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完2000多年前的“电影”,才知道中国的古人有多浪漫

“一张牛皮演绎喜怒哀乐,半边人脸收尽忠奸贤恶。”2000多年前的中国古代“电影”仅凭一张皮、半边脸、一双手、一张嘴,伴着阵阵紧凑的锣鼓声响,演出人物接连登场,生、旦、净、末、丑……在方寸舞台,演绎出百般变化。

皮影戏,中国最古老的光影艺术,“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挥舞百万兵”。民间艺术不断迸发的时代,戏剧冲突与皮影纹样之间的契合,焕发着原始而又浪漫的生命力。

皮影或起源于《海阳竹枝词》中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囊徘徊知逼真。环佩姗姗连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或起源于张良设下重重幻影击退敌人之说;或起源于观音亲临人间宣讲教义,以佛光为幕,以竹叶为影演绎人间故事……尽管种种起源众说纷纭,但阻挡不了它一出场似乎就自带风采。

皮影戏不只是一场表演艺术,还将绘画、镂空、戏曲脸谱艺术融为一体。其实在这些容纳着众多元素的庞大载体中,纹样才是那个“幕后推动者”,将无形置于有形,用色彩和样式层层包裹滋味与情怀。

皮影戏在大宋年间十分受欢迎,宋代张耒所著的《明道杂志》中这样描述:“京师有富家子,少孤、专财,群无赖百方诱导之,而此子甚好看弄影戏,每弄至斩关羽,辄为之泣下,嘱弄者且缓之。”

神话世界中翱翔于九天的飞龙,驰骋沙场的千军万马,凶神恶煞的妖精登场……这些纹样源源不断地落入那“三尺生绢”背后,伴着时而高昂,时而低婉的唱腔将场子气氛挑起、缠绕、又忽而松开,观者沉浸其间,情绪也如浪潮涌动。

在头茬纹样的镂空处,也使用阴阳雕刻的手法来区别人物的角色特点,即阳刻表现正义、清秀、纯真,阴刻表现丑陋、狰狞,以辨善恶、分美丑、寓褒贬,用线条和空白的疏密变化,对眉、眼、鼻、嘴进行大胆夸张描绘,以突出人物纹样在戏剧中栩栩如生的效果。
如作为正义人物的生、旦头茬在脸谱纹样上,描绘的是一张写意的脸:眉眼弯弯连成环,薄唇细嘴成红线,下颚像是个尖锐的锥子,那条直直的通天鼻梁更是极为夸张。而这种独特的脸谱艺术表现手法正是源于寺庙的观音塑像与民间木版画中的形象,因此在当时也得到诸多群众的接纳和喜爱。

此外,头茬纹样在色彩搭配上也借鉴了京剧脸谱色彩的象征,即红脸表现的是忠勇,黑脸表现的是刚正,白脸表现的是奸诈,绿脸则表现勇猛等。

战争不断的金、元之际,皮影戏的发展基本上是承袭宋代,时见遗迹。一直到明成祖在北京定都,曾多次迁移江南有家养皮影戏班的富庶之户到滦州,而后在京城也兴盛起来。到了清朝更是“上至宫廷王府,下到乡野农村,皆演影戏。”时的皮影戏已经在各自区域的发展中形成不同的流派,且剧目、各类纹样繁多,数不胜数。

其中皮影的服鞋纹样为皮影造型艺术又增添了更多新的亮点。服饰与头茬搭配,便组成复杂众多的人物形象。如皇帝一般都是头戴冲天冠,身穿龙袍;大臣戴王帽或相纱,身穿蟒袍;元帅戴帅盔,穿披肩掩衫;校尉便穿黄马褂等。

皮影戏,不仅是中国民间艺术多样化的展现,还是为中国人在回味各自不同的人生境界时,提供了一种特殊的方式。

而每当我们越近距离观察皮影的纹理,又会被它的各处细节所震撼。形式美和内容美的和谐统一,分别在皮影雕刻和内容创作上体现出来。

不知道如今的我们再次对屏幕上的皮影纹样惊鸿一瞥时,是否还会因为拥有同样的文化血统而发出由衷的自豪与赞叹。但我们依旧愿意相信,当中国皮影再次舞动时,中国人的心情也是随之颤动的。

部分图片来自西安明清皮影戏博物馆

中国民艺馆等。


[ 在看纹样 ]
纹藏任何一篇推送
点击本文右下角的“在看”按钮以及追加评论
即可等同于3日能量 

[ 发现纹样 ]
纹藏在某个时间段隐藏纹样彩蛋
回复 “发现 有几率获得
高清壁纸 转发朋友圈即可获得2日能量

营造法式纹样库(免费)

中国画像石全库(免费、分上中下篇)

纹藏中国利是封(5封)

纹藏中国苗族纹样文件夹



积攒能量送纹藏福利哦~
传播中国之美,与你共行

微博:@纹藏·中国纹样 
B站:纹藏/纹藏星球  
抖音短视频:纹藏  
喜马拉雅电台:清穗讲纹样  
数据库官网:www.wenzang.art(对学术合伙人和品牌联名开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要走得太快,忘了为什么出发|物道 X 百心百匠
匠人馆
论文获奖|皮影戏影视化展望:美学的“新国风”追求与叙事潜力的挖掘
皮影戏:最古老的电影
中华艺术:皮影戏
陕西传统手工艺 非遗项目--头茬皮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