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考分流到职校的孩子,20年后会怎样:职业教育标杆的德国替我们试过了

前几天,一条“职校学生未毕业就被抢空”的新闻上了热搜。

新闻中称,职校的学生“往往还未毕业,就被各大企业争抢一空”,每人手上都有2-4个offer,就业前景非常好。

和每年都来一轮的“大学生就业难”新闻对比来看,会更加显现出职校的“优势”。

前段时间还有另外一条相关新闻,“职校学生也能考事业编“同样上了热搜。即职校学生也有了参加事业单位招聘的机会,将来应该很快就能考公了。

这两则新闻都是有利于普通民众的好事,学乐君也欢欣鼓舞。这两年,国家层面给职业学校提供了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相信在将来,我国的职业教育也一定能取得很大进展。

毕竟谁也不能保证自家的孩子一定不会被分流到职校去,所以职校多了出路、有了更好的职业机会,对于所有普通人而言都是好事。

但除了欢欣鼓舞之外,更重要的是,看新闻要看其言外之意。其中没说的内容,往往更加重要。

比如,在这则新闻里,就至少忽视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1.是只有这所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还是职校的普遍就业形势都好,每个职校的学生都有2-4offer在等着吗

2.能就业,就代表收入和职业发展良好吗?能参加考公、考研报名,就意味着和普通大学毕业生有同等概率考上吗?

这两个问题,其实都不用回答,因为答案显而易见。

简而言之,对于职校的改革、支持、政策倾斜,是好事。但对于父母而言,职校却不会是大家努力的方向。

职校的改善是教育底线的提升,但没有人愿意在最开始就盯着底线。

“我辛苦奋斗几十年,不是为了让我孩子上职校的。”

我国的职业教育,是在模仿发达国家,尤其是德国。

近期有另外两则有关职校教育的新闻,其一是职校也可以获得学士学位了,即在学位上,高等职校和普通本科大学是一样的了。

其二是在职业教育和实践中“全面推行新型学徒制”,并有不菲的补贴。

授予学士学位和学徒制这两个职业教育的方法,都是从德国借鉴过来的。

德国刚在2020年通过了新的《职业教育法》,其中对于学位的探索比中国走得更激进,职校不仅可以授予“专业学士”学位,甚至可以授予“专业硕士”。职校的最高学位等级,比本科生还高了。

而德国职业教育最引以为傲的一点,就是学徒制。德国的现代化学徒制,基本可以理解为职校和企业合作,一边学习理论和知识,一边在企业实习、实践。

《德国城市》纪录片

学乐君看过不少文章,都在说欧洲发达国家职业学校出来的学生,在就业和收入上同样非常好,不必大学生差,但事实果然如此吗?

事实上,德国职业教育正在遭遇危机。

近些年,德国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数量连年下滑,今年的申请人数就比去年下降了约9%,并且这个趋势已经持续多年,并还在持续下滑。

越来越多的德国人不愿意选择这条教育道路,原因非常清晰,就是收入低、工作不稳定、容易失业、受大环境影响很大。

近些年我们在新闻中常见到的法国“黄马甲”运动,以及动辄出现的“地铁工人大罢工”事件,一部分原因就源于这些人的职业待遇和发展并不尽如人意。

教育经历和收入的关系,学界早就进行了研究,各国的结论都是完全一致的,就是收入和学历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即学历越高,收入越高。

德国也不例外。在德国,接受职业教育和普通大学教育的学生,收入的差距也同样明显。

德国ifo教育经济中心在2017年发布的调查报告表明,在整个职业生涯中,综合大学毕业生比职业教育毕业生的总收入高38.7万欧元(约合280万元),平均月收入高出89%,接近翻倍。

德国进行这次研究的调查人数超过110万,持续了数年时间,而且是2010年后最近的数据和结果。

即便德国已经是收入分配很公平的发达国家,但职业教育相比于普通大学教育,仍然差距非常明显。

《浪潮》

在中国,学历造成的收入不平等比德国更大。

广东省教育厅发布的《201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的数据表明,研究生的平均月薪约为大专生的2.18倍。而职校毕业生的收入,根本没有进入统计范围。

德国的另一项研究还表明,职业教育的学生参加工作后,失业的风险会随着年龄逐渐增加。

也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相比于普通大学毕业的人,这些人会越来越容易失业。

而他们重新找工作的可能性、维持收入的可能性,却越来越低。

在德国的这项研究中,就业风险逆转的年龄为44岁。

德国的就业保障、劳工保护机制,是远比中国完善的,但即便如此,职校毕业生的就业风险仍然会越来越大,44岁之后失业的可能性更是如同达摩克里斯之剑。

而在我国,这个年龄更低,比如大家经常调侃的“35岁失业“现象,对职校毕业生会更加友好,还是更加残酷?

因为年龄而失业,某种程度上可以用政策来规范,至少我们可以把35岁失业提高到德国的“44岁失业“。但比年龄更加残酷的,是呼啸而过的时代的马车。

前两年,有一部获得奥斯卡奖的纪录片《美国工厂》,描述了福耀玻璃在美国开工厂的经历。

这座工厂里的2000名工人,很多都是原来各大汽车厂家的熟练工人,经验丰富,而且其中很多人都接受过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但因为美国汽车产业不景气和产业转移,这些人在四五十岁的年纪,失业了。

福耀在此地开设工厂,对他们而言是一个重新就业的好机会。

他们有家庭要养,有孩子要供,面对资本家的步步紧逼,只得放弃很多劳保、安全保障、医疗保障,来换取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

而不肯妥协的人,都被炒了鱿鱼。

资本方之所以如此强势,是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劳工毫无讨价还价的资本。

在纪录片的最后,美国工厂的自动化生产线开始紧锣密鼓地安装。高层领导向曹德旺汇报,未来很快就不再需要这些工人了。

当看完纪录片之后,你会发现所谓的劳资冲突,在时代趋势面前,只是一粒尘埃。用不了几年,数以亿计的职业工人就会被自动化技术取代。

在职校学了个BP专业,还没毕业,BP机没了。这种情况,在未来会越来越多地出现。

汽车、火车发明之后,时代不会顾及马车夫是否失业;技术革命之后,也不会顾虑职校学生的生计。

也正因此,一直以来普通大学毕业生的长远发展都是更好的,因为普通大学进行的是通识和学科基础知识学习,这些知识和思维方式,更容易迁移,更难被取代。

而职业教育的专精化,使得其毕业生刚参加工作获得优势,确有可能被厂家争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迭代,其优势会迅速消失。

那我们能怎么办呢?难道要鼓吹学历万能论,或者去千方百计鸡娃,打死不要去上职校吗?

其实不是的,因为中考半数分流的政策明摆在这里,再怎么努力,都始终会有50%的孩子沦为下半区。

教育中的军备竞赛、囚徒困境、电影院效应,都不是值得提倡的教育方式。

我真正想表达的,恰恰不是学历多重要,反而是那句废话:学历不重要,能力才重要

中考分流是各国都有的现状,只是分流的方式不太一样而已。

美国经济学家在研究分流问题时,想到了一个很多父母都想到的疑问:

如果孩子只是因为差了一两分就被分流,对他们将来的发展有多大影响呢?

《世界的孩子:我在美国读高中》

经济学家选了一所美国高中,跟踪两拨学生:一部分是比录取分数线高了一两分的幸运儿,一部分是比分数线低了一两分的倒霉蛋。

几年之后考察他们的SAT成绩,结果是:没有差异。他们的平均成绩几乎一模一样。

经济学家们还跟踪调查了美国的大学生,选了那些SAT分数近似的学生,一部分幸运地进了名校,另一部分则因为“志愿”之类的原因进了普通大学。

经过多年跟踪他们的就业、收入和社会地位,得出的结论也是一样的:没有明显差异。

所以,无论是被分流到职校的孩子,还是没考上好大学的孩子,只要他本身是具备这个能力的,那么无论是否取得了更好的学历,对于他们整个人生的影响都微乎其微。

那一张学历证真的不重要,但能考到这个分数、能获得这个学历的学习能力,很重要,非常重要。

要拿到任何一张学历,都要具备相应的“分数“,也就意味着拥有相应的智商天赋和学习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了持之以恒向此目标努力的毅力。

而很多走入人生困局的人,不是因为缺少那张毕业证,而是自身不具备相应的天赋和学习能力,没有养成足够好的学习习惯,或者是在持之以恒地走向相反方向(不学习、逃课、不好好写作业、不爱看书、无法坚持)。

学历证书只是结果,不是原因。

分流的结果,不是因为中考的分数造成的,而是此前十几年的生活细节决定的。

而如果你家孩子真的只是“一分之差“导致没有走上高中大学的道路,那上面的研究也已经证明了,他们的人生不会因此而被摧毁。

真正可怕的,是从小开始的一步步都踩得不够坚实,却期待“天降奇兵”,通过一个政策修改或某个漏洞来追求学历。

如果不愿意接受孩子被分流到职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没有任何捷径可以取代。

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即便被分流,即便没有名校学历,依然可以赢得坚实的未来。

给每一个努力提升自己的父母点赞,给每一个认真学习知识的孩子点赞

参考资料:

界面新闻:《“模范生”德国的职业教育正在走进死胡同?》

芥末堆:《我们要“对标”的德国职业教育,如今也暴露出了问题》

纪录片《美国工厂》

陈晓东:《教育对我国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测度与分解》

德国ifo研究所教育经济中心:《学历与一生的收入:德国最新的有关调查统计》

万维钢:《精英日课:<人人说谎>7:意料之外的有用和没用》

宫春子、郭萍:《数说学历与收入那些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德国孩子“小升初”不拼名校拼职校
让职校生有盼头有奔头
新职业教育法即将实施,如果你是普通家长,请一定读懂我想说什么
关注 | “你愿意让孩子读职校吗?”
中、德两国职业教育的比较
共同行动推动职业教育“叫好又叫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