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时代的“西迁”路,再一次出发——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湄潭

关注

导读

几十年前,一所大学的入迁,在一座小城里激起了文明进步的浪花;而这方质朴的山区,也滋养了一所名校的精神。

几十年后,这所大学的青年学子们,努力用青春践行家国情怀,用历练诠释责任担当,用行动回馈第二故乡。

自2007年起,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至今已选派14批共74名成员赴湄潭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支教团成员在保质保量完成当地教学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志愿者的桥梁纽带作用、宣传作用和带动作用,积极主动开展大量扶贫扶智工作,努力促进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

拓宽教学途径,增强教育启智实效

支教团在湄潭中学、浙大小学、求是高级中学、湄江高级中学、茶城中学、协育中学和湄潭中等职业学校等学校任教。期间,支教团成员们承担了包括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科学、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戏剧艺术等在内的教学科目,累计26000余课时。在教学过程中,支教团成员结合当地特色,因材施教,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和当地老师们的好评。

展开剩余86%

求是强师圆梦,开阔文化育人视野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予渔”,湄潭分团创建支教团品牌项目——“求是强师”工程,每年选拔湄潭优秀教师赴杭州第二中学、杭州十五中学、浙江大学附属小学进行为期两周的培训。通过“名师带徒”、“教学研讨”、“参观考察”等形式的活动,在交流中提升教学水平,在学习中开拓教育思路,着力提升湄潭地区的教育软实力,至今共选派13批260名湄潭县优秀教师赴杭州知名中小学参观学习,同时资助38名西部中小学校长和专业教师赴浙大参加教育培训。

推动“求是圆梦”工程,为湄潭学子插上梦想的翅膀。选拨优秀学生,走出县城,前往杭州、浙大参访,帮助其树立更加明确的人生目标。自2014年至今,共选派90余名优秀学子赴浙大、杭州知名中小学等参观学习。

探索公益模式,推动助教助学工程

为加强湄潭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科研精神和自我提升能力,激发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湄潭分团联合浙大校友,设立“求是奖教金”,奖励先进教师,累计资金达210万元。

为帮助浙大第二故乡湄潭地区贫困中小学生,湄潭分团联合浙江大学校友总会,在浙大贵州校友的支持下,设立“西迁情·求是心”湄潭助学基金,已募得70万元善款,圆湄潭学子的求学梦。

为帮助优秀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助力湄潭教育发展,湄潭分团联合云惠公益基金会,开展“浙大西迁之路-云惠助学计划”,49名贫困学子获得每年总额达10万元的长期资助。引资60万元,建立“创新实验室”,累计教学150余课时,将高科技带入课堂。

关爱学生发展,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开展“守望希望工程”,与留守儿童一起过中秋;实施“筑梦工程”“求是心灵工程”,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通过团队心理辅导、心理健康宣讲、走访学生家庭等形式与学生深入交流,为500余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疏导;开展“求是成才1+1”、“与浙大面对面”等主题课堂,拓展学生视野,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理想,目前已在湄潭各小初高开展累计10余场特色讲堂,覆盖一万五千余人。

践行志愿精神,坚守志愿初心不悔

湄潭分团发起“百鸟助学”计划,每年选拔20余名优秀浙大志愿者赴湄潭开展多项专题活动;成员们投身“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志愿工作,累计服务时数达1000小时;积极对接当地志愿者团队,开展“读经诵诗”等活动;同时承接浙大贵州校友会重走西迁路活动、上海校友会湄潭寻根活动、浙江校友会寻访活动、浙大实践团队调研活动等50余次。

“服务湄潭发展,反哺第二故乡。”浙江大学第二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湄潭分团的成员们,在求是精神、西迁精神的感召和引领下,将继续秉持“以天下为己任,以真理为依归”的初心,牢记“求是创新”的校训,心怀理想、不畏艰难、勇敢前行,在西部大地谱写人生华章,将青春挥洒在教育扶贫的第一线!

来源:微信公众号“浙大人在湄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迁移两千公里办学,浙江大学:战火中崛起的“东方剑桥”
守护,浙大西迁的另一重使命
抗日战争时期的陈建功和苏步青
浙江大学 今昔
为国而立|杭州二中前身国立浙大附中的前世今生
浙大第二次战地服务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