强调了加快发展高清超高清视频和5G高新视频,推动高标清同播向高清化发展,缩短同播过渡期,逐步关停标清频道。这意味着,超高清视频全面普及的时代即将到来。中国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CUVA)发布的《5G+8K超高清国产化白皮书”》显示,预计到2022年,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规模将超4万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超高清市场。据了解,超高清视频产业链包括云视频软硬件、编解码产业链、网络传输、存储产业链、内容生产等多个板块。

二、同业新闻

■ 资管新规过渡期再延长系误读 资管业务改革方向不变

近日关于“资管新规过渡期或再延长”的消息在市场引发热议。中国证券报记者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到,资管新规过渡期再延长系误读,资管业务改革方向不变。大部分待整改资产应能在2021年底前完成,只有极少数机构申请个案处理。而且,申请个案处理的机构需说明具体原因,锁定存量资产,列清资产明细及处置方式,经金融管理部门同意后方可进行个案处理。

点评:在疫情影响尚未完全消除的情况下,个案处理有助于逐步缓释存量风险,避免刚性整改和'一刀切’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事实上,今年7月央行宣布将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年底已充分考虑了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个案处理情况只是个别现象,并非资管新规过渡期再延长。

■ 银行理财清理最终红线划定,老产品放宽至2025年消化完

近期,从一家大行和一家股份制银行了解到,监管此前与部分银行以窗口指导形式沟通过部分难消化老资产的解决期限问题,如果超过2021年底资管新规过渡期尚未处置完,可采取一行一策的措施,最晚放宽到2025年。另外一位股份行人士称,这属于政策的预留空间,周期较长、最难处理的资产可以一行一策处理,时间放宽到2025年。这样的话给老资产整改减轻了压力,更有信心妥善化解风险。

点评:大行基本都有2021年底的豁免额度,部分股份制银行也有。这确实是根据实际情况来的,比如老产品中有投向久期为十几年的PPP项目、产业基金,还有一些问题资产,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块就是银行的永续债。

■ 险资权益投资比例最高可至45% 增量资金入市可期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提升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能力,对保险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设置差异化监管比例,最高可至公司总资产的45%,鼓励保险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和新型城镇化等重大工程建设,更好发挥支持实体经济作用。据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20.85万亿元。其中,银行存款2.54万亿元,占比12.19%;债券投资7.69万亿元,占比36.89%;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运用余额2.75万亿元,占比13.19%。

点评:保险资金先天具有长线投资、价值发现和风险偏好相对较低的资金属性。近年来,行业布局不断优化,险资的特殊地位不断凸显。险资权益投资比例的提升,无疑将为资本市场带来更多增量资金。根据专家测算,险资投资权益资产最高可至公司总资产45%,有望为市场带来1万亿元左右的增量资金。

■ 郭树清:监管部门正在研究制定金融数据安全保护条例

据银保监会官网12月8日消息,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上表示,中国政府已明确将数据列为与劳动、资本、技术并列的生产要素,数据确权是数据市场化配置及报酬定价的基础性问题。目前,各国法律似乎还没有准确界定数据财产权益的归属,大型科技公司实际上拥有数据的控制权。一些科技公司利用市场优势,过度采集、使用企业和个人数据,甚至盗卖数据。这些行为没有得到用户充分授权,严重侵犯企业利益和个人隐私。监管部门正在研究制定金融数据安全保护条例,构建更加有效的保护机制,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 银行理财子公司加速跑!民生银行获批筹建后队伍扩容至24家

12月10日晚间,民生银行公告称,近日,本公司收到《中国银保监会关于筹建民生理财有限责任公司的批复》,同意本公司出资 50 亿元人民币筹建民生理财有限责任公司。筹建工作完成后,公司将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向银保监会提出开业申请。《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实施2年来,银行理财子公司已开启“加速跑”,加上获批筹建的民生银行,目前全国已有24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其中20家已开业。截至12月10日,全市场共有19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2669款银行理财产品,这些产品均为净值型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这说明理财子公司的产品已100%实现净值化转型。而加快完善产品体系,打造核心竞争力已成为理财子公司的共识。

■ 退市规则有六方面改革 证监会回应近期部分IPO暂缓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12月11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发展直接融资是资本市场的使命,IPO是融资的入口,近期部分企业IPO被暂缓,是交易所依法依规作出的界定,不存在刻意收紧IPO的情况,各IPO企业应遵守制度,提高拟上市公司水平和质量,构建高质量上市公司群体。证监会落实党中央部署,从推进注册制全局出发,梳理退市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总结科创板、创业板退市制度经验的基础上,在六方面提出了改革举措,包括完善退市标准,简化退市标准,健全退市多元渠道,强化交易所退市责任,监管力度,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在全市场开展退市机制改革。

■ 年度冠军争夺白热化,前11月274只私募产品业绩翻倍

临近年末,私募产品2020年度的业绩冠军争夺赛也进入了白热化。从整体业绩来看,截至11月底,纳入私募排排网统计排名的15287只对冲基金,今年以来的平均收益率为24.60%、较上月提升3.33个百分点,私募基金年内平均收益继续跑赢同期沪指涨幅。其中,更有13627只基金前11月收益为正,正收益私募产品占比达89.14%。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截至11月末,八大策略1181只私募产品收益在60%以上,其中年内收益翻倍的合计274只,有46只产品收益在200%以上,15只产品收益在300%以上,5只产品收益在500%以上。

三、信托动态

■ 银保监会官员年会上严厉“批评”信托业

12月8日,2020中国信托业年会召开。会上,监管部门措辞严厉地指出当前信托业在受托人文化方面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意识不牢、守正不足、忠实不够、专业不强等四方面。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强调,信托业要养成遵规守纪的习惯。要尊重规矩、敬畏规则,不碰法律底线,不越监管红线,通过合规守法经营创造利润,赚清清爽爽的钱。要杜绝与监管博弈的心态,不通过变通或绕开监管规定开展信托业务。今后严监管、强监管态势将进一步巩固,监管问责也将更加严格,不遵规守纪注定没有出路,这一点,信托公司和各银保监局都要坚信不移。

点评:应该说,黄副主席的批评点中了信托的问题和要害。的确,信托公司确有害群之马,但哪个行业没有几个这样的企业呢?而且少数信托公司的违规不能代表信托业的普遍行为,信托业大部分机构还是基本能够遵纪守法,合规经营的。另一方面,造成信托业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不能把责任都推到信托公司身上,这有失公允。虽然信托公司具有金融牌照的优势,但我国金融市场是分业监管的,信托公司要动其他行业的奶酪哪有这么容易,而且信托公司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自己的专属业务,别人可以换一个马甲来做信托类业务,但信托公司做其他业务却受到监管的不公平对待,也就只能在银监会管辖的范围内发挥一点作用。现在,信托公司的融资类业务做到一定规模,又面临着经济换挡转型和金融市场的改革,继续这样下去显然已经不现实,建议监管部门在对信托公司关上一扇门的同时,能够为信托公司开一扇门(政策支持)。

■ 上市成套利通道:万亿募集资金流入“金融内循环”

Wind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共有1164家上市公司累计购买理财产品16558次,认购金额将近1.2万亿元。其中,共有91家上市公司累计购买了444次信托产品,认购金额达221.55亿元,涉及45家信托公司。与去年同期相比,购买信托产品的上市公司家数、次数和认购规模都有所下滑。但是,涉及的信托公司则增加了10家左右。可以说,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在上市公司中进一步“打开销路”。其中,中融信托、上海信托、平安信托、华润信托、光大信托等颇受上市公司青睐。

点评:近几年由于信托产品风险事件的增加,导致机构资金购买信托产品的意愿有所下降,但更多信托公司的加入,使得机构客户市场争夺更加激烈,这对信托公司来说应该是正面的。

■ 11月集合信托“量价齐升”房地产信托规模暴增102%

用益信托的数据显示,11月份集合信托产品的发行规模和成立规模双双大涨。据统计,11月共计发行集合信托产品1940款,与上月同时点相比增加13.32%,发行规模2504.1亿元,与上月同时点相比增加38.44%。与此同时,11月集合信托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也出现“加量加价”的情况,达到6.64%,环比上升0.08个百分点,这是2020年首次平均预期收益率出现上行。房地产信托成为年末行情的主要推手,11月房地产的信托规模达到561.53亿元,相比10月份的277.50亿元,暴增102.35%。

点评:房地产类信托在今年下半年以来一直处于收紧的状态,但在11月实现了募集的反弹。虽然监管层对于房地产类信托的压力仍在,但年末作为信托公司冲规模的重要时间节点,房地产类产品或出现一个集中的释放期;另一方面或因优质非标产品募集情况依旧火爆,房地产类产品依旧受投资者欢迎,能够作为信托公司冲量的重要支撑。

■ 11月社融口径下的信托贷款余额同比降9.9%

12月9日,央行发布11月金融统计数据。数据显示,11月社融增量为2.13万亿元,同比多增1406亿元;社融同比增速13.6%,增速较上月降0.1%。表外融资总规模有所压降:委托贷款降31亿元,同比少减928亿元;信托贷款减1387亿元,同比多减714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减626亿元,同比少增1196亿元。从信托贷款来看,受持续强监管影响,以信托贷款为主的非标业务承压较大,下滑幅度持续扩大。截至2020年11月末,信托贷款余额为6.81万亿元,同比下降9.9%,而9月末、10月末的增速分别为-8.5%和-8.9%。

点评:11月表外融资增量同比多减982亿元,11月表外融资总规模基本不变,委托贷款的持续好转或与企业流动性储备增加提振委托贷款供给相关。同时,近期信托行业相关监管行动不断,预计信托贷款压降趋势维持。而票据贴入需求的增长或是未贴现承兑汇票同比少增的原因。

■ 银保监会赖秀福:信托公司资本管理办法择日将征求意见

2月8日~9日,2020年信托业年会在北京召开。9日上午,中国银保监会信托部主任赖秀福在2020年信托业年会上发表讲话,一位与会信托公司高管对记者表示,赖秀福主任讲话内容主要围绕信托公司转型问题以及目前存在的受托人定位问题展开,同时透露《信托公司资本管理办法》将择时发布,进行征求意见。上述人士表示,修订后的资本办法调高了资金信托的风险系数,降低了服务信托、公益信托的风险系数,旨在从内生机制上约束信托公司开展监管套利及影子银行业务,防范信托公司业务规模无序扩张。

■ 大业信托注册资本金由10亿元变更为14.85亿元

10日,银保监会官网公布了《关于大业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变更注册资本的批复》,同意大业信托注册资本金由10亿元变更为14.85亿元,并要求于批复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变更。信托公司增资潮持续升温,12月份尚未过半,就有4家信托公司传出增资消息。昨日,有报道称,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安排2亿元国有金融资本向华宸信托注资,增资完成后,其注册资本金将增至10亿元。12月4日,青岛银保监局同意陆家嘴信托注册资本金由40亿元增至48亿元。12月2日,中粮资本对外公告,其全资子公司中粮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拟以自有资金向中粮信托进行增资,增资后中粮信托注册资本将至28.31亿元。

■ 陆家嘴信托第四次增资获批 注册资本将增至48亿元

日前,陆家嘴信托增资申请得到青岛银保监局批复。据了解,从陆家嘴信托创立以来,这已是其第四次增资。银保监会官网披露,青岛银保监局同意陆家嘴信托注册资本由40亿元人民币增至48亿元,并维持股权结构不变。目前。陆家嘴信托主要有上海陆家嘴金融发展有限公司、青岛国信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国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三家股东,其中上海陆家嘴金融发展有限公司处绝对控股地位,拥有股权71.61%。

■ 尾部公司发力 华宸信托注册资本将增至10亿元

12月9日,华宸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对外表示,“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从自治区本级财政安排2亿元国有金融资本发展资金注资我司,用于增加公司注册资本金,近期将履行法定程序向监管部门报批,之后华宸信托的注册资本金将增资至10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年内至少已有8家信托公司合计增资近200亿元,10家信托公司表达增资或引入战略投资者意向。

四、市场观察

■ 李扬:信托业有四大改革和发展方向

近日,国家金融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就信托业改革和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主要观点如下:

主要观点:

1、信托业需要在下列三方面进一步改革。

一是推动《信托法》修订、《信托公司条例》出台,进一步理清信托发展法律环境、提升信托监管文件法律位阶,解决信托财产登记等根本性问题,为业务发展提供便利,推动信托制度更加完善。同时在资产管理业务的基础法律关系确定为信托关系的基础上,应当积极推动明确《信托法》为资产管理业务的上位法,并加强与《证券法》、《基金法》的协同,为资产管理行业发展建立更加规范、健全的金融环境。

二是协调相关部门出台慈善信托税收优惠政策,信托财产非交易性过户政策等,为家族信托等服务信托、公益慈善信托发展清除障碍,为信托业务回归本源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

三是制定出台信托公司资本管理办法、流动性管理办法等多项具体制度,实现不同规章制度之间的衔接,引导信托公司规范发展。必要的时候,可以考虑出台服务信托管理暂行办法或具体类型服务信托管理制度,更好地引导服务信托的发展。

2、信托业有四大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首先是践行受托人定位,开展融资信托业务,服务实体经济。

第二个方向是开展证券投资信托业务。

第三个方向是加大股权类改革,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第四个方向是发展财富管理,满足投资者多元化需求。

■ 刘向东:非标压缩和净值化是信托业转型重中之重

12月10日,第五届智能金融国际论坛暨2020金融界领航年度盛典在京召开,光大信托副总裁刘向东参与了“后存量时代”资管行业发展的圆桌讨论。对于资管新规下资管行业的何去何从,刘向东认为,资管新规发布后,信托行业经历了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时期,未来信托可以从支持实体经济、资本市场改革等维度大力发展消费类产品,以发挥独特的制度优势、市场优势。

嘉宾观点:

1、对于当前信托行业转型的难点,非标的压缩和净值化转型是重中之重,对此,信托业也将显现新的市场机遇,一是以股权投资、资产证券化的方式支持新技术、新产业等实体经济的发展,二是大力发展标品信托,三是围绕信托回归本原,大力发展财富管理,家族信托,更好地服务高净值客户未来财富管理的需求。

2、对信托行业的未来,相信资管行业应该大有可为,产品会更加丰富,资产类型会更加多元化,监管会更加规范。整个行业在数字化、智能化的驱动下,能够更好的把未来实现现代化的强国提供一个有利的金融支撑。

来源:用益信托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融类产品专题之信托(下)
一文读懂银保监会通气会:“1万元起购信托”是小道消息
银保监会:支持直接融资发展 引导理财、信托、保险等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支持
3年专项治理有效遏制影子银行野蛮生长
银保监会专项检查影子银行 部分信托公司通道业务已暂停
坚决防止影子银行死灰复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