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四《孝经》解读——修身、齐家、治企之道

《孝经》第十四讲孝治章第八

【原文】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译文】孔子说:“从前圣明的君王是以孝道治理天下,对小国的臣属也不敢遗忘,更何况对公、侯、伯、子、男等诸侯呢?所以会得到诸侯们的欢心,而共同祭祀明王的祖先。治理一个封国的诸侯,对鳏夫和寡妇都不敢欺侮,更何况对知识分子和百姓呢?所以得到百姓的欢心,而一起祭祀诸侯的祖先。治理自己家族的卿大夫,对于家中的地位低下的人也不会失礼,更何况对其妻子、儿女呢?所以会得到家人的欢心,而侍奉其父母。正是这样,父母在世使其安乐,过世则不忘祭奠。因此天下祥和、太平,自然灾害不生,人祸、暴乱不会出现。所以圣明的君王用孝道治理天下就是这样。《诗经·大雅·仰之》篇中说:'天子有伟大的德行,四方的国家都会来归顺他’”。

【讲解】“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昔”是过去。“明王”是指圣明的君王。“孝治天下”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遗”是遗忘、遗弃。“小国”是指小的诸侯国。“公、侯、伯、子、男”是爵位。“事”是祭祀。“先王”是指明王的祖先。

  孝治天下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这是治理天下的最高境界,与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的“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是一个道理。要想孝治天下,有两个条件必须具备:第一,文化;第二,教育。文以载道就是文明,文能化人就是文化,长善救失就是教育。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转人的习性为天性,就是把人的贪、嗔、痴、慢、疑的习性转化为仁、义、礼、智、信的天性。

  古代圣明的君王是恢复了人性本善的圣人,所以他能够做到“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样的君王怎么可能遗忘诸侯国的臣子呢?连一个小小诸侯国的臣子君王都不会遗忘,更何况公、侯、伯、子、男这些有爵位的诸侯呢?所以能够得到所有诸侯的拥戴。诸侯们每年都以祭祀明王的祖先来报答明王的恩德,如此一来,诸侯们会不会造反?肯定不会,所以天下太平。

“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治国者”指的就是诸侯,古时候的“国”是指诸侯的封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一个省。“侮”是指欺负、傲慢无礼。“鳏”是指死了妻子的男人。“寡”是指死了丈夫的女人。“士”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知识分子。“民”指百姓。“先君”指诸侯的祖先。

天子是得道明君,感召来的诸侯也不会昏庸,所以天子有德行,诸侯也会效法,这叫上行下效。作为诸侯对待鳏寡之人都不会欺负,也不会对他们傲慢无礼,更何况是对待知识分子和平民百姓呢?诸侯们所得到的回报,就是百姓们对诸侯的拥戴,每年都会祭祀诸侯的祖先,以报答诸侯对他们的恩德。诸侯们有德行,感召来的就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治家者”指的是卿大夫。“失”是指失礼。“臣妾”这里指地位低下的人。“妻子”妻是配偶,子是子女。“人”这里指的是家人。“事”是侍奉。“亲”指卿大夫的父母。

  诸侯们有德行,感召来的卿大夫也不会缺德。卿大夫对家里地位低下的人都不会失礼,更何况对自己的妻子和儿女呢?所以,妻子、儿女和家人们都会尽心尽力地侍奉卿大夫的父母,帮助卿大夫圆满孝道。

“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夫然”是正因为这样。“生”是指生前。“亲”指父母。“安”使之安乐。“祭”是祭祀。“鬼”是指过世的父母。“享”是指祭奠在天之灵。

  孝道一定是从侍奉父母开始,让父母生前得到安乐,过世也要通过祭祀来安慰他们的在天之灵。

“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就是圣明君王孝治天下的成果。

“《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说的是,天子有伟大的德行,四方的国家都会归顺他,这就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感召。不是用法律,更不是用武力,就可以让天下归心。

  这一章的核心内容,讲的就是用孝道来齐家、治国、平天下,与今天我们看到的以法律和武力来齐家、治国、平天下完全不同。我们今天能否抛开法律和武力呢?不可以。因为孝道虽然是人性的本善,但今天的人类天性已经迷失得太久、太久了,唤醒人们心中本善的天性,绝对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治理国家就像看病一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大众生的“病”不一样,所使用的药也不一样。我们经常会争论,治理一个国家,道德与法制那个更重要、更有效?这取决于社会大众的道德水平,不可一概而论。

今天,我们提倡道德,但也不能忽视法制的重要性。道德与法制的辩证关系应该是:道德是法制的空间,而法制是道德的底线。幸福的人生应该建立在道德的空间里,而不是徘徊在法制的底线上,但法制是保证社会公平的最后一道防线,不可走极端。过分强调道德,人们的思想观念跟不上,国家无法治理;过分强调法制,人就会变成衣冠禽兽,国家更难治理。正如孔老夫子在《论语》里说的“民免而无耻”,大家都懂得去逃避法律的制裁,就没有了羞耻之心。

  这一章,孔老夫子告诉我们,最美好的人类社会就是孝治天下,但要想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离不开孝道文明的教化。《礼记·学记》中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因为这是孝治天下的前提,是国泰民安的保证。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凡是教育成功,国家就会繁荣昌盛;凡是教育失败,国家必然改朝换代。

  ——正本国学黄柏力导师《孝经》解读

  ——正本国学系统讲师      刘长城 录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音版《孝经》赏析(9)孝治章第八
《孝经》原文译文
孝经
今文孝经直解
古文孝经
孝经注疏 卷四 孝治章第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