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部分人都不敢承认,其实自己真正关心的人只有……

你生活中最基本且始终关切的问题是什么?

如果撇开那些拐弯抹角的答案,直截了当地面对这个问题,你会怎么回答?

内观己心 外察世界

我们只关注自己

如果你够诚实的话,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我自己”

我关心我的发展、我的事业、我的家庭、我所住的那一块小天地,我要争取更好的职位,享受更好的特权……只是很少有人敢诚实地承认罢了,即使我们敢于承认,仍然难免有几分愧疚之情。

你也许会说,帮助别人比为自己着想更能带来满足。

那又有什么差别?你所关心的仍然是自己。

如果帮助别人能带来更大的满足,你关心的仍然是那件事能否给你带来更大的满足。

为什么要把道德扯进来?为什么要制造内心冲突的矛盾的想法,为什么不敢直面:“无论在性行为,帮助他人,还是在成为伟大的企业家、科学家、政治家、圣人的追寻中,我想要的就是一种满足,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

这些“相”从本质上讲都是相同的,不是吗?我们心心念念追求的就是一种满足感,不论它的展现形式是明显的,还是细微的。

我们大多数人都怕成为无名小卒,总想在社会上寻求满足,因为我们的社会就是如此现实,有地位的权贵就备受尊崇,没有地位的人就像棋子甚至连棋子都不如被踢来踢去。世上每一个人都想在社会、家庭中争一席之地。我们似乎必须永远站在舞台上。

由于我们的内心经常陷入痛苦和不幸的恶性循环中,因此,外在如果能受人重视,就算最大的安慰了。这种对地位、权势的追求,希望在某方面被社会重视的卓越心理,都不过是一种驾驭他人的欲望。这种欲望本身就是某种形式的侵略性。当权者、专家想要以他的德高望重来获取社会地位,那种侵略性和院子里到处啄食的小鸡有什么两样?

启迪多元思维

造成这种侵略性的原因到底何在?

不就是内心的“恐惧”吗?

恐惧是生活中最大的问题之一。陷入恐惧的心,通常是困惑而矛盾的,因此必定会变得凶暴、扭曲而充满攻击性,但是它又没有勇气挣脱旧有的思维模式,于是就变得极其虚伪、伪善。 就像后宫中的那些看似阴险狠毒、不择手段,但内心不堪一击、日日如履薄冰的女人们。

除非我们从恐惧中彻底解除,否则我们只有继续追逐更高的目标,继续“残害”他人,亦或制造出各种类似于“上帝”的存在来解救我们脱离苦海。

而想要战胜恐惧的唯一方法就是面对它,了解它。“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这里叫“知己知彼,方能面对不惧”。

了解恐惧

迈克尔·李本森·格雷迪是剑桥领悟冥想中心的长期精神导师,他将恐惧定义为“一种对厌恶的条件反应”。当恐惧出现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是去排斥它。这种反应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恐惧不是一种舒适的体验。

格雷迪解释说:其实恐惧本身只是一种能量,而我们自身与之产生联结的方式决定了恐惧是否会成为一种问题。

例如,很常见的一种联结方式是对自己进行评价,比如“我不应该感觉到这样”,或者“感到恐惧意味着我很脆弱”。这种自我判断导致了耻辱感,因此我们会试图将恐惧藏匿起来。

其他联结恐惧的典型方式包括:

◆ 试图控制它

◆ 将其推开

◆ 避免触发恐惧

◆ 认同恐惧,并将其视为自我核心特质的一部分,而非一种世人普遍的情绪体验

所有这些联结方式都往往会让人遭遇更多的情绪困扰和混乱,而不是清晰与平和。

正心正举

改变你与恐惧的关系

改变与恐惧的关系是减少与之相关的情绪痛苦的关键部分。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恐惧是一种普遍的经验,是我们作为有感知生物的一种生命力的反应。把它看成是一种如此个人的东西,会形成与别人分离的感觉,感到被孤立,而不是被联结,这会导致不舒服情绪状态(比如恐惧)的加剧。

应对恐惧的四种方法

格雷迪提出了以“佛教心理学”为基础的四个强实操性的方法与恐惧感共处,尝试不要去评价、控制或者排斥恐惧,而是用更加广泛、有意义和充满同理心的方式与恐惧建立联结。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与恐惧相联结的方法,可能不会让恐惧远离我们,但是总的来说,痛苦和挣扎的感受可以被减轻。虽然这些方法听起来很简单,但只要我们认真对待,他们就能实实在在给我们带来强有力的影响。

1.建立平和的心境

进行深呼吸,或者任何可以带来放松的活动。这是一个有显而易见效果的建议,但是常常会被忽略。

2.以好奇心而不是评判力来探索恐惧

自我批评是会把恐惧的体验永远锁定的恶习。相反,好奇心则可以使我们改变看待事情的方式,经常能使恐惧感变得不那么强烈。

3.参与爱的善意体验

这是佛学所倡导的对人们很有效的方法,尤其当人们感觉到强烈的恐惧和不安的时候。爱的善意体验,也被称为梅塔实践,是一种结构化的冥想,鼓励对自我和他人的友好态度。例如,你可以对自己说“我可以放心”,或是“我可以感到平静”。

4.体验接地练习,专注当下

当你注意到恐惧时,关注双脚与地面的接触。或者,在你坐在椅子上、与椅子接触时,关注双腿和背部的感觉。此类接地练习可以把我们更多地带回到当下,与那种立足未来的恐惧感正好相反。

拨迷见智

恐惧感不是需要被摆脱的东西,它需要被平衡,需要我们有技巧的与之和谐共存。

开启自在之门

摆脱恐惧,勇敢做自己!

俞敏洪曾在《我是演说家》里做了一次关于《摆脱恐惧》的演讲。他谈到:

“当我们要跨出第一步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克服我们内心的恐惧,因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你往前走的脚步,你自己能够听见。所以我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地想一下,我内心自己现在拥有什么样的恐惧,我内心现在拥有什么样的害怕,我是不是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因为所有这些东西,我的生命质量是不是受到影响,因为所有这些东西,所以我不敢迈出我生命的第一步,以至于我生命之路再也走不远。如果是这样的话,请同学们勇敢地对你们的恐惧、勇敢地对别人的眼神说一声'NO,Because I am myself.’(不,因为我是我自己)。”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幸福从心开始:李子勋的100个快乐处方》一、1
患有恐惧症怎么办?
心理:面对,是克服恐惧心理的有效方法
不能轻易丢失的恐惧感
2012是否刺激了你的原始恐惧?
5大切实措施:帮你减轻恐惧,从今天开始打开新的人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