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患念起,只患觉迟。

《太上感应篇》是太上劝人作善之书,为道教经典,主要是劝人遵守道德规范,时刻止恶修善自利利他,特别强调承负法则。

行善积德福庇子孙,作恶受罚殃及子孙。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太上感应篇》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上至朝廷,下至民间,刊印传播者众多。旨在劝善。《太上感应篇》树立了人在世上的正确形象,许多内容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太上感应篇》中有这样一段话:真空寺老僧曰:“凡人妄想不一。或追忆数十年前荣辱恩仇、悲欢离合及种种闲情,此是过去妄想。或事到眼前,可以顺应,却乃畏首畏尾,犹豫不决,此是现在妄想。或期日后富贵荣华、子孙发达与夫一切不可必成、不可必得之事,此是未来妄想。三者妄想,或生或灭,谓之幻心。照见其妄,随念斩断,谓之觉心。故曰不患念起,只患觉迟。此心若同太虚,烦恼何处着脚耶?”

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其意思是,真空寺的老和尚说过:“凡人妄想不一,但概括起来不外乎以下三种:或是追忆数十年前的荣辱恩仇、悲欢离合以及种种闲情,这是对过去的妄想;或是事到眼前,本来可以顺应,却畏首畏尾、犹豫不决,这是对现在的妄想;或是希望日后富贵荣华、子孙发达以及一切不能必成、不能必得的事,这是对未来的妄想。人都有过去、现在、未来这三种妄想,时而产生时而消失,这叫幻心。反观内照,知道这些都是妄想,从而欲念斩断,这叫觉心。因此说,不怕念头起,只怕觉悟迟。如果我们的心如同虚空一样空旷,怎么会有欲望落脚的地方呢?”

妄念多,跟我们讲人的妄念有哪一些。真空寺的老僧,应该来讲是位得道的师父,有讲道:“凡人妄想不一。”前面我们刚刚不是讲过吗,想静啊,“夫人神好静,而心扰之”。这“心”就是我们的念头,妄念,太多。

那么这些妄念呢,其实你把平时打的这些妄想,你稍微归拢归拢,总结总结,无非就是三种。哪三种呢?一种是“过去妄想”,一种是“现在妄想”,一种是“未来妄想”。你想想看,人是不是常常想的、烦恼的,有没有超过这三种“妄想”之外?没有。所以下面跟我们解释,什么是“过去妄想”,“现在妄想”和“未来妄想”。

首先跟我们讲“过去妄想”。你常常回忆,这是年纪大了容易犯的一个。常常会讲,以前怎么怎么样,以前怎么怎么样......那就看你年龄大小了,年龄小的是我几岁的时候怎么怎么样,我十几岁的时候怎么怎么样;稍微到中年的时候,我年轻的时候怎么怎么样;到老年的时候,以前怎么怎么样,怎么怎么样。

细细想起来呢,所想的一般就是一些荣辱恩仇。所以古人有讲道,“好汉不提当年勇。”你过去怎么怎么样,细细想想,那都属于过去了。你人生的辉煌,那你是过去的辉煌了,不代表你现在还是这个状态。还有一些恩恩怨怨,谁好、谁不好。当然别人对我们的好,我们要放在心上;但是你不能老去想这些事情,这些事情属于情执,谁对我怎么怎么样了。

尤其是大家想一想,我们讲恩仇、恩仇,它虽然是连在一起的,但是大家仔细去想一想,人是念别人对我们的恩多,还是念别人对我们的不好多?说句老实话,你能想到别人,常常提起别人对我们的恩,那真是有良心的人。这是我们中国老祖宗教导我们的好传统,“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所以他这个不是让你常常想,谁对我好,谁对我好,你得要有行动啊。你常常想,你都没有任何行动,那也不行,你要付诸行动。

但是说句老实话,我们同样一个人,大家想一想,你是记得他夸奖你多,赞叹你多,还是记得他曾经批评你多,或者给你指出错误多。都不讲骂你了,这一骂估计这一辈子你也忘不了。细细想想真是,我们很少念别人的恩。我们想起来就是,“某某人,曾经讲我怎么怎么不好了,说我怎么怎么不行了。”

但是你仔细去想一想,人家有没有曾经赞叹过你,或者有常常赞叹过你,偶尔说说你,但是我们记不住。人家赞叹我们十次,我们可能记得一两次,过上几个月就忘了,更别说过上几年了;人家偶尔讲过我们两三次,别说几个月,几年、十几年你都忘不了,常常你都会想起。这个就不对,跟性德不相吻合。所以这是“荣辱恩仇”。

另外还有“悲欢离合”。人这一生遇到的事情多,境缘多。而且我们知道,这个“爱别离”、“怨憎会”,很多事情是你做不了主的。所以,这是常常我们会想到过去的种种情境。另外还有一些是“种种闲情”,“闲情”就是一些无聊的念头。这些都是属于过去的妄想。

其实我在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记得我第一次读的时候,我觉得过去的妄想,我可能比较少。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年纪不大呀,好像还不太容易回忆过去。但是我仔细想一想,我觉得这个问题时常有,自己没警觉。你看我们常常说,以前怎么怎么样啊,以前怎么怎么样啊,这个都是属于“过去妄想”。

尤其是我们打妄想的时候,“现在妄想”也好,“未来妄想”也好,你还知道。尤其是“未来妄想”,那可能都还不知道会不会发生呢,稍微有点警觉性的话,你马上回过神来,也就不去想了。但是人在想回忆“过去妄想”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是没有止境地会陷进去,有些时候会沉浸在那个感觉当中,你还感觉挺好的,甜蜜蜜。未来嘛,没发生,你会知道,“啊,我又在白日做梦啦!”你还会提醒自己;但是过去的妄想,有些时候你沉浸在里面的时候,你自己都不警觉,然后你就会发现,就陷进去了。

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别人打妄想的时候,会提醒人,“啊,你又在打妄想了。”有人跟我们讲,他很喜欢享受那种感觉啊。我们会笑话人家,“这种东西怎么能够去享受呢,这不对啊。”但是我们自己去享受,你去回忆“过去妄想”的时候,你一点感觉都没有。所以这个都要提起来。有些地方你认真地去看,你不会错过,不然的话一过就过去了。好像我没有啊,觉得这个跟自己没关系,没关系他会写出来吗?所以这是我们要注意的。

第二个是“现在妄想”。“现在妄想”就是眼前啊,比方说你当下要做一些事情,遇到一些事情,那你就好好地去做,自然而然就去做。但是往往我们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会推三阻四,犹豫,“啊,我不行呐!”或者说“我能力不行啊!”或者是“哎呀,这样做会不会不好啊?”有些时候我们发一个短信,“哎呀,我发还是不发呢?”“我这话我该怎么想,该怎么写?”“哎呀,你说我发过去的话,对方会怎么怎么想。” 你就一条短信,你得要想很久很久,这是举一个例子。

那不止一条短信的事情,现实生活当中,真的很多事情你都会想,常常犹豫不决,这叫当断不断,该解决不去解决。有些时候想那么多干什么,那自己存心只要正,别人不理解就不理解,但是我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做,我为什么这么说,我为什么发这条短信。那被人家说一下,或者别人不理解一下,或者人家笑话一下,批评一下,都没有关系,有则改之,无则加警。你不管人家说得对不对,那只要说得有道理,哪怕我不是这么想的,那我告诉我自己,我以后遇到这个情况的时候,你看人家有长者也跟我们讲过,那我就记在心里,避免再发生这样的错误。

其实人做很多事情,不见得别人都能够理解,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不是谁对你都很了解的,但你自己要对自己了解,你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这么说。那当然我们尽量地要做得圆融一点,那做得不圆融,说明我们还有提升的空间。但是尽量不把时间花在这个上面,没有意义。

我们再来看“未来妄想”。这个大家容易理解,常常想着我以后怎么怎么发达,以后怎么怎么富贵;再更深一点,自己操心还操心不完呢,想到儿孙了。这个也是,儿孙自有儿孙福,你给他怎么操心都操心不了,这不是我们能控制的。所以后面老师父就讲到“一切不可必成、不可必得之事”,这些都是属于“未来妄想”。“不可必成”就是可能成功,也可能不成功;可能得到,也可能得不到。这些都不需要现在去想。

其实人只问耕耘,不要去管收获。你只要种下庄稼一定会有收成的,你那么着急干什么,它得要有时间才行啊。所以我们好好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该想的不要去想。不然你这个精神就常常受这些念头的影响,怎么静也静不下来。我们常常看到很多人很想静,就是静不下来,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念头太多。所以这些念头,你去把它归纳,就这些:“过去”“现在”和“未来”。所以很好解决,不该想的不去想,眼前的把它做好就好。常常读善书,做善行,不去想一些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

后面跟我们再进行总结,看怎么来对治这些妄想。“三者妄想,或生或灭。”这些妄想此起彼伏,有些时候是陷入到“过去妄想”,有些时候是陷入到“现在妄想”,有些时候是陷入到“未来妄想”。有些时候是单一的这个妄想,沉浸在里面;有些时候是三个妄想此起彼伏的,然后就一直缠绵在你的脑海中,它就不是说固定的一个妄想,一会想这个,一会想自己该不该,然后想到我爸爸妈妈,然后有子女的就想到我的孩子……所以它就是层出不穷,你没有办法控制。

但是明白的人、觉悟的人知道所想的这一些都是“幻心”。你去看你自己的这些念头,你能摸得到它吗?你摸不到啊。它能变成实实在在的吗?它现在不能变得实实在在的。但是我们知道,“念念成形,形皆有识。”所以虽然它现在变不了,但是它将来可能会变。那如果是好的话,那就是好的一些果报;如果是不好的话,就是不好的果报。

那你这还没做呢,你就开始天天造作不好的果报,那你想想看,最后受苦的是谁?还是自己呀。但是你想到它都是假的,我都要受苦报,那我不去被它所影响不就好了吗,你不去想不就好了吗?它是假的呀,幻心、幻象啊。你干嘛要花那么多精神在上面呢?你有时候想想吃亏的是谁?还不是自己。

所以,“照见其妄,随念斩断。”你知道它是假的,赶紧地拔出你的智慧剑,把它给斩断掉!不要让它再剪不断,理还乱。所以这个就是“觉心”。你拔出智慧剑,当场一下子,“哎呀,这都是假的,不用想了。”这就是觉悟的心在开始起观照了。“故曰:不患念起,只患觉迟。”哪怕“觉”得晚一点都没关系,就怕你一直不觉。

“此心若同太虚,烦恼何处著脚耶?”如果你的这个心地很干净,前面我们讲到学刘老师不装人、不装事、不装物,干干净净的,你说你哪来的烦恼?烦恼不是你请进来的客人吗?然后你把他请进来了,说我这家交给你了;然后你退出去了;然后你的家就随他弄了,他想怎么弄就怎么弄。你说你可不可惜呀?你很可惜呀!

所以这些都是古人对我们的提醒,尤其师父跟我们讲,千万不能小看了这些念头,认为这些念头无关紧要。每一个念头,哪怕是妄念,其实我们现在的念头,如果讲的真实一点都是妄念,每一个妄念、每一个念头都是一个“业因”,将来“缘”成熟的时候都会结果。所以师父有跟我们讲道,说修行人啊,如果把“因缘果报”这个事情参透的话,你真的把“因缘果报”参透,你是不会动心的,就不会轻易动心,你知道每个念头将来都有果报的。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你想想看你这个念头跟你的目标,距离是越来越近了,还是越来越远?仔细想想将来你到哪里去,你不用问别人,你自己就知道,你每天想什么最多。好,所以这些都是讲到“吉凶祸福”的根源,要特别提起注意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B 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看着念头起处
打坐时念头很乱,该怎么做?
念经时心有杂念怎么办?
靜坐觀想20230130觉察练习,持续保持一颗安稳和警觉的心
让真心显露 这就是窍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