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能如我存心,天必锡汝以福。

《太上感应篇》是太上劝人作善之书,为道教经典,主要是劝人遵守道德规范,时刻止恶修善自利利他,特别强调承负法则。

行善积德福庇子孙,作恶受罚殃及子孙。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太上感应篇》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上至朝廷,下至民间,刊印传播者众多。旨在劝善。《太上感应篇》树立了人在世上的正确形象,许多内容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太上感应篇》中有这样一段话:以上俱精微神化之论,有志者,所当深思力勉,期造纯熟自然而后已。昔宋赵康靖公,置瓶豆二物。起一善念,投一白豆;起一恶念,投一黑豆。初则黑豆甚多,继而渐少,久之善恶二念都忘,瓶豆亦弃而不用。盖消磨至于莹澈矣。又《阴骘文》曰:“人能如我存心,天必锡汝以福。”盖存心在我,只求克私复性以事天,任天之报施,则气类相从,自然不爽。是知去祸召福之道,端在存心矣。旨哉!

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其意思是,以上都是精深微妙、出神入化的论述,有志修心的人,应当深思并且努力从行动上体现出来,限期做到纯熟自然才作罢。从前,宋朝的赵康靖公,他曾准备了瓶子和豆子两样东西。如果心起一善念,就投一粒白豆到瓶子里;心起一恶念,就投一粒黑豆到瓶子里。刚开始时,投入瓶子的黑豆明显很多,接着就渐渐减少了,久而久之,善恶二念就都消失了,瓶子和豆子这两种工具也就都不需要了。因为他已经把自己的心磨到晶莹透明了。又如《文昌帝君阴骘zhì 文》里说:“如果人能像我这样存心,上天必会赐福给他。”因为存心在我,只要追求克制私欲、回归本性以顺应天理,任凭上天怎么报应,同气相求同类相应,因果自然就不会有差错。因此懂得去祸召福的方法,关键在于存心。这就是本篇的主旨!

“以上俱精微神化之论”,“俱”是全的意思,都的意思。以上跟我们讲到的这些方法,全部都是精深、微妙、出神入化的论述,你看哪一条不是。其中的任何一条,我们拿出来练习一个月、两个月,一年、半年,甚至两年、三年,我们都能受益。更何况条条我们都能够把它当作我们平时起心动念的一些准则的话,你想想看怎么会不进步呢?肯定会有进步。

所以“有志者所当深思力勉”。“深思”,深刻地去思惟,不是轻轻地、略略地,好像我看了,我懂了,我明白了。你不一一细细地去,我们讲玩味,体会,你不一定能够感受到它的深意。因为文都比较的简单,高度的浓缩,不跟你讲废话的。“力勉”是勉励自己要做到,那你一下子肯定是做不到的,没有人一下子就能达到那个地步。

所以,“期造纯熟自然而后已。”“期造”的意思是期望,希望我能达到什么地步呢?“纯熟自然”。这个纯熟自然就是没有丝毫刻意的勉强,完全是自然而然的一种状态。“而后已”,“而后已”就是能达到纯熟自然的这个地步,你就成功了,你就圆满了,你修行就到家了。但是这个它都是要有时间,要有功夫的。

后面给我们举一个例子,告诉我们“欲速则不达”。就是“勿欲速”,就不要求快,任何事情它都是循序自然,有一个过程的。这里给我们举的是宋朝的“赵康靖公”,“赵康靖公”讲的是赵槩。“康靖公”,“康靖”是他的谥号,他的本名叫赵槩。这是仁宗时候的一位大德,学问特别好,道德也很高尚。他是宋仁宗时候的探花,科举考试第三名,很有文采的。第一名是他的同乡,第二名是韩琦先生,第三名就是赵槩先生。

这个人的文学造诣很深,难得的是他的品德特别好,就是他为人特别的厚道,而且不善于言谈。虽然你别看人家学问好,但是他不爱展示自己,所以平时不怎么讲话。乃至于他跟欧阳修先生在一起工作的时候,因为本人不太善言辞,也不爱去讲,你想想看人家是探花啊,那个文采那不是一般的。但是欧阳修先生的文采、学问也很高,所以跟他待在一起,他又不爱讲,所以欧阳修先生有点看不上他,有点瞧不上人家。

结果等到欧阳修被提升了,比方做一些翰林院的一些高的职务的时候,他就把他给降职了。因为在翰林院嘛,大家了解,那都是人才济济的地方。感觉这个人没什么才华,就让他到其它地方去了。但是欧阳修先生后来被人诬陷,被人诬告,他受冤的时候,没有人敢替他讲话,因为皇帝都很生气,你想谁敢惹皇帝生气,赵槩先生站出来替他讲话,讲到是什么什么原因,可能怎么怎么样。所以后来把欧阳修感动坏了,两个人成为莫逆之交。因为人他是要日久见人心的嘛。

还有他的属下贪污钱财,他一了解,原来人家家庭困难,他把他自己的钱去给这个属下,体恤他那是因为真的有困难。所以他一生当中类似这样的事情都很多,只是这个人他不善于去表达,也不想去表达。

我们看到的是,我们就表相上看到的一段,我们不知道人家是个修行人。他的这种德行从哪里来的?他不是一下子,他是经过不断地磨炼,打磨自己。所以我们看这段文就知道,人家是怎么来涵养自己的心性,积累自己的德行。

你看他是怎么做的,他拿两个瓶子,这两个瓶子是专门用来放豆子的,名义上是放豆子的,其实是放他的念头的。因为念头是无形的,在你脑子里面别人看不到,但是你把它付诸形式的时候,你才知道多么的可怕。后面我们会讲到卫仲达先生,他也是同样类似的情况。

我们先来看康靖公,他起一个善念的时候,他就投一颗白豆子,我们想这个白豆子估计就是黄豆。他起一个善的念头,就在那个空瓶子里面放一颗黄豆;起一个恶的念头的时候,就在另外一个空瓶子里面放一颗黑豆。

刚开始的时候黑豆多,说明我们人的恶念多。所以不要说我的念头不要修,谁的念头都要修。因为人的“恶心所”比“善心所”要多,所以我们的恶念比善的念头要多,自己不收拾,不打点的话,你的恶念头就会越来越多。“学好终年不足,学坏一日有余。”好话要记很久很久才记得;坏话一句学了就记住了。所以他刚开始的时候黑豆子多,慢慢地黑豆子的比例就比白豆子要少很多,就白的会多。

久而久之,这就是讲到功夫纯熟自然的时候,善、恶念都忘却,忘却就是不注意它的时候,自然而然的时候,会发现白豆子是越来越多,黑豆子越来越少。最后的一个状况,就是不用瓶子放了,为什么呢?因为他起心动念,纯净纯善越来越多,恶的自然就没有了,就少了。

所以,“盖消磨至于莹澈矣。”那是因为他已经自己把他自己打磨得晶莹剔透了,也就是人家的脑海是水晶般的头脑,纯净纯善。但是他刚开始的时候,都是要有功夫来对治的。这是说明人都有缺点和过失,最重要的是你怎么去对待它,你不能放任它。这是给我们举到“赵康靖公”,他是怎么来对治自己的念头的。

下面再给我们举一个例子,讲到“《阴骘文》”,就是《文昌帝君阴骘文》。讲道,文昌帝君,他是怎么来涵养他的心念的。这句话我们都非常的了解,这是《文昌帝君阴骘文》第一段话:“人能如我存心,天必锡汝以福。”

那文昌帝君他是存的什么心呢?“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人家十七世都是士大夫身,士大夫身就是读书人出身。那读书人的话,出生了以后要做官的,人家做官是从来都没有过“虐民酷吏”,就是他是一个好官。而且“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这个人心量大。“广行阴骘,上格苍穹。”就是他积的“阴德”太多了,感动了上天,所以,“人能如我存心,天必锡汝以福。”老人家把他的存心给我们讲出来了,他的心是什么存心。在我们还不知道怎么存心的时候,先学着文昌帝君是怎么存心的。久而久之,文昌帝君的存心,就是你的存心。最起码你能得到像文昌帝君这样的善果、福德,多好啊。只要把你自己的那些想法放一放,其实不难的。

“盖存心在我,只求克私复性以事天。”因为起心动念这件事情,我不受别人管呐,我完全自己能做得了主的。而且只是说“克私复性”,把自己的私欲、自私自利的念头,慢慢地把它减少,甚至去除掉。“复性”,恢复自己的性德。这个你都不用向外求,别人都不用教的,因为人性“本性本善”,不是谁给你你才有的,是我们本来就具备的。

所以我们按照这样去做,“任天之报施”,你自然这样做,天地自然的规律就会回过来,你都不用去求。“气类相从,自然不爽”就是善有善报,我们起心动念都是善的,行为也是善的,那跟我们招感而来的,那当然是善的了,这是大自然的规律。

所以,“去祸召福之道,端在存心矣。”所以我们知道,怎么样“趋吉避凶”。“趋吉避凶”哪个方法呢?很简单,“端在存心”。“端”是事情的起因,它的开端在哪里呢?就是在我们的存心。从这里我们就能够了解,起心动念的重要性。这就是跟我们讲“祸福无门,惟人自召”,都是我们自己心念感召的。那你知道了,你就知道这个趋吉避凶的要领是在哪里。要领是在哪里?就在“存心”。“旨哉”的意思就是要领和纲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昌帝君阴骘文
文昌帝君阴骘文读诵视频
读文昌帝君阴骘文有感(十六韵)
潘龄皋《文昌帝君阴骘文》等
诵持《文昌帝君阴骘文》祈愿考生心想事成!
文昌帝君阴骘文(原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