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两个县城两座桥

三原和富平都是关中名县,古往今来,两县毗邻,多有牵连。

三原地处富平西南,富平位于三原东北,两座县城都在县域最南端,相距不过三十公里。有趣的是,一条清河横穿三原县城东西,将个不大的城一分为二,北为北城,南为南城。而富平县城,北依温泉河,南临漆沮水,荆山和浮山南北相陈,城在其间,突如神龟探水,以此才晓得古人称老城为中山的缘由。

两县早先都有青蛙告状的传说。只是,三原人说这事发生于三原,富平人又说他们那儿才是故事的发生地。好在大家都在说,却始终保持数说同存,并未为此争得脸红脖子粗,更不可能对簿公堂。

故事说当年修桥时,曾发生了一桩谋杀沉尸的命案,河中青蛙拦轿鸣冤,县老爷借梦断案,从河中打捞出死尸,发现是凶犯作案后将尸首捆绑在磨扇而沉入河内,以图毁尸灭证。县太爷为侦破此案,命公差衙役张贴告示收购废旧磨盘,密寻暗合沉尸的另一块磨盘,最终案件告破,凶犯伏法。后来,知县将所收购的大量磨盘全部铺在下河上城的坡道上,成为三原、富平两县的奇观和典故。


这个故事都涉及县外的古桥,而两座古桥的命运却迥然有异。富平老城北门外的北桥,原为木桥,至于始修于何年则是无考,反正屡建屡毁却是事实。明英宗《正统实录》曾载,富平北桥亦称永兴桥,正统十二年(1447)时,永兴桥已岁久倾圮,因无人出面倡修,或无能力修葺,复又搁置近百年。直至万历初年,鸿胪少卿李尽心才捐银修建,当地百姓感念李尽心之德,称该桥为“李公桥”。李公桥是一座三孔石拱桥,长69米,宽6.6米,高4.8米。据说李公桥修造时,为了方便灌溉温泉河南岸农田,知县刘兑从桥北的怀德渠,顺桥面东侧凿石槽引水南流,人们遂将此水渠取名玉带渠,亦由此有了富平老城外的“北门青石桥,水流桥上桥下”。

曾几何时,当年S106省道绕道富平城下,修了跨河新桥后,富平古桥已不复存在,唯有素有堑城“四景之一”的民谣还在流传。2014年前后,富平重修城北跨温泉河桥,居然挖出古老的李公桥。这次开挖,让沉积地下的古桥露出残容,然而却被承建者用一座崭新宽敞的新桥替代。


由此,不由又让人想到三原的龙桥。三原龙桥坐落在城隍庙后的清河上,因该桥下有一座龙潭而称“龙桥”。如今有两座跨河桥,古龙桥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初由知县高进孝主持修建,后因高知县离职而搁置,再由工部尚书温纯捐资,直至万历三十一年(1603)竣工,先后历时十一年。当为纪念捐钱修桥的温尚书,这座桥被称作“崇仁桥”,也叫“尚书桥”。这两个桥名,与富平的“李公桥”的得名自是同理。

三原古龙桥也是三孔石拱桥,长110米,宽11米,高26米。桥身用石条砌嵌,桥面筑铺青石,两侧石栏浮雕着二十四孝人物故事和动物花卉等祥瑞图案。石栏外侧,每孔桥洞上雕有龙头或龙尾,其龙头西向清河水上游,以取“吸水”之意,龙尾甩向东面下游,则有“排水”之意。三条龙身横穿石桥,好像要将古桥背驮起来。正如有人赞美龙桥说,“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


数百年来,古龙桥稳若泰山,矗立于清河之上。清顺治十三年(1656)、乾隆二十年(1755)、道光六年(1826)、咸丰元年(1851)、中华民国二十九年(1940),以及1984年,当地曾经对该桥的桥面和桥基进行过多次修补,但是桥身依然保持原貌。1992年4月,古龙桥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三原政府在古龙桥西侧建起“新龙桥”。新桥桥长173.28米,宽9.7米,高94.82米,是一座斜拉式平桥,开始肩负起县城南北通衢的功能,极大方便了两岸居民的生活。如今已成为三原县城的地标性建筑。

此时此刻,站在清河南岸,远眺两座龙桥横跨南北,再想想富平城北那座李公桥,真不知说什么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陕:咸阳三原古龙桥
【收藏】富平老城 :一城天峙(zhi),县治堑(qian)城如空中楼阁。
接龙桥,一座几乎原汁原味保存下来的古桥
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
唐十八陵一览表(转)
中國古橋(一)【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