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软禁中的张学良,想念曾在大陆时的一个部属,此人已成开国上将
三连一下,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要求其率领的东北军力避冲突,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结果导致日军一路畅通无阻地占领东北。1932年,实际由日本操控的伪满州国成立,东北民众从此开始遭受日本长达十四年之久的残酷统治和剥削掠夺。

而后,由于战争中对日“逆来顺受”的态度,张学良受到了当时社会舆论的猛烈抨击,国人都指责他竟对日本的侵略行为熟视无睹,明明手握大军却放弃职守,以至最后辱国丧地。

其实张学良一开始避战日本算是个理性的选择,他很清楚日军与自己手下的东北军战力相差悬殊,早在发生九一八事变的两个月前,他就致电过东北政务委员会,称如果此时与日本开战,那我方必败,败则日方将对中国要求割地偿款,东北将万劫不复,所以应该尽量避冲突,以公理为周旋。

此外蒋介石对日一直都态度暧昧,不愿与其有大冲突,所以张学良若是积极对日开战,他肯定是得不到南京政府军事上的支持的,最后恐怕自己的军队损失惨重不说,东北也还是一样要落入日本的掌控中。只是在张学良理性分析战局的同时,却忘记了中国人的血性,也小看了日本人的野心。

东北沦陷后,张学良见证了日军愈发胀大的野心,也痛心于国难当头仍致力围剿共产党的蒋介石。为了拯救危难中的祖国,也为了弥补自己曾经的巨大过失,张学良在多次劝说蒋介石联共抗日无果后在西安扣押了蒋介石,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

事变后蒋介石迫于压力同意了与共产党合作,但同时睚眦必报他也记恨上了张学良这个胆敢强迫自己的“狂徒”。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坚持亲自送蒋介石回了南京,他不是想不到自己到达南京后将会遭遇什么,可他要平息舆论,不能让蒋介石有发难的借口,而且他一时也释怀不了自己对蒋介石的“背叛”。

不出意料,一到南京他便被蒋介石关押了起来,从此等待他的便是长达五十多年的软禁生活。

软禁中不忘故人,曾托侄女探望老友

软禁中的张学良受限颇多,去哪里、想见谁都需要报备,尤其是随国民党政府一起到了台湾后,与故人见面就更成了奢望。虽然早在离开西安前,张学良就已经为自己的东北军做好了安排,但他从未忘记过手下那些同自己出生入死的战友。

1984年,张学良的侄女张闾蘅(张学良弟弟张学森之女)到北京出差,而她此行除了处理工作,还带着一个叔叔委托给自己的重要任务:探望他的老下属吕正操。

当见到吕正操后,张闾蘅激动万分,随即告诉了老将军自己的来意。吕老将军迫切地向张闾蘅问起了张学良最近的身体情况,受两党关系影响,他已经太久没有跟少帅联系过了。

张闾蘅将张学良的近况详细告知了吕正操,然后又说道,张学良经常和她说,想念大陆的两个部属,一个是万毅,还有一个就是吕正操。

吕正操听后百感交集,与张闾蘅分别前还准备了一些礼品托她带给张学良,并请她向少帅转述自己对他的思念之情。此后,失联数十年的两个老战友通过张闾蘅重新有连上了线,后来的几年内两人也一直通过张闾蘅有所联系。

张学良与吕正操之间的关系还要追溯到六十多年前。




少年参军得赏识,深厚情谊长存不灭

1922年,18岁的吕正操报名参军,而出身东北的他加入的正是张学良麾下的东北军。不久后,在部队招考文书时,上过小学的吕正操被幸运选中,于是他又被调到旅部副官处当文书。

做文书工作的他很快便引起了张学良的注意: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学良发现吕正操字写得十分工整,于是起了兴趣与他交谈起来。一聊才发现吕正操竟是自己的老乡,而且还读过几年书,举止上也十分稳重得体,算是军中少有的文化人。张学良认为吕正操是个可塑之才,起了培养他的心思,就推荐他去了东北讲武堂学习。

从东北演武堂毕业后的吕正操被张学良直接带到身边继续培养,成为了少校副官,后又历任张学良的秘书、参谋处长、团长等职务。自吕正操毕业到张学良被囚,两人相处了十多年,感情十分深厚,对张学良来说,吕正操既是忠心的下属也是意气相投的知己;于吕正操而言,张学良亦师亦友,是他要一直追随的少帅。

西安事变后,吕正操曾强烈反对少帅去南京,可耐不住张学良去意已决。结果不必所说,张学良一去不复返,而群龙无首的东北军则四分五裂。

与此同时,痛恨日军、不甘被迫停止抗日的吕正操秘密加入了共产党,其实早在西安事变中张学良同共产党接触之时,吕正操就对共产党有了向往之意。得知张学良被囚后,一时陷入迷茫的他在共产党身上看到了新的希望。

加入共产党后,吕正操也曾担心过自己此举会不会让少帅失望,不过很快,张学良托人捎来的信便打消了他所有的顾虑,只见上面赫然写着:必之,你这条路,走对了!




原来,对于张学良来说,未能亲上战场杀敌一直都是他心中最大的遗憾,当得知自己的属下代自己完成抗日愿望时,张学良是非常欣慰的。

新中国成立后,吕正操因在抗战中的累累战功在中共中央担任重职,并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新中国的开国上将之一。后来的几十年里,两人对对方的消息都非常关注,只可惜他们之间的阻碍太多,重新联系上时竟然已是四十多年后。

张学良重获自由,时隔半个世纪的再会

1990年,蒋介石父子早已相继离世,被软禁了半个多世纪的张学良终于重获自由。1991年3月,张学良夫妇飞往美国探亲,同年6月他将在美国度过自己的九十岁大寿。中共中央收到“老朋友”张学良被释放且即将过寿的消息后,决定派遣与张学良关系匪浅的吕正操前往祝寿并劝说他回到大陆。

5月23日,吕正操怀着对少帅的思念,揣着中央派给自己的任务乘上了前往美国的飞机。抵达美国后不久,他便成功见到了思念多年的少帅。

时隔半个世纪再次见面,两人都已不再是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但在见到对方的瞬间,往昔的记忆若泉涌般再度出现在了他们脑海中。




多年未见,他们之间似乎也没生出什么隔阂,一阵亲热的寒暄后,吕正操不忘自己的任务,他先送上自己精心挑选的生日礼物,随后便向张学良表达了中共中央对他的问候。隔日,吕正操又向张学良呈上了邓颖超私下交给自己的亲笔信,信件要表达的意思很简单,请张学良回国。吕正操非常赞成邓颖超的话,他也希望少帅能够在晚年回到家乡。

然而,张学良最终没有答应回国,他不是不想回到故土,只是,政局、身体等种种因素重重地绊住了他。蒋介石父子离世后,主张“台独”的李登辉揽权,此时回国对两岸都不好,而且年事已高的自己伤病不断,也不好挪动地方。

知道少帅的顾虑,吕正操也没有强求,又给张学良讲起了抗战时期的一些事,以及大陆这些年来的变化。听完吕正操在战场上的英勇事迹,张学良既是骄傲又是落寞,察觉到少帅的低落,吕正操则安慰着告诉少帅,他发动西安事变对国家的贡献不比自己打仗来得少,这些年的软禁生活辛苦了。




6月4日,两人进行了在美国的最后一次会面,这也是他们今生的最后一次见面。这天,他们谈到了关于两岸关系的问题,吕正操对张学良说,两岸统一是早晚的事。而张学良也想着,到了那天,自己便能正大光明地回到故土了。分别时,他们还约定,下一次要在故乡东北再见。

然而,直到生命走到尽头,张学良和吕正操都没能等到再会的那天。2001年,张学良因病在美国檀香山离世,回大陆不仅是他自己的遗憾,也成了吕正操未了的心愿。

2009年吕正操在北京去世后,他的儿子吕彤羽这样说过:父亲始终有个心愿未了,他希望张学良能回国。很可惜,去世的张学良回国已是无望,二人再会的约定随之化为乌有。希望这对好友能在另一个世界重聚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咋跑周恩来那边了?听了吕正操的回答,张学良:这条路你走对了
半路弃暗投明,加入我党的开国上将,中将,少将都是谁?
开国上将吕正操,87岁专程赴美见张学良:打鬼子,我替你做了
张学良的三位副官,后来都成了开国将军,其中一人比他活得还久
张学良帐下25个人接受授衔,有5人名声最响,他们分别是谁
张学良的三位副官,后来都成为著名开国将军,一人比他还高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