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于汝波——《孙子兵法》研究发轫时期(1)

于汝波——《孙子兵法》研究发轫时期

作者:于汝波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9年03月08日

一、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孙子热”;《孙子兵法》不但成功地指导了当时的军事实践,而且非军事领域也开始对之借鉴运用《孙子兵法》在战国初期就应已有传播。孙子佚文《吴问》中对范氏、中行氏、智氏的灭亡顺序说得很准确,但预言韩、魏、赵最终将归于赵就说错了。这说明此文很可能完成于三国分晋(前403年)前后。如此说来,孙子后学在此时期就已经作祖述、阐发、补益《孙子兵法》的工作了。《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称,吴起(?-前381年)“学兵法以事鲁君”,这里的“兵法”应包括《孙子兵法》在内。战国中期,《孙子兵法》传播已相当广泛。到了战国末期,此书几乎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韩非子·五蠹》说:“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即反映了这一情况。

(一)战国时期兵书中反映的《孙子兵法》研究情况

《孙子兵法》是军事理论著作,对之重视的首先是战国时期的兵家,他们对《孙子兵法》有深入的研究。这在战国时期出现的几部兵书中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吴子》一书,今人一般认为是战国吴起所作。《汉书·艺文志》著录为“吴起四十八篇”,后多佚失。今本《吴子》仅存六篇。《吴子》继承了《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而又有新的发展。其有些观点,与《孙子兵法》极为相近。试举数例如下:

《孙子兵法》 《吴子》

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 夫安国家之道,先待也。(《九变篇》) 戒为宝。(《料敌》)

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用兵必须审敌虚实(《虚实篇》) 而趋其危。(《料敌》)

令半济而击之,利。 涉水半渡,可击。(《行军篇》) (《料敌》)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 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地而后生。(《九地篇》) 死。(《治兵》)

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 理者,治众如治寡。(《势篇》) (《论将》)

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 夫鼙鼓金铎,所以威耳;旌旗目也。(《军争篇》) 麾帜,所以威目。(《论将》)

从以上数例可以看出,《吴子》之言,多有师《孙子》之意者。

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孙膑兵法》,学界认定其为战国中期军事家孙膑及其弟子撰。此书祖述、阐发、发展了《孙子兵法》的思想,在语言上也多有直接或间接引用《孙子兵法》的话。如,《擒庞涓》中的“示之疑”,“示之不知事”,“示之寡”,即是对《孙子兵法》“示形”理论的具体运用。《威王问》中的“兵者不可不察”,源于《孙子兵法·计篇》首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威王问》中“攻其无备,出其不意”,“避而骄之,引而劳之”、“必攻不守”等,大都是由《孙子兵法》的语言演化而来。其“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则源之于《孙子兵法》的“胜敌而益强”。《孙膑兵法》中的“贵势”思想,如主张“事备而后动”、“料敌计险”、“并卒而击”、“居生击死”等,乃是对《孙子兵法》知势、造势、任势思想的发展和发挥。在治军上,《孙膑兵法》强调“素听”、“素信”、赏罚严明等,与《孙子兵法》的治军思想一脉相承。《孙膑兵法·陈忌问垒》中说:“……明之吴越,言之于齐。曰知孙氏之道者,必合于天地。孙氏者……”这里的“明之吴越”当是指孙武,“言之于齐”则是孙膑自称,称“孙氏之道”,是强调两孙子的兵法乃是一家之学。从此句的语气看,对“孙氏之道”很有些“广而告之”的味道。

大约成书于战国中期的《尉缭子》中也引有《孙子兵法》之言和载有孙子之事。此书《将理》中说:“兵法:十万之师出,日费千金”(汉简“兵法”作“兵策”,“日费千金”作“费日千金”);同书《制谈》篇中说:“有提十万之众而天下莫敢当者谁?曰桓公也;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敢当者谁?曰吴起也;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敢当者谁?曰武子也。”这里的“武子”当指孙武。作者对孙武的推崇溢于言表,说明他曾认真地研读过孙武的事迹及其兵法才得出这样的结论。《尉缭子》中所讲的“道胜”、“威胜”、“力胜”,无疑受到了《孙子兵法》“伐谋”、“伐交”、“伐兵”思想的启发;它重视“廊庙”决策,主张计先定,虑早决,与《孙子兵法》的“先胜后战”思想相一致;它反对“考孤虚,占威池,合龟兆,视吉凶,观星辰风云之变”的做法,也与《孙子兵法·用间篇》“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的主张相通。

近人一般认为《六韬》成书于战国晚期。此书对《孙子兵法》的思想多有阐发。叶适认为,《六韬·龙韬》之后43篇“繁悉备举,似为《孙子》义疏”,《六韬》的“将有十过”近于《孙子兵法》的“五危”;《六韬》的战车“十死”、战骑“九败”与《孙子兵法》的《行军》、《九地》相出入。这是有道理的。但《龙韬》之外亦多有阐发《孙子兵法》的内容。如“全胜不斗,大兵无创”(《武韬·发启》)、“文伐”十二法等,即是对孙子“全胜”思想的注疏和发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战国时期哲学之六:兵家
百家争鸣 ? 诸子百家之——兵家
春秋战国七大兵法,除了《孙子兵法》另外六部也异常不俗!
你可能知道《孙子兵法》,但古者兵法远不止于此
春秋战国四大军事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其军事思想如今影响世界
黄朴民:《武经七书》的文化密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