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系列第二讲

写在前面:

“论说”之意,是《论语》和《说文解字》的合称,同时也有“议论、言说”之意。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人生的进阶“道路”,我们平常简称“修齐治平”,在此给一些不常接触国学的朋友作个简单介绍。

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这是广老师讲国学的主要特征。

希望通过我“抽丝剥茧”般的深入分析,能带领大家寻找到中华文化的源头,为以后有“闻一知十”的能力打好基础。

在这个过程当中,“说文解字”是最最关键的一门学问,望大家能够重视,并从中发现端倪

今日析句:《论语》学而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有子”其人

有子,字子有,后被尊称为“有子”。他比较勤奋好学,能全面深刻地理解孔子的学说,可以说是孔子的忠实“粉丝”。他尤其重视“孝”道,相貌长的跟孔子很像,所以在孔子死后,曾一度被孔门弟子推举为“师”。

将有子的这一句话放在《论语》开篇的第二句,这足够说明对有子的尊祟,也足够说明儒家对“孝悌”之道的看重为什么孝悌之人就不好犯上呢?为什么不好犯上之人就不会作乱呢?什么又是君子该务的“本”呢?“本立而道生”又有什么内涵?

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

  • 第一个问题:孝悌之人为何很少有犯上的?

我们先将“孝”与“悌”的对象搞清楚。孝,指的是对于父母而言;悌,指的是对于兄长而言。但凡是“孝悌”之人,必然恭顺谦和,这样的人当然就很少有“犯上”的。

  • “犯上”和“作乱”又有何区别呢?

犯上,指的是对“在已之上”的人不恭敬,而“作乱”的性质就不一样了。作乱,是指悖逆争斗之事,这就不仅仅是恭敬不恭敬的个人态度问题了,而是已经发生的“交集”,是双方或者多方的问题了

这样分析下来,我们就能明白古代中国为何能“以孝治国”了。如果人人能对自已的长辈、兄弟“孝悌”,则其心必然和顺,也就必然很少会犯上,就更不会作乱。

然后再推而广之“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谐社会也就出现了。

我想,这也是《论语》将这一句放在篇首的重要原因。

  • 我们再来看什么又是君子该务的“本”呢?

先来“说文解字”一下这个“本”。

本,基也。犹如一幢大厦的基础一般。

或者讲,本是“根”。犹如一棵大树之根。

基立而后可以大成。在“孝悌”这个层面来讲,能对父兄以事孝悌则“仁道”就可以大成。仁,是爱之理、心之德。

“根本”

那么,总结下来就是:孝悌是“本”,仁爱是“道”。能孝悌,必能生仁爱。这就是“本立而道生”的内涵。

这句话,告诫我们说:作为想修身养性的君子,凡事要在“根本”上下功夫,根本既立,则“道”自然就能生出来了。孝悌既然是“仁”的本,那么要想做个有“仁爱”的人,就必须在“孝悌”上下功夫,必然就能见道。

孝悌是在自已家族的人,而仁爱则可以及于天下人。所以《大学》里有这一句:“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孝、悌、慈,是儒家治家、治国的绝招。

如果一个得了“孝悌仁爱”之道的人,哪怕他只是在家里没有出去进修过,也是可以治理国家的。

因为大道相通。

这就是“孝道”的强大功能所在。

这个和《孟子》中所讲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一个道理。因为“道”是相通的,可以小用修身,也可以大成天下。

今天就讲这么多,希望大家对于“孝道”能有更深入的理解,不要再固执的认为那是封建思想。

不孝悌,无以立根本;根本不立,道则不生。

希望通过此讲,能让大家对《说文解字》和《论语》有更深的认知,更喜欢汉字及国学文化。欢迎大家点赞、转发与收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第一学而篇》第2章“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2/492)
儒家之核心
《论语》中的基本词汇诠释
论语逐句之君子务本
国学大师张其成:半部论语治天下,一部论语治人心
《弟子规》评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