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张图带你领略:中国龙的流变

在中国,龙经历了四个较大的发展阶段:图腾崇拜阶段、神灵崇拜阶段、龙神崇拜与帝王崇拜相结合的阶段、印度龙崇拜与中国龙崇拜相结合的阶段。封建时代,龙是帝王的象征,历代帝王都以“真龙天子”自居,就连帝王的容颜骨相、衣食住行、言谈举止都要冠以龙的称呼,从秦汉到明清,龙的纹样一直被帝王所垄断。民间百姓也都崇龙尊龙,把龙视为吉祥、美好的化身,生活中许多物事都喜用龙来比附,龙的观念在中国人心目中根深蒂固,渗透着民俗活动的方方面面。

在图腾崇拜阶段,中国远古的某些部落把龙视为图腾,作为自己部落的祖先和标志。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和有关传说,龙(原形为蛇)原为伏羲氏族的图腾,后来成为太暤部落的图腾。太暤部落是龙图腾崇拜最为重要的起源地之一。

在神灵崇拜阶段,农牧业逐渐形成,宗教信仰也得到发展,从较为单一的图腾崇拜过渡到多神崇拜。龙图腾崇拜也发展为龙神崇拜。人们把龙神化,奉龙为水神、虹神。

龙被神化后,又与帝王崇拜结合在一起。秦汉时期,中国大统一,要求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大神,以整合各地、各民族的信仰,龙崇拜便与帝王崇拜结合在一起。中国古代帝王把自己说成是龙神的化身或龙神之子,或把自己说成是受龙神保护的人,借助龙树立权威,获得人们普遍的信任和支持。这样,龙获得了更为显赫的地位,对中国龙文化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最后是印度龙崇拜与中国龙崇拜相结合的阶段。隋唐时代,佛教在中国迅速传播,佛教中的龙王崇拜也传入中国。在中国本土的龙崇拜中,原来只有龙神崇拜,没有龙王崇拜,龙王崇拜是在佛教传入后引进的。随着佛教的传播,龙王、龙宫、龙女等也得到迅速流传。


文字整理自刘宗迪先生

纹样

观历史

龙的考古史与龙纹的发展史

1971年,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了一件“C”形青玉龙,后经考古勘查确认该玉龙属于距今约7000多年的红山文化遗物。玉龙由墨绿色的岫岩玉雕琢而成,周身光洁,头部长吻修目,鬣鬃飞扬,躯体卷曲若钩。造型生动,雕琢精美,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这件玉龙用黑绿色玉制成,琢磨精细,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国已发现的时代较早的龙的形象之一,从其首部特征看,吻部较长,鼻部前突,并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2个并排的鼻孔。玉龙现收藏于国家博物馆,位列十大镇馆之宝。安徽含山凌家滩、湖北天门肖家屋脊也都有类似的玉龙形象,它们有可能是龙的原始形态。

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清理出一条长1.78米的蚌壳摆塑龙,距今近六千年。

1994年,在湖北黄梅县白湖乡焦墩遗址,清理到一条长4.4米的卵石摆塑龙,距今约六千年。

1995年,考古学家在辽宁的阜新兴隆洼文化查海遗址发现了一条长19.7米的红石堆塑龙。这条龙有头、尾和四肢,已经比较完整。查海遗址是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证明中国龙文化至少已经有了8000年的历史 。这是迄今为止得到考古界公认的,最早关于龙的遗存。

1996年,辽宁葫芦岛杨家洼遗址,发现了两条土塑龙,距今约八千年。

新石器时代晚期,玉的神秘功能在先民的眼里愈发至关重要,与天地宗祖鬼神沟通的琮、璧、戚等礼器,都是用好玉琢制的。繁多的龙型,特别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在辽西、内蒙古、徽、湘、鄂、太湖流域等地的玉龙各有祖形的现象,说明龙的产生其实是与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当地氏族先民所尊崇、敬畏的某种动物直接相关,与当时当地生存的动物种群有关。如鳄应该在江河沼泽的江浙湘鄂地区,而不应该出现在辽西的山区和茫茫无际的大草原上;马的踪迹至今在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中没有发现……这种与当时当地先民的尊重物紧密相连的特殊的造龙现象,直至以后仍会导致另类新龙的产生。如商代人首双角龙纹青铜盉,汉代马王堆帛画上的人形龙,江苏丹徒丁卯桥唐代鎏金银盆上的鱼龙等等。其中人形龙的出现,说明受到尊崇、仰慕的首领、英雄人物等,同样可以成龙。这一现象即使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仍能产生其不可思议的影响。总而言之,这种奇妙的、唯“龙的传人”独具的“龙”化的意识行为,实质就是将这种动物或人予以“神”化的过程。《竹书纪年》载:伏羲氏各氏族中有飞龙氏、潜龙氏、居龙氏、降龙氏、土龙氏、水龙氏、青龙氏、赤龙氏、白龙氏、黑龙氏、黄龙氏。

古籍说帝舜和夏代有饲养龙的活动,以龙作氏族的族名。《路史·后纪》卷十一:“当舜之时,人来效献(献也)龙,求能食之。高阳之后,有董父能求其欲,使豢之。赐之氏白豢龙。封于鬷川,于是始有豢龙之官。”《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云:“帝舜氏世有畜龙,及(有)夏孔甲,扰于有帝。帝赐之乘龙,河汉各二,各有雌雄。孔甲不能食,而未获豢龙氏。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姓(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夏后飧之,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县,范氏其后也。”

商周时期,龙文化更得到广泛的传播。龙由图腾时代原始的龙形象变成真正的龙纹,约在商代。商王朝非常重视宗教与巫术,也就十分重视宗教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礼器——青铜器的铸造。青铜器上的纹饰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即通过各种象征性的纹饰,向人们展示应崇拜的神灵,求其保护,免受怪物的侵害。这种纹饰中,原龙纹成为主要的部分。《史记·封禅书》载:“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

龙原本是中华先民崇拜对象,但随着专制程度的不断加深,君权之日益膨胀,帝王之家凭借政治优势,将龙据为己有。《吕氏春秋》中,便有将晋文公“喻之为龙”的记载。其后有秦始皇称“祖龙”之说。秦汉以后,龙已定型为帝王化身,皇室专利。皇帝为“真龙天子”,出生曰“真龙天降”,驾崩称“龙御上宾”;所居者龙庭,卧者龙床,座者龙椅,穿者龙袍。
西汉董仲舒所撰的《春秋繁露》中,记有民间祈求龙降雨以保丰收的祀龙降雨活动。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著名帛画上,也有龙的形象。这表明在西汉时期,龙已经是社会生活中流传相当广泛的一种文化意识了。《新唐书·五行志三》载:“贞元末(805年),资江得龙丈余,西川节度使韦皋匣而献之,老姓纵观。三日,为烟所熏而死”。该事,《太平广记》卷四二二引牛肃《纪闻》谈的比较详细。

《唐年补录》载:唐咸通末,舒州刺史孔威进龙骨一具,因有表录其事状云:“州之桐城县善政乡百姓胡举,有青龙斗死于庭中。时四月,尚有茧箔在庭。忽云雷暴起,闻云中击触声,血如酾雨,洒茧箔上,血不氵于箔,渐旋结聚,可拾置掌上。须臾,令人冷痛入骨。初龙拖尾及地,绕一泔桶,即腾身入云。及雨,悉是泔也。龙既死,剖之,喉中有大疮。凡长十余丈。鳞鬣皆鱼。唯有须长二丈。其足有赤膜翳之。双角各长二丈。时遣大云仓使督而送州。以肉重不能全举,乃剸之为数十段,载之赴官。” 明朝洪武时期,龙纹的造型基本上保持着元代龙纹的形状。其特征概括为头小、颈细、身体细长、少毛发、三四爪。永乐、宣德时期,改变了前朝那种身细、头小的幼稚龙形态,龙形变得形体高大粗壮,威武凶猛。那时,龙首较元代的大,上颚比下颚长而高高突起,有张口和闭嘴之分。张口的伸舌(早期较长如戟状,后期略短微微上翘),闭嘴的上唇似如意状,鼻的两侧有对称的长曲须,下颚多有两束或三束的疏须,头毛是一束束的疏毛,前期发少,后期的发多。

到了成化、弘治、正德年间,龙型失去了前朝张牙舞爪、叱咤风云的雄姿,表现出一副性情温顺的神态。常见的一种闭嘴龙,多在花间、莲池、海水彩云中出现。除了闭嘴龙,也有少量张口龙、螭龙。而嘉靖、隆庆、万历年间,龙纹则以行龙为多。有双龙相对的,有张牙舞爪的,有两龙争珠、回首而望的,也有龙凤对舞的。有行于花间、舞于彩云的龙形,也有游于海涛之中的蛟龙。此时的龙纹,亦分张口和闭嘴龙。在工艺上,龙纹大不如前。常见画工简单草率,有的把龙鳞画成简单的网格纹,神气也差。有的显得瘦弱,失去驾云行海叱咤风云的神威。

雍正、乾隆年间,龙型的角分叉成山字形,龙的眼睛显圆,龙的爪已不似明代鹰爪,五趾相靠成“风车”状。这时的龙爪拇趾与食趾相距较大,趾甲显得细小,没有了元、明时期三角形的那种锋利感。所以,清代龙爪给人以有形无力之感。清末的龙纹,其精神大不如之前的威武、健壮,显得腰硬,老态龙钟,四肢无力。对比发现,之前的龙体盘曲度大,有三波九折之美。而清末时盘曲少了,故显腰体硬直之感。

概括起来,明代龙纹及造型粗壮,威武生猛,龙首魁梧,有怒发冲冠之气势。龙趾呈三角形,略微内弯,锋利刚劲。明中期时龙首扁长,上唇呈如意状,龙爪紧靠呈风车状。明晚期时,仍以游龙居多,龙的头部略圆,鬃毛成蓬,有上冲之势。这时的龙型上颚端肌肉高高突起,呈如意状,形如猪嘴,人称“猪嘴龙”。而清代龙纹显得华贵精巧,富丽堂皇。

清穗先生认为,中国的龙文化甚至是多元异流的。有宗教龙,自然有世俗龙;有帝王龙,自然也有民间龙,中国龙文化异彩纷呈,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


为什么孙机先生说,中国根本没有图腾崇拜?

为什么闻一多先生最后也拿捏不定龙究竟是什么?

为什么代表邪恶的西方龙和祥瑞的中国龙不是一回事?

拓展知识——请移步喜马拉雅

清穗讲纹样

《我们为什么是“龙的传人”》.MP3


参考资料:

施爱东:《龙的政治:从通天坐骑到皇家奴役》,《民族艺术》2011年第2期。

孙机:《仰观集:古文物的欣赏与鉴别》,文物出版社2015年版,第11-16页。

仲林:《图腾的发明:民族主义视域下的》,《民俗研究》2006年第4期。

施爱东:《龙与图腾的耦合:学术救亡的知识生产》,《民族艺术》2011年第4期。

张伶俐、吉成名:《龙的传人一说的由来》,《文史杂志》2011年第4期。

吴美凤:《明代宫廷家具史》,故宫出版社2016年版,第458-485页。

隋林:《皇权对的垄断,是从北宋开始的》

袁第锐:《龙的传人说质疑》,《社科纵横》1995年第2期。

宫崎市定:《关于二角五爪龙》。


[ 在看纹样 ]
纹藏任何一篇推送
在当天点击“在看”按钮以及追加评论
即可等同于3日能量 

[ 发现纹样 ]
纹藏在某个时间段隐藏纹样彩蛋
回复 “发现” 有几率获得
高清壁纸 转发朋友圈即可获得2日能量


积攒能量送纹藏福利哦~
传播中国之美,与你共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龙神崇拜与吉祥龙纹
闲话玉雕「题材篇」玉雕龙的演变过程1
龙的传人,你知道龙的起源和演变吗?作为中国人,我们很有必要了解一下龙的故事
狼图腾,还是熊图腾?
事出反常,必有“龙见”
全国暴雨的“幕后黑手”曝光!快一起来看龙王爷的前世今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