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欧美教育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

文丨月月 · 主播丨涂山

康德曾说:“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教育无论是于个人,还是于国家、民族,都有着深远影响。

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教育的弊端不断被放大,许多人开始拿西方的教育模式与中国教育进行比对,列出西方教育的种种优势。对此,我们自然不可一味赞同,因为任何教育都必须建立在国情的基础上。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可夜郎自大,盲目鼓吹中国教育的优势。唯有以包容的心态,学习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促进本国教育的发展。

那么,西方教育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呢?

01

美国:渗透式的公民教育

提到教育,就不能不提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在什么国家,思想政治教育都有着“生命线”的地位和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教育所特有的概念,美国的学校和社会一般会把“思想政治教育”称为“公民教育”。

无论是“公民教育”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的都是爱国、理想、道德等,目的都是将孩子培养成一个合格的公民。但在我看来,中国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多欠缺。一方面,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太过僵化,教育过程中以书为本,以考为纲,只重分数,效果不佳;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灌输式”教育方式为主,学生对中国政治的体制、条例如数家珍,但却难以入脑入心,更难以形成理想信仰。

相对于中国来说,美国采取的是“渗透式”的公民教育。美国的公民教育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比如,美国从幼儿园到高中都会开设社会研究课程。这一课程会根据孩子的年龄段,用不同的教育课程,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小学则通过讲美国的名人传记,用故事的形式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在中学,老师会带领学生一起探讨美国三权分立等政治制度,了解其制度的优劣利弊;在大学,公民课程则渗透在人文课程、专业教学等每一门课程当中。

而且,美国的公民教育特别注重社区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建设,以达到“无意识性”的教育。一方面,美国的所有课程(包括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地理,甚至是美术、音乐),都是公民教育的载体,公民教育无处不在。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常斥巨资建设博物馆、艺术馆等文化设施,每年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让学生在耳濡目染当中接受美国主流的意识形态。

最值得借鉴的是,公民教育不是光老师讲,而且非常注重实践性。公民教育课不是要求学生背历史、背政治制度,而是要学生搜集生活中的素材,在课堂上热烈讨论。辩论、模拟课堂、小组报告都是公民教育的主要教学形式,也正是因为学生有了深度参与,他们更容易了解并认同主流价值观念。

美国的这种渗透式公民教育很值得我们学习。在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门专门的课程。虽然从小学到大学,这门课程伴随着孩子成长,但它不受重视,沦为边缘学科。且因为教学方式的僵化,起到的效果也不容乐观。我们可以学习美国,在各个学科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以地理学科为例,在学习中国土地资源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农业的现状,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保护耕地的重要意义;

以生物学科为例,我们可以在带领学生认识生命现象之时,触动学生珍惜生命的情感,让生物课堂也发挥生命教育的作用;

以历史学科为例,我们可以在历史事件中穿插英雄烈士的事迹,呼唤学生的爱国精神。

总之,渗透式教育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当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样不仅能够让公民意识更加入脑入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创造能力。

02

瑞士:一枝独秀的职业教育

19世纪的瑞士还是一个贫穷的农业小国,但在短短百年的时间,却发展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的发达国家。近几年来,瑞士在“全球创新指数”中名列前茅。这一巨大成就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教育。

瑞士教育与中国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职业教育。瑞士的职业教育在整个瑞士教育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吸纳了接近70%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职业教育为瑞士培养了大批有技术、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对推动瑞士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我看来,瑞士的职业教育有以下值得借鉴的地方:

给予职业教育较高的经济、社会地位

在中国,职业教育的地位不高。一般人都会认为,只有学习成绩差、考不上高中的学生才会进入职业教育学校。因为生源不佳的缘故,职业教育的成效也不容乐观。但在瑞士,进入职业教育学校学习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日内瓦75%的企业老板都是学徒出身,国家通过定期表彰高技能青年工人、提升职业教育地位等方式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职业教育以企业为主导

瑞士的职业教育需要企业全程参与,企业不仅为职业学校提供老师,甚至可以决定其教学和考试的内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到企业里实习、实践,毕业之后也有机会到企业里工作,直接解决了就业问题。

相对来说,中国的职业教育往往是政府主导、学校主导,校企合作往往沦为形式主义。这样一来,许多希望在职业学校学习之后能有一技之长的学生,毕业之后才发现学校的培养和企业产业的对接存在隔阂。所以,这种以企业为主导的职业教育模式,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半工半读的“双轨制”

瑞士的职业教育普遍实行“双轨制”,也就是每周有两三天在学校学习,剩下时间要在企业接受“学徒制”带薪实习。这样一来,学生能将所学理论知识马上运用到实践之中,促进知行合一,学得更加扎实,也提升了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中国的职业教育还是偏重于理论学习,在实践方面还有欠缺。

近年来,中国的高校就业难问题越来越突出。其中两大原因:一是专业结构失衡、脱节社会需求;二是学生缺乏职业精神。

一方面,家长、学生都希望毕业之后能从事坐办公室的白领工作,而基层技术专业却鲜少人问津,结果有的工作挤破了头,有的工作却招不到人。

另一方面,学生学习时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孩子只知道要考大学、拿学位,但拿到学位之后要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学生往往对此很茫然。

因此,我们必须扭转“重大学教育、轻职业教育”的观念,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才有可能转变中国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要对学生进行规范、科学的职业指导,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及早练就为职业市场所渴求的能力和技能,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劳动者。

03

英国:重视人文的“全人教育”

提到英国教育,就不能不提到“全人教育”。所谓全人教育,就是要珍视孩子的个性,最大程度地挖掘他们的潜能,从而全面发展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在英国,“全人教育”最强调的不是学习优异,而是要让孩子形成完整的人格,包括社会、身体、情绪、心智等各方面的发展。

比如,英国特别重视体育教育,学习往往会广泛开展游泳、足球甚至是射箭、马术之类的体育活动。在英国,纯学霸没有任何优越感,反而是体育场上的好手会成为学校的风云人物。体育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孩子的身体健康,还能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这对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有着重要作用。

反观中国,大多数老师和父母并不重视体育,没有认识到体育在精神层面的价值。一般的普通高中,一个星期只有一节体育课,一到考试周还往往被其他老师抢占。在中国人的观念里,体育好并不代表什么,学习好的孩子总会更加自信。在这样的观念的趋势下,中国大多数孩子都体质孱弱,而且也难以利用体育锻炼塑造良好人格。

另一方面,英国的“全人教育”也非常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英国的《个人、社会与健康教育课程》会用很多时间来讨论“恋爱”“吸烟”“性”等话题,鼓励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学校还会举办主题日和其他相关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心理问题。而中国教育对这些方面总是讳莫如深,只是一味地“堵”、一味地说教,反而引起孩子的好奇心。

与此同时,英国的全人教育还非常看重多元兴趣的培养。孩子在童年拥有大量社团和兴趣活动的选择。这些兴趣和社团活动对孩子的人格、品质发展都有很大作用。

当然,英国的教育制度存在着明显的阶级分层,全人教育也不是一般家庭能够承受的。然而我们可以从中借鉴到的经验是:不要把目光仅仅停留在孩子的成绩之上,要知道培养完整、健康的人格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运动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孩子的个性发展,是我们容易忽视却又十分重要的问题。

04

拨迷见智 开启自在之门

教育是一个永远值得探索的话题。有研究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了全世界教育支出最多的国家,而且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家长把自己的所有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孩子身上。

虽然家长重视教育是国家之幸,但中国教育仍然存在许多误区。鉴于此,我们应当怀着兼收并蓄的心态,积极汲取西方教育的先进理念,不断修正、发展、完善本国教育,从而推动新时代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英国小学教育的教学特色——这四点
你一定要知道的英国教育
博闻丨职业教育 原来可以这么香 (二)
终身学习让人们成技术变革赢家
国外“挫折教育”有奇招 各种方式显神通
瑞士职业教育特色及启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