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BPPV的历史

BPPV是最常见的外周前庭疾病,约90%以上的位置性眩晕/眼震由BPPV引起。1897年,Adler最先提及此病。1921年Barany偶然观察到同事Carlefos在体位变化时出现眩晕和眼震,因此描述出了这种由位置改变而产生的特征性眩晕和眼震,并把这些症状归因于前庭器官受损。1952年,Dix和Hallpike在Barany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描述了BPPV的临床表现并提出了该病的诱发试验,认为耳石器官异常为此病的病因。此后,Schnknecht等于 1969年提出了壶腹嵴顶结石理论。Hall等于1979年提出管结石理论,为BPPV的诊治奠定了理论基础。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普遍认为BPPV仅仅由后半规管受累引起。然而,1985年,McClure提出了水平半规管BPPV的概念和临床特点,在对7例患者进行Dix-Hallpike诱发试验的过程中出现了跳向地板方向(即向地性眼震)的位置性眼震。1995年Robert等报道了3例Roll试验中表现为持续背地性眼震的水平半规管BPPV,即在仰卧位侧向转头时,出现跳向天花板方向的眼震。人们对前半规管的认识相对较晚,直到1994年Herdman等对77例BPPV患者分析发现,其中9例是前半规管受累导致。1999年,Honrubia等应用红外线摄像机和Frenzels镜对292例BPPV患者进行研究,又发现4例为前半规管BPPV。距今为止,前半规管BPPV的研究史仅20余年,Honrubia等认为,在Dix-Hallpike试验或垂直悬头试验(Straight HeadHanging,SHH)的过程中出现扭转下跳性眼震,如果无任何中枢证据,则可认为是累及了前半规管的BPPV。BPPV是最常见的外周前庭疾病,约90%以上的位置性眩晕/眼震由BPPV引起。1897年,Adler最先提及此病。1921年Barany偶然观察到同事Carlefos在体位变化时出现眩晕和眼震,因此描述出了这种由位置改变而产生的特征性眩晕和眼震,并把这些症状归因于前庭器官受损。1952年,Dix和Hallpike在Barany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描述了BPPV的临床表现并提出了该病的诱发试验,认为耳石器官异常为此病的病因。此后,Schnknecht等于 1969年提出了壶腹嵴顶结石理论。Hall等于1979年提出管结石理论,为BPPV的诊治奠定了理论基础。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普遍认为BPPV仅仅由后半规管受累引起。然而,1985年,McClure提出了水平半规管BPPV的概念和临床特点,在对7例患者进行Dix-Hallpike诱发试验的过程中出现了跳向地板方向(即向地性眼震)的位置性眼震。1995年Robert等报道了3例Roll试验中表现为持续背地性眼震的水平半规管BPPV,即在仰卧位侧向转头时,出现跳向天花板方向的眼震。人们对前半规管的认识相对较晚,直到1994年Herdman等对77例BPPV患者分析发现,其中9例是前半规管受累导致。1999年,Honrubia等应用红外线摄像机和Frenzels镜对292例BPPV患者进行研究,又发现4例为前半规管BPPV。距今为止,前半规管BPPV的研究史仅20余年,Honrubia等认为,在Dix-Hallpike试验或垂直悬头试验(Straight HeadHanging,SHH)的过程中出现扭转下跳性眼震,如果无任何中枢证据,则可认为是累及了前半规管的BPPV。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Dix-Hallpike试验和EPLEY耳石复位法
BPPV的手法复位治疗
周围性和中枢性眩晕的诊治流程,值得收藏!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及手法复位治疗
神经查体:急性头晕或眩晕患者的床旁检查
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与治疗-讲课资料07071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