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要怪孩子喜欢玩游戏,做家长的都需要向手游学习!


寒假,武汉叶女士为了防止儿子玩游戏,出了个狠招:把家里所有电子产品都装进背包,二十多斤走哪背哪!

叶女士说,这是经过实践总结的最佳办法。以前,她还试过只背路由器出门,可到家发现熊孩子连单机游戏也能玩半天。

但这个法子在杭州皓皓妈妈那儿却以失败告终。

尽管皓皓妈妈把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都转移到办公室,并叮嘱爷爷奶奶手机随身放好。

防不胜防,皓皓还是找到爸爸以前用过的旧手机,偷偷在被窝里玩了一夜游戏,直到妈妈凌晨4点多起夜才发现。

为防止孩子沉迷游戏,哪家没有为此斗智斗勇几个回合?家长通常采取三种干涉方式:

温和型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孩子反应:悔不当初,决定痛改前非。但不日便原形毕露,重蹈覆辙。

效果评估:★★★

智斗型

时时监控不定时抽查。孩子反应:极其反感。侦查与反侦查,破译、修改密码,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效果评估:★★★

强制型

简单粗暴强行没收。孩子反应:抗拒、逆反。不达目的不罢休,鱼死网破顽抗到底。

效果评估:★★

事实上三种方式大都没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疏离了亲子关系,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孩子对游戏兴趣更浓厚,逮住机会就猛玩一通。

与学习相比,游戏过程中清晰的目标、即时的反馈、可控的难度更能给孩子带来自信和满足感。

1. 游戏规则设计比现实更清晰。

游戏策划把每一个小环节都以数据为指标,设计小目标,给予明确的方法、步骤,玩家在每一个小环节的付出都能实现一个小目标,从而充满信心玩下去。

学习上,主观的付出不一定能使成绩持续进步,确定了目标也要因人而异地掌握一定的方法才能见效,这种不确定性常常令人无所适从,丧失学习的动力。

2. 游戏过程中不断得到即时反馈。

当玩家完成一个小目标之后,游戏会立即给予完成目标所应该获得的奖励(如装备、金币等等),即时提升玩家的信心。

阶段性努力,考试成绩并能有多大起色,或取得些微进步却没有及时得到认可,努力值与目标兑现值的不对等带来强烈的挫败感,让人失去自信而气馁。

3. 玩家可以选择与自己水平相适宜难度的游戏。

游戏难度可自控,既不会令玩家失去信心,也不会不具挑战性,按部就班一个一个目标达成,玩家有十足的成就感。

学习的难度不为人左右且因人而异。太难容易挫败,简单又索然无味,不容易产生成就感。

孩子在学习中,上述三个引导条件很多时候一条也得不到满足,使得他们不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做,付出努力也得不到即时的鼓励,而另一边又是家长过高的期望,学习之路艰难却又难觅一丝光明。

我们不能改变游戏,但我们可以借用游戏过程三个引导条件来改变对孩子的教育。

网上看到一位游戏策划曾巧妙地应用游戏里的引导术来教育自己的儿子。

三年级刚开英语课的时候,他给儿子制定了一套上学的新手引导:只需要英语考试及格,便奖励当月零花钱翻倍。

儿子很轻松的完成了目标,网友立刻兑现了奖励。

在游戏行业这叫首充,只需充值几块钱,可以享受数倍于充值的奖励。只要充过一次钱的玩家,充第二第三次的概率非常高。

每一次目标无需太难,太难会适得其反,保持在一个个稳定的画饼-完成-奖励再画饼的小循环中,让人始终在追求。

兑现奖励后,网友要求儿子拿70分,除了零花钱以外,只要愿意每天记几个单词,则可以玩一定时间的游戏。

网友表示,作为游戏策划,很清楚游戏对玩家的引导术,一旦儿子进入了这个循环体系,成绩变好只是一个结果。

反馈也要巧妙合理。按照网友的提示,得出以下结论。

1、谨慎使用惩罚手段,不要把孩子逼走。

游戏中极少惩罚玩家,哪怕玩的再烂,都会提示:玩的不错,还有以下几种办法可以让你变得更强。

如果反复受到惩罚,孩子会觉得这事不适合我,他会逃到一个天天夸他很厉害的舒适区中去,而这往往就是游戏。

新加坡亲子教育专家陈禾有一个教育理念:让孩子有路可走。

2、让孩子“赚”奖励,并且是有使用范围的奖励。

游戏中大奖励在送之前,都会先设一个目标,告诉玩家想获得是有条件的。然后充满仪式感地跳出来,让你心情激动的明白;这是奖励给你的,而不是欠你的。

家长给孩子的奖励也应让他明白:是通过努力赚来的,而不是理所当然的。这样,他才有成就感。

给孩子的奖励可以投其所好地送手机、游戏机的使用权、迪士尼两日游、新款运动鞋等等有使用范围的奖励,不能直接送手机、游戏机、人民币。

有使用范围的奖励能获得短暂的快乐、满足某一个需求,但过去就没了,下一个目标又在眼前,这样才能让孩子不断地去追逐学习的目标。

游戏里,按下一个键,就会有相应的回应。这种及时的反馈,让孩子觉得,他获得了很好的掌控权和陪伴感。

家长要使教育得法,就要对孩子的行为给予及时回馈,满足他的心理需求,不能被电子反馈和陪伴取代。

同事跟我说过她8岁儿子从游戏的沉迷中解脱出来的故事。

曾经她儿子特爱玩电脑游戏,玩起来可以水不喝、饭不吃。为此,夫妇俩非常焦虑。

但孩子爸爸没有粗暴地制止,而是陪儿子一起玩游戏。父子二人联手,孩子玩得更爽了,一得空就拉着爸爸一起打游戏。

后来,孩子爸爸假称玩久了肩颈疼,提出打一场游戏后要陪他打半小时篮球。时日一长,儿子竟爱上了打篮球。

接着,孩子爸爸利用假期教孩子用电脑修图、画图、搜索问题、制作相册,并发送到班级群里,儿子很有成就感。

孩子有了其他的兴趣爱好,内心又怎会被电子游戏完全占满?

现在同事家订立规矩,周一至周五不能玩游戏,双休每天玩半小时游戏、打半小时篮球,其他时间则帮忙做家务,一起看书或者出去游玩。

规矩全家共同遵守,家长在孩子面前除了接电话外不拿手机、不玩电脑。

能好好地陪伴孩子读书或玩耍,及时回馈孩子的需求,或许是戒掉孩子游戏瘾的最理想途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儿子大玩网游到爱上学习,这位游戏业专家父亲这样巧妙引导孩子成长
游戏策划:为什么我的儿子不沉迷游戏?
游戏策划师爸爸一语道破:为什么我儿子不沉迷游戏?
“渣渣辉”教你拯救“学渣”
有没有想过用游戏的思维指导孩子的学习?
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怎么办?社工来支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