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95后专科生逆袭斯坦福,一个细节让我读懂了“鸡群理论”
画眉麻雀不同嗓,
金鸡乌鸦不同窝。
作者:洞见yebo
1
前两天,朋友圈被一条消息刷屏了。
95后医学生何世豪,从一个专科生,竟然逆袭到了斯坦福大学。
底下网友纷纷评论:这才是真正的“逆天改命”、“专升天”。
在大家都为这个结果感到惊讶时,我却从他的成长经历中,窥见了一个惊人的细节。
他在某段视频里提到:
有天晚上,他在宿舍打开灯,正打算备考四六级,室友们则聚在一起看恐怖片。
突然,室友们冲他嚷起来,说他开台灯影响到了看片的气氛。
还没等他反应,室友就走过来,一把推开他,直接砸掉了他的台灯。
他愣愣地看着,难过地流下了眼泪。
这件事后,他心头憋着一股狠气,暗下决心,一定要远离这群人。
从此他天天泡图书馆,早出晚归,开始了从专升本,读硕士、读博士的生涯,最终成功逆袭到了斯坦福。
想起《百家讲坛》主讲人赵玉平,提到过一个“鸡群理论”
一只鹤,如果非要去跟鸡合群,那么最终的结果只有两个:要么被鸡群逼死,要么只能被鸡群同化。
这也恰恰验证了一个定律:你所处的圈子,决定你的命运。
处在低级的圈子里,即使你再厉害,最终也会慢慢变得平庸,泯然众人。
只有突破当下的圈层,远离那群鸡,你才能脱颖而出。
2
听过这样一句话:“牌友只会催你打牌,酒友只会催你喝酒。”
一个人总是待在低层次的圈子,就会慢慢被身边的人驯化,学识和视野也会停止成长。
博主@理想的星曾在微博上,分享过一个故事。
她认识一位朋友,学新闻的,毕业于上海一所知名院校。
以朋友的学历和资历,留在上海,完全可以选择一份不错的工作,未来前途无限。
可在毕业后,朋友却选择回到老家,在一家地方电视台做编导。
朋友解释说:
“宁当鸡头,不当凤尾。我宁愿在水浅的地方当大哥,也不愿意在水深的地方当小弟。”
回去后,他很快就交到一帮很会玩儿的兄弟。
一有空闲,他们就聚在一起吹牛、侃大山,或关上门打牌、吐烟圈。
几年后,台里调整组织架构,要对全体员工进行考核与筛选。
这些兄弟大多都没能通过选拔考试,不是被迫下岗,就是面临降职。
朋友虽然保住了饭碗,但也只能在基层徘徊,拿着微薄的工资。
而那些留在上海的同学,后来有的成了技术骨干,有的甚至当上了领导。
每次想到这里,朋友都懊悔不已。
美国商业哲学家吉姆·罗宾曾提出一个“密友五次元定律”
“你身边非常亲密的5个好友薪资加起来,平均值就是你的薪资。”
你跟谁在一起,就会成为谁。
低层次的圈子,会不断消耗你,让你失去精进的动力,再也不想改变。
正如同“鹤立鸡群”一样,即便你是一只鹤,跟一群鸡呆久了,也会变成鸡。
木秀于林,往往是因为林子不大;行高于人,通常是因为大家都不出色。
当你长久地处在一个较低的圈层,最终只会不断拉低自己的水平。
3
经济学家薛兆丰,曾在《奇葩说》里讲过自己的一段经历:
他读博士时,所在的学校,在美国排名100多位。
他自以为不错,感觉知识都掌握得差不多了,每天过得优哉游哉。
后来,他去排名前10的西北大学读博士后。
他一进去,接触的都是学界鼎鼎有名的教授学者,同学也都是各大名校的尖子生。
入学不到两周,他就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
薛兆丰感慨地说:“我们在什么地方,跟什么人在一起,这点非常重要。”
选择一个交往圈子,其实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不同的圈层,会让你见识不同的世界,带领你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
香港导演关锦鹏,大学毕业后,做了一个出乎意料的选择。
当时很多同学都去了私企,他却选择进入了香港无线电视台,从一个小小的场记做起。
那时候,香港无线电视台群英荟萃。
作为场记,关锦鹏每天接触来往的都是电影行业的佼佼者。
平时他不是给一线导演打杂,就是给金牌编剧做助手。
在与他们的朝夕相处中,他不仅专业能力得到了很快的提升,也结识了很多人脉。
多年后,凭借圈内资源,关锦鹏顺利开启了执导生涯,最终成为一代电影大师。
巴菲特曾经说过一句话:
“你最好跟比你优秀的人混在一起,和优秀的人合伙,这样你将来也会不知不觉变得更加优秀。”
那些出类拔萃的人,他们优秀的品质、自律的习惯,都会让你在耳濡目染下实现跨越式成长。
想要像雄鹰一样振翅飞翔,就不能与大雁为伍,而要和群鹰同行。
想成为真正的强者,你就得结交真正厉害的朋友,融入更高层次的圈子。
4
心理学上有个吸引力法则:“一个人遇到的人和事,其实都是自身特质吸引来的。”
圈子很重要,但如果自身能力不够,你也很难挤进更优秀的圈层。
想要改变自己的圈子和环境,最关键的是必须先把自己修炼好。
作家杨熹文,毕业后非常穷困,在一家餐厅端盘子、洗碗。
她一直喜欢写作,一有空闲就躲在角落里看书学习。
而周围的同事朋友,每天不是讨论美妆购物,就是研究怎么吃喝玩乐。
她的这种行为,常常被看作是异类,经常遭到别人的排斥。
有同事嘲讽她:“毕业那么久了,看这些书有什么用呢?不如老老实实打工。”
受到的奚落越多,她就越是拼命地学习。
每天,在那些油盐酱醋的瓶瓶罐罐间,一有空她就抽出书来读;
当有灵感时,她就扯一张为客人点单的纸片,一点点地用文字记录下来。
就这样坚持了几年,她啃完了数百本名著,写的稿子也有厚厚一大摞。
随后,她的文字被一位编辑看中,在编辑的邀约下,她出了自己的第一本书。
靠自己的努力,很快她就踏上了写作谋生的道路。
更关键的是,在写作这条路上,他还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很多行业的大咖。
在这里,他们互相勉励交流,共同学习成长,再也不见当初的诋毁与嘲讽。
杨熹文曾说过:“努力从不是为了证明自己努力,而是为了把生活变成一部进化史。”
当你能够不断进化自己的能力,你的圈子,自然也会随之不断升级。
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曾这样告诫他的学生:
不要犹豫,尽早认准大方向。消灭选择,义无反顾,认准长远,认定自己。
然后想方设法找到你要奋斗的那个圈子,你会跟着这个圈子不断地往上走。
人活一生,应该是始终向上延伸,而非向下俯就。
山顶和山脚风景绝不相同。
如果你不愿辛苦跋涉,你就只能被圈在山脚,看到的也只是眼前的花花草草。
只有不断攀登,才会踏上山顶,进入更高的圈层,领略到更辽阔的风景。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在《影响力》中提出了一个概念:“社会认同倾向”:
人会不自觉地,模仿周围人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
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你会跟你周围的人越来越像。
身边的人都很努力,你也会变得上进;身边的人浑噩度日,你也会跟着颓废沉沦。
俗语说:“画眉麻雀不同嗓,金鸡乌鸦不同窝。”
你只有跳出低层次圈子,远离“鸡群”,才能活出独属于自己的风采。
点个赞吧 ,愿你我都能向前奔跑,向上生长,追逐更高的圈层,不断延伸自己的人生边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95后专科生逆袭斯坦福博士后:你所处的圈子,决定你的命运
专科生逆袭成博士赴斯坦福深造,他是怎么做到的?
95后小伙逆袭路曝光:从专科生逆袭到斯坦福博士,他是怎么做到的?
逆袭必备,斯坦福大学公布的100条学习方法,供参考
逆袭必备❗斯坦福大学公布的100条学习方法
九型人格与职业生涯规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