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贵妃死亡之迷
杨贵妃,名玉环,华阴人,自小习音律,善歌舞,姿色超群。她原为唐玄宗第18子寿王之妃,唐玄宗爱其美色,几经周折,召入宫内,天宝4年封为贵妃,从此杨家门第显赫。天宝15年安禄山起兵造反,沉迷于酒色歌舞之中的唐玄宗仓皇出逃。途经马嵬坡,将士们认为杨家是祸国殃民的罪魁,怒杀杨国忠,威逼唐玄宗杀死杨贵妃,贵妃自缢身亡,时年38岁。
对于杨贵妃之死,众说纷纭,扑朔迷离,至今似乎没有定论。
白居易《长恨歌》诗云:“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晚唐诗人罗隐在平乱返长安途径马嵬坡时作诗:“马嵬杨柳绿依依,又见鸾舆幸蜀归。泉下阿环应有语,这回休更罪杨妃。”
唐朝诗人感叹杨贵妃之死,可见她真的死了。
清人赵长令有诗云:“不信曲江信禄山,渔阳鼙鼓震亲关;祸端自是君王起,倾国何须怨玉环。”
这位清人为杨玉环之死抱不平,可见他也认为贵妃自缢身亡。那么杨贵妃到底是怎样死的呢?
据《唐书》上记载,天宝15年6月13日,安禄山造反,潼关失守,皇帝携同杨贵妃、皇子皇孙及部分大臣,带领官兵仓皇出逃。唐玄宗到了咸阳连饭都吃不上了,高力士从街上买了一点芝麻蒸饼给皇上吃,那时将士们吃饭成了问题,“民以食为天”,吃饭是大事,于是有人以为造反的时机到了。最想造反的当然是太子,他想乘机篡夺皇位,于是鼓动将士们杀了杨国忠,也杀了杨贵妃的姊妹。杨国忠的媳妇逃出了这个是非之地,跑到宝鸡也被杀了。士兵把杨家全杀了,杨贵妃还在皇帝身边,尽管杨贵妃说她不问朝政,总觉得杨贵妃对他们是一种威胁,心里感到不安,于是要求唐玄宗处死杨贵妃,否则不走。万般无奈,唐玄宗只好忍痛割爱,赐杨贵妃自缢。
据日本蓝皮书记载:“高力士将贵妃从寝室中叫出,于庙堂前树下缢死,叫六军代表陈玄礼验看,确认贵妃已死。”这与《唐书》记载出入不大,有人说,陈玄礼强迫皇帝处死杨贵妃,实在有损皇帝尊严,是对皇帝的大不敬,是犯上,他心里明白,自己做的这件事违背皇帝意愿,皇帝肯定不高兴,所以他很胆怯,当时四军将士闻杨贵妃死讯,皆欢呼,唯陈玄礼免甲胄而拜。他把军装内的甲胄脱了,向皇上请罪,这不是胆怯又是什么呢?
依据以上所言,杨贵妃是死了。但她的死也是疑团重重,是自缢而死还是别人缢死?杨贵妃真的死了吗?
在当时的情况下,陈玄礼很有可能没有验看杨贵妃的遗体。试想,杀死杨贵妃已是对皇上大不敬了,哪里还敢验看杨贵妃的遗体?再说,作为臣子他也不敢看娘娘的尸体!还有,是谁缢死杨贵妃的?是高力士吗?不可能,他是杨贵妃的忠实奴才,他不会忍心缢死杨贵妃。在逃亡途中根本找不到缢死人的侩子手,或许是内侍把她勒死的?问题是,勒死一个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一勒就死了,更何况内侍手无缚鸡之力,加上胆战心惊,即使勒也不见得能勒死,很可能杨贵妃只是昏迷而没有死。
再说,当时将士们和唐玄宗急急忙忙地走了,谁还有心管杨贵妃的死活,所以很有可能杨贵妃慢慢她苏醒了,要是她苏醒了,谁也不会再去勒死她。这件事很快就平息了,杨贵妃确实没有死。
杨贵妃“死而复生”并非无稽之谈,因为杨贵妃苏醒之后,周围只剩下处理殡葬的内侍和宫女,杨贵妃没有死,其理由是:首先,杨贵妃平时待人非常宽厚,所谓的“祸水”是人强加于她的,内侍和宫女肯定不这么认为,大家对她是有感情的,谁也不愿她死;其次,在逃难的过程中,寿王李瑁协同唐玄宗处理军队以及各方面的关系,李瑁是杨贵妃的前夫,爱妻遇到这样的事情,他能不管吗?他肯定要帮一把;第三,高力士和杨贵妃的关系不一般,是他设计让杨贵妃先当女道士,再改嫁唐玄宗,他不可能把死而复生的杨贵妃再勒死;第四,杨贵妃的侄子杨暄没有死,他是驸马,是万春公主的丈夫,官居鸿胪卿,是唐朝的外交部长,在随行的队伍中有遣唐使,杨暄和遣唐使们的情谊非常深厚,外交部长的姑姑出了这样的事,这些遣唐使们不会坐视不管,有他们相助,也是情理中的事。
不过,杨贵妃复活之后,她到哪里安身?唐朝再也没有她的安身之处了,只有东渡日本避难。杨贵妃要到日本必须有船,她又怎么到了海边呢?她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杨贵妃逃亡到陕西周至,到了周至她不可跟在皇上后边走,那样太危险了;她也不可能回到长安去,那时长安一片混乱,她所走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走周至的傥骆道。傥骆道从周至县的骆驿口进山后穿越秦岭,从陕西洋县穿出来。这条蜀道修建的最早,而且最近便,那时所有的蜀道都是在山谷里沿着河谷穿来绕去,唯有这个傥骆道是遇山翻山,遇水过河,直上直下,所以说,杨贵妃很有可能沿着这条傥骆道从骆驿口进来,再从洋县出去,沿着汉江南下到了长江,再往南到海边,然后东渡日本。
据说,时至今日,日本境内还有许多杨贵妃的遗迹,现在日本有供人观赏和凭吊的杨贵妃之墓,京都车站附近的涌泉寺,那里有人们供俸的上等檀香木雕成的杨贵妃坐像。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称“我是中国杨贵妃的后代”,据此说,杨贵妃确实没死,而是东渡日本,隐名埋姓,在日本终其天年。
关于杨贵妃之死,还有种种说法,不妨辑录如下:
有人说,杨贵妃可能死于佛堂。《旧唐书》中《杨贵妃传》记载:禁军将领陈玄礼等杀了杨国忠父子之后,认为“贼本尚在”,请求再杀杨贵妃以绝后患。唐玄宗无奈,与贵妃诀别,“遂缢死于佛室”。《资治通鉴》中《唐纪》记载:唐玄宗是命太监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佛堂缢死的。《唐国史补》记载:高力士把杨贵妃缢死于佛堂的梨树下。陈鸿的《长恨歌传》记载:唐玄宗知道杨贵妃难免一死,但不忍见其死,便使人牵之而去,“仓皇辗转,竟死于尺组之下”。乐史《杨太真外传》记载:唐玄宗与杨贵妃诀别时,她“乞容礼佛”。高力士遂缢死贵妃于佛堂前的梨树之下。
杨贵妃也可能死于乱军之中。此说见于唐诗中的描述:杜甫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在安禄山占据的长安,作《哀江头》一首,其中有“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之句,暗示杨贵妃不是被缢死于马嵬驿,因缢死是不会见血的;李益所作七绝《过马嵬》和七律《过马嵬二首》中有“托君休洗莲花血”和“太真血染马蹄尽”等诗句,也反映了杨贵妃为乱军所杀,死于兵刃之下的情景;杜牧《华清宫三十韵》的“喧呼马嵬血,零落羽林枪”;张佑《华清宫和社舍人》的“血埋妃子艳”;温庭筠《马嵬驿》的“返魂无验表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等诗句,也都认为杨贵妃血溅马嵬驿,并非被缢而死。
还有人认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而是流落于民间。俞平伯先生认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当时六军哗变,贵妃被劫,钗钿委地,诗中明言唐玄宗“救不得”,所以正史所载的赐死之诏旨,当时决不会有。陈鸿的《长恨歌传》所言“使人牵之而去”,是说杨贵妃被使者牵去藏匿远地了。白居易《长恨歌》说唐玄宗回銮后要为杨贵妃改葬,结果是“马嵬坡下泥中土,不见玉颜空死处”,连尸骨都找不到,这就更证实贵妃未死于马嵬驿。值得注意的是,陈鸿作《长恨歌传》时,唯恐后人不明,特为点出:“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在。”而“世所不闻”者,今传有《长恨歌》,这分明暗示杨贵妃并未死。
更有一种离奇的说法是杨贵妃远走美洲。台湾学者魏聚贤在《中国人发现美洲》一书中声称,他考证出杨贵妃并未死于马嵬驿,而是被人带往遥远的美洲。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杨贵妃逃亡日本,日本民间和学术界有这样一种看法:当时,杨贵妃在马嵬驿被缢死的,乃是一个侍女。禁军将领陈玄礼惜贵妃貌美,不忍杀之,遂与高力士谋,以侍女代死。杨贵妃则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南逃,行至上海附近扬帆出海,飘至日本久谷町久津,并在日本终其天年。
综上所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杨贵妃之死的传说愈来愈生动,离开史实也愈来愈远。民间传说杨贵妃死而复生,反映了人们对她的同情与怀念。
蔓珠★沙华图书馆欢迎您
蔓珠★沙华个人图书馆精品收藏
美丽绝伦 美文欣赏百家杂谈幽默搞笑养生保健天籁之音电脑知识书海无边
美图美景 名家美文处事之道社会万象家庭医生美丽音画博客制作精品大全
名胜古迹情感驿站茶余饭后生活百科健康饮食诗词歌赋在线视频思维游戏
花鸟鱼虫人生哲理社会观察经典推荐经络穴位感动心灵资源素材两性天地
蔓珠★沙华图书馆所有图文摘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贵妃下落之谜
困扰千年的杨贵妃下落之谜
杨贵妃是山口百惠的祖奶奶?
中国古代名女传奇故事--杨玉环
雨尘云梦马嵬坡(旅寻芳踪之四)
杨玉环马嵬坡死亡之谜,到底是怎么死的,还是流亡日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