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乐器知识——扬琴的前世今生
userphoto

2023.09.05 法国

关注

各位亲,我今天在忙着发布《棉草纪》,这是在喜马拉雅平台上发布的第一张付费专辑,里面我送了一个彩蛋,如果大家有喜马账号的可以支持下,谢谢了!

《棉草纪》含彩蛋

那么接下来我今天要分享啥呢?

关于《金石女》里用到的扬琴,原来是应该用磬的因为是“石”器,但这乐器很难找,只能用扬琴来替代,需要的是那种金石交错的悠扬清音。

不过,在上面的现场演出视频中,由于配置不方便,用钢片琴替代了扬琴声部。

其实,我没有研究过扬琴这个乐器的历史,今天要么就好好学习下!

扬琴 YangQin

是一种中国民族乐器,亦有洋琴、打琴、敲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等称呼(现代几乎统一称作“扬琴”),其兼具打击乐器及弦乐器之特色,但在国乐团里还是编制为「弹拨乐器」。

看到“洋琴”两字,就知道原产地是国外了。

那么中国扬琴的前身是什么呢?

扬琴在两河流域文明时期就已出现,最早可考证的历史遗留图像是苏美尔人在公元前4-3世纪(西方处于古希腊文明时期,中国正处于战国时期)使用扬琴的图像,该图案被保存在一个古老的苏美尔纪念碑上,描绘了音乐家的游行队伍。

公元前9世纪的古代巴比伦王朝遗留下的浅浮雕上有类似扬琴的乐器图案,该浮雕描绘了一位音乐家用形状类似筷子的音锤在七弦乐器上敲击。

公元前7世纪的亚述王朝遗留的浅浮雕描绘了女神伊米塔尔在神庙游行时,游行队伍中使用扬琴奏出音乐的音乐家,一具九弦乐器被固定在其中一个音乐者的身上,后来西方考古学家称其为三角形的“三角扬琴”。

这种琴,就是波斯的桑图尔琴

Santur 桑图尔琴

是一种波斯的梯形击弦乐器,传统的桑图尔有七十二条弦。

桑图尔拥有椭圆形的音槌。标准的波斯桑图尔有两组音桥,音域约有三个八度。右侧的弦多为黄铜或铜制成,左侧则多为钢制成。

桑图尔(也称为 santūr、santour、santoor)是一种起源于伊朗的锤击扬琴。

该乐器是水平放置并用两根棍子敲击的,在古巴比伦(公元前 1600-911 年)和新亚述(公元前 911-612 年)的图像文献中发现。

19 世纪初期,演奏桑图尔琴的女子。

在两河流域文明时期,扬琴类似三角形(其名翻译为中文为“三角”),弦线跨过乐器琴体,而不是沿着琴弦,更像竖琴。

古代制造扬琴的工匠将动物的肠道或肠子经过加工、处理,制成扬琴的弦线。中亚地区在7世纪末和9世纪初,用铜线作为扬琴的弦线。欧洲地区在11—12世纪之交,将金属质地的弦线用于扬琴。

所以,这个乐器很重要哦,影响横跨地球几大洲。

椭圆形的木槌轻如羽毛,握在拇指、食指和中指之间。典型的波斯桑图尔有两组九个琴马,提供大约三个全音阶八度音域。门柱由木头制成,顶端可能用棉花或毛毡包裹,也可能不包裹。

典型的伊朗(波斯)桑图尔琴是这样的

当然要学习乐器知识再也没有看视频来得准确和真实,所以我特地去油管上搬运了下面这一个视频:

自中世纪以来,类似的乐器已在世界各地出现,包括亚美尼亚、中国、希腊、印度等,下面来看看桑图尔琴在其它国家的演化。

印度桑图尔琴

更宽、更呈矩形,琴弦也更多,其相应的木槌也有不同的握法和演奏技巧。 

桑图尔琴的东欧版本称为 cimbalom,它的体积更大,音阶也更大,用于为匈牙利民间音乐、东欧犹太音乐、斯拉夫音乐以及罗姆音乐伴奏。 

看到这个是不是马上想到,这不是钢琴吗?

但它的历史没有那么久,钦巴隆琴 cimbalom 是由 V. Josef Schunda 于 1874 年在布达佩斯根据他对中欧和东欧已有的锤击扬琴乐器的修改而设计和创建的。

如今,该乐器主要在匈牙利、斯洛伐克、摩拉维亚、白俄罗斯、罗马尼亚、摩尔多瓦和乌克兰演奏。

钦巴隆通常是通过敲击乐器顶部的琴弦来演奏的,这些棍子通常带有棉花缠绕的尖端。高音钢弦以 4 根为一组排列,并一致调音。 低音弦采用铜缠绕而成,每 3 根一组排列,并且调音一致。

好了,下面来说波斯的桑图尔琴怎么来到中国的——是不是通过丝绸之路传过来的呢?

它与伊拉克小提琴 joza 一起是传统伊拉卡姆使用的主要乐器,这种乐器在中世纪由阿拉伯人经北非和西班牙带到欧洲,也被带到中国,被称为“洋琴”。

对于木卡姆,一般人可能不太了解,其实“木卡姆”是阿拉伯语音译,意为规范、聚会等意,这里可以理解为古典音乐。

也就是说相当于中国的乐府,欧洲的古典音乐会,木卡姆就是阿拉伯世界里的古典音乐。

上图是伊朗一个木卡姆乐团的成员合影,可以看到西方的大提琴和传统的波斯乐器的结合使用。

其中的波斯小提琴Joza,我以后再单独介绍。

波斯图尔琴自诞生以来一直是完全半音阶的,允许完整的木卡姆调制。两侧采用12座钢弦桥,其中三个桥是可移动的——这里可能会有很多只有专业演奏者才会理解的说明哦!

而在大量中世纪以来的欧洲的影像资料上出现的这种琴,叫 Dulcimer,是另一种变体,但演奏方法和原理都和桑图尔一样。

扬琴在西方非常受欢迎,当时的女性认为,扬琴是一种时尚的乐器。

捷克作家巴维乐·日杰克在1461年出版的百科全书《二十艺术之书》(lat.Liber viginti artium)中描述了该乐器,并称赞扬琴发出的声音“非常甜美、和谐”。他认为,该乐器非常适合宫廷音乐和世俗音乐。

在德国的17世纪,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扬琴。17世纪末期至18世纪初,德国扬琴演奏家潘塔莱昂·盖本斯特雷特发明了一种由琴键控制的扬琴,后来他本人把该乐器改名为潘塔莱昂琴 Pantaleon(下图),这就是钢琴的雏形。

自16世纪以来,扬琴不仅被用作独奏乐器,还被用作伴奏及合奏乐器。那时的扬琴已经渗透到许多音乐作品中,在东欧尤为盛行。

在歌剧方面,扬琴于1753年在西班牙歌剧中被人们使用,女主角演唱歌剧时会用扬琴伴奏。

明天我再来搜索一些《油画中的乐器》,今天时间不够了。

最后来说中国的扬琴,中国的扬琴起源尚未有定论,但普遍认同在明朝时经海路传进中国的说法——所以扬琴居然是从海路传入中国,是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吗?

而中国最早的扬琴记载出处,为清代李锴所撰《含中集》。

扬琴在中国已经流传和演化了四百多年了。在这期间,中国的乐器制作家研制出了不少扬琴的新品种,比如像高低音扬琴、转调扬琴、筝扬琴和电声扬琴等。

而在地方性的音乐表演中,各地的扬琴也不一样!

广东音乐扬琴:讲究加花装饰与润饰发展,华丽活泼流畅,有冒头、叠尾、双持加倍音、赠音带轮等特有竹法,多以「左竹法」处理的曲目。

严老烈所编《旱天雷》、《倒垂帘》、《连环扣》、《到春来》、《归来燕》等广东扬洋琴曲多用「座音衬打法」。易其仁于1920年编著《粤曲洋琴谱》,其所创用的洋琴竹法符号为后人延用。丘鹤俦并提出"竹法十度"说。

江南丝竹扬琴:轻细小雅,有「扬琴一捧烟」说法,多用附点与短拍带轮。

四川扬琴:讲究演奏技法的特殊效果,较欢乐雄壮。

东北扬琴

潮州弦诗:少用轮奏法,奏法最为朴素,但头板加花讲究抑扬顿挫,各种催奏法讲究紧密对比。潮州洋琴保存最原始型制,如铜丝弦、七平均律等。

山东琴书

朝鲜半岛的扬琴称为「洋琴」(양금),在18世纪由中国人传入朝鲜半岛。

朝鲜传统弦乐器,与其他朝鲜传统乐器(大多数有丝弦)不同,洋琴有金属弦,它是通过用竹棍敲击琴弦来演奏的。 

洋琴的意思是西方的弦乐器,也称为seoyanggeum(“西方弦乐器”)或gura cheolsageum(“欧洲金属弦乐器”)。 

洋琴的起源是基于一种名为桑托尔(santoor)的南亚乐器,中国于18世纪将其引入朝鲜,其身呈扁平梯形,有七组四根金属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观察日记
西方民族乐器(十三) 塞塔尔
中国扬琴历史渊源
线上展览 | 丝路随响:丝绸之路上的乐器——第一单元拨弦乐器(下)
四川扬琴,蜀地的弹唱艺术
从流落民间到“乐器皇后”,了解下小提琴的百年上位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