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1返乡记(上)

                              序

       今年回老家,有幸先后约见了几位文友。大家也都是多年的网友,从线上走到线下,踏实和开心是必定的。当然,也有一点小例外:返粤前一天,在千年帝都绚丽的夜色中,一餐美味的涮锅,竟然让一位新朋友喝多了,酒精迫使他口无遮拦,先是取笑我坐高铁舍不得买一等座,再就是给了我一个祝福。那语气和原话,我已不屑于描述,其大概意思是,希望我早日能开上宝马轿车。

       这祝福似乎有点荒唐。但另一方面,我也清楚地意识到,个人骨子里的草根性,每时每刻都暴露无遗;在外二十多年的沧桑,最终沉淀成了简单和低调,谢天谢地,总算没有长成自己讨厌的样子。我永远是我,一个凝结着乡镇气质的女人。

       已经返回广东多天了,工作上的事,堆搅在一起。然忙里偷闲,我还是忍不住,要将回家的见闻记录下来。

                    (一)缑氏仁和养老院

       这辈子最牵挂的人和事,多半都在那个叫缑氏的小镇辖区内。隔着显示屏,我都能念出其土地的味道------无可替代,吾自深爱。如今,每年回去探望一次,或许到生命的终老,都将不会间断。

       母亲已年近八十,她呵护了我一辈子。去年夏天回去,她还能步行去程子沟超市买菜,做饭给我吃;晚上和她同住一室,夜里上厕所,她知道我自幼怕黑,还非要起身与我做伴。

       谁料到了下半年,母亲身体状况开始大大下降。多年的高血压,落下脑梗的后遗症,开始接连上医院。我离得远,日日寢食难安,当她病情稳定下来之后,在亲友们的建议下,我说服母亲,让她住进了镇上的养老院。

       缑氏仁和医院与仁和养老院,是一体式管理。一日三餐,虽是家常饭,但都能送到老人手上。最重要的,每天都有医生查房,询问老人身体状况。若有个头疼脑热,绝对能第一时间救治。

       母亲住进养老院九个多月了,我整整一年没有回老家了。这期间,我每天至少一个长途电话给她,所以,对养老院的概况也算是了解。有时,能听见护工就在旁边,我便让母亲把电话给她,同她寒暄两句说些感谢的话。

       我每天打电话,都会问母亲吃了什么,渐渐发现,每周的餐谱是固定的。时间久了,星期几吃什么,我张口就能说出来。聊天中,母亲偶尔会问我,今天中午不知吃什么,我便会说周二包子,或者说周三炒面,基本都是对的。

       七月十三日下午,洛阳龙门站下了高铁,我着急见母亲,顾不上吃午饭,催亲友带我直奔养老院。这之前,我连养老院的具体位置都不知道。所以,我急着去看看,看看母亲说的早上散步的小花园;急着去向护工们问声好;急着去见见她同住一室的,九十二岁高龄眼不花耳不聋的老奶奶。

             母亲的房间(中间是她的床位)


       母亲住的是三人间,房间很宽敞。内设洗手间,有坐便器,平时护工帮她们洗澡。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床头有呼叫器,24小时有人值班,随时能找到人;每人床头墙壁上都挂个夹子,登记着老人们每天的血压等基本情况。

              走廊(我是站在母亲房间门口拍的)

走廊也很宽敞,墙壁上设有扶手,美观又方便。24小时有饮用热水,可以自己去打水,也可以让护工帮忙打水。晚上,护工会帮行动不便的老人洗脚。我母亲能自理,她是自己洗脚。

              老人们在大厅里看电视

    老人们在打麻将(不好意思正拍,属偷拍)

     下午五点,护工热情地招呼我吃晚饭。我有点难为情,同室的奶奶和阿姨,吩咐我坐着别动。不一会儿,护工果然多端了一套进来:小米粥,炒土豆丝,花卷馍。不锈钢盆装着的饭菜,看上去亲切无比。

      我坐在小板凳上,吃食放在另一个小板凳上。这种感觉,既像做客,又像回家,很美妙的体验。因为中午没吃饭,我居然一口气吃了两个馒头。母亲问我味道怎么样,我说好吃,她便很开心的样子。

      后面的日子,我又来吃过几餐,其目的,自然是品尝一下饭食的质量,花卷馍特别好吃;汤面条煮得烂烂的;许是对应老年人素淡的口味,荤菜并不常见。每天早上,都会有一个煮鸡蛋来保证营养,周一配牛奶,周三配豆浆。

     母亲住进来九个多月,气色好了很多。

     我就近住在养老院旁边的一个小旅馆里,房价很便宜。老板是缑氏镇上的人,极朴实。去前台买水,他也总不收钱,后来还免了我一天的房费。

     之所以选这么近的地方住,就是为了方便给母亲送吃的。虽然她有饭吃,但毕竟过于单一。在外面可以买到豆腐花,胡辣汤,八宝粥,水煎包,菜角儿,糖糕,油条等等。

     之所以坚持送吃的过去,还有一个原因。人老了,全靠女儿贴心,无奈我离得远,一年才回来一次。不像别的老人,子女多,三天两头有人看。人家来带了吃的,总要分些给母亲,母亲先是推辞,然盛情难却,终是得了别人很多好处。吃了谁谁的两片菜馍,谁谁的一个香蕉,谁谁的一块西瓜。我全都记在心里,这些奶奶阿姨,我都要去见见,同样带些吃的给她们。

     养老院每天七点吃早餐,我必须赶在这之前送过去。六点钟起床,楼下的早餐铺子里,全是我想念已久的,自己先吃饱。这饭食真正实惠:诺大的菜包子,直径足有十二公分,不仅味道美,才卖一块钱一个;满满大碗豆腐花,两块钱一份,差点喝不完,如此举不胜举。不到二十块,就打包了一大堆。

     我拎着这些吃的喝的,走近养老院门口,远远就看见母亲在小花园的连椅上坐着。她知道我要来,特意下楼等我。上楼时,母亲教我使用电梯,我笑了。

      母亲自己留下一份吃的,把余下的全部送给其他老人了。她说喜欢豆腐花,滑滑的好吃。我说,我在家这几天,每天早上都给你送。同室的奶奶吃了个菜包,连连夸我。我说,奶奶,只要你爱吃,我天天送过来。

      母亲说,想去看看她原来的室友,在东区。让我陪她一起去,我明白,她大概是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女儿也来探望了。东区阳台处,一个阿姨虽然年轻,但行动不便,需借助椅杖走路,她就是母亲原来的室友。

      阿姨一边打量我,一边说和我母亲关系最好。然后,非要我去她房间坐坐,语气很强硬。护工刚把房间走廊拖干净,地面太湿,怕她滑倒,制止她走路,我赶紧说,算了阿姨,咱们就坐在阳台上聊天,一样的。

      阿姨只是不肯,坚持要带我去房间。护工有点急了,问她为何,阿姨说要取东西,护工问她取什么,可以帮她取。她凑近护工耳朵说了一句。不多时,护工递过来一个煮鸡蛋给她。阿姨非要把煮鸡蛋给我吃,我明白,那是她早餐省下来的,于是说什么也不肯要。

     阿姨就要急了,母亲说,恁婶儿给你的,你拿着吧。

     所以,后面的几天早上,我都会买一大兜子吃的过去。她们是一群可爱的老人。艰苦的年月,她们省吃俭用把我们拉扯大,如今都老了,没有了生存能力,却仍然有着好客的本性。

     母亲同室的三个人,相处非常和谐。九十二岁的奶奶是府店西口子村的,眼不花耳不聋,只是腿脚稍有不便,性格十分开朗。那天,她女儿来带了好多吃的,她将其分成小份,让我母亲帮忙挨屋送,最后,自己也只留下其中一份。

     另一位阿姨是开封人,早年在洛阳做生意的,也是因为脑梗发作了几次,子女便把她送到这个带医院的养老院。

     养老院设在我们缑氏,但里面的老人,很多都来自其他乡镇,原因很简单,肯定是口碑好。老人能够安享晚年,也解决了年轻人的后顾之忧。

     毫无疑问,在养老这方面,我们缑氏镇,走在了前面。那天,我将养老院的图片发朋友圈,引来无数人点赞,真的很让人骄傲。

喜欢我的文字

作者:周银霞  (网名:周清明,念北)  洛阳 偃师 缑氏 人,70后,现居广东中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活动总结——南开龙福宫养老院
为什么老年人要尽量少洗澡?一个50岁大妈在养老院的亲身经历告诉你原因
别找了,比家人更关心你的人在这里!
女儿变身“阿姨”敬老院送健康 孝心暖严冬|敬老院|孝心|春节
73岁老人住进养老院,半年后搬出来,却发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事实!
养老院里的黄昏爱恋:为什么专家说,是一种浅层次的“释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