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硅谷超级家长课:教出硅谷三女杰的TRICK教养法|豆爸读书会

文/编辑:豆爸读书会

全文音频

欢迎来到豆爸读书会,每周四在亲子学乐公众号首发更新。

在热播剧《小舍得》中,子悠说:“我妈妈爱的不是我,而是考满分的我。”这句话,揭开了中国式父母的疮疤:疲于奔命的照顾,焦头烂额的陪学,最终收获的却是,千刀万剐的痛心。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父母总是非常的焦虑和倍感压力,担心自己不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担心孩子在社会中遇到挫折,无法幸福地度过一生。在种种担心下,父母希望为孩子的一切负责,整天围着孩子转,事无巨细,疲惫不堪,与此同时,孩子却变得抑郁、焦虑、压力重重、情感脆弱。

很多人不禁要问,教育真的那么难吗?答案是否定的。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叫做《硅谷超级家长课》,这本书颠覆了传统的育儿理念,它告诉我们,养育孩子并没有那么难,不需要“直升机式育儿”,不需要“虎妈式育儿”,同样能让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的性格,让他们拥有幸福成功的人生。

这本书的作者埃丝特·沃西基,是美国著名教育家,被称为“硅谷教母”,她培养了三位优秀的女儿,她的三个女儿在竞争激烈的硅谷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大女儿现任Youtube的CEO,曾是谷歌第16位员工,二女儿是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教授,小女儿创办了估值25亿美元的基因检测公司。

她的教育理念被美国人视为“金科玉律”,乔布斯坚持让自己的孩子跟着埃丝特学习,马云吸收了她的教育理念,创办了云谷学校。

埃丝特在这本书中首次公开了她独创的TRICK教养法,也就是信任、尊重、独立、合作、善意五大原则,这五个词的首字母组合起来就是“TRICK”,这是埃丝特养育成功孩子的独家秘诀。每位家长都能从书中学到她独特的育儿干货和秘籍,学习到如果轻松地把孩子培养成快乐又成功的人。接下来,我为大家讲述书中内容。

 信任自己,信任孩子

提起“信任”,很多人认为很容易,可能够真正做到的家长却不多,比如,孩子做作业时在旁边看着,担心孩子不认真;孩子玩手机时在旁边提醒,生怕孩子沉迷游戏;孩子和朋友出去玩时,担心孩子晚归。

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变得没有自主性和自控能力。说到底,这都是因为缺乏对孩子的信任,他们认为孩子没有能力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那么埃丝特是怎么做的呢?

当大女儿苏珊18个月大时,就已经兼顾起照顾妹妹的重任。每当埃丝特忙着收拾家务时,苏珊守在摇篮边,看到妹妹哭,她就跑去通知妈妈,还会帮着妈妈叠尿布。

后来,埃丝特成为祖母,当女儿将外孙交给她时,她顿时觉得头大,一个12岁的外孙要理发,两个8岁的外孙女要去商场采购文具。她将大孩子寄存在常去的理发店,孩子自己和理发师表述需要的发型。然后,她带着小孩子去商场,交给她们购买清单,让她们自己采购需要的物品,然后回去接外孙。当埃丝特回到商场后,孩子们已经买完了东西,三个孩子都很高兴。 

孩子们比我们想象得更加能干。这就是相信的力量。与其说教,不如让孩子们独自去探索世界,让他们有机会去尝试不同的生活体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放手,告诉孩子们“你可以自己做!” 

其实,睡觉,吃饭,购物,都是培养信任感的契机。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没有自己睡觉的能力,其实,如果你相信孩子能独自睡觉,并且教他们怎么做,那他们就能做到。只要给孩子学习的机会,他们会学习自我安慰,比如吮吸手指或奶嘴,或者玩玩具,孩子会比我们想象得更坚强。

吃饭同样是培养信任感的好时机。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太小不会吃饭,或者认为孩子自己吃饭弄得到处脏兮兮的,所以他们宁愿喂孩子吃饭,省时又省力,这就导致了很多孩子到了小学都不会自己吃饭。其实在孩子可以吃固体食物的时候,可以给他们用手抓着吃的小食品,虽然孩子刚开始会弄得一片狼藉,但是她们学会了自己吃饭,并且会做得越来越好。 

父母对孩子的信任,是孩子生活在这个世界的底气,可以从小事做起,培养对孩子的信任感。首先,放手让孩子处理自己的事情。其次,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将购物这样的小事交给孩子,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沟通能力,更能够让孩子们有计划地购物,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懂得取舍。 

大人不能做孩子一辈子的铠甲,孩子终究要独自去闯荡世界,那么,作为家长,要尽量地给予孩子信任,相信他们“一定能做到!”,也“一定能做好!”

尊重孩子,孩子不是父母的复制品

很多孩子从一出生开始,父母便以“爱”的名义,操纵着孩子的生活,从报辅导班,到找工作,再到谈婚论嫁,甚至生儿育女后,依然不肯放手。比如,孩子喜欢写作,父母却希望孩子找一个稳定体面的工作,孩子喜欢做咖啡师,可父母偏要孩子考公务员。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家庭中比比皆是。

埃丝特也遭遇了相似的情况,她的小女儿安妮,在耶鲁获得了生物学的学位后,居然去应聘做了保姆,她对母亲说:“我喜欢那些让我带孩子的家庭。”尽管女儿的选择让埃丝特差点犯了心脏病,但是她没有暴跳如雷,也没有和女儿针锋相对,而采用了两种方式,即约束与尊重

当孩子赖在家里什么都不做的时候,要约束,也就是不让孩子沉迷于网络或者游戏中,这些会消耗掉孩子体内的能量,同时要向孩子提出要求,告诉他们,你已经毕业了,你需要自己供养自己,因此我再资助你半年,半年之后,你要靠自己生活。适当给予孩子压力,会更让他们清醒。

而尊重,就是给孩子时间让她们去寻找想要的生活。正如埃丝特主动给安妮买了一件T恤,上面印着大大的“保姆”二字,这表示了母亲对她的支持,更是一种尊重。安妮做了一段时间保姆后,又看到身边同学的工作,便又主动放弃了保姆的职业,投身到了生物行业,最终成为了如今的CEO。

我们要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愿望和兴趣。不管他们选择做什么,我们都要给他们关爱与支持,这样他们才能获得探寻自己的道路所需的勇气。

另外,尊重还意味着尊重孩子的成长轨迹,尊重她的成长节奏,埃丝特的外孙18个月还不想学习走路,这让家人都很担心。突然有一天,在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孩子突然站了起来并跑向篮球,原来他一直知道怎么站立和行走,只是缺少合适的时机而已。对此,埃丝特说:“父母需要放松一点,你的孩子会走路,会讲话,也会上厕所,但是他们要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学习。”

所以,作为父母,要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成长轨迹,大声地告诉孩子“你的人生你做主!”父母,不应该是子女人生的教练,而是应该是陪练。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其他什么都不要管,所以帮助孩子打理生活上的一切。这让孩子变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乏独立性,很多孩子上大学后仍然无法独立生活,甚至有人毕业后仍然在家中啃老,不愿意出去独立。其实,父母的过多介入,只会让孩子失去独立性

埃丝特在学生时代,就做兼职养活自己,模特、运动场管理员、清洁工等等,这些工作让她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不用靠父母的接济。她也让女儿们去兼职,让她们明白“你的生活,你负责”,这是孩子们走向独立的必经阶段。

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性呢?埃丝特提出:要在信任孩子的基础上,尊重孩子,放手让孩子做他们能力之内的事。父母在培养孩子独立的同时,还需要提供指导和引导。这其中的度如何把握呢?

第一个原则是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独立,但问题在于,很多父母并不知道何为安全,所以总是大惊小怪,这一点很难识别的,所以判断何为安全,需要用理性思考,而不是用直觉来思考。

第二,在孩子完成家务或承担责任时,父母需要给予指导并允许孩子做的不完美。在很多时候让孩子独立往往意味着会对家长增加很多麻烦,比如孩子们会把事情搞得很糟,所以很多家长更愿意自己出手帮助孩子,这样做虽然很省事,但是没有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第三,失败是学习的一部分,我们应该鼓励孩子犯错,快速试错、频繁试错,并在试错中前行。孩子在小时候多犯错,长大了才能少犯错。

作为父母的目标,应该是让孩子成为独立自主的人,让他们最终不再依赖我们。当孩子成年后,他们在应对生活挑战时,会变得更加从容;在应对逆境挫折时,也不至于失控。我们不可能陪着孩子一辈子,早晚有一天孩子会过自己的生活,所以越早独立,孩子走向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让孩子在合作中成长 

合作是未来世界的通行证,但是很多孩子并不具备合作的品质,他们在学校和在家中都崇尚竞争,和兄弟姐妹竞争父母更多的爱,或者和同学竞争更好的成绩,在当今社会,合作是必要的品质,不懂得合作,单打独斗的人是没有办法在社会上生存的。那么要如何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呢?

埃丝特说:合作的前提是相互信任,尊重和独立。多年来,埃丝特在养育三个女儿时,秉承这样的教育理念,采用合作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更具主动性、创造性。

早在大女儿苏珊5岁的时候,埃丝特就让孩子参与到旅行计划里。孩子们会一路上给出各种建议,比如去哪家餐馆吃饭或者去什么景点。埃丝特发现,当孩子拥有了决策权之后,他们在整个旅行过程中更投入。其实任何事情都如此,要增强孩子的合作意识,就要让孩子参与到活动进程中。孩子们一起制定规则,也更愿意遵守规则,从而达成一致目标。

除此之外,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团体活动来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比如,可以参加游泳队、网球队和足球队等需要团队合作的运动,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会逐渐地学会体谅他人,更愿意在遇到分歧时理解他人,并且更乐于助人。

但是,运动不是父母竞争的方式,不要让自己的好胜心卷入运动中,比如侮辱其他的参赛队伍,嘲讽其他的父母,或者当孩子比赛失败时对孩子大喊大叫。这也就失去了培养孩子合作精神的意义。

合作不是只在特殊场合才有,日常生活中处处都需要合作。比如在家里,孩子可以负责帮忙准备晚餐,他们可以摆放餐具或者协助做饭,也可以在饭后帮助清洗碗筷。同时,可以让孩子参与到家庭劳动中来,比如吸尘、洗衣服、倒垃圾、铲雪等等,要让孩子明白,维持家庭的整洁需要每个人共同合作,需要大家共同负起责任。

更重要的是,合作的起点是父母,如果父母不懂得合作,不知道倾听别人的观点,那么也无法为孩子做出合作的表率。心理学家阿德勒说:真正的生命意义在于奉献与合作。一个人的力量是很渺小的,拥有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人,在未来的世界里才能够走得更远。

教孩子表达善意

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很多孩子都变得自私、冷漠,他们大都把个人成就和自己的幸福作为首要目标,而很少有人把“关心他人”放在首位。频频出现的“校园暴力”,“校园霸凌”正是由于善意的缺失。

如何教孩子表达善意呢?首先,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向别人表达善意,比如见到朋友主动打招呼,帮助别人装卸车上的东西,为抱孩子的母亲扶门,帮助老人安全的下公交车等等。

父母的这些行为会成为孩子的榜样。同时在家里,要教导孩子对每一个帮助他的人说谢谢,在生日或假日收到礼物时要表示感谢。也可以建议孩子每晚睡觉之前写一写自己感恩的事情,这样不仅可以练习写作,还可以让孩子找到生活中值得感恩的事情。

缺少同理心的孩子是不懂得表达善意的。在孩子小的时候,在很多简单而有趣的活动中,就可以教授孩子何为同理心,父母可以鼓励孩子玩假扮游戏,你只需要给孩子一个故事的开头,一件衣服或者一个玩具,他们自己就会想象出自己的角色,这种游戏很自由,孩子们也很喜欢,当孩子假装自己是另外一个人时,他们就懂得什么叫换位思考,也懂得理解别人。同时可以经常给孩子读书,尤其是读一些与善意与同理心有关的书。有研究表明,阅读小说,并揣摩各个角色的感受,能够帮助孩子发展同理心。

此外,养宠物也是培养孩子善意和责任感的好方法,孩子在照顾宠物的过程中,会渐渐地学习到如何理解别人。当孩子长大一些之后,父母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做公益,比如照顾老人,参与环保工作,或者每周为孩子安排一项帮助他人的活动。

但是最重要的是,不要利用公益活动企图让孩子的履历更好看,这等于是在告诉孩子,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这也就失去了公益的意义。

表达善意其实可以表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可以在节假日,邀请邻居来家里吃饭,为没有礼物的孩子送礼,也可以去收容所做义工或者捐钱,父母的善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一个生活在善良环境中的孩子,能够感觉到世间的温暖,长大以后,他们也会用这种善良回报社会,对别人做出贡献和表达善意。

以上就是《硅谷超级家长课》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看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教育的认知。

教育也可以是快乐的,让孩子痛苦的教育,不论目标多么远大,都是不成功的教育。

教育并不只是将孩子养大,而是关注他们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TRICK理念看似简单,可是却能产生惊人的效果,通往成功的道路正是由这些简单的理念而铺就。

埃丝特用她成功养育三位优秀女儿的经验告诉我们,最好的教育是用信任,尊重将孩子培养成独立自主,充满善意的人,让他们能够应对未来的挑战,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硅谷超级家长课
40多年前,“棉花糖实验”最能被延迟满足的女孩,后来过得怎么样
登上《时代周刊》,养育硅谷CEO,执教林书豪:超级妈妈的育儿经
一个温柔的妈妈,会使我们的家庭拥有更多的美好
硅谷家长的TRICK教养法
孩子最大的不幸,是不被父母信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